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培训.ppt
《水稻病虫害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病虫害培训.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和防控,汇报内容,水稻病虫害种类水稻病虫害发生水稻病虫害防控,一、水稻主要病虫害种类,主要虫害主要病害,水稻主要害虫种类,水稻螟虫(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稻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二化螟,二化螟 Chilo suppressalis,属鳞翅目,螟蛾科。钻蛀性害虫。水稻上为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国内各稻区均有分布,比三化螟和大螟分布广,主要在长江流域及以南稻区发生较重,北方稻区也有严重发生。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茭白、玉米、甘蔗、麦苗、蚕豆、油菜、绿肥等。,二化螟各虫态形态特征,卵成块,卵块略呈长椭圆形,卵粒排列呈鱼鳞状。秧田期产于叶片上,易于查
2、找和识别。大田期产于叶鞘上,不易查找。,卵,幼虫通常6龄。2龄以上幼虫腹部背面有暗褐色纵线5条,初孵及2龄幼虫体色黄白色,3龄以上体色淡黄褐色。随龄期增加,背线越来越粗。,幼虫,长11-17毫米。初期为淡黄色,后变为褐色。,蛹,雌蛾体长12一15毫米,腹部粗肥。雄蛾体长10一12毫米,灰黄褐色,腹部瘦小。一只雌蛾能产卵23块共200700粒,成虫,水稻螟虫三化螟,三化螟 Scirpophaga incertulas,属鳞翅目,螟蛾科。钻蛀性害虫。水稻上常发性害虫之一。东南亚和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稻区发生。单食性害虫,只为害水稻。,三化螟各虫态形态特征,卵成块,长椭圆形,中间隆起,表面有黄褐色绒毛
3、。产于叶片上,易于查找和识别。,卵,幼虫通常4龄,少数5龄。初孵幼虫灰色,2龄幼虫体色黄白色,3龄以上黄绿色。,幼虫,长约12毫米。初期为灰白色,后变为黄绿色,羽化前黄褐色。,蛹,雌蛾体长10一13毫米,淡黄色,腹部粗肥,前翅中间有一小黑点。雄体长8一9毫米,灰褐色,黑点不明显。,成虫,水稻螟虫大螟,大螟 Sesamia inferens,属鳞翅目,夜蛾科。钻蛀性害虫。水稻上常发性害虫之一。东南亚和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稻区发生。为害水稻,也为害玉米、麦、油菜等。,大螟各虫态形态特征,卵粒扁球形,卵块带状,排成2-4行,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淡黄、淡红,最后变黑孵化。产于叶鞘内,不易查找和识别。,卵,
4、幼虫通常6龄。老熟幼虫体长约30毫米,粗壮。头红褐色,幼虫,长约13-18毫米。初期为乳白色,后变为黄褐色、褐色,羽化前赤黑色。,蛹,体长12一15毫米,胸部淡黄褐色,腹部淡黄色,前翅中部从翅基向至外缘有明显暗褐色纵纹。雌蛾触角丝状,雄蛾触角栉齿状。,成虫,水稻螟虫为害症状,共性症状枯心和白穗 非共性症状三化螟幼虫单头为害,二化螟和大螟群体为害。二化螟和大螟在水稻分蘖期还造成枯鞘和虫伤株。,稻飞虱褐飞虱,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Stal),属半翅目,飞虱科。水稻上常发性害虫之一,迁飞性害虫。为害水稻。,稻飞虱白背飞虱,白背飞虱 Sogatella furcifera(Ho
5、rvth),属半翅目,飞虱科。水稻上常发性害虫之一,迁飞性害虫。为害水稻。,稻飞虱灰飞虱,灰飞虱 Laodelphax striatellus,属半翅目,飞虱科。水稻上常发性害虫之一,可传播病毒病。主要为害水稻。,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属鳞翅目,螟蛾科。水稻上常发性害虫之一,迁飞性害虫。主要为害水稻。,水稻主要病害种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病毒病恶苗病细菌性病害,稻瘟病,纹枯病,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一般早稻重于晚稻,往往造成谷粒不饱满,空壳率增加,严重的可引起植株倒伏枯死。,稻曲病,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等。该病只发生于水稻穗部
6、,为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病菌以落入土中菌核或附于种子上的厚垣孢子越冬。翌年菌核萌发产生厚垣孢子,由厚垣孢子再生小孢子及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条纹叶枯病,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苗期发病,心叶基部出现褪绿黄白斑,后扩展成与叶脉平行的黄色条纹,引起枯心苗。分蘖期发病 形成不规则黄白色条斑。病株常枯孕穗或穗小畸形不实。拔节后发病在剑叶下部出现黄绿色条纹,不枯心,但抽穗畸形,结实很少。,恶苗病,又称徒长病。病谷粒播后常不发芽或不能出土。苗期发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主要危害水稻根节部和茎基部。在水稻分蘖至孕穗期发病
