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课程教学电子教案 第五章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86P).ppt
《《光学》课程教学电子教案 第五章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86P).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学》课程教学电子教案 第五章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86P).ppt(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5章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光学 教案,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主要内容,5.1 阿贝成像原理与空间滤波,5.4 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5.2 全息成像,5.3 菲涅耳波带片与全息透镜,5.1 阿贝成像原理与空间滤波,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5.1 阿贝成像原理与空间滤波,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主要内容,1.阿贝成像原理,4.阿贝-波特实验,2.阿贝成像原理的傅里叶描述,3.空间滤波与光信息处理,5.空间滤波的应用,(1)平面光波照明下的二次衍射成像,成像光路:以相干平面光波照明下的光栅(正弦光栅)成像为例,5.1 阿贝成像原理与空间滤波,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5.1.1 阿贝成像原
2、理,两对共轭平面:位于无限远处的光源平面与其共轭像平面透镜L的像方焦平面F,物(光栅)平面G与其共轭像平面Q。,第二次衍射:从透镜的像方焦平面到物的共轭像平面频谱综合,焦平面F上每一点(如P0、P+q 或P-q 点)都可以看作为子波源,其所发出的球面子波在位于远场的物的共轭像平面上相干叠加,形成物的共轭像(如Q0、Q1和Q2点)。,说明:光学系统成像的等光程条件保证了所有自Q0(Q1或Q2)点发出的具有不同方向的光线(即具有不同空间频率成分的平面波分量)均能够以相同的光程到达Q0(Q1或Q2)点,从而出现干涉加强。,第一次衍射:从物平面到透镜的像方焦平面频谱分解,透过物体(如Q0、Q1和Q2点
3、)的光波被分解成一系列具有不同传播方向(空间频率)的基元平面波,每个基元平面波在透镜的像方焦平面上以其几何会聚点(无限远处点光源的共轭像点,如P0、P+q 或P-q 点)为中心形成一组夫琅禾费衍射。,5.1 阿贝成像原理与空间滤波,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5.1.1 阿贝成像原理,成像光路:以相干球面光波照明下的光栅(正弦光栅)成像为例,5.1 阿贝成像原理与空间滤波,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5.1.1 阿贝成像原理,(2)球面波照明下的二次衍射成像,两对共轭平面:光源平面S与其共轭像平面S,物平面G与其共轭像平面Q,第二次衍射:从光源的共轭像平面S到物的共轭像平面Q频谱综合,光源共轭像平
4、面上的每一点(如S0、S1或S2点)都可以看作为子波源,其所发出的球面子波在位于远场的物的共轭像平面上相干叠加,形成物的共轭像(如Q0、Q1和Q2点)。,说明:光学系统成像的等光程条件保证了所有自Q0(Q1或Q2)点发出的具有不同方向的光线均能够以相同的光程到达Q0(Q1或Q2)点,从而出现干涉加强。,第一次衍射:从物平面到照明光源的共轭像平面频谱分解,透过物体(如Q0、Q1和Q2点)的光波被分解成一系列来自光源平面上不同点(如S0、S1和S2点)的基元球面波,每个基元球面波经透镜在光源的共轭像平面上以其几何会聚点(共轭像点,如S0、S1或S2点)为中心形成一组夫琅禾费衍射。,5.1 阿贝成像
5、原理与空间滤波,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5.1.1 阿贝成像原理,基本思想:无论是平面波还是球面波照明,二次衍射成像过程实际上就是光学系统对透过物体的光波的两次傅里叶变换过程。,第一次变换:从物平面到照明光源的共轭像平面频谱分解,第二次变换:从光源的共轭像平面到物的共轭像平面频谱综合,按照傅里叶变换的循环性质:,负号的意义:像相对物在空间反转(倒立),照明光源共轭像平面的意义:物的频谱面,5.1 阿贝成像原理与空间滤波,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5.1.2 阿贝成像原理的傅里叶描述,基本思想:频谱面上的光场复振幅分布反映了物的结构特征。在频谱面上通过某种手段使物的频谱作适当改变,将影响到像平
6、面上光波的叠加结果,即改变成像的特性。阿贝成像原理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它提出了一种新的频率语言来描述光信息,启发人们用改变频谱的手段来改造光信息。,光学成像系统:二维光信息处理系统,物:系统的输入,像平面:系统的输出平面,频谱面:系统的处理平面,透 镜:光学傅里叶变换器,5.1 阿贝成像原理与空间滤波,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5.1.3 空间滤波与光信息处理,物平面:系统的输入平面,共轭像:系统的输出,(1)网格成像实验装置,网格:朗琴光栅,正交网格的频谱:二维点阵状的夫琅禾费衍射亮斑,一维网格的频谱:一维点阵状的夫琅禾费衍射亮斑,5.1 阿贝成像原理与空间滤波,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5.
