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解析》教材解读.ppt.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解析》教材解读.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解析》教材解读.ppt.ppt(1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 必修,分子与细胞解析,高中新课程的教学和学习之“难”:,师生都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与学;达成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把握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有机统一;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讲座主要内容,课标对必修一的要求学习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章节内容简介及教学提示本模块教学建议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一、课标对必修一的要求,(一)“课程设计思路”中的表述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所选内容能够
2、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课标“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设计思路”中的表述,模块一有助于学生较深入地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理解生命活动中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换和信息的传递;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科学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二)“内容标准”中的要求,本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方面的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的基础。它还反映了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及相关的实际应用。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了解生命的物质
3、性和生物界的统一性,细胞生活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统一,生物体部分和整体的统一等,有助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学习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等内容,有助于学生对科学过程和本质的理解。,认知对象:是生命系统(包括细胞、个体、群体、生态系统等各层次);认知目标:是理解不同层次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分子与细胞模块侧重于使学生在细胞水平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遗传与进化模块侧重于使学生在基因水平认识生命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及原因;稳态与环境模块则侧重于使学生在个体和群体水平认识生命系统内部的调节
4、机制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二、学习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17世纪细胞的发现和19世纪细胞学说的建立,对生物科学的发展有重大意义。18381839年施莱登和施旺确立的细胞学说、1859年达尔文确立的自然选择学说、1866年孟德尔确立的遗传学为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当前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方向主要是细胞分子生物学,它是以细胞作为一切有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基本概念出发,主要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二、学习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1、促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1)理解生命的物质性及生命物质的特殊性(2)理解生命系统有许多层次,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3)理解生命系统的开放性(要与周围
5、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4)理解细胞的生命历程,领悟事物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普遍规律,系统论,系统论的创始人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所谓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贝塔朗菲认为一切生命都处于积极运动状态,有机体作为一个系统能够保持动态稳定是系统向环境充分开放,获得物质、信息、能量交换的结果。,关于系统,系统:同一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现代汉语辞典 第5版 P1462系统的特性是整体性和相互作用。一切存在皆是系统:我们面对的自然界,都是以 系统状态存在。(从系统的性质着眼,可以将系统分为3类:物理系统、生命系统、社会系统。),关于生命系
6、统,生命系统是开放系统:如果系统与外界或它所处的外部环境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那么这个系统就是一个开放系统,否则就是一个封闭系统。开放系统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有可能从无序态向着有序态方向发展,也可能从某一个有序态向另一种新的有序态方向发展。,系统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是明确系统的边界后,在分析系统组成要素的基础上,分析系统各组分间相互影响的定量关系,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对系统结构优化,使系统具有功能整合作用的问题分析方法。,具体实施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定性分析划分边界,确定组分,分析层次,明确问题及研究目标;第二阶段:定量分析定量研究各组分间的影 响关系,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第三阶
7、段:模型分析确定系统模型的参数,进行模型实验,优化功能;第四阶段:结构优化优化系统结构,实行系 统调控,实现优化的系统功能。,2、为学习其他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奠定知识和能力基础3、有助于学生对科学过程和本质的理解(1)精选重大科学发现史(2)科学过程没有终点(3)科学的前进依赖于技术和方法的改进(4)理解科学过程需要亲历实验和探究(实验9、探究4、模型建构1、课外制作1)4、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为现实生活服务,三、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1.以“科学家访谈”代序2.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构建内容体系 生命系统的层次性 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系统的组分和结构 系统的功能 系统的发展和变化,
8、3、以问题驱动学习,引导自主、探究和合作(章首页、节的“问题探讨”、节的核心内容“本届聚焦”、资料分析、科学史的介绍、实验和探究的写法)4、以“本章小结”、节的“练习”和章的“自我检测”强化学生的自我评价5、本模块要求掌握的方法观察、科学实验,本模块实验较多(1)为什么?本模块要求掌握的方法观察、科学实验(2)如何处理?保证完成课标要求的实验(精讲多做、参考“实验和探究”的光盘),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课标“内容标准”要求,下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课标“活动建议”要求,下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非课标要求,下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9、和线粒体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6.教材主线 分子与细胞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系统的组成、结构 把细胞作为 系统的功能(物质、能量、信息)基本的生命系统 系统的产生、发展、消亡,四、章节内容简析及教学提示,科学家访谈: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第1章走进细胞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以“科学家
