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认可的计量要求与测量管理体系(102张).ppt
《实验室认可的计量要求与测量管理体系(102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认可的计量要求与测量管理体系(102张).ppt(1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实验室认可与测量管理体系,1,目 录,一、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二、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选购与验收三、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四、实验室测量管理体系的内审五、测量结果的质量保证六、测量不确定度与符合性评价,一、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和 审查认可,3,术语和定义,合格评定:conformity assessment(ISO 17000;2004)对关于产品、过程、体系、人员或机构的规定要求已被满足的证明。注1 合格评定范畴包括本标准其它地方所描述的活动,如检测、检查和认证,以及对合格评定机构的认可。注2 本标准所称的“合格评定对象”或“对象”包含合 格评定所针对的特定材料、产品、安装、过程、
2、体系、人员或机构。产品的定义中包含服务。合格评定机构:conformity assessment body(ISO 17000;2004;GBT 27000-2006)从事合格评定服务的机构。注:认可机构不是合格评定机构。,实验室属于合格评定机构,4,术语和定义,认可:accreditation(ISO 17000;2004)正式表明合格评定机构具备实施特定合格评定工作的能力的第三方证明。认可机构:accreditation body(ISO 17000;2004)实施认可的权威机构。注 认可机构的权力通常源自于政府。,5,合格评定与实验室认可,1970年代以前,各国开展的认证活动都是以产品认
3、证为主,198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出版了认证的原则与实践一书,总结了自1903年英国首创铁路风筝标志认证以来的认证。为了实现国与国之间的相互承认,进而走向国际间的相互承认,国际标准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向各国正式提出建议,“以型式试验工厂质量体系评定认证后监督”的形式为基础,建立各国国家的认证制度。在开展产品认证中需要大量使用具备第三方公正地位的实验室从事产品检测工作,因此,实验室检测在产品认证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此外,在市场经济和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也十分需要检测数据来判定合同中的质量要求。因此,实验室的资格和技术能力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为了验证实验室的资格
4、和能力符合规定的要求,满足检测任务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合格评定制度的基础,是实现合格评定程序的重要手段。为此,各国和各地区纷纷建立自己的实验室认可制度和体系。我国也根据国际贸易的需要,建立了中国实验室认可体系。,6,二次世界大战后,澳大利亚在分析了二战中被英国军方拒绝所供军火的耻辱的原因,开始了寻找检验一致化的道路。在分析了对检验一致性造成影响的十大因素后,便开始了为统一检验结果一致性的实验室认可活动,在1946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认可组织-澳大利亚国家检测机构协会(NATA)。起初他们认为影响实验室检验一致性的基本要素有以下十条:仪器设备 环境条件 人员素质 对样品的管理 测试方法 每
5、个人的职责 记录的结果 承受压力的能力 外部对实验室的服务 文件化的程序和文件管理,7,实验室认可活动的发展,1966年英国成立了校准服务局(BCS),随后在英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从而带动了欧洲各国实验室认可机构的建立。当时对实验室的评审活动是:不仅考核实验室按照标准进行校准和检验的能力,而且更关心由于实验室内部管理对校准和检验质量的影响。随之产生了第三方独立、权威机构的实验室认可制度。1973年新西兰(TELARC)1976年美国(NVLAP,A2LA)1979年法国(COFRAC)1980年代实验室认可发展到东南亚,新加坡和马来西 亚等国家建立了实验室认可机构,1990年代包括我国在内的更
6、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加入了 实验室认可行列。,8,国际与区域性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产生的原因 在各个国家纷纷建立实验室认可制度,以保证和提高实验室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并促进贸易发展的同时,国家之间实验室认可机构的协调问题引起了关注。如果每个国家实验室认可制度中的认可依据、认可程序各不相同,则认可的结果就没有可比性,对实验室检测/校准结果的承认和接受也只能局限于认可其能力的认可组织所在国或所在地区(例如我国的审查认可和计量认证),贸易中的重复检测也就不可避免。这样,实验室认可活动不但不能促进国际贸易,反而形成了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这就背离了建立实验室认可制度、开展实验室认可活动的初
7、衷。在这种背景下,以协调各国实验室认可机构的运作并以促进对获得认可的实验室检测/校准结果相互承认为主要目的的国际和区域实验室认可合作机构就应运而生。,9,实验室认可活动的发展(续),随着各国实验室认可机构的建立,1970年代初,在欧洲出现了区域性的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经过不断发展,目前已成立了EA 欧洲认可合作组织(认可所有的领域)APLAC 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实验室)(1992)IAAC 中美洲认可合作组织(所有领域)SADCA 南部非洲认可发展合作组织4大与实验室认可有关的区域组织。1977年在美国的倡导下,在哥本哈根成立了ILAC国际实验室会议(国际论坛性质)。1978年ISO/C
8、ERTICO正式发布了第一版的评估检测实验室技术能力的指南。随后1979年4月正式签署的贸易技术壁垒协议(简称TBT)中采用了实验室认可制度。随着合格评定和实验室认可被(TBT)广泛推行,1996年ILAC由一个松散的论坛形式转变为一个实体,即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nternational Laboratory Accreditation Cooperation),简称ILAC,10,实验室认可的相互承认协议(MRA),为了消除区域内成员国间的非关税技术性贸易壁垒,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测/校准和重复认可,EA和APLAC都致力于发展实验室认可的相互承认协议,促进一个国家/地区经认可的实验室所
9、出具的检测/校准数据/报告,可被其他签约机构所在国家/地区承认和接受,要做到这一点,签署MRA协议的各认可机构应遵循以下原则:认可机构完全按照有关认可机构运作基本要求的国家标准(以前是 ISO/IEC 导则58:1993,现在是ISO/IEC 17011:2004合格评定认 可机构通用要求)运作并保持其符合性。认可机构保证其认可的实验室始终符合有关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的国际 标准(ISO/IEC 17025:2005)。被认可的校准/检测服务完全可由溯源到国际单位制(SI)计量器具所支持。认可机构成功地组织开展了实验室间的能力验证活动。2004年11月我国CNAL与ILAC签署ILAC-MRA