7、1.4 阿贝-波特实验,竖直方向狭缝滤波:得到沿水平方向排列的一维网格像,水平方向狭缝滤波:得到沿竖直方向排列的一维网格像,倾斜狭缝滤波:得到沿垂直于狭缝方向排列的一维网格像,5.1 阿贝成像原理与空间滤波,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5.1.4 阿贝-波特实验,(2)正交网格滤波,0级滤波:只让中心0级通过,网格像消失,像平面上出现均匀光照。,低通滤波:只让中心少数衍射亮斑通过,网格像出现,但边缘较模糊。频谱面上允许透过的衍射亮斑越多,网格像的边缘越清晰。,0级和1级滤波:只让0级和1级衍射亮斑通过,网格像强度呈正弦变化。,高通(反转)滤波:网格像边缘增强(像的亮暗反转)。,5.1 阿贝成像原
8、理与空间滤波,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5.1.4 阿贝-波特实验,(3)一维网格滤波,消除图片划痕或网格方向滤波,消除高频噪声低通滤波,提高图像衬比度高通滤波,相衬显微术,假彩色编码q调制技术,5.1 阿贝成像原理与空间滤波,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5.1.5 空间滤波的应用,5.1 阿贝成像原理与空间滤波,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5.1.5 空间滤波的应用,本节重点,5.1 阿贝成像原理与空间滤波,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1.阿贝成像原理的物理与数学表述,2.空间频谱的基本概念,3.空间滤波的意义及应用,5.2 全息成像,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5.2 全息成像,5 光学成像的波动
9、学原理,主要内容,1.光学成像的平面性与空间立体性,2.全息照相原理,3.全息图的分类与制作方法,5.2.1光学成像的平面性与空间立体性,(1)普通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特点,同一垂轴平面上的不同物点,其共轭像点亦位于同一垂轴平面上;不同垂轴平面上的物点,其共轭像点位于不同垂轴平面上。因此,三维物体经普通光具组所成的像也是三维的。只是由于观察屏或全息底片只能放在某一确定的垂轴平面处,故只有与光屏面共轭的那些物体表面点能够在光屏上成清晰像。本来应成在其他垂轴平面上的表面点的像则全都投影在光屏上,似乎整个空间都被压缩在一个平面上了。,5.2 全息成像,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落在视网膜上的像仍然是一
10、幅平面图像。但眼睛具有快速的调节功能,能够通过变焦调节将位于不同空间平面处的物依次成像在视网膜上,再经过大脑的合成处理,最终得到立体的空间图像视觉。故人眼之所以能够感受到外部世界的立体景象,完全是由于眼睛的自调节功能所导致的一种视觉效应。,眼睛的体视功能,5.2 全息成像,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5.1.1 光学成像的平面性与空间立体性,(2)普通光学成像系统实现三维立体像记录与再现的可行性,仿照人的双眼成像原理,采用双照相机系统,两照相机的主光轴相对物体在水平方向保持微小夹角,同时从不同角度拍摄到物体的两幅影像。观察时让左右眼睛分别观察由左右相机拍摄到的图片(在体视显微镜下),便可获得体视
11、效果。,5.2 全息成像,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5.1.1 光学成像的平面性与空间立体性,体视摄影法,利用高速电影放映机(或电视播放机),将左右眼观看的画面交替播放,同时利用液晶的电光调制特性制作成一副液晶眼镜,调节左右镜片的开关速度与左右眼画面的播放速度同步。当屏幕上显示右(左)眼画面时,右(左)眼镜片透光,左(右)眼镜片不透光;从而可以让左右眼镜分别观看相应的影像画面。当左右眼画面替换的速度较高时,人的眼睛将由于视觉暂留效应而感觉不出左右眼画面的时间差,从而可将两者合成为一幅立体画面。,拍摄和显示原理与体视摄影法类似,只是在两个成像镜头前分别装有起偏方向正交的偏振片。显示时分别将两幅影
