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植物制药.ppt
《转基因植物制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基因植物制药.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节 植物转基因技术,1、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2、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3、植物转基因的过程4、转基因植株的鉴定,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植物转基因技术,花粉管通道法,其它方法,优点:低成本易操作、转基因的低拷贝数低、导入片段的确定性好。缺点:受作物基因型的影响较大,优点:低成本易操作、不受基因型影响、不需要经过组织培养可以获得转基因种子。缺点:导入片段的确定性差、转化效率很低。,优点:不受作物基因型的限制。缺点:成本高、转基因的拷贝数高、导入片断的确定性差,聚乙二醇法、显微注射法、激光介导法、脂质体介导法,农杆菌介导法植物转基因的原理Agrobacterium-mediated plant t
2、ransformation,基因枪法植物转基因的原理Plant transformation via microprojectal bombardment,第四节 植物转基因技术,1、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2、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3、植物转基因的过程4、转基因植株的鉴定,pCAMBIA1301质粒,T-Border(right),Nos 3,Gus,35S5,Nco,I,35S5,Hyg(R),T-Border(left),35S3,Hin,DIII,Sal,I,Bam,HI,Eco,RI,Bst,EII,pCAMBIA1301,11837bp,Lac Z,pCAMBIA1301,pBS-RSP1
3、/2,35S,Hyg(R),T3 P,Gus,RSP2,LacZ,NcoI,pCAM-Gus,Bam HI,Hind III,KpnI,Bam HI,KpnI,Hyg(R),T7 P,Gus,RSP1,KpnI,BamHI,Gus,Nos3,pCAM-RSP1/2-Gus,Hyg(R),35S,35S,35S,RSP2,RSP1,KpnI,用KpnI和BamHI双酶切后连接,BamHI,Nos3,Nos3,LB,RB,(1715 bp),First intron(1182 bp),LB,LB,RB,RB,水稻蔗糖合酶基因启动子驱动Gus基因的表达载体构建,第四节 植物转基因技术,1、植物转基因
4、技术的发展2、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3、植物转基因的过程4、转基因植株的鉴定,2N6诱导愈伤 7-10d,N6-BA 预培养 2-3d,种子,优化的农杆菌介导法水稻高效快速遗传转化体系,AB-AS 诱导12h,AB培养基活化12h,YEP平板单菌落,液体MS浸泡15min,无生长素N6-AS共培养 3d,N6-H选择培养20d,抗性愈伤组织的获得及植株再生 30d,62d70d,1 2N6愈伤诱导,2 N6-BA预培养,3 N6-H选择培养,优化的农杆菌介导法水稻遗传转化过程,4 植株再生,第四节 植物转基因技术,1、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2、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3、植物转基因的过程4、转基因植株的鉴
5、定,2.0kb,1.0kb,0.5kb,转基因植株中Gus基因的PCR检测PCR analysis of Gus in putative transgenic plantletsM,DNA marker;P,以PCAM-Gus1质粒为阳性对照;CK1,以水为模板的阴性对照;CK2,以未转基因植株为阴性对照;1-6,转基因植株。M,DNA marker;P,PCAM-Gus1 plasmid as positive control;CK1,the templete is water as negtive control;CK2,non-transformed plantlet as negati
6、ve control;1-6,putative transgenic plantlets.,M P CK1 1 2 3 4 5 6 CK2,(563 bp),转基因水稻根、茎和叶的GUS组织化学分析,A,B,C,a,b,c,a,b,c,a,b,c,A,根系;B,茎杆;C,叶片。a,Gus 基因由35S启动子驱动;b,Gus 基因由蔗糖合酶基因RSuS1的启动子序列驱动;c,未转基因水稻植株。A,roots;B,stems;C,leaves.a and b represent the Gus gene is drived by 35S and RSuS1 promoter respectivel
