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交流输电系统概述.ppt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柔性交流输电系统概述.ppt(1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参考教材1、柔性交流输电系统的原理与应用 谢小荣 姜齐荣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92、柔性电力技术电力电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韩民晓等编著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7.103、高压直流输电与柔性交流输电控制装置-静止换流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加拿大)苏德|译者:徐政出版社:机械工业,第1章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概述 1.1现代电力系统概述1.2输电网互联带来的挑战1.3传统解决方法及其局限性1.4新的解决方法FACTS的诞生1.5FACTS及其控制器概述1.6FACTS与HVDC1.7电能质量与电力用户,第1章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概述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lexible A
2、C transmission system,FACTS)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控制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综合应用,出现了FACTS,它旨在提高交流电网的可控性,实现灵活的潮流控制和最大化电网的传输能力.,11 现代电力系统概述111 输电技术的发展历史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1882年,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son)在美国纽约建成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电力系统。这是一个直流系统,由一台直流发电机通过工110V地下电缆供给半径约为1.5km范围内的 59个用户,负荷全部是白炽灯。1886年研制出交流发电机和变压器,并在马萨诸塞州大巴灵顿建立了一个
3、由150个电灯构成的交流配电试验系统。,第一个完整电力系统由爱迪生在纽约城历史上有名的皮埃尔大街站建成。1882年9月投入运行,由1台蒸汽机拖动直流发电机经过110V地下电缆供给半径约1.5km面积内的59盏白炽灯。,直流电力系统:发电机、电缆、熔丝、电表和负荷,初期采用直流,其无法远距离送电的局限性显露出来,输电要高电压,而发用机电压低,需要采用基于交流的变压输电技术19世纪90年代交直流标准之争,爱迪生主张直流,西屋偏好交流,激烈辩论1888年,尼克拉特斯拉(Nikola Tesla)获得了交流电动机、发电机、变压器和输电系统的若干专利1891年,第一条三相交流高压输电线路在德国运行,从拉
4、芬镇到法兰克福全长178公里,电压15.2kV,输送功率200kW,1889年,北美洲第一条单相交流输电线路在俄勒冈州的威拉姆特瀑布和波特兰之间建成并投入运行,输电电压为4kV,距离为21km到1995年世界上交流输电的最高电压已达了1150kV,输送距离最长为1900km,设计最大的单机容量为1300MW,但多降压运行高压交流(high voltage alternative current,HVAC)输电电压等级标准化,我国高电压等级为110kV、220kV和330kV,超高电压等级为500kV和750kV,特高压等级为1000kV50年代,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基于整流、逆变的远距离、大
5、容量直流输电技术(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得到了广泛应用,瑞典于1954年在该国内陆与哥德兰岛之间建造的10-20 MW直流输电系统1972年前后,首个采用晶闸管的全固态商业化HVDC,伊尔河背靠背(back to back)工程投入运营。现时全球输电距离最长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是位于我国境内的向家坝水电站至上海之间的800kV,6400 MW输电系统,全长2,071公里。2009年,瑞士ABB集团和西班Abengoa集团合作,开始建设连接巴西西北部两座新水电站和圣保罗的超过2500公里输电线路。该线路成为世界最长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2004年,50年