12、像用偏振方向正交的平面偏振光投影在同一屏幕上,观察者需要戴一副左右眼镜片偏振方向正交的偏振眼镜。,5.2 全息成像,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5.1.1 光学成像的平面性与空间立体性,立体电影与立体电视,偏振图像合成法,首先在照相机物镜前加一滤色镜(如红色或绿色)并用彩色胶片对所拍摄物体曝光一次,然后在物镜前换上另一种滤色镜(如绿色或红色),并以被摄物体中心为轴线转动镜头,在同一彩色胶片上对所拍摄物体做第二次曝光。转角大小正好等于人的左右眼对物体所张的角度。这样,胶片上同时记录了自两个不同角度对同一物体观察到的两个不同颜色且相互略微错开的像。观察时,戴上一副双色眼镜,左右镜片与拍摄时用的滤色镜
13、性能相近,因而使得左右眼分别观察到两个不同颜色的画面,其合成结果,便有立体的感觉。这一原理也可以用于立体绘画和计算机图像的立体显示。,5.2 全息成像,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5.1.1 光学成像的平面性与空间立体性,双色图像合成法,5.2 全息成像,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5.1.1 光学成像的平面性与空间立体性,双色图像合成,5.2 全息成像,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5.1.1 光学成像的平面性与空间立体性,说 明,一般的光探测器或感光材料只对光强度有响应,因而只能感受到光波场的振幅信息,对相位信息则无响应。上述各种立体摄影,都只是利用了人眼的视觉效应而产生的一种并非真实的立体效果,
14、所探测或记录到的图像只包含了反映物体表面亮暗或色彩分布的二维图像信息,并没有真正地记录和再现到物的全部信息。,由物体表面发出或经物体表面反射的光波,携带着物体表面的信息,这些信息由物光波的波函数(复振幅分布)表示:,(5.2-1),O0(x,y):波前上各点的振幅分布,反映了物体表面各点的亮度信息;,fO(x,y):波前上各点的相位分布,反映了物体表面的纵向位置信息。,全息记录和显示:要记录或再现物体表面的全部信息,必须同时能够记录或再现出反映物体表面特征的光波场的振幅和相位信息。,5.2 全息成像,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5.1.1 光学成像的平面性与空间立体性,(3)全息的意义,(1)波
15、前记录原理,伽伯的设想:虽然感光胶片不能记录光波的相位,但可以利用双光束干涉原理,令物光波与另一束与之相干的光波叠加而产生干涉图样,从而把物光波的相位叠加到干涉图样中,用全息底片记录下干涉图样,就等于同时记录下物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记录平面H上物光和参考光波前复振幅分布:,(5.2-2b),(5.2-2a),5.2 全息成像,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5.2.2 全息照相原理,全息图:对物光波前和参考光波前叠加所形成的干涉图样经适当曝光后的全息底片,记录了物光波前的振幅和相位信息。,(5.2-5),全息图的复振幅透过率t(x,y):在线性曝光和显影定影处理下,正比于曝光量或记录平面上总的光
16、强度,t0和b:与曝光量和记录介质感光特性有关的常数。,叠加光波波前复振幅及强度分布:,(5.2-3),(5.2-4),5.2 全息成像,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5.2.2 全息照相原理,再现全息图用照明光波的波前复振幅分布:,(5.2-6),全息图衍射光波的波前复振幅分布:,(5.2-7),第一项:t0+b O02+bR02,0级衍射;,第二项:bR0*R0expi(fR-fR)O(x,y),+1级衍射;,第三项:bR0R0expi(fR+fR)O*(x,y),-1级衍射。,5.2 全息成像,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5.2.2 全息照相原理,(2)波前再现原理,讨论:,若R=R,则,+1
