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概述.doc
《现代信息技术概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信息技术概述.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代信息技术概述第一节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一、信息技术20世纪4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信息技术本身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似乎一夜之间,信息、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存储这些词汇闯入了人们的生活,20年前,计算机在工厂、实验室里被视为高档贵重仪器设备,需要由专业技术人员小心翼翼地“服侍”,而今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至于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电话等电子设备,更是早已成为人们离不开的日常生活工具。这一切都在说明:信息技术创造了一个崭新的20世纪,人们还将利用它创造一个更加辉煌灿烂的21世纪。信息技术使信息的传播不再仅仅依赖人际之间的口头传播或书信往来
2、,使信息的处理不再依靠大量人力的消耗,使信息的存储不再仅仅依赖于纸和笔,它向世人宣告: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对于信息技术目前还没有一个十分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信息技术就是获取、处理、传递、储存、使用信息的技术。从广义上讲,凡是与上述诸方面相关的技术都可以叫做信息技术,一般可分为四类,即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所谓感测技术,是指对信息的传感、采集技术;通信技术是传递信息的技术;计算机技术是处理、存储信息的技术;控制技术则是使用与反馈信息的技术。从这四类信息技术的功能可以看出,它与人体信息器官的功能十分类似,它们分别对应着人体的感觉器官、传导神经网络、思维器官和效应器官。因此,
3、有的信息学家提出了如下的框图(见金建著:当代信息技术产业化与技术进步第2页,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来说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图2-1 信息技术的概念框图从另外的角度讲,信息技术的应用性很强,因此又常被称作“3C”技术、“3A”技术等等。所谓3C,就是指通信(Communication)、计算机(Computer)、控制(Control)三种技术,它们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都是“C”,所以简称3C技术。3A是指工厂自动化(Factory 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和家庭自动化(Home Automation)。显然,这是信息技术在人类生产活动
4、和生活过程中的典型应用。此外还有“3D”之说,就是指数字传输(Digital Transmission)、数字交换(Digital Switching)、数字处理(Digital Processing)三种数字技术。这都是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二、信息技术的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人们对信息技术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一种逻辑分类方法是按照信息技术构成的内部结构将其划分为信息技术的基础技术、信息技术的支撑技术、信息技术的主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技术四大类。其中基础技术主要是指新材料技术和新能量技术;支撑技术主要是指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和生物技术等等;主体技术包括感测技术、通信技术
5、、控制技术等等;应用技术则是指信息技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具体应用,如办公自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及各类专家系统等等。这种分类方法,可以使人们看到信息技术的全貌,明确其整个体系的构架。在此基础之上,每一大类又可以细分出许多具体的信息技术。三、信息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律信息技术是怎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呢?为什么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中会发生这样一场意义深远的新技术革命呢?首先让我们看一看信息技术发展的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技术也是如此。人们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发现了技术发展的三条规律,即技术辅人律、技术拟人律和人机共生律。信息技术也是遵循着这样的三条规律不断发展的。(一)技术辅人
6、律在人类的最初发展阶段,可以说是没有科学技术可言的。人们生活在蒙昧之中,仅仅依靠自身的体力与自然抗争,采食果腹、抵御野兽。然而,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人类终于学会了使用和制造工具。这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所在,也是技术的起源。那么人类利用和制造工具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显然是因为人的自身条件太有限,各种器官的功能不足以应付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必须利用和制造工具则能帮助人们克服这些困难。所以说,技术是用来辅助人类的,它能帮助人类克服困难,争取到更多的自由与解放。正因为如此,人类在创造了最初的工具、掌握了最初的技术之后,还要不断地发展技术,使自身不断得到辅助和发展。也就是说,技术是用以辅助人类的,这是技
