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润网络医疗项目解决方案.doc
《凯润网络医疗项目解决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凯润网络医疗项目解决方案.doc(1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哈医大四院医院远程医疗系统 解决方案北京中新凯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科技园嘉华大厦E702-703室电话:010-82770909传真:010-82773959版权声明本文档版权归中新凯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未经中新凯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或任何手段复制或传播本文档的一部分或全部内容。目 录哈医大四院医院远程医疗系统1解决方案2一、市场背景10二、凯润网络医疗服务平台112.1 项目背景112.2 行业背景分析122.2.1国外现状分析122.2.2国内现状分析132.3 凯润网络医疗服务平台介绍142.3.1服务内容14(1)远程
2、重症会诊14远程重症会诊的重要性16(2)远程危重症持续监护17远程危重症持续监护流程:17远程危重症持续监护的重要性18(3)远程专家门诊18(4)远程继续教育19(5)双向转诊绿色通道20(6)重点科室合作22重点科室合作的临床意义:221)实现科室与科室之间的支持与协作222)提高患者救治率,降低死亡率233)提高百姓口碑,构建和谐医患关系234)为患者减少住院费用235)建立重点合作科室全程监护病房232.3.2平台特色242.3.3与传统远程会诊系统的区别262.3.4 网络拓扑图272.4 凯润网络医疗服务平台的意义272.4.1必要性和紧迫性272.4.2社会效益302.4.3经
3、济效益312.6项目组织管理33三、凯润社区双向转诊平台353.1 项目背景和目标353.1.1平台背景353.1.2平台目标363.2 凯润社区双向转诊平台介绍363.2.1平台的提出363.2.2平台的设计原则371、跨平台原则372、适用性原则373、扩展性原则374、安全性原则375、重用性原则383.2.3平台的功能介绍383.3社区双向转诊平台的意义413.4项目组织管理43四、系统部署454.1 系统拓扑图454.2 机房环境要求454.3 硬件资源要求464.4软件资源47五 系统功能495.1系统简介495.2系统设计目标495.3系统网络图505.4系统组成505.5系统功
4、能介绍515.5.1远程医疗系统515.5.2、功能介绍545.5.2.1、个人资料555.5.2.2、系统消息555.5.2.3、会诊管理565.5.2.4、会诊申请575.5.2.5、未通过会诊605.5.5.6、会诊审核605.5.5.6、专家管理635.5.2.7、专家信息635.5.2.8、专家统计675.5.2.9、病人管理675.5.2.10、病人列表675.5.2.11、系统管理765.5.2.12、用户管理775.5.2.13、部门管理845.5.2.14、角色管理875.5.2.15、菜单管理925.5.2.16、服务管理945.5.3、功能界面图955.5.3.2、医生9
5、75.5.3.3、特殊说明985.5.4、专家98六 实施方案1006.1、项目管理组织机构1006.1.1、项目组织结构1006.1.2、项目实施各方职责1016.1.3、用户方组织机构建议1026.2、工程进度安排1036.3、工程实施内容1056.3.1、前期准备1056.3.2、工程的实施1056.3.3、工程实施的收尾工作106七 验收方案1087.1.1系统准备及检验1087.1.2安装步骤1087.1.3硬件设备的验收测试1087.1.4硬件设备的验收测试1097.1.5验收测试协议1107.1.6保修期1107.2开发软件验收预案1107.2.1审议确认1117.2.2单元测试
6、1117.2.3性能测试、压力测试和破坏性测试1127.2.4集成测试1127.2.5用户验收测试114一、 产品类115二、 工程类115三、 技术支持与维护类115八 售后服务方案1168.1 项目售后服务范围与承诺116九 附录123十 典型客户127 一、市场背景该项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其研究内容的设置紧紧围绕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惠及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是一项关系民生、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研究建设项目。2009年1月,国务院已经通过了“医改”新方案,中国医疗卫生改革目标是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7、。