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ppt
《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ppt(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杂粮作物病害,一、玉米丝黑穗和瘤黑粉病,1、识别要点(1)玉米丝黑穗病:此病属苗期侵入、系统侵染性病害,一般在穗期表现典型症状,主要为害雌穗和雄穗。受害严重的植株苗期可表现症状,分孽增多呈丛生型,植株明显矮化,节间缩短,叶色暗绿挺直,有的品种叶片上则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条斑,有的幼苗心叶紧紧卷在一起弯曲呈鞭状。成株期病穗分两种类型:黑穗型:受害果穗较短,基部粗顶端尖,不吐花丝;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黑粉包,其内混有丝状寄主维管束组织。畸形变态型:雄穗花器变形,不形成雄蕊,颖片呈多叶状;雌穗颖片也可过度生长成管状长刺,呈束猖头状,整个果穗畸形。田间病株多为雌雄穗同时受害。(2
2、)玉米瘤黑粉病:玉米在全生育期内都可以感染瘤黑粉病,尤其以抽雄前后一个月内为盛发期 该病菌可侵染玉米地上部所有幼嫩分生组织,形成形状、大小不同的瘤状物。病瘤初为白色,内部亦为白色,肉质多汁,迅速膨大后逐渐变黑,外膜破裂后散出大量黑粉。,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瘤黑粉病,2、发病规律:品种:黑穗病发生轻重主要与品种有关差别非常大。土壤条件:病菌在土壤中越冬的黑穗病往往连作或施用未腐熟好的粪肥,土壤中孢子过多发病加重。气候条件:。玉米丝黑穗病菌冬孢子萌发后在土壤中直接侵入玉米幼芽的分生组织,病菌侵染最适时期是从种子破口露出白尖到幼芽生长至11.5厘米时,幼芽出土前是病菌侵染的关键阶段。由此,幼芽出土期间
3、的土壤温湿度、播种深度、出苗快慢、土壤中病菌含量等,与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程度关系密切。此病发生适温为2025,适宜含水量为18%20%,土壤冷凉、干燥有利于病菌侵染。促进幼芽快速出苗、减少病菌侵染机率,可降低发病率。播种时覆土过厚、保墒不好的地块,发病率显著高于覆土浅和保墒好的地块。玉米不同品种以及杂交种和自交系间的抗病性差异明显。,3、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留种田或从无病田中选留种子;单收单藏,做到无病菌种子下地,轮作深翻,减少菌源最好三年以上。管理:多数幼苗期侵染为尽量缩短出苗期,促进幼苗快出土。抽雄前后不要受旱。去雄前摘除田间病瘤农家肥要充分腐熟,减少菌源,发病地块减少N肥用量。
4、随时拔出病株,割除病瘤。药剂防治:25%粉锈宁0.4%;12.5%速保利WP0.3%拌种。,二、玉米茎腐病,1、识别要点发病初期局部叶片失绿,似烫伤状,条件适宜,发展到全株,呈水渍状青枯,凋萎,快的只需2-3天,病株茎部失水干缩,空心变软,表面常有粉红色霉状物或微带紫红色,须根减少最后造成倒伏。,玉米茎腐病,2、发病规律病原菌是多种病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优势种有禾谷镰刀菌、串珠镰刀菌、茄镰刀菌、腐霉菌、蠕虫菌和细菌。侵染循环 病菌多数在土壤中越冬,一部分也在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成为下一年初侵染源。借土壤、鸟、虫等携带途径传播,通过根部或茎部侵入,能分泌细胞降解酶,使细胞崩溃造成根茎组织腐烂,植株
