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基本原则.ppt
《环境法基本原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法基本原则.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环境法基本原则,经济发展于环境保护相协调原则公众参与原则预防原则环境责任原则,环境法基本原则的概念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为环境法所确认并体现的反映环境法本质和特征的基本原则,它贯穿于整个环境法体系,对贯彻和实施环境法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陈泉生,环境法原理,厦门大学出版社,第140页。),所谓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指通过环境法规明确规定或者体现的,反映环境法基本理念、价值、特点和目的的,对环境资源工作或活动具有普遍性指导作用的准则.(蔡守秋),我们认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概念包括以下要点:由法律确认,在环境法中由所体现贯穿整个法律体系,具有普遍意义和指导性。法律规则,基本原则的作用,立法:推动新的
2、法律规范的形成行政:指导具体规范的正确适用司法:弥补具体法律规则的不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原则,一该原则在环境法中的体现二提出的理论背景或依据三该原则的法律含义四对该原则的评析,美国田纳西流域管理局诉希尔案争议焦点:实际上本案最关键的争议在于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利益衡量,反映了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内在冲突的一面。,怒江开发案例该案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到一个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该案反映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的实际困难。,法律规定,环境保护法第四条:国家制定的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需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国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
3、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大气污染防止法第二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将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加强防治大气污染的科学研究,采取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水污染防治法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08年),原则的背景和依据,1972年罗马俱乐部的报告1972年6月5日人类环境宣言:在发展中的国家中,环境问题大半是由于发展不足造成的。千百万人的生活仍然远远低于像样的生活所需要的最低水平。他们无法取得充足的食物和衣服、住房和教育、保健和卫生设备。因此,发展中的国家必须致力于发展工作,牢记他们优
4、先任务和保护及改善环境的必要。为了同样目的,工业化国家应当努力缩小他们自己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在工业化国家里,环境一般同工业化和技术发展有关。,背景和依据,我们共同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思想1992年里约宣言原则4:环境问题不能脱离了经济发展进程孤立地看待。原则3:发展中国家求取发展的权利必需实现,法律含义1、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性2、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统一性3、协调原则要求在决策过程中寻求两者的协调。由于无法确定经济行为的临界线,因此只能在决策程序中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纳入一体化,并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公众参与机制来实施。,4、协调原则下的权利与义务政府应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和发展计划政府决
5、策行为应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加强政府责任的立法企业行为更多应纳入环境影响评价,思考:该原则是否应当成为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1、学者意见2、我国的国情,及所处的发展阶段3、环境保护先进国家如美国自90年代后对环境保护的态度(从最高法院的案例分析),1、学者观点观点一:环境法应以协调发展为原则观点二:环境法应以生态优先为原则观点三:应将协调发展原则规定为“环境利益优先的协调发展原则”,2、我国的国情:我国目前处于发展中国家。目前仍有一亿人处于温饱以下水平。抛开经济发展搞环境问题是否现实?3、发达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态度。美国70年代到90年代,最高法院对待环境问题由激进转变为保守。,公众参与原则,法律规
6、定该原则的理论依据法律含义:公民参与还是环境权?该原则的实施,案例:百旺嘉苑维权案 本案焦点:1、电力公司的电磁辐射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是否造成了公民的损害?(科学不确定性问题)2、公民的环境权是否实体权利?(应否为实体权利?),法律规定,环境保护法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五条: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 第四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海洋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海洋环境监督管理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进行监督和检举。水污染防治法2008