6、之际,全球HVDC工程95项,总传输容量高达70GW,同时加快了对更高电压等级(1000kV,1200kV)和轻HVDC(HVDC light)的研究,特高压交流-直流输电,直流与交流输电方式的辩论:低电压输电,距离发电厂越远,效率就越低,采用高电压直流输电,需要有高电压的直流发电机,而且还要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多台发电机串联运行的方式。而交流输电则可以利用简单高效的变压器升降电压,从而逐步确立优势地位。现在已普遍采用三相三线制的交流输电方式。在输电线路方面,直流输电比交流输电优点要多一些,而从发电、用电和电压升降的角度考虑,交流输电比较有利。所以,自然而然地会想到采用交流发电,用变压器升压,变
7、换成直流后输电,然后再变换成交流,通过变压器降低到适当的电压后送至用户这种组合方式。自从开发出高电压、大容量的水银整流器制成的交直流变换装置后,直流输电再度得到实用化。,直流输电的优点归纳如下:交流输电时,如果架空输电线路距离变长,线路电抗所引起的稳定性问题限制了输电功率,而直流输电只有电阻分量,没有稳定性问题。用电力电缆输电时,交流电对线路上的静电电容充电,充电电流和绝缘体的介质损失使输电功率和输电距离受到限制。跨海输电必须使用海底电缆,这时采用直流输电就极为有利。如果把两个交流的电力系统用直流输电相联网,就不会受不同频率或频率波动的影响,事故发生时应不使短路电流增加,从电力系统控制方面考虑
8、,也有很多优点。,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lexible AC transmission system,FACTS)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控制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综合应用,出现了FACTS,它旨在提高交流电网的可控性,实现灵活的潮流控制和最大化电网的传输能力.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汞弧阀换流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应用,使得高压直流(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输电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和HVAC输电并肩发展。,多种一次能源 除传统火电、水电外,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日益完善,分布式发电系统在电网中所占比例逐渐上升。核能发电,风能发
9、电、太阳能发电、地热发电;新型电源,如光伏电池、燃料电池、超导储能和超级电容等;机组容量增大 发电机组单机容量和大机组占总装机容量的比例不断提高,2004年世界上最大火电机组和水电机组达到1300MW和700MW,分别安装在美国的Cumberland电厂和我国的三峡水电站高电压、远距离和大规模互联电网输电 如美加联合电网和西欧联合电网,我国形成了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和南方五大区电网的交直流互联,“西电东送”走廊的输电距离大部分在 1000km以上。,1.1.2 现代电力系统的主要特点,更加重视电能质量 自动化生产线、精密加工工业、计算机系统、机器人等先进技术的广泛使用,电能质量恶化带来的影响
10、加大,对电能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各种新型用电设备,尤其是电力电子设备应用于电网,带来了大量的谐波污染,使电能质量恶化。自动化水平大大提高 发、输、配和用电一般称为电力系统的一次侧,对应地,将对电网一次侧进行控制、操作的自动化和信息系统,称为二次侧。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和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应用,电力系统二次侧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能量管理系统(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upervisory control data acquisition,EMS/SCADA),广域测量系统(wide-area measurment system,WAMS),区域稳定控制、管理信
11、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等 电力工业逐步引入市场化机制 我国十五期间的“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电力工业面对新的外部环境制约(火电厂)的环境污染;能源产地和主要利用能源的经济发达地区分布不平衡:“全国联网,西电东送”是我国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到2020年,西电东送的总容量将达到约1亿kw,这对电网建设和安全运行提出了强大的挑战。电力设施占用土地资源:建设发电厂、输电走廊、变电站以及供电缆沟等,将占用更大量的土地资源;大停电事故将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对社会的影响日益增大,京津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北通道中通道南通道,西电东送,12 输