7、术发展的根本法则和目的。这就是技术辅人律的由来。(二)技术拟人律技术的进步不是无规律的,不是谁头脑一热就可以想出来的,而是随着人类的发展逐步发展进步的。人类在发展演进的过程中对自身的某些器官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人的这些器官功能却不是可以无限发展的。于是人就有了通过应用某种工具和技术来达到延长自身器官功能这一目的的要求。经过长期的实践,人类会逐渐掌握这些工具和技术,但是,又会对自身器官的功能水平提出新的要求。人类经过创造新技术进而掌握新技术,使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使技术的更新不断出现,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就这样周而复始,不断演进,在前进中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就
8、是说,技术的发展是遵循延长人类器官功能这一规律进行的。通过模拟和延长人体器官的功能,达到技术的进步。这就是技术拟人律,它能为我们揭示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路线。(三)人机共生律技术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机器是技术物化的成果。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器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在某些方面远远超过了人。人操纵着这样机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势必大大增强。很难想象,现代的人如果离开了先进的技术和机器将怎样面对这个世界。但是,由于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超级机器”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做起了许多原来靠人来做的工作。那么是否有一天机器会超过人的智慧,反过来控制人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无论机器如何发展,其智力来源都是
9、人。没有人的高级智慧活动,机器本身是做不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的。因此,人与机器的关系是共生的:一方面,人离不开机器,需要利用机器拓展自己的生存范围;另一方面,机器不能离开人的智慧去独立发展。在两者的关系中,人永远都居于主导地位。这就是人机共生律。技术辅人律、技术拟人律、人机共生律,是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律。辅人律说明了技术的本质与功能,拟人律说明了技术发展的模式和途径,人机共生律则揭示了技术发展的前景。从远古到现代,人类社会每一次技术进步,都在体现和验证着技术发展的这些基本规律和法则。信息技术的发展当然也不例外。第二节 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一、古代信息技术在遥远的古代,人类刚刚进入文明时期,用于实现信息传
10、播的方法是十分简单的。主要是以手势、喊叫、形体动作来沟通信息。大约距今四、五千年前,人类就已在陶器上刻画各种符号。古埃及人用纸草(尼罗河下游的一种植物)书写文字,还有的地区人们用泥版刻画符号。在三千多年前的我国商代,出现了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这就是著名的甲骨文。从19世纪末至今,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殷墟(河南安阳)、陕西岐山、山东桓台等地都发现了大量刻有文字的甲骨。我国商代还开始在青铜器上刻字铸字,现称之为铭文。如毛公鼎铭文刻于西周晚期,长达497字。商代以后,中国人已懂得用竹片或木片作为信息载体。如1995年在发掘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的过程中,发现了老子等5部战国时期的典籍,共804片,上面
11、保存有1.6万字左右的篆文。此外,当时人们还把丝织品帛作为书写的载体。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现了约12万字的古代帛书,包括老子、战国策及多种兵书、历书等古籍。到了我国汉代,信息技术史上的伟大发明造纸术问世了。造纸术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重大作用。根据考古发现,早在西汉时期,纸作为书写载体已经出现。到了东汉,蔡伦和工匠们总结了前人的造纸经验,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更新工艺,创造出了新的造纸方法。因此通常认为造纸术为蔡伦等人所发明。纸的发明,使得信息的记载和传递有了轻便好用的载体,对于科学技术的传播和世界文化交流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到了我国隋唐年间,
12、一种新的信息技术印刷术诞生了。早期的印刷技术为雕版印刷,就是将文字反刻在一块平整的木板或其它板材上,然后上墨印刷的方法。关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时间,有着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始于公元7世纪的唐朝贞观年间。盛唐时代,雕版印刷主要用于印刷佛教经书。如在敦煌发现的印于公元868年的金刚经是现有纪年的最早雕版印本,印制十分精美。到了宋代,雕版印刷十分兴盛,印出了大量书籍。然而雕版印刷有它的自身不足,即印一页须雕一块版,刻版工作量很大。宋代庆历年间,平民毕升经过不断摸索,终于在世界上首先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其主要步骤是:制活字、排版、印刷,与现代铅字排版印刷基本相同,因此称得上信息技术史上的一次革命。后来,