5、凋萎。发病条件 品种的抗病性,目前尚未发现免疫品种,但病性有明显的差异,对流行起决定作用;抽穗到成熟期,低温高湿是流行的先决条件,特别是雨后乍晴,土壤湿度大,气温急剧上升导致茎腐病暴发;多施有机肥发病轻,化肥发病重,施用K肥发病轻密度大连作地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伤口多也有利于病菌的侵染,3、防治措施利用抗病品种减少菌源:清除病残体实行轮作,用杀菌剂处理种子,拔出重病折倒株。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增施P、K肥1.5-2kg/亩,ZnSO4少量发病率可下降80%。控制根部害虫:除草灭虫,减少损伤。药剂防治:75%百菌清WP500倍液在玉米6叶期喷雾。,玉米根腐病一、症状:腐霉菌引起的根腐病,主要表现为
6、中胚轴和整个根系逐渐变褐、变软、腐烂,根系生长严重受阻;植株矮小,叶片发黄,幼苗亡。丝核菌引起的根腐病,病斑主要发生在须根和中胚轴上,病斑褐色,沿中胚轴逐渐扩展,环剥胚轴并造成胚轴缢缩、干枯。病害侵染严重时,可导致幼苗叶片枯黄直至植株枯死。镰刀菌引起的根腐病,主要表现为根系端部的幼嫩部分呈现深褐色腐烂,组织逐渐坏死;与籽粒相连的中胚轴下部发生褐变、腐烂;植株叶片尖端变黄,病害严重时导致植株死亡。,二、玉米根腐病发病原因,玉米根腐病是缺钾引起的一种生理性和多种病原菌引起的病理性复杂病害。病菌主要是腐霉菌、立枯丝核菌、串珠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玉米缺钾时,幼苗叶色发黄,植株生长缓慢,节间变短,支撑根
7、少,抗逆性差。近年来,根腐病越演越烈的主要原因是连作病菌积累量大,苗期低温多湿,加之栽培措施不当及长年偏施氮肥,施肥营养不均衡,农民不重视药剂拌种,又缺少抗根腐病品种和防治玉米根腐病的常识。,三、防治方法:1.增施硫酸钾、氯化钾或含钾复合肥,每亩用纯钾67公斤作基肥。多划锄,提高地温。加强肥水管理,促苗壮。杜绝病株秸秆还田,减少再侵染源;2.认真调查,搞好病情监测,及时防治;3.选用抗病品种,如掖单20、衡单10等;4.播前处理种子,采用25%粉锈宁等药物拌种或种衣剂包衣;16%福克甲(FKJ)玉米种衣剂,其中以有效成分克百威 7%,甲霜灵 1%,福美双 8%(在药种比 15 0剂量下)对玉米
8、地下害虫、苗期根、茎腐病防治效果最好,适宜在玉米茎腐病发病较重的地区使用。,5.用钾肥灌根防治,病株率在10以上的,亩用氯化钾3-5公斤,或草木灰50公斤。病株率在10-20的,亩用氯化钾8-10公斤,或草木灰80-100公斤。病株率在30以上的,亩用氯化钾10-15公斤,或草木灰100-150公斤。施用时,将氯化钾溶水灌埯,草木灰宜单独施用,切忌与化肥和水粪一起施用。也可选用多元复合微肥加磷酸二氢钾叶面喷雾。6.药剂防治,用40%根腐宁600倍液或50%多菌灵+40%乙磷铝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40%乙磷铝1000倍液每株用100克药液灌根。,三、玉米大、小斑病,1、识别要点玉米大
