培训资料:标准化基本理论实务.ppt
《培训资料:标准化基本理论实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训资料:标准化基本理论实务.ppt(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标准化概述,第一节 标准化的产生和发展一、远古时代人类标准化思想萌芽二、古代标准化三、近代标准化四、现代标准化,现代标准化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系统性2国际性 3目标和手段的现代化,标准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它随着生产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又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条件、开辟道路。,第二节 标准标准化的基本概念,一、标准1标准的定义 GB/T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对标准的定义为:“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该标准同时指出:标准应以
2、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2标准的含义(1)制定标准的出发点(2)标准产生的基础(3)制定标准的对象特征(4)标准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5)标准的格式和程序,二、标准化 1标准化的定义 我国国家标准GB/T20000.12002中对标准化的定义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标准化活动主要是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进行改进,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2标准化的含义(1)标准化的目的(2)标准化是一项有组织的活动(3)标
3、准化不仅限于技术领域(4)标准化概念的相对性,第三节 我国的标准化概况,国民党政府的实业部(经济部前身)于1934年3月草拟了“工业标准化委员会简章”;同年5月3日由行政院公布实施,12月又正式成立了“工业标准化委员会”,以后又成立了专门起草委员会,起草了数百个标准草案,搜集了国外标准约两万种,译出了3000多种;,1946年9月制定了标准法,同年10月又派代表参加了在伦敦召开的25国代表会议,该次会议通过了建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决议;1947年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并当选为理事国;1947年3月,工业标准化委员会改组,成立中央标准局。,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0月,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
4、会成立了中央技术管理局,下设标准规格处,归口管理全国的标准化工作;1953年,在国家计划委员会基本建设联合办公室的设计工作计划局内设立了标准处和定额处;新中国成立的当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便审查批准了中央技术管理局制定的“中华人民标准工程制图”,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发的第一个标准;1952年颁发了我国第一批钢铁标准。化工、石油、建材、机械等部门也都开始颁发标准。,1955年,我国开始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关于工业基本建设计划和实现工业生产计划的必要措施中明确指出:要提高设计工作质量,逐步地建立设计的各种定额、标准和制度;制定国家统一的技术标准;设立国家管理技术标准的机构
5、。这些要求,对推动我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956年6月,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制定的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12年规划中,就把加强标准化工作列为国家重要科学技术任务之一,指出:“制定和推行国家统一的、先进的技术标准,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保证实现工业生产计划的必要措施之一”,并指出:“国家标准具体地体现了国家的技术政策,是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先进标志,为了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走上先进的生产道路,必须从速制定国家标准,并贯彻实施”。为标准化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奋斗目标。,1963年4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要加强各级标准化机构的建设和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建立一个以国家标