10、访谈”代序见人、见事、见精神;有知识、有过程、有嘱托。,以科学家访谈代序,人:邹承鲁院士知识、能力: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过程精神、情感:科学家的勇气和创新 团队合作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为国争光、为人类做贡献的志向,这节课怎么上?(如何体现“新课标”精神),引发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与生活相联系知识探究方法态度精神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例:阅读科学家访谈、分组讨论谈感想、教师事先拟题纲),老师们的困惑 1.为什么要安排本章的内容?2.本章内容与课程标准是什么关系?3.本章要完成什么内容?,本章的地位和作用,认识研究细胞的重要性认识生命系统的层次性,明确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
11、性理解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初步学会从系统的视角看问题初步认识科学发现的特点总之:为后续各章的学习打基础,本章是分子与细胞模块的第一章。其总教学思路就是通过现代人和科学家“走进细胞”的过程认识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并在教学中认真落实新课标的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建议课时数:3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1课时)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2课时),学习目标:知识:列举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能力:使用高倍镜观察多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制作临时装片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认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
12、一性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开拓、修正、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重点: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以细胞为基础系统及生命系统概念的形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使用高倍镜观察并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难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资料分析的方法和思路,本章教学提示,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1.“问题探讨”可作引入,但不一定在本节结束将问题解答。2.利用“资料分析”时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3.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认识,可通过识图和思考与讨论来展开。对以后将要学习的“种群”等名词,不必深入解释。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教学是本节的难点。但除“种群和
13、群落”外,其余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都学过,因此可通过谈话、问答、回忆等过程,整理归纳相关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要点。对种群和群落的教学需用具体事例讲解。4.最后完成“为什么说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的解答。,图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图示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明确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为全书乃至整个必修课程打基础,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师生共同归纳“使用高倍镜的步骤和要点”。要注意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认识细胞的多样性。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课标:独立操作水平)2.认真完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比较的教学。重点介绍原核细胞和原核生物,为什么?3.认真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
14、过程,看科学家是如何走近细胞的。引导学生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课标:应用水平),理解科学发现模式4.在论证动、植物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生物界的统一性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最后可结合“科学前沿组装细胞”做好本单元教学的小结。5.注意结合“章自我检测”引导学生进行概念图的构建。,本章内容特点,现代人逐渐走进细胞科学家如何走进细胞强调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蛋白质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本章在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生物科学的许
15、多问题需要在细胞中寻找答案,而认识“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则需要了解细胞系统的物质组成。阐明生命规律的基础之一是阐明细胞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本单元介绍组成细胞的元素、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无机物的功能等内容,可为学习本模块的其他内容(如:细胞生命系统结构;物质输入和输出;能量供应和利用;细胞生命系统的发生、发展和衰亡)打基础。建议课时数:5,学习目标:知识: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说出水和无机盐的作用能力: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运用已有的实验原理和技能,完成制作临时装片、观察DNA和
16、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情感态度价值观: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认同生命物质结构和功能相统一认同生物界组成物质的统一性认同组成细胞的生物大分子的重要作用,学习重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概述组成生物体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及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说出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说出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学习难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概述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说出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本章教学提示,本章
17、教学总思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栏目素材(“思考与讨论”、“实验”、“技能训练”),突出新教材教学内容的特点,注意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相联系,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认真实践新课程理念。,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1课时),1.“问题探讨”呼应章引言,意在激发兴趣,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2.简介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并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有关问题。(注意生物界物质的特殊性)3.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与原教材相比,此实验的不同点是提高了要求,增加了检测材料和方法的选择性,以及对检测结果的预期。,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蛋白