并明确指出信息化建设在新医改中的任务是加快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凯润网络医疗是项目的核心内容,通过贯彻“医改”新方案,突破关键技术,创新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将信息技术与远程医学服务有机结合,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达到整合医疗资源、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就医效率、降低医疗费用、和谐医患关系、保障人民健康的目标。 二、凯润网络医疗服务平台2.1 项目背景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其前身最早为东清铁路中央病院,始建于1903年,几经易名,1953年更名为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2004年并入
8、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名为哈医大四院。医院是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 2004年9月17日,黑龙江省政府、哈尔滨医科大学与哈尔滨铁路局签署了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划归地方管辖暨归属哈尔滨医科大学管理协议;同年10月10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隆重举行揭牌仪式。至此,这所百年老院在历史与时代的见证下,掀开了它崭新的序言。以哈医大四院医院为远程会诊中心,下联多个下级医院、村卫生室,上联北京、上海等全国多个知名医院,构建一体化的远程医疗协作网。通过远程医疗,实现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预约挂号、医
9、疗结果信息查询、远程会诊等功能,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诊疗能力;同时利用与全国知名医院的远程会诊协作,整体提升医大四院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平台通过信息技术和数字医疗技术的整合,构建哈医大四院医院上至北京,上海等医院、中至省市医院,下至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三级远程医疗服务网络,提供多元化的远程医疗服务,从而突破地域、时间的限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改善基层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区域医疗服务体系,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2 行业背景分析2.2.1国外现状分析(1)加拿大加拿大是最早利用远程医疗技术发展卫生事业的国家之一,政府已经建立了34个不同的远程医疗网络,未来几年
10、,加拿大远程医疗将重点发展乡村和边远地区,增强远程医疗保健网络的建设和开展家庭远程监护的应用。(2)美国美国是世界上远程医疗网络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大力发展远程医疗的目的除了改善医疗质量以外,一个重要的目的是降低医疗费用。在美国政府的医疗改革计划中,希望通过信息和远程通信手段达到降低医疗费用300亿1000亿美元的目的。美国政府计划到2010年,70%的院外患者服务(社区健康教育和咨询等)将通过远程医疗网络提供,78%的美国医师使用远程医疗网络。美国是最早在远程监护技术领域进行研究应用的国家之一,VISICU公司提供的e-ICU是利用稀缺的 重症监护医护人员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更频繁、更早期介
11、入的诊断、治疗以防止或管理危机,帮助医院改善 病人的治疗结果的远程监测系统。应用e-ICU方案,一名重症监护医师和两名重症监护护士可管理多达100位病人,并由现场的陪护人员直接提供主动和及时的护理。此外,美国e-ICU能够让医院减少医疗差 错和增加收入。这些改进可以缩短ICU病人的康复和住院时间,从而为医院降低成本,增加收入。(3)欧洲欧洲各国的远程医疗发展状况比较集中地代表了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开展远程医疗活动的水平。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挪威等欧洲国家在远程医疗、远程医学教育、远程医学研究、公共卫生、医疗保健管理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在大学、医院建立了一些应用和实验性的网络,