10、Mark License Agreement(国际互认标识许可协议),2005年2月ILAC正式批准CNAL使用方案。签署国际互认标识许可协议的实验室认可机构应遵循ILAC-P8认可实验室使用标识和认可状态声明附加要求与指南的规定要求。,Mutual Recognition Arrangement,11,ILAC互认范围 目前只有检测和校准实验室(含医学实验室)互认,以及联合标识互认。包括能力验证等其他互认正在准备中。APLAC互认范围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医学实验室。检查机构。RMP(标准物质生产者)。1999年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代表中国签署了“国家计量基(标)准互认和国家计量院签发的校准
11、证书与测量证书互认”协议(Mutual recognition of national measurement standards and of calibration and measurement certification issued)。,12,相关国际标准和文件,ISO/IEC 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 要求实验室认可标准的历史沿革:ISO/CERTICO(1978年)评估检测实验室技术能力的指南 ISO/IEC GUIDE 25:1982检测实验室技术能力的通用要求 ISO/IEC GUIDE 25:1990校准和检验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ISO 17025:
12、199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 ISO 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13,ISO/IEC 17025:2005,包含内容:希望证明运作的管理体系、具有技术 能力并能出具技术上有效结果的检测 和校准实验室应满足的所有要求:第4章规定了健全管理的要求。第5章规定了从事检测和(或)校 准的实验室的技术能力要求。,15个要素,10个要素,共25个要素,以ISO9000为母体标准,14,相关国际标准和文件,ISO/IEC 17011:2004合格评定 认可机构通用要求 ISO/IEC 17011:2004合格评定 认可机构通用要求取代ISO/IEC 导则58:1993校准和检
13、测实验室认可体系运作和承认的通用要求、ISO/IEC 导则61:1996对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和产品认证机构实施认可的认可机构的要求和ISO/IEC TR 17010:1998对检查机构实施认可的认可机构运作的技术报告,是适应现行的质量管理思想,适用于所有的合格评定活动的新标准,尤其是导则58已经过时。ISO/IEC 17011:2004是由ISO合格评定委员会(CASCO)制定,于2004.9.1发布。该国际标准既规定了对评审和认可合格评定机构的认可机构的通用要求,以及规定了认可机构有效运作的基本条件,也可作为一个要求性文件,用于为签署认可机构相互承认协议(MRA)而实施的同行评审过程。,15,
14、ISO/IEC 导则43:1997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 ISO/IEC 导则43:1997将1984版的内容扩充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标题是“能力验证计划的建立与实施”说明能力验证是实验室认可机构和实验室客户评定实验室检测/校准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实验室自我评定的主要尺度。能力验证的设计与实施需要有知识渊博和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统计专家加以指导支持,包括如何选择适当的检测类型、制定检测计划、核查统计检测数据、对技术能力进行分析等。第二部分标题是“实验室认可机构对能力验证计划的选择和使用”,内容包括如何选择和组织实施实验室间的能力验证,以及如何应用检测结果对参加能力验证的实验室的技术能
15、力做出评定。申请认可的实验室的能力验证结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对该实验室认可申请的受理和做出的认可决定。如果已认可实验室的能力验证结果不能令人满意,将要求该实验室采取纠正措施限期进行整改解决,还可以暂停直至撤销相应领域项目的认可。,16,ISO/IEC 17000:2004合格评定术语和总则 ISO/IEC 导则2第一版由ISO在1976年发布,几经修订,不断丰富,至1996年发布第七版。ISO/IEC 导则2旨在使ISO和IEC的成员国以及各国、各地区、各层次与标准化有关的组织,对一些基本概念形成共识。此外,该指南还为标准化、认证和实验室认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行为准则提供了信息。2000年,ISO
16、合格评定委员会(CASCO)决定将合格评定术语(第12条款至第17条款)从ISO/IEC指南2中分离出来,并且在ISO/IEC17000系列标准以及与其相关指南的起草或修订中补充完善。据此,CASCO负责制订定义的第5工作组,在征求其它相关CASCO工作组的意见后,制定了ISO/IEC17000标准。ISO/IEC17000:2004取消并代替了ISO/IEC指南2:1996的第12条至第17条。例如本篇引用的术语和定义中的合格评定、合格评定机构、认可、认可机构等。,17,我国资质认定活动的发展,计量认证的起源 1980年代初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的改革,计划经济一统全国的局面逐渐由多
17、种经济成分共存的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所取代。政府管理部门对企业产(商)品的计划、生产、分配、销售等环节的垄断逐步被供需双方的供销合同机制所取代。因此,也就产生了供需双方的验货检验需求。同时,政府管理部门对产(商)品的产、供、销管理职能转为对产(商)品的质量监督管理职能,进而形成政府对检测机构的需求。于是在随后的几年中,从国家到各行业、部门,从省(市、自治区)到地市县相继成立了各级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承担政府对产(商)品的质量监督抽查及验货、仲裁任务。为了规范这些质检机构和依照其他法律法规设立的专业检测机构的工作行为,提高检测工作质量,原国家计量局借鉴国外对检测机构(检测实验室)管理
18、的先进经验,在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时,规定了对检测机构的考核要求。1987年发布的计量法实施细则中,将对质检机构的考核称之为计量认证,18,我国资质认定活动的发展,计量认证的起源(续)计量法实施细则实施后,原国家计量局为规范计量认证工作,参照英国实验室认可机构(NAMAS)、欧共体实验室认可机构等国外认可机构对检验机构的考核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了对检验机构计量认证的考核标准,在试点的基础上,于1987年开始对我国的检验机构实施计量认证考核。1990年,参照ISO/IEC GUIDE 25:1982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发布了我国对检验机构计量认证的考核标准JJG