6、准为核心,适应我国资源和自然条件,充分反映国内先进生产技术水平、门类齐全和互相配套的标准体系。会议讨论了19631972年我国标准化发展10年规划,规划指出我国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是“加强统一,打好基础,迎头赶上,力求实效”。1963年9月国家科委批准成立国家科委标准化综合研究所,同年12月经文化部批准成立技术标准出版社,承担技术标准的出版工作。,到1966年已颁布国家标准约1000个;1978年5月国家标准总局成立;1979年3月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1988年7月成立国家技术监督局;1988年12月29日经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该法于
7、1989年4月1日正式实施;2001年4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总局合并,组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管理全国的标准化工作。,第二章 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第一节 标准的种类一、按标准的约束性1、强制性标准2、推荐性标准,二、按标准化的对象 1、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它是从事生产、建设及商品流通的一种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1)基础性技术标准(2)产品标准(3)方法标准(4)安全、卫生、环保标准(5)工艺标准(6)设备标准(7)原材料、半成品和外购件标准,2、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
8、的标准(1)管理基础标准(2)技术管理标准(3)生产经营管理标准(4)经济管理标准(5)行政管理标准,3、工作标准 工作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1)岗位工作标准a.通用岗位工作标准b.专用岗位工作标准(2)部门工作标准a.通用部门工作标准b.专用部门工作标准,三、按标准的外在形态 按标准的外在形态,标准可分为:1、文字形态标准2、实物形态标准,第二节 标准的级别一、国内标准的分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我国标准分为四个级别。1、国家标准 标准化法规定:“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9、发布。,国家标准一般为基础性、通用性较强的标准,是我 国标准体系中的主体。国家标准一经批准发布实施,与国家标准相重复的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即行废止。国家标准的代号由大写的汉语拼音字母构成,强制性标准的代号为“GB”;推荐性标准的代号为“GBT”。标准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后面加“”,再加发布年号表示,如2000年发布的GBT 190002000标准。,2、行业标准 对于需要在某个行业范围内全国统一的标准化对象所制定的标准称为行业标准。标准化法规定:“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主持制定和审批发布,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
10、主管部门备案。,行业标准专业性较强,是国家标准的补充。行业标准一经发布实施,与其重复的地方标准相应作废。行业标准的编号由行业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和发布年号组成。行业标准的代号由国务院标准化机构规定,不同行业的代号各不相同。行业标准中同样分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推荐性标准的编号应在其标准代号之后加上“T”,而强制性标准则不需要。,3、地方标准 地方标准是在国家的某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需要统一的标准。标准化法规定:“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
11、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地方标准的编号由地方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和发布年号组成。而地方标准代号由汉语拼音字母“DB”加上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代码前两位数字加斜线,组成强制性地方标准代号;若再加上“/T”则组成推荐性地方标准代号。,4、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是指由企业制定的产品标准和为企业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和管理、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标准化法规定:“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企业的产品标准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已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企业标