12、为远程医疗在欧洲的普及奠定了基础。据不完全统计,欧洲已有超过50个国家建立了远程医疗系统,拓展到的应用领域涵盖了几乎所有的临床学科。2.2.2国内现状分析纵观国内远程医疗的发展历程,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起步阶段,90年代中、后期的网络化建设及发展阶段和2000年至今的远程医疗应用及服务阶段。具有代表性的远程医疗项目有:国际中医远程医学会诊中心、复旦大学医学院远程会诊项目、中日友好医院远程医学中心、华西远程医学中心、遵义附属医院医学中心。我国目前远程医疗产业与发达国家差距约在5-15年,主要表现在:(1)我国远程医疗信息标准和交换技术薄弱。目前国际上已经有ICD
13、、ICPC、SNOMED、UMLS等医疗数据编码标准,HL7、DICOM等数据交换标准和HIPAA、IHE等规范,已经在不同程度得到的应用,同时在不断更新中。但是国内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和国际接轨的、具有行业乃至法律上的医疗信息标准和规范。另一方面,国外标准不能完全适应中国的医疗环境,需要根据国情修改和扩展。以上导致医疗信息交换的瓶颈和障碍,从而严重制约我国远程医疗产业的发展。(2)我国远程医疗信息融合度和应用层次低、网络覆盖面小。国内上个世纪90年代始,逐渐开发面向医院和特定功能的医疗信息系统,但自成一体,数据孤立而分散,未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应用效益。虽然也已经开展了不少的远程医疗应用技术的开
14、发,但在平台交换技术不成熟、不标准、不规范,远程医疗系统应用并服务于社会还非常欠缺,这与目前技术手段应用与现实需求、政府政策形成了明显反差。2.3 凯润网络医疗服务平台介绍2.3.1服务内容(1)远程重症会诊中心上级医院专家第一时间会同合作医院住院患者主管医生,共同探讨患者病情,进一步完善并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诊疗方案,为危重症患者争取到最佳的救治时机,必要时组织 省级专家组会诊,有效地提高病情的诊断符合率与救治成功率。 远程危重症会诊适用于:需确诊或制定诊疗方案的住院患者、突发病情需紧急抢救的 患者、尚未脱离危险期需调整或改善诊疗方案的住院患者。(屏幕升起)(屏幕降落)远程重症会诊的重要性当今
15、社会突发事故时有发生,在危重患者发生紧急情况时,边远地区的医疗设备和水平相对落后,时常急需省级医院专家的帮助,这时如果请求省级医 院专家到现场会诊势必会花费很多时间和费用,这 不仅会耽搁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甚至很有可能在专家赶往边远地区的医院途中患者就失去生命。通过“网络医疗服务平台”系统,省级医院专家就可在第一时间及时对患者进行远程会诊,协助并指导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做进一步的抢救和处理。(2)远程危重症持续监护术后及危重症病情监护是患者康复的关键,由省级医院ICU专家团队通过远程可同时对多名ICU患者进行危重症持续监护,全程参与患者的抢救、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病情 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和提前干预
16、,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省级医院ICU专家会同合作医院主管医生共同应急处理,避免术后并发症,使患者脱离危险早日康复。实现“全天24小时省级专家就在您身边”。远程危重症持续监护流程:1. 省级医院ICU专家团队远程监护设备及申请医院ICU远程监护设备从持续监护开始起保持24小时 在线;2. 首诊:专家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了解,与主管医生交流,适时给予治疗建议。3. 首诊结束:进入24小时监护阶段。定时查房:根据病情需要,每天上午、下午、晚上等3 个时间段进行两到三次的双方医生的病情交流;病情响应: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根据主管医生需要,可立即联系省级专家进行远程交流。远程危重症持续监护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
17、中我们发现,早期介入对挽救生命有重要意义,其中70%的患者可以通过正确的重症会诊 或持续监护来挽救。省级ICU专家团队通过远程危 重症持续监护,患者救治成功率超过90%!(3)远程专家门诊中心合作医院主管医生推荐,或患者向合作医院预约申请省级专家远程门诊,由合作医院专人为门诊患者预约具体门诊专家及就诊时间。门诊患者与省级专家面对面,接受诊疗意见。(4)远程继续教育利用省级医院的学科权威资源,组织各学科带头人通过该系统定期对所有合作医院的相关科室医生,进行实时收看,录像收看,网站点播等多种方式的远程医疗培训和远程继续教育,给当地医护人员提供了与省级专家认识、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为医 生撰写和发