7、 第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水环境,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水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水土保持法2010 修订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土资源、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水土资源、造成水土流失的行为进行举报。,理论依据,环境公共财产理论环境公共委托理论环境权理论,美国法学家萨克斯:环境公共财产理论、公共委托理论鉴于空气、水、阳光等环境要素之于人类生活不可或缺,我们应该摒弃将环境要素当作“自由财产”的传统做法,使其成为所有权的客体,将其视为全体国民的“公共财产”;国民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这些“公共财产”,将其委托给国家,由国家加以管理,国民与国家之间是委托方与受托方的关系;国家作为全
8、体共有人的委托代理人,为了全体国民的利益,必须对全体国民负责,不得滥用委托权,应当对环境资源予以保护和维持。该理论将环境要素界定为全体国民的“公共财产”,确立了财产上的法律关系.,环境权理论环境权的产生60年代,美国关于公民在良好环境下生活的宪法依据是什么的争论,环境权的概念开始出现70年东京宣言:我们请求,把每个人享有其健康和福利等要素不受侵害的环境的权利和当代人传给后代人的遗产应是一种富有自然美的自然资源的权利,作为一种基本人权,在法律体系中确定下来。,1972年人类环境宣言:人类有权在一种能够过尊严和福利的生活的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并且负有保护和改善这一代和
9、将来的世世代代的环境的庄严责任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应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环境权的定义与内容定义:享受良好环境并进行支配的权利。内容:生态性权利: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对一定质量水平环境的享有并于其中生活、生存繁衍,其具体化为生命权、健康权、日照权、通风权、安宁权、清洁空气权、清洁水权、观赏权等。经济性权利: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具体化为环境资源权、环境使用权、环境处理权等(陈泉生),环境权的内容:环境使用权、知情权、参与权和请求权。其中,环境使用权包括日照权、清洁空气权、清洁水权等,
10、参与权包括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预测和决策过程、参与开发利用的环境管理过程以及环境保护制度实施过程、参与环境纠纷的调解等,请求权包括对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行政复议和国家赔偿的请求权,对他人侵犯公民环境权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等(吕忠梅),环境权入宪的国家和时间(53个),亚洲:韩国(1987)、蒙古(1992)、阿塞拜疆(1995)、格鲁吉亚(1995)、吉尔吉斯(1993)、土耳其(1982)、菲律宾(1986)非洲:埃塞俄比亚(1995)、安哥拉(1992)、贝宁(1990)、布基纳法索(1991)、多哥(1992)、佛得角(1992)、刚果共和国(1992)、喀麦隆(1996)、马里(1992)、
11、莫桑比克(1990)、南非(1993)、尼日尔(1999)、塞舌尔(1993)、圣多美和普林西比(1990)、乌干达(1995)、乍得(1996)欧洲:俄罗斯(1993)、白俄罗斯(1996)、摩尔多瓦(1994)、乌克兰(1996)、保加利亚(1991)、比利时(1994)、法国(2005)、芬兰(1995)、捷克(1991)、克罗地亚(1990)、拉托维亚(1998)、马其顿(1991)、挪威(1992)、葡萄牙(1976)、斯洛伐克(1992)、斯洛文尼亚(1991)、西班牙(1978)、匈牙利(1989)、黑山(1992)、塞尔维亚(2006)拉丁美洲:阿根廷(1994)、巴西(198
12、8)、厄瓜多尔(1983)、哥伦比亚(1991)、委内瑞拉(1999)、智利(1980)、尼加拉瓜(1986)、巴拉圭(1992)、哥斯达黎加(1994)、秘鲁(1993),环境权理论的困境环境权理论的特点:1)宪法性权利;2)实体权;3)共有权;4)不可转让 环境问题的特质:1)高科技背景与决策风险;2)广度的利益冲突与决策权衡 由此,环境权理论与环境问题的特质不能相符,导致环境权理论的困境。(叶俊荣),公民参与原则的实施,立法:宪法与其他环境法律应确立程序意义上的环境权行政:保障公民切实参与环境行政管理活动司法:扩大行政和民事诉讼的主体资格,建立和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
13、则,法律规定理论依据法律含义实施机制是否适用风险预防原则?,法律规定,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一条 可能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加强防范。水污染防治法(2008)第三条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保护法(1989)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拟订环境保护规划,经计划部门综合平衡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第十一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法 基本原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09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