7、y;c,no-transformed plants as negative control.,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以原生质体或细胞(组织)作为受体的直接基因转移,如:聚乙二醇法(PEG)电击(EP,electroporation)脂质体(Lip,Lome)磷酸钙DNA共沉淀(CaP)微注射(Mi,Microinjection)基因枪法(particle bombardment,简称PB)超声波法(Ulstrasonication)种质系统(germ line transtormation)的基因转移,如利用子房注射、种胚以及花粉管通道等导入外源基因,植物转基因的主要方法,在当今众多的植物基因转
8、化技术中,最为可靠和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农杆菌Ti质粒介导的外源基因转化系统。这是一个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的“天然”的基因工程系统。随着人们对其机理的揭示,使人们得以利用其进行植物的定向转化把有益基因转入植物,成为可能。,概 述,1.1植物冠瘿瘤植物的一种癌症,1.1冠瘿瘤,植物与人一样,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瘤和癌。其中一类瘤被叫作瘿,瘿的种类很多。引起瘿的因素有:受伤、昆虫、病毒、细菌和特定的基因组织表达等。人们最感兴趣的瘿是冠瘿瘤。1.1.1冠瘿瘤的起因 由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属根瘤菌科(Rhizobiaceat)对植物的侵染而引起。1.1.2冠瘿瘤的侵
9、染过程 细菌通过伤口进入植物,在基因水平上转化植物。细菌DNA中的编码基因在植物细胞中表达,刺激植物细胞不受控制的分裂,形成瘤。,冠瘿瘤,上:电镜下的根癌农杆菌下:冠瘿瘤,1.1.3 冠瘿瘤的一般生物学特性,45杀死侵染植物的根癌农杆菌,植物组织仍然能形成癌。把瘤组织培养在不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上,能够无限止的分裂和生长。(1)根癌农杆菌转化植物细胞的能力是因为它含有一个叫作Ti(tumor-inducing)的质粒(Ti plasmid)。(2)根癌农杆菌侵染植物后产生两种物质:类植物激素和冠瘿碱。类植物激素使细胞大量扩增,出现冠瘿瘤;冠瘿碱是受侵染植物组织合成的稀有氨基酸,包括胭脂
10、碱、章鱼碱等。冠瘿碱是根癌农杆菌生活的C、N和能量来源。,1.2 Ti质粒,1.2.1 Ti质粒是根癌农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共价闭合环状DNA分子,其分子量为95156 106D,约有200kb。最近有人发现农杆菌中还有其它的质粒,称之为隐秘质粒。稳秘质粒的功能还不清楚,有的认为可能是缺陷型的Ti质粒。迄今已从多种植物中分离出不同种类的根癌农杆菌。,1.2 Ti质粒,1.2.2 Ti质粒的物理图谱物理图谱: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在Ti-DNA上的排列顺序。Ti物理图谱构建:经限制性内切酶处理之后的Ti质粒DNA,用琼脂糖凝胶电泳作片段分离,便可显示出有20多条大小不同的DNA酶切片段。
11、然后将这些酶切片段进行分子杂交分析,测定顺序,再排列成完整的物理图。,1.2 Ti质粒,1.2.3 Ti质粒的基因图谱基因图谱:基因在Ti-DNA上的排列顺序。基因图谱构建:转座子标签法 利用细菌的转座子(transposon),使Ti质粒发生嵌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细菌转座子带有各种抗菌素抗性的基因,在转化过程中它们可嵌入Ti质粒,使根癌农杆菌带有相应的抗菌素抗性,因而可方便地筛选出转座子嵌入Ti质粒突变体。由于在转座子嵌入处的编码基因发生失活,因而可通过分析Ti质粒限制性内切酶片段的变化,如某些片段消失或电泳迁移率改变,确定这些基因插入位置,并且与突变体的表型相对应,从而建立Ti质粒的基因图。
12、目前已建立了十多个Ti质粒的基因图,其中主要是章鱼碱型和胭脂碱型两大类的Ti质粒基因图。,1.2 Ti质粒,Ti质粒的基因图谱 不同的Ti质粒有二个同源区:Vir区(转化所必须)是毒性区,也叫毒性基因或Vir基因或致病基因。TDNA(transforming DNA)TDNA是Ti质粒的转化植物的DNA,故称TDNA。在转化植物细胞二倍体基因组中含有一个或几个(至多)TDNA拷贝。noc是编码细菌利用胭脂碱的基因。,1.2 Ti质粒,1.2.4 Ti质粒的基因位点及其功能区域(1)TDNA区(transferred-DNA regions):T-DNA是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时,从Ti质粒上切割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转基因 植物 制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06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