17、级衍射光波:bR02O(x,y),-1级衍射光波:bR02exp(i2fR)O*(x,y),若R=R*,则,+1级衍射光波:b R02exp(-i2fR)O(x,y),-1级衍射光波:bR02O*(x,y),5.2 全息成像,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5.2.2 全息照相原理,若R=R=R0,fR=fR=0,则,+1级衍射光波:bR02O(x,y),-1级衍射光波:bR02O*(x,y)。,5.2 全息成像,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5.2.2 全息照相原理,说明:全息照相过程分为波前记录和再现两步,波前再现过程:依据光的衍射原理,波前记录过程:依据干涉原理,物光波与参考光波相干叠加而产生干涉
18、条纹,干涉条纹的反衬度记录了物光波前的振幅分布,干涉条纹的几何特征(包括形状、间距、位置)记录了物光波前的相位分布。参考光波扮演着载波的角色,干涉过程实际上就是作为信号波的物光波对作为载波的参考光波的调制过程。,在线性处理条件下,全息图的衍射光波场包含三部分代表照明光波直透部分的0级衍射、代表物光波的+1级衍射和代表物光波的共轭光波的-1级衍射。提取出+1级衍射光波就可以获得有关物场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可见,全息再现过程相当于信息的解调过程。,5.2 全息成像,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5.2.2 全息照相原理,按记录光路分类:同轴全息图,离轴全息图,按对再现光波的衍射规律分类:平面全息图,体全
19、息图,按记录平面位置分类:菲涅耳全息图,像面全息图,傅里叶变换全息图,夫琅禾费全息图,按结构分类:透射式全息图,反射式全息图,按复振幅透射(或反射)系数分类:振幅型、相位型及混合型全息图,按再现方式分类:激光全息图,白光全息图,彩虹全息图,按载体分类:光学全息图,模压全息图,计算全息图,数字全息图,5.1 阿贝成像原理与空间滤波,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5.2.3 全息图的分类与制作方法,同轴全息图:伽伯全息图,记录全息图时参考光波与物光波同轴。,特点:记录光路简单,对光源的相干性和环境要求(如隔震)较低,在一个光具导轨上就可以实现。其中穿过物场的直透光波作为参考光,被物场衍射或散射的光波作
20、为物光。,应用:通常可用于记录流场、粒子场等透明或半透明物体的全息图。,缺点:三束衍射光波同轴,观察原物场的再现像时,总会有0级衍射和原物场的共轭再现光波作为背景伴随。,5.2 全息成像,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5.2.3 全息图的分类与制作方法,(1)同轴全息图与离轴全息图,离轴全息图:乌帕特尼克斯-利思全息图,记录光路类似于马赫-曾德干涉仪光路,物光波与参考光波不同轴。,特点:产生的三束衍射光波在空间亦彼此分离,互不干扰,因而便于对物光波前的观察和信息提取。,缺点:为实现物光波与参考光波在空间分离,离轴全息图的记录光路变得复杂,从而对光源的相干性和环境(如隔震)的要求也变得较为苛刻。,5
21、.2 全息成像,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5.2.3 全息图的分类与制作方法,平面全息图:全息图底片的乳胶层较薄,所记录的全息图具有正弦型平面光栅的结构特征,故再现过程服从平面光栅的衍射规律。,体(积)全息图:全息图底片的乳胶层较厚,所记录的全息图具有正弦型体光栅的结构特征,故再现过程服从体光栅的(布拉格)衍射规律。,性能比较:平面全息图的再现条件要求较简单,但衍射效率较低;体全息图的衍射效率较高,但再现时对照明光波的波长和入射角度的选择性较强。,5.2 全息成像,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5.2.3 全息图的分类与制作方法,(2)平面全息图与体全息图,记录光路特点:全息图记录平面与物体表面之