12、电网互联带来的挑战12l 电网互联带来的优势和挑战电网互联的优点合理利用能源,有利于各种资源的开发西电东输、南北互供80的水能资源分布在四川、云南西藏等西部地区煤炭资源保有储量的76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北部地区陆地风能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北部、西北)我国2/3以上的能源需求集中在东中部地区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备用容量可安装大容量发电机组,有利于降低造价,单位电量能耗小有利于安排检修计划提高经济性,电网互联带来的挑战:系统规划与资源配置的优化问题,互联电网的协调组织,运行与管理问题,大系统的动态行为与安全性分析问题,潮流控制问题,改善稳定性以提高传输容量的问题等。以下主要
13、讨论潮流控制和改善稳定性以提高传输容量两个问题,这也是FACTS技术所关注的核心问题。,122 输电网的潮流控制 1潮流控制的基本概念及其必要性 如图1-1所示,电网中的两个母线节点通过高压输电线路互联,在忽略线路损耗的情况下,线路上的有功潮流由下式决定:,在大型电网中,节点电压幅值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如负载和设备的耐压等),一般在额定值附近变化不大;如果不考虑电网中的无功补偿器、移相器等调节设备,电网的“自然”潮流分布将主要决定于功率注人的位置和大小,以及网络拓扑和参数。除了受制于线路载流能力而需要进行潮流调整以外,还有很多因素,使得对大电网的自然潮流分布进行控制成为必要,如:1)减少环流,实
14、现最优潮流,降低网络损耗 复杂电网中存在大量的电磁环网,参数设置不当会出现环流,增加损耗。同时,功率从一个节点流向另一个节点也会有多个通道,不同的潮流分布方式对应不同的网络损耗,如何实现损耗最小的潮流(最优潮流)成为潮流控制的重要目标之一。,2)稳定性考虑 通过潮流控制,使系统运行于最有利于稳定性的潮流模式下。同时在扰动发生后,通过对潮流进行动态控制,能大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3)电力交易市场化的基础 电网是电力交易的“物流平台”,电力市场进一步的发展将要求对潮流进行精确和灵活的控制。,2潮流控制的方法 电力系统的潮流是由电源、负载和网络三者共同决定的。其中负荷一般是不可控的;而大电源的布局是在
15、电网规划过程中,根据一次能源位置以及多种决定技术经济指标的因素来确定的,投人运行后,主要由系统调度和机组控制来动态调节其输出,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电网潮流进行控制;分散发电电源,虽然其可控制性和灵活性较好,但相对来说,容量较小,对主于电网的潮流控制能力较弱。以下主要介绍通过对输电网的调节实现潮流控制的方法.,23 提高传输容量 1决定传输容量的因素 电网的传输容量(transfer capacity)是指电网在一系列的约束条件下能够传输功率的能力。限制电网传输容量的主要因素包括热稳定极限、设备绝缘限制、理想线路的极限传输功率和电力系统稳定性限制。,(1)热稳定极限 运行中的电力设备由于存在内部损耗
16、,通常会发热并升温,而且发热量随着载流量的增大而增加,一旦载流量过大、温升达到其上限,就会破坏设备本身的机械和物理特性,使其不能正常工作。对应该上限温升值的传输功率即称为设备的热稳定极限。在电网中,主要是架空线的热容量限制传输容量。规划输电线路时,一般是在比较保守的基础上,即考虑(统计意义上的)最恶劣环境下,根据其在电网中承担的功率设计物理参数,实际运行时的传输容量一般远低于热稳定极限,存在较大的冗余。,(2)设备绝缘限制 电力设备的耐压值都是有限的,必须保证设备工作在允许的电压限值以内(如不超过额定值的10)。(3)理想线路的极限传输功率(或静态稳定极限功率,static stabllty
17、limit)一条无损的理想线路上能流过的最大功率称静态稳定极限功率.(4)电力系统稳定性限制 交流互联电网能实现功率传输的基本条件是系统稳定,即运行于正常条件下的平衡状态在遭受干扰后能够恢复到容许的平衡状态。对于发电机,稳定是维持同步运行的问题,即系统中所有的同步发电机在满足一定的电压、频率约束下能彼此保持同步运行;对于负荷,稳定是维持电压在其正常范围之内,避免负荷电压的崩溃。,电力系统稳定性限制表现形式:电压稳定功角稳定频率稳定数学定义:小扰动电压稳定大扰动电压稳定时间上分:短期稳定中长期稳定,电力系统稳定性限制决定的传输容量极限小于其他因素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本质是功率平衡,需要通过快速的潮流
18、调节来提高系统稳定性传统慢动态或者不能动态、连续调节的手段在提高稳定性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如固定串联电容器、机械式投切并联电容器、调整移相器或变压器抽头,最大功率振荡幅度达500MW(湖南五岗线),波及湖南、湖北、河南3省电网,是目前华中电网WAMS监测到的覆盖面积最大的区域低频振荡,振荡频率为0.41Hz。,2008年1月21日,2电力系统稳定性概述 l)转子角稳定性(rotor angle stability)转子角度稳定性是电力系统中互联的同步发电机保持同步运行的能力。根据干扰特性,又分为小信号(小扰动)稳定和暂态(大扰动)稳定两种(1)小干扰稳定(smallsignal or smal