9、斑病主要危害下部叶片,病斑初期为灰绿色,水浸状小斑点逐渐扩大呈梭形大斑,感病品种长达5-10cm,宽1.2-1.3cm。黄褐色或灰色,中部颜色浅。严重时连片枯死,潮湿时产生黑色霉层。,小斑病:常和大斑病同时出现或混合侵染,因主要发生在叶部,故统称叶斑病。发生地区,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丘陵区为主。此病除危害叶片、苞叶和叶鞘外,对雌穗和茎秆的致病力也比大斑病强,可造成果穗腐烂和茎秆断折。其发病时间,比大斑病稍早。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半透明水渍状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5-16*2-4毫米大小的椭圆形褐色病斑,边缘赤褐色,轮廓清楚,上有二、三层同心轮纹。病斑进一步发展时,内部略褪色,后渐变为暗褐色。天
10、气潮湿时,病斑上生出暗黑色霉状物(分生孢子盘)。叶片被害后,使叶绿组织常受损,影响光合机能,导致减产。,玉米大斑病 玉米小斑病,2、病原特点玉米大、小斑病的无性世代分别属于半知菌亚门下的突脐胞属和离蠕孢属。玉米大斑病菌的分生孢子梗自气孔伸出,单生或23根束生,褐色不分枝,正直或膝曲,基细胞较大,顶端色淡,具28个隔膜,大小35160611(um)。分生孢子梭形或长梭形,榄褐色,顶细胞钝圆或长椭圆形,基细胞尖锥形,有27个隔膜,大小451261524(um),脐点明显,突出于基细胞外部。大斑病菌分玉米专化型表现对玉米的专化致病性和对高粱有专化致病性的高粱专化型。玉米大斑病菌美国报道有4个生理小种
11、。中国已发现1号、2号和3号小种。1号小种侵害水平抗性的多基因材料,产生萎蔫斑,在Ht1单基因材料上产生褪绿斑;2号小种在这些材料上都产生萎蔫斑。2号、3号小种虽不是优势小种但呈上升趋势。,小斑病菌:无性态的分生孢子梗散生在病叶孢子病斑两面,从叶上气孔或表皮细胞间隙伸出,23根束生或单生,榄褐色至褐色,伸直或呈膝状曲折,基部细胞大,顶端略细色较浅,下部色深较粗,抱痕明显,生在顶点或折点上,具隔膜318个,一般68个,大小80156510(um)。分生孢子从分生孢子梗的顶端或侧方长出,长椭圆形,多弯向一方,褐色或深褐色,具隔膜115个,一般68个,大小14129517(um),脐点明显。该菌在玉
12、米上已发现O、T两个生理小种。,大斑病、小斑病病原,侵染循环:两种病菌都可以在病残体和土中越冬,在自然条件下可活1-2年,种子也能带少量病菌。凭借风、雨、气流传播,一般从玉米表皮直接侵入,少数是从气孔侵入。发病条件:上年菌源基数是发病的基础。不同品种对两类病害的抗性差异显著。品种抗性是根本。近年玉米大斑病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就是先玉335这个感病品种的多年单一大面积种植物的结果。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病害发展。气温高于25或低于15,相对湿度小于60%,持续几天,病害的发展就受到抑制,所以7-8月份的温湿度是重要条件。肥水管理、栽培密度是病在发生的辅助因素,四、防治方法:,1.种植
13、抗病品种2.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深耕深翻。3.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注意排灌,合理密植,降低田间湿度,促使玉米健壮生长,增强抗性。4.化学防治:用50%多菌灵WP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WP500倍液,或50%退菌特WP800倍液或75%百菌清WP500-800倍液或40%克瘟散EC500-800倍液,于玉米雄花期1-2次每-15天1次。,玉米圆斑病,玉米条纹矮缩病及矮花叶病毒病,玉米条纹矮缩病,玉米粗缩病,玉米顶腐病,玉米苗期冷害,第五章 杂粮作物害虫,玉米螟,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箭杆虫”。是鳞翅目,螟蛾科的一种害虫。我国发生的玉米螟有两种即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