22、间相距较近,且没有其他成像器件,由物体表面散射的光波将通过菲涅耳衍射直接到达记录平面并与参考光波发生干涉。,5.2 全息成像,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5.2.3 全息图的分类与制作方法,(3)菲涅耳全息图,菲涅耳全息图特点:到达记录平面上任一点的物光波均携带着物体表面各点的信息,因此,如果将菲涅耳全息图分割成若干部分,则由其中的每一部分均可再现出物体的全息像。只是随着该部分尺寸的减小(相当于通光孔径减小),再现像的噪声增大,清晰度降低。,菲涅耳全息术的应用:三维显示、全息干涉计量和全息无损检测等。,对物光波的要求:要求物光波为漫射光波。当物体表面具有漫射特征时,用平面光波或球面光波照明均可满
23、足要求;当物体表面光滑时,则需要使照明光波先透过一块漫射屏(如毛玻璃)后再投射到物体表面上。,5.2 全息成像,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5.2.3 全息图的分类与制作方法,菲涅耳全息图,5.2 全息成像,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5.2.3 全息图的分类与制作方法,记录光路特点:感光底片放在物体的共轭像平面上,参考光波与物光波在物的共轭像平面上发生干涉。,全息图的特点:可用白光再现,且在不同方向可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单色再现像。可将物场按需要进行缩放,便于记录和观察。,应用:三维显示、全息干涉计量和全息无损检测等领域。,5.2 全息成像,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5.2.3 全息图的分类与制作方
24、法,(4)像面全息图,图5.2-10 像面全息图的白光再现像,5.2 全息成像,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5.2.3 全息图的分类与制作方法,记录光路特点:感光底片放在物体的傅里叶变换平面(频谱面)上,平行参考光波与物光波在物的傅里叶变换平面上发生干涉。,全息图的特点:全息图记录的是物的频谱信息,因而再现光波是物光波复振幅的傅里叶变换,需要对其再作一次逆傅里叶变换才能得到物光波的复振幅。,应用:由于一般物的频谱分布仅占据着频谱面上很小的区域,傅里叶变换全息图占据的空间尺寸很小,故非常适合用于全息信息存储。,5.2 全息成像,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5.2.3 全息图的分类与制作方法,(5)傅
25、里叶变换全息图,记录光路特点:感光底片放在物体的夫琅禾费衍射区的某个平面上,参考光波与之在该平面上发生干涉。,全息图的特点:记录的是物的夫琅禾费衍射信息,因而再现光波正比于物光波复振幅的傅里叶变换。,5.2 全息成像,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5.2.3 全息图的分类与制作方法,(6)夫琅禾费全息图,透射式全息图:物光波和参考光波自记录介质的同一侧入射时记录的全息图。由于干涉条纹面接近垂直于记录介质的表面,故透射式全息图对记录介质厚度的要求没有特殊要求。,反射式全息图:物光波和参考光波自两侧入射时记录的全息图。由于干涉条纹面平行于记录介质的表面,故需要用较厚的记录介质才能记录下多层条纹面。,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光学 光学课程教学电子教案 第五章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86P 课程 教学 电子 教案 第五 成像 波动 原理 86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04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