12、准,在企业内部适用。”,企业内所实施的标准一般都是强制性的。企业标准的编号由企业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和发布年号组成。企业代号可用汉语拼音字母或用阿拉伯数字或两者兼用,具体办法由当地行政主管部门规定。,二、国外标准的分级 1、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是由全球性的国际组织所制定的标准。主要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所制定的标准,此外,经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可的标准,如: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国际铁路联盟(UIC)、国际计量局(BIPM)、世界卫生组织(WHO)等专业组织制定的标准也视为国际标准。国际标准为世界各国所承认并在各国间通用。,2、国际区域性标准 国际区域性标准是指
13、由区域性的国家集团的标准化组织制定和发布的标准,在该集团各成员国之间通用。这些国家集团的标准化组织的形成,有的是由于地理上毗邻,如拉丁美洲的泛美标准化委员会(COPANT);有的是因为政治上和经济上有共同的利益,如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第三节 标准体系 一、标准体系的概念 标准体系是指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二、标准体系的特征 1、目的性 2、整体性 3、协调性 4、动态性,三、标准体系表1、标准体系表的概念 一定范围的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按一定形式排列起来的图表,称为标准体系表。,2、标准体系表的作用(1)有助于科研和生产工作(2)描绘出标准化活动的发展蓝图(
14、3)为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供了全面的情报(4)有利于标准制定、修订,有利于标准化的建设,3、标准体系表的结构(1)层次结构(2)门类结构(3)序列结构,4、标准化体系表的构成(1)结构图(2)明细表(3)统计汇总表,企业标准体系层次结构图,第三章参数选择和参数分级的数学方法,第一节 参数选择和参数分级的理论依据一、参数值的相关特性 任何一种产品都有反映它的一系列技术特性的参数。这些参数不仅同该种产品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且还同与该产品相关的一系列产品的技术特性有关。某种产品的参数直接、间接地影响其他产品的参数,或受其他参数的制约。参数之间这种互相关联、不断扩散的特征叫参数的相关特性。,二、
15、感觉的规律性韦伯定律 当标准化对象的参数同人的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平衡、运动、机体感觉等)直接相关时,参数值的选择和参数分级的密度受到人们的生理功能和心理习惯的严格制约。感觉量数列:P0;P0+P;P0+2P;P0+3P;P0+4P;刺激量数列:Q0;Q0 K;Q0 K2;Q0 K3;Q0 K4;,三、客观实用性 所谓客观实用性,指的是在确定参数分级时,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各种制约因素,使之能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对参数分级起制约作用的因素很多,常见的有:(一)标准化对象自身的特性(二)技术继承性(三)使用的方便性 四、综合经济原则,第二节 一般数值系列,为了同标准化的数值系列相
16、区别,我们把等差数列(算术级数)、等比数列(几何级数)及其他尚未标准化的数值系列,叫做一般数值系列。一、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是算术级数。这类数列的特点是数列中任意相邻两项之差是一常数,即:式中:和 数列中第n项和第n-1项的值;d级数的公差。,等差数列有以下特征。(一)等差数列相邻两项之差为一常数,数列变化呈现等程阶梯状态,这是等差数列得到应用的重要原因。(二)除首项和末项外,等差数列中的任意一项都是它的前项和后项的算术平均数。(三)在具有有限项数的等差数列中,与该数列两端等远的两项之和为一常数,该常数等于首末两项之和。(四)等差数列中的每一项,各加以(或减以、乘以、除以)相同的定值,所得的数值
17、系列仍为等差数列。(五)等差数列的各项依次加上(或减去)另一算术级数的各项,所得的数值系列仍为等差数列。,等差数列优点:构成非常简单,各项的项值比较整齐,便于分级。等差数列的主要缺点:相邻两项相对差不均匀()。例如数列1,2,3,4,10,各相邻项的绝对差均为1,但相对差却为变量,在1与2之间相对差为100%,而在9与10之间变为11%。于是造成数值小的参数之间相对差反而大,数值大的参数之间相对差反而小的结果。这种情况对某些产品来说,不符合客观实际对产品参数分布规律的要求,而且多数情况下恰好与客观要求相反,这是算术级数的最大缺点,也是在许多场合不能被应用的根本原因。,二、分段等差数列 为了克服