14、,其中以亚洲玉米螟分布广、为害最重。,一、分布与危害,亚洲玉米螟为世界性害虫,分布极广,世界上凡有栽培玉米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生。我国除西藏地区没有报导外,其他各省都有分布。在华北、东北、华东及西北的玉米、高粱、谷子栽培区发生为害最重。是禾谷类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亚洲玉米螟是多食性害虫。主要寄主有玉米、高粱、谷子、棉花、大麻、甘蔗、向日葵、甜菜、甘薯等作物。野生寄主有艾蒿、野苋、苍耳、野蓼等。玉米螟以幼虫蛀茎为害,破坏茎秆组织,影响养分输送,使植株受损,严重时茎秆遇风折断,危害状,心叶时期取食叶肉、咬食未展开的心叶,心叶展开后呈现出不规则的窗孔、孔洞或排孔,造成“花叶”状。被害严重的叶片支离破碎
15、不能展开,雄穗不能正常抽出。在孕穗时,心叶中的幼虫都集中到上部,为害幼嫩穗 苞内未抽出的玉米雄穗。当玉米雄穗抽出后,大部分幼虫开始蛀入雄穗柄和雌穗以上的茎杆,造成雄穗及上部茎秆折断。到雌穗逐渐膨大或开始抽丝时,初孵幼虫喜集中在花丝内为害,其中部分大龄幼虫则向下转移蛀入雌穗着生节及基附近茎节,破坏营养物质的运输,严重影响雌穗 的发育和籽粒的灌浆,这是蛀茎盛期,也是影响玉米产量最严重的时期。,二、形态识别,成虫 成虫为中型蛾,雄蛾体长10mm左右,翅展2028mm,头胸部及前翅黄褐色。前翅有2条暗褐色锯齿状横线,在两横线间还有两条褐色短纹。后翅色较淡,中部也有2条横线和前翅相连。雌蛾体长1315m
16、m,翅展2834mm,体色较雄蛾色淡,后翅翅纹不明显。腹部膨大,末端钝圆。,玉米螟成虫,卵略呈椭圆形,扁平。初产时乳白色,渐变黄。卵粒呈鱼鳞状排列成块。每块2030粒,后期中心呈黑点为头部,被赤眼蜂寄生后也变为黑色,玉米螟卵及赤眼蜂寄生情况,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体长2030mm,圆筒形,头黑褐色,体色黄白至谈红褐。体背有3条褐色纵线,背线和亚背线,背线较为明显,暗褐色。亚背线稍宽而色较淡。腹部1-8节各节背面中央有明显的横皱,其前方有4个黑色圆毛片,排成一列,其上各生2根细毛。其后方有毛片2个,较小,其上各生细毛1根。腹足趾钩为三序缺环,缺口很小。各有2列横排毛片,前4后2,前大后小。,亚洲玉
17、米螟初孵及低龄幼虫,亚洲玉米螟高龄幼虫,亚洲玉米螟老熟幼虫,蛹纺锤形,褐 色,臀棘黑褐色,顶端有58根向上弯曲的刺毛。,三、发生规律,玉米螟在我国由北向南一年可发生16代,在我省一年发12代,西部地区一年发生1-2代,中、东部地区一年发生1代,不论发生几代,均以老熟幼虫在玉米秸秆、根茬、穗轴及杂草中越冬,80%在秸秆中。1代区以危害玉米、高粱为主,中、下/6开始化蛹,成虫发生盛期在7月上旬,89月为幼虫危害盛期。在2代区,第1代危害谷子和玉米,第2代危害玉米和高粱。下/5化蛹,第1代幼虫于下/7出现,第2代幼虫于上/8开始危害。从9月分起,幼虫进入越冬状态。,幼虫在玉米田的动态大致可分为三个时
18、期。1幼虫分散期 玉米在心叶末期以前,一般品种在15-17片叶前,田间卵块多在6-8叶的叶背,幼虫孵化后多爬行上移至心叶,这时幼虫在植株分布较分散,此时幼虫龄期较小尚未蛀茎。2幼虫集中期 从心叶末期到抽雄1/3,这时70%以上幼虫集中在心叶和幼嫩的雄穗上取食为害,很少下移蛀茎,蛀茎株率和蛀入幼虫均不超过5%,这时幼虫高度集中,这是撒布颗粒剂防治幼虫的关键时期。,3下移蛀茎期 玉米抽雄2/3以后,多数幼虫开始下移蛀茎,随着雄穗的抽出,原来那种隐蔽、高湿的环境被破坏,迫使幼虫向下转移,分散在叶鞘、苞叶等处,蛀茎的龄期多为4-5龄。从抽雄1/3到雄穗全部抽出,仅5天时间,蛀茎率可由不足5%迅速激增到