13、又出现了木活字印刷术。德国的谷登堡于1438年至1450年间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术。他用铅合金铸字,还研制出铸字盒、木制印刷机、印刷油墨等等,形成了一整套印刷工艺。印刷术的应用对世界文明发展影响巨大。它在短短的时间内,使世界上的书籍数量激增,把知识和文化传播到了各个国家和地区。马克思对此有很高的评价,他说:“印刷术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杠杆。”可见,印刷术在世界文明史和信息技术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面考察古代的信息技术,就有必要了解古代的通信方法。视觉通信和听觉通信,是人类最原始的通信方式。在中国西周时期,烽火成为通信手段,被用来传递紧急军情。在点燃烽火
14、的同时,往往还通过击鼓来传递信息,与烽火配合使用。在历史上,人们信息传递的一个很主要的渠道是通过邮驿,即通过设置驿站传递政府文书和各类邮件。此外,古人还使用信鸽和其它特殊方法来传递一些信件或特殊信息。二、近代信息技术下面以几种典型的信息技术为例,介绍近代产生的信息技术及其发展。(一)摄影技术早在2000多年以前,我国人民就发现了小孔成像现象。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供绘画成像用的暗箱。后来,人们又发现了具有感光性能的硝酸银等物质。1826年,法国工匠尼埃普斯将一种沥青溶化后涂在金属板上,经暗像曝光后获得一张街景的照片。1837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法”。1839年,法国政府买下该发
15、明的专利权,并于同年8月19日正式公布,因此这一天被定为摄影术的诞生日。当时,用这一方法拍摄时需要20-30分钟的曝光。1851年,英国人阿彻尔发明了湿版摄影术,使人像摄影缩短至只需几秒种,从而成为现代摄影术的开端。摄影技术所使用的主要工具是照相机和感光材料。早先的照相机十分粗笨。1889年美国的伊斯曼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使用胶卷的相机。1913年,德国莱卡公司研制出第一台135型照相机。1929年,德国罗莱公司推出双镜头反光120相机。“二战”以后,电子测光照相机问世,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得到了长足发展。80年代以后,全自动的“傻瓜”照相机、一次成像照相机等迅速普及,各类特殊用途的照相机也层出不穷
16、。在感光材料方面,1871年,英国人马杜多斯发明了溴化银乳剂,1889年美国柯达公司开始生产世界上最早的胶卷,这种胶卷以硝化纤维素为片基。20世纪30年代后,醋酸纤维素软片被推向市场。之后,又出现了彩色胶片。70年代以后,胶片技术更加成熟,油溶性彩片、高温快速的II型胶片以及超高速的VR、HR等彩色胶片纷纷面世。这些摄影底片所用的感光材料,都是碘化银乳剂和醋酸涤纶片基。1996年4月,柯达、佳能、尼康等五家公司合作开发出的“先进照相系统(APS)”正式推向市场。该新系统所采用的照相机、胶卷和冲印设备都是全新的,新胶卷为24毫米,在同一胶卷上能同时拍摄传统规格、广角规格和超长构图3种尺寸的照片。
17、同时它采用的电子影像处理系统能使APS照片方便地转为电视信号。据称该项新技术是35毫米照相机问世以来摄影领域最重大的技术突破。作为近代产生的一种信息技术棗摄影术使人类活动和自然界变化过程中的图景得以留存,它克服了以往只能依赖文字、符号、绘画等手段记录信息的不足。(二)电影技术1889年美国的伊斯曼发明了将感光乳剂涂布在赛璐璐长条上的感光胶片。随后爱迪生发明了能应用胶片进行连续拍摄的摄影机。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伊斯曼和爱迪生二人发明的基础上,于1895年研制成电影放映机并获得专利。1895年12月28日被定为电影诞生日。最早的电影是黑白、无声电影。1926年,美国上映了用感光法制作的有声电影。2
18、0世纪50年代以后,磁性录音技术开始应用于电影的生产过程中。彩色电影的技术基础则是1932年在美国出现的染印法和后来诞生的多层乳剂彩色胶片。电影的诞生使人类掌握了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体,也获得了一种新的娱乐形式。它拓展了人类的思维空间,激发了人的想象力。电影能带给人们艺术美的享受,也能真实地记录社会的发展变迁。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技术,电影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贡献。(三)电报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机。1844年,美国华盛顿至巴尔的摩之间的电报线路架设完成投入使用。1875年,法国的巴特发明了多路电报,它能通过一根导线传送8路电报。1915年美国人甘培尔和德国人瓦格纳发明了滤波器,
19、使一条导线传送几十路电报成为可能。电报发明之后,迅速普及。1845年,世界上最早的通讯社法国的哈瓦斯通讯社开始使用巴黎至里昂的电报线路传送新闻。这表明,电报在其诞生早期就介入了新闻传播。无线电报的技术原理是电磁波理论。1864年,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电磁场以波的形式传播。后来,德国物理学家赫兹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出了其波长。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进行的无线电通信试验获得成功,并在英国取得发明专利。与此同时,俄国人波波夫也独立地完成了无线电通信试验。1902年,马可尼进行了横跨大西洋传送无线电信号的试验并取得成功。无线电报的发明,使人类远距离高速信息传播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无线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信息技术 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01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