18、上述的缺点,有时可以把等差数列分段化,也就是把整个数列分为几段,各段的公差不同。这样可以使数值大的参数之间差值增大,从而剔除系列中不必要的项,使整个系列保持比较适当的密度,一定程度地克服了等差数列的缺点。例如,GB70272对圆钢直径(或方钢边长)的规定(单位:毫米),基本属于分段等差数列。即:,分段等差数列的缺点:项差的变化是不连续的,分段处出现跳跃式的剧增或剧减,而且不易把整个数列的变化规律控制在最佳状况,在实践中易于造成损失,所以它仍然不是理想的分级方法。,三、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几何级数。其特点是任意相邻两项之比为一常数。即:式中:公比;Nn第n项;N1首项。,等比数列的主要优点:等比数
19、列相邻两项之比为一定值,因而数值越大间隔也越大,这对许多工业产品(尤其是机电产品)的参数分级是适用的。等比数列的缺点:当首项或公比发生变化时,整个数列便完全不同。客观上需要这样一种数列,即项数较少的数列包含在项数较多的数列中,并且按照十进的规律能向两端无限延伸,这才能使相关的协调问题得到较为合理的解决。为了解决个问题,人们终于发现了一种较为理想的十进几何级数,即优先数系列。,第三节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一、优先数系和优先数的定义优先数系理论公比分别是:并由此导出的一组近似等比的数列。近似公比为:R5系列:R10系列:R20系列:R40系列:R80系列:,分R5,R10,R20,R40和R80系列
20、。5,10,20,40和80,系列中1-10,10-100,等各个十进段内的项值的项数(例如R5系列在1-10之间项数为5)。优先数系中的任一个项值均称为优先数。,二、优先数系的由来19世纪末法国的雷诺(Charles Renard)为了对气球上使用的绳索的规格进行简化,他当时做出这样的规定:简化后形成的尺寸规格系列,每进5项使项值增大10倍(十进几何级数)。,雷诺用这种方法对绳索尺寸系列进行分级,结果把425种规格简化成17种。为了纪念雷诺,故取名R数系。1920年德国制订了第一个优先数系标准。1935年国际标准化协会公布了ESA11号通告,把优先数系规定为国家标准建议,1973年转为国际标
21、准。我国于1960年颁布了优先数和优先数系部颁标准(JB109-60)1964年订为国家标准(GB321-64),1980年又进行了一次修订。,三、优先数系的结构(一)基本系列与补充系列。基本系列R5,R10,R20,R40系列(见表4-2)。补充系列即R80系列,只有当基本系列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时,才允许采用(见表4-3)。(二)优先数的序号和符号(Rr)。序号以N表示优先数在R40系列中排列的次序。它从优先数1.00的序号N=0开始计数,形成一个等差数列(N是优先数在R40系列中序号N40的简写)。符号Rr是R5,R20,R40,R80的通式。,(三)优先数的几种数值 1、理论值 2、计算值
22、 3、常用值 4、化整值 化整值系列(见表4-4)。(四)优先数的派生系列 派生系列是从基本系列或补充系列Rr中,每P项取值导出的系列,以Rr/P表示。如,R10/3从就是在R10系列中从某一项开始,每隔三项取一项;假如从1开始,就可得出1,2,4,8,这样的数列。,(五)系列的代号1、基本系列与补充系列的代号(1)系列无限定范围 用R5,R10,R20,R40和R80表示。(2)系列有限定范围有限定范围,应注明限值。例如:R10(1.25)以1.25为下限的R10系列。R20(45)以45为上限的R20系列。R40(75300)以75为下限,300为上限的R40系列。2、派生系列的代号(1)
23、系列无限定范围时,应注明系列中含有一个项值,如R10/3(80)含有项值80,并向两端无限延伸。如果系列中含有项值1,可简写为Rr/P。(2)系列有限定范围时,应注明界限值。例如:R20/4(112)以112为下限的派生系列。,四、优先数系的主要特征(一)从R5,R10,R20,R40到R80,前一数系的项值均包含在后一数系之中。(二)Rr系列中的项值可按十进法向两端无限延伸。(三)同一系列中任意相邻两优先数常用值的相对差近似不变。(四)同一系列中任意两项的理论值之积和商、任意一项理论值之整数乘方,仍为此系列中的一个优先数理论值。常用值之间近似地具有此种关系。(五)同一系列中各优先数理论值之对
24、数构成一个等差数列。优先数的序号Nr是优先数理论值的一种以 为底的特殊对数。两个优先数之积的序号,等于这两个优先数序号之和;两个优先数之商的序号,等于这两个优先数序号之差。,五、优先数系的应用要点和原则(一)在确定产品的参数或参数系列时,如果没有特殊原因而必须选取用其他数值的话,只要能满足技术经济上的要求,就应当力求选用优先数。(二)当基本系列的公比不能满足分级要求时,可选用派生系列。(三)当参数系列的延伸范围很大,从经济性考虑,在不同的参数区间,采用公比不同的系列,分段选用适宜的基本系列或派生系列,以构成复合系列。(四)按优先数常用值分级的参数系列,公比是不均等的。在特殊情况下,为了获得公比
25、精确相等的系列,可采用计算值。(五)如无特殊原因,应尽量避免使用化整值。,六、优先数系的优点(一)它是经济合理的数值分级制度(二)它是统一、简化的基础(三)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四)简单、易记、计算方便 七、优先数系的局限性 但是,优先数系不可能解决一切问题,对于有些产品的参数分级就不适用。另外,由于优先数的和或差一般不再保持为优先数,因此,对于有些组合尺寸只能采用模数制。,第四节 E系列,E系列也是一种由几何级数构成的数列。E系列首先在英国的电工行业中应用,故采用了Electricity的第一个字母E表示这一系列。它是以 为公比的几何级数,分别称为E6系列,E12系列和E24系列。E6系列的公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培训资料 标准化 基本理论 实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09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