19、50-60%。,习性:成虫昼伏夜出,具有趋光性,夜间羽化,当天交尾,12天产卵,产于叶片背面中脉两侧,50cm以上的植株最多,一般雌虫产卵300600粒,多者1000余粒以上。幼虫孵化后先啃食卵壳,行动活泼,遇风后可以下垂吐丝。具有趋糖、趋触、趋温和背光四个习性。4龄以后具有钻蛀习性,幼虫期为2030天。,发生条件:1气候条件 温度影响最大,决定发生天数,温度越高,代数越多,春寒可以延迟化蛹和羽化。5-6月雨水多温度高发生重。2越冬基数 基数大的年份,田间卵量和被害率高,百秆虫数在50头以下发生轻,300以上发生大发生。3天敌 我国有70种以上,寄生性天敌有20余种,主要有赤眼蜂。4栽培技术
20、对播种早、生长旺盛、叶片浓绿植株有趋性。随玉米的生长,抽丝授粉期虫量最多。,四、防治措施,(一)农业防治花生玉米间作可有效控制玉米螟的发生。近些年也培育了一些抗虫品种,适当尽早去雄也可以减轻发生。(二)化学防治1用敌敌畏封垛 在玉米螟化蛹率达20%,约在6月15日20日,将90%敌敌畏EC稀释10倍浸高梁秸。插于垛表面40cm,1节/m2被害率减少40.6%,百秆虫量减少63.5%。2在玉米植株上挂敌敌畏或甲基异柳磷缓释袋使虫孔和幼虫减退88.9%和92.5%。3 施颗粒剂 施入心叶喇叭口内。心叶末期有黑头卵出现时施。(一般吉林中部地区在上/7)(1)0.5%1605颗粒剂,50%1605EC
21、0.5kg加入20kg水,拌50kg载体,0.5kg施250株。(2)0.3%辛硫磷颗粒剂,50%辛硫磷EC0.5kg用30kg水稀释后,拌入3kg颗粒载体。(3)也可用3%呋喃丹颗粒剂。,(三)物理机械防治 利用诱虫灯高压汞灯防治,1988年农安县和平乡12个村设灯201盏,半径为5km,控制面积达8850亩。1989年德惠县万宝乡等3个乡设灯大面积设灯,虫孔减少68.1%,百株虫量减少65.6%。,(四)生物防治1)释放赤眼蜂 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性昆虫天敌。能寄生在多种农、林、果、菜害虫的卵和幼虫中。用于防治玉米螟,安全、无毒、无公害、方法简单、效果好。常见的有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
22、螟黄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广赤眼蜂、稻螟赤眼蜂等二十多种,有些种类在自然界控制害虫率达10%以上。我们现在应用的防治玉米螟的赤眼蜂是松毛虫赤眼蜂,它是人工释放赤眼蜂寄生玉米螟最高的峰种。在玉米螟产卵盛期释放赤眼蜂,吉林省中部玉米产区通常在7月510日、西部产区6月底7月5日放第一次蜂,选择晴天大面积连片放蜂。放蜂量和次数根据螟蛾卵量确定。一般每公顷释放15万30万头,每4天放1次,分两次释放,每公顷放45个点,在点上选择健壮玉米植株应掌握在赤眼蜂的蜂蛹后期,个别出蜂时释放,把蜂卡挂到田间1d后即可大量出蜂。,2)利用白僵菌 僵菌封垛 白僵菌可寄生在玉米螟幼虫和蛹上。在早春越冬幼虫开始复苏化蛹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杂粮 作物 病虫害 防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04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