18、质(1课时),1.从生活经验入手进行“问题探讨”2.通过思考与讨论认识氨基酸的结构特点3.简介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特异性)4.以图代文示蛋白质的功能(引导归纳,渗透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5.注意“与社会和个人生活的联系”栏目的应用,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1课时),1.做好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染色材料不易保存)2.讲清核酸的种类、组成元素、基本单位、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比较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不同。3.注意不要将必修2的内容在此讲解。,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1课时),(与大纲版教材差异不大)1.从生活经验入手介绍糖类和脂质的种类和化
19、学组成.注意了解糖类和脂质的功能。2.注意利用“与生活的联系”栏目。3.最后要归纳出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课标要求,利于认识生物大分子的共同特点,应当重视。),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1课时),1.从电解质饮料入手进行“问题探讨”,不求完备答案,意在激活思维。2.以讲述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正式内容3.强调水在细胞中的两种存在形式及功能。4.讲清细胞中无机盐的作用。5.用好“技能训练”:设计实验。6.可利用画概念图进行全章的总结。7.可进行章节小测验。,解释:1.本章后4节的先后顺序可否调换?两种认知规律(1)先易后难(2)先抓主要矛盾 均可 2.有些概念的介绍缺乏循序渐进(如“染色体”,学
20、生没听说过)?建议高中老师了解初中课标和教材,3.对问题的讲解是否都要一步到位?螺旋式上升,不断加深认识 例:(1)核酸(2)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中心体等(3)第1章第1节“种群”“群落”概念(4)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本章内容特点,通过思考与讨论、实验等活动认识细胞的物质基础。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强调从系统的视角来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本章在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章根据系统论的方法,按“系统的边界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系统的控制中心”这样一个线索介绍细胞的基本
21、结构,使学生对“细胞是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有了明确的认知,并对细胞各组分的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的了解。本章在本模块的教学中,起着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学生在第一章中通过观察多种作样的细胞,对细胞形成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在第二章中又对构成细胞的生物分子进行了学习,在此基础上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顺理成章。本章对细胞膜、质、核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概述,但它们与细胞代谢和细胞增殖的具体关系则分别位于四、五、六章,因此本章又是学习后面几章的基础。,课时建议:5第1课时:细胞膜“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第2课时:细胞器“实验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第3课时: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4课时:细胞核的功能第5课时:细胞核
22、的结构“实验三 制作真核细胞结构模型”,学习目标,知识: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认同技术进步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能力:制作用于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生物材料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根据实验证据作出合理判断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进行实验数据的解释,学习重点: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学习难点: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细胞膜对于细
23、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本章教学提示,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本节重在认识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和功能。增加了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关于细胞膜的功能,教材讲述了三种主要功能,其他功能由学生补充。至于如何实现这些功能,将在后续章节和模块中讲,此处不须深究。,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如何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功能 2.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材料选择、制备方法)如果把第4章结构模型一节移过来,会鼓出“大肚子”。因为该节内容重在发现过程,给学生科学方法的启迪。,“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这一实验虽然简单,但是能解决的问题很多,一方面激发兴趣并使学
24、生对细胞膜的存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另一方面能使学生体会实验材料的选择和科学方法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另外,还有助于学生理解细胞的渗透吸水。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是难点,难点一:为什么选用哺乳动物红细胞?难点二:为什么红细胞会在清水中涨破?,关于细胞膜的功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初中已有的知识,理解“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膜在细胞间信息交流中的作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要靠丰富而生动的实例来突破它。建议可从下列例子中筛选:例1、同种海绵细胞相互识别的实验;例2、同种生物精卵细胞识别和结合,而异种生物则不能;例3、同种植物花粉可在柱头上萌发,异种植物则不能;例4、植物的胞间连丝;例5、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受
25、体结合后,促进组织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例6、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例7、抗原抗体结合。,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如何教学?课标:1.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关于“细胞器之间的分工”本节引入可利用教材的问题探讨。完成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本实验原理和操作均较简单,关键是通过生物绘图对观察结果进行落实。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此处不必过于深究,可等到第5章第3节再落实,如果时间充裕、学生程度较好,则可采用问题串的形式让学生讨论、推理线粒体的功能和结构。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可以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学习,具体功能在“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子与细胞解析 人教版 高中生物 必修 分子 细胞 解析 教材 解读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05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