18、表学术论文,申报科研项目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从而提高当地医院医护人 员的业务及技术水平。远程继续教育内容: 远程省级重点学科合作教育培训 远程教学查房(对合作医院开展教学查房直播,合作医院医生可观看、学习省级医院查房,参与讨论病例,是将医学教育基于临床案例的高质量培训。) 远程病例研究探讨 远程设备使用培训 远程视频会议(5)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在省级大医院与合作医院间实现双向转诊,开通绿色通道,患者可以直接转诊入住省级大医院病房,在更好的医疗环境下接受治疗。病情稳定后即可返回合作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实施双向转诊的意义:n 避免老百姓盲目寻医, 争取最佳诊疗时机“省级大医院人满为患,地区基层医院冷冷清
19、清”一直被认为是看病难的症结所在。双向转诊制度在这方面体现出明显的优势。以往患者得了重病或遇上疑难杂症,到大医院找专家看病深感不便,盲目 四处就诊更耽误了最佳诊疗时机。推行“双向转诊”后,大医院对挂钩的地区市县级医院 输送、预 约的患者都开通“绿色通道”,有效缓解群众对于 看病难的不满有所缓解。n 减缓医疗费用增长的速度大医院和市县级医院医疗费用普遍有很大的差别。建立“双向转诊”后,转诊患者在平稳度过急性期 (约1-1. 5 个月)后,及时转回合作医院进行后续康 复,可节省医疗费用。(6)重点科室合作将省级重点学科【专家】、【技术】、【管理】、【服务】整体转移至合作医院.远程专家会诊, 制定手
20、术方案与诊疗方案专家亲自手术术后省级ICU团队远程持续监护病情实时监控及响应,实时专家会诊及时应急处理例行时段性远程查房(三级查房标准)顺利康复出院重点科室合作的临床意义:1)实现科室与科室之间的支持与协作 发挥省级医院的学科优势,向合作医院提供技 术支持,依托省级医院学科优势,实现科室与科 室之间的扶持与协作,切实提高基层医院科室的 整体实力。 帮助基层医院凝练科研方向与发展目标,组建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新团队,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 最大限度实现科技资源共享,实现课题的合作,使 得基层医院的科研建设迈上新台阶。 不间断向基层医院提供医疗技术、医疗教学及医疗管理制度的指导,使其医护人员的医技和服
21、务水 平得以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基层医院的医疗基 础条件建设及医疗管理给予支持和指导。2)提高患者救治率,降低死亡率临床医学中只有提高早期发现率,及时治疗抢救,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患者救治率、降低患者死亡率。 当患者提出远程会诊申请后,第一时间联系科室专 家并最快速度安排时间会诊,缩短了就诊时间,使患者可以及时得到最权威的专家会诊,以免延误病情,同时,还可预约会诊专家赶赴当地亲自为该患者 手术,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救治率,降低死亡率。3)提高百姓口碑,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消除普通患者盲目到省级大医院就诊的状况,利用省级专家资源的医疗背景,帮助基层医院吸引新病 源,通过平台会诊或监护,留住患者在本地就
22、医, 节省就诊时间,不延误病情,提升医院形象,提高 医疗质量,从而更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医 院在百姓中的口碑。4)为患者减少住院费用节约了当地老百姓在赶赴省级医院(或外省医院)过程中产生的交通费、住宿费、重复诊疗费等。5)建立重点合作科室全程监护病房由于术后并发症常常发 生在术后监护及治疗方案的应急处理上,术后监护与治疗最大程度的决定了患者的健康恢复程度。因此,直接建立“省 级重点合作科室全程监护病房”,使远程重症会 诊及 重症 监护及手术后的医疗服务得到更直接和对等的延伸,真正意义上体现网络医疗服务模式的医疗价值。 2.3.2平台特色(1)汇聚省级专业医疗团队。汇聚省级最优质医疗资源,
23、由各学科 在职资深专家或学科带头人,为患者进行远程诊疗,保障诊断及治疗的科学性、准确性、权威性。 同时真正意义上将使市县级医院充分享受到省级大医院最优质的【管 理 】、【技 术】、【专家】、【服务】等,整体转移植入合作医院。(2)给予最及时的医疗救治。当患者提出远程会诊申请后,及时联系省级专家并安排时间会诊,尽可能地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 得到最准确、及时地会诊,以免延误病情。(3)使用专业网络视像系统。通过控制镜头的光圈、焦距、景深,对患者进行不同方位,定焦特写观察等,从望、听角度为患者诊治。还可以利用平台所提供的数据功能进行X光、CT、 核磁共振、B超等各种影像文件的共享,并直接在电子白板上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网络 医疗 项目 解决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01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