19、ldisturbance rotor angle stability)是电力系统在小扰动下保持同步运行的能力。小扰动稳定可能产生两种形式的不稳定现象,即由于缺乏足够的同步转矩使转子角持续增加而失去稳定,以及由于缺乏 足够的阻尼转矩使转子角增幅振荡而失去稳定(称为失去振荡稳定性),振荡稳定性又分为本地模式、区间模式、扭振模式和控制模式。本地模式:即一个发电厂的机组与系统中其余机组的摇摆模式,振荡频 率通常在0.72.0HZ范围内。区间模式:即系统中一个机群对另一个机群的摇摆模式,通常是由于紧密连接的两组或多组电机通过弱联络线互联而造成的,振荡频率一般在0.10.7HZ范围内。本地和区间模式又常统
20、称为低频振荡、功率振荡或机电振荡。扭振模式:即与汽轮发电机轴系转动部件相关的振荡模式,轴系扭振与励磁控制、调速器、HVDC和串联电容器补偿的线路等相互作用可能引起扭振模式的不稳定。控制模式:与系统控制装置相关的模式,未调整好的励磁装置、调速器、直流换流器和串并联无功补偿器等造成的不稳定模式。,(2)暂态稳定(transient or largedsturbance rotor angle stability)暂态(大扰动)稳定是电力系统遭受严重暂态扰动下保持同步运行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初始运行工况、扰动的严重程度和系统对扰动的响应方式。,在稳定情况(曲线1)下,转子角增加到最大值后开始减少并减幅
21、振荡直至达到稳定状态;曲线2情况下转子角持续增加并最后失去同步;曲线3情况下第一摆是稳定的,但由于振荡幅度逐渐增大而最终失去稳定性;,2)电压稳定性(voltage stability)电压稳定性是电力系统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和遭受扰动之后系统所有母线都持续保持可接受电压的能力。可分为小扰动和大扰动两种。(1)小扰动电压稳定性(smalldisturbance voltage Stability)指系统在给定工况下响应负荷缓慢变化等小干扰时控制系统电压的能力。,(2)大扰动电压稳定性(largedisturbance voltage Stability)大扰动电压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发生故障、切机等大
22、扰动或故障之后控制系统电压、维持正常运行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由系统一负荷特性、连续和离散的保护和控制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大扰动稳定性的判定需要在足够长的时间(数秒到数十分钟)内分析系统的非线性动态特性以及带载调压变压器和机组励磁电流限制器等控制装置的相互作用关系,检查所有的母线电压是否达到可接受的水平。电压崩溃(voltage collapse),它是指系统在某运行工况下遭受特定的大扰动后,系统的电压发生大幅度跌落,造成事故后电压低于可接受的下限值。电压崩溃通常会引起局部乃至大范围的停电(blackout)。,注意:电压不稳定并不总是以其单纯的形式发生,而经常与转子角不稳定同时发生。,3)中期和
23、长期稳定性(midterm and longterm stability)引入这两个概念是为了研究电力系统遭受严重扰动后的动态响应及其导致的稳定性问题。严重的扰动会造成系统潮流、电压和频率产生大幅度的偏移,进而引起保护和控制动作,以及诸多慢过程动态(如火电厂的热力系统),这些在一般的暂态稳定性分析中是不考虑的,需要采用合适的中期和长期稳定性研究的模型和方法。,长期稳定性主要是伴随大规模系统扰动而产生的较慢的、长期的现象,及其所引起的大的、持续的发电与用电之间的功率不平衡问题。关心的动态过程包括火电机组的锅炉动态,水电机组的进水管和导管动态,自动发电控制,保护控制作用,变压器饱和,负荷和网络的非
24、正常频率效应等。中期响应是介于短期和长期响应之间的系统过渡过程。中期稳定性的研究,主要在于发电机之间的同步振荡,包括一些较慢现象的作用以及大的电压或和频率偏移等问题。一般典型的时段范围是:短期(或暂态)对应0105,中期对应10s至数分钟,长期对应数分钟至数十分钟。然而应该注意到,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划分首要是根据所分析的现象和所采用的系统描述,特别是所关注的系统暂态和机组振荡的描述,而不是单纯地根据时段范围。,3提高电网传输容量的方法 以单回500kV交流输电线路为例,其自然功率、热稳定极限和受稳定性约束的实际运行功率分别约为1000MW、3000MW和6001700MW(美国平均在1000M
25、W及以上,国内平均约为800MW)因此,提高系统稳定性是提高电网传输容量的首要内容,其最终目标是将电网传输容量提高到热稳定和绝缘极限。改善稳定性的方法:首先需要在规划阶段合理安排电源和网络,如建设适当数量的输电线路、建立联系更紧密的电网、合理布置变电站、采用更快速的断路器等。对于已建成电网,主要是通过在运行过程采用各种控制手段来提高其稳定性,包括增设一些新的控制设备。,几个重要参数整定的说明,控制线路阻抗X可有效控制线路的电流。当传输角d(或功角)较小时,控制线路阻抗X或传输角可有效控制有功功率。,线路阻抗X的控制,传输角的控制,传输角的改变能显著控制端点电压。在传输线中以串联方式注入一个电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柔性 交流 输电 系统 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08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