19、 1021-1990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技术考核规范(俗称50条)。,19,我国资质认定活动的发展,(2)审查认可(验收)的起源 1980年代中期,作为政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原国家标准局,为监督产(商)品质量,实施产(商)品质量抽查制度。1986年依照国务院批准实施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管理试行办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设立各类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同时,国务院各部门、各省(市、自治区)、各地市县也相继设立了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各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的产(商)品进行质量监督检验。为了有效的对这些检验机构的工作范围、工作能力、工作质量进行监控和界定,规范检验市场
20、秩序,在该办法中提出对检验机构进行审查认可的要求。随后,国家技术监督局在1990年发布的标准法实施条例中,以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对设立检验机构的规划、审查条款(标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九条),并将规划、审查工作称之为审查认可(验收)。为了实施对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审查认可(验收)工作,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参照ISO/IEC GUIDE 25:1982,在1990年发布了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审查认可细则、产品质检所验收细则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审查认可细则(这3各细则俗称39条)。,20,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验收)的改革,可以说,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验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对实验室的强制认可,为规范检验机
21、构行为,整顿检验秩序,提高检验工作质量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检验机构本身也通过持续的评审考核,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质量体系。这些检验机构通过近20年的发展成长,现已成为我国质量检验体系的中坚骨干力量。由于历史的原因,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验收)工作分别由计量部门和质量监督部门实施,但其考核内容基本雷同,致使检验机构要接受考核条款相近的两种考核,造成了对检验机构的重复评审。2000年,考虑到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即,为了使我国对检验机构的考核标准与国际上实验室考核标准趋于一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为解决重复考核和与国际惯例接轨问题,同时又兼顾我国法律要求和具体国情,制定了“二合一”评审标
22、准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取代计量认证50条和审查认可(验收)39条,于2000年10月发布,2001年12月1日实施。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对检验机构的重复评审问题。该评审准则等同采用ISO/IEC GUIDE 25:1990校准和检测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同时满足了计量法对检验机构计量认证的要求,以及满足标准化法对检验机构审查认可(验收)的特殊要求,而且还参照了ISO/IEC 17025:199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的有关规定。,21,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验收)的改革,为了避免各质检机构的重复评审,减轻质检机构的负担,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7年5月发布了“
23、关于调整产品质检机构认可方式的通知”(技监局评发1997 81号),实行“二合一”或“三合一评审”。当时试行的主要依据是ISO/IEC GUIDE 25:1990,同时兼顾计量认证50条和审查认可(验收)39条的要求。2002年,CNACL与CCIBLAC合并成立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L)以后,“二合一评审”或“三合一评审”都采用ISO/IEC 17025:199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作为评审依据,但是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验收)有19条特殊要求。,22,(4)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第86号局长令),为规范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管理工作,提高
24、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6年2月发布了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自2006年4月1日起施行。同时发布了新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取代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所称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是指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应当具有的基本条件和能力;所称的认定,是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量技术
25、监督部门对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基本条件和能力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实施的评价和承认活动。,23,我国实验室认可活动的发展,我国实验室认可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的实验室认可活动可追溯到1980年代,1980年原国家标准局和原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共同组团,参加了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会议(ILAC)。ILAC的宗旨和目的是通过实验室认可机构之间签署相互承认协议,达到相互承认认可的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从而减少贸易中商品的重复检测、消除技术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发展,这与我国的改革开放的政策相一致。因此,原国家标准局和原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开始分别研讨和逐步组建了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室 认可 计量 要求 测量 管理体系 102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08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