7、,主要特征为发生枯心苗和枯死株、伴有恶臭,极易被误认为螟害。,二、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概况,不同区域病虫发生比较主要害虫的发生主要病害的发生,2016年发生概况简述,主要病虫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恶苗病、水稻条纹叶枯病与黑条矮缩病等虫害面积:7.6亿亩次,病害面积:3.8亿亩次。不同地区间病虫发生差异较大,同一地区不同品种及栽培方式间差异易较大。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部分地区中等偏重或偏轻发生。,不同区域病虫发生比较(发生面积),北方: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和河北为主长江中下游: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等南方: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和贵州等,虫害:长江中下游南
8、方北方 病害:南方长江中下游北方,不同区域病虫发生比较(发生面积/与水稻种植面积),虫害:长江中下游南方北方 病害:长江中下游南方北方,1.水稻螟虫发生特点,水稻螟虫冬后基数不高。一代二化螟见蛾晚于上年,灯下虫量、田间卵量均偏低。二代二化螟田间危害、残虫量轻于上年及近年。,水稻螟虫发生,发生范围:二化螟最广,主产区均有发生,而三化螟和大螟则局部发生。发生程度:不同地区发生轻重有别,北方地区轻至中等发生。长江中下游地区二化螟重于去年,其中江苏沿江局部地区二化螟偏重发生,大螟和三化螟发生偏轻,局部重,与往年相近。南方地区螟虫偏重发生,但较去年有所降低。,属于中等偏重及以上发生的地区:大 螟:安徽和
9、县、重庆江津、福建闽侯、广东湛江 二化螟:安徽和县、湖北荆州、福建闽侯、四川德阳 三化螟:四川德阳、广东湛江、广东惠州、江西瑞昌,二化螟发生特点,生活史和习性 一年发生1一5代,由北往南递增:东北1一2代,黄淮流域2代,长江流域如江苏、安徽、浙江北部等2-3代,浙江和湖北中南部、江西、湖南等地3-4代,福建南部、两广地区发生4代,海南岛5代。,越冬 多以4一6龄幼虫于稻桩、稻草及田边杂草中越冬,未成熟的幼虫春季还可以取食田间及周边绿肥、油菜、麦类等作物。冬季低温对其影响不大。1516开始活动、羽化,长江中下游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发生。越冬环境复杂,越冬幼虫化蛹、羽化时间极不整齐,常持续约2
10、个月。各个世代发生期拉得较长,发生峰次多,世代重叠,防治适期难以掌握。,发生和环境条件的关系 气候条件:低温影响小,30以上高温影响。湿度对越冬虫影响大,春季雨水多,死亡率高。耕作制度:稻作制度单一,利于二化螟发生。水稻品种:籼稻有利,粳稻不利。粗高秆分蘖多有利。,三化螟发生特点,生活史和习性 一年发生2-7代,由北往南递增:长江流域如江苏、安徽、浙江北部等3代,浙江和湖北等地3-4代,福建南部、两广地区发生4代,海南岛7代。,越冬 多以老熟幼虫于稻桩中越冬,未成熟的幼虫春季还可以取食田间及周边绿肥、油菜、麦类等作物。1718开始活动、羽化,长江中下游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发生。越冬环境单一
11、,越冬幼虫化蛹、羽化时间相对整齐。各个世代发生期拉得不长,发生峰次少,防治适期较易掌握。,发生和环境条件的关系 气候条件:湿度对越冬虫影响大,春季雨水多,死亡率高。耕作制度:稻作制度复杂,利于三化螟发生。水稻品种:粳稻有利,籼稻不利。,大螟发生特点,生活史和习性 一年发生3-7代,由北往南递增:长江流域如江苏、安徽、浙江等3-4代,江西、湖北、湖南等4代,福建4-6代,台湾5-7代。,越冬 以3龄以上幼虫于稻桩、茭白等中越冬。冬季低温对其影响不大。10以上开始活动,为害三麦、油菜、蚕豆等作物,江苏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发生。越冬环境复杂,羽化时间不整齐,产卵场所也不同。如江苏地区越冬代产卵均
12、在稻田外。各个世代发生期拉得较长,发生峰次多,世代重叠,防治适期难以掌握。,发生和环境条件的关系 气候条件:低温影响小,30以上高温影响。湿度对越冬虫影响大,春季雨水多,死亡率高。耕作制度:稻作制度复杂,利于大螟发生。水稻品种:粗高秆分蘖多有利。,2.稻飞虱发生特点,三种飞虱在今年总体发生程度较去年减轻,发生程度为轻发生至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不同地区存在差别。灰飞虱在北方地区中等至偏重发生;褐飞虱长江中下游地区轻发生,江苏发生面积为1261.35万亩次,发生程度为近十年来最轻;白背飞虱中等发生,重于去年,仅江苏发生面积就达2917.55万亩次。南方地区稻飞虱总体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较上年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稻 病虫害 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05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