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免费租赁网络系统项目.doc
《自行车免费租赁网络系统项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行车免费租赁网络系统项目.doc(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长沙市自行车免费租赁网络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长沙毛巾锦纶厂 二OO九年十二月目 录1总论61.1项目名称61.2项目建设单位61.3项目概况61.3.1项目选址61.3.2项目方案71.3.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71.3.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81.3.5主要经济技术指标91.3.6资金筹措101.3.7财务评价101.4结论与建议111.5 术语112项目建设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122.1 当前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原因122.2汽车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42.3交通与节能减排162.4自行车与城市绿色交通182.5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2.5.1有利于推进长沙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2
2、12.5.2 有利于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满足人们方便、快捷的出行要求222.5.3推广绿色交通,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223国内外城市公共自行车发展状况243.1自行车的角色发展243.2国外自行车公共交通的发展263.2.1荷兰263.2.2巴黎293.2.3伦敦303.3我国自行车公共交通的发展323.3.1杭州323.3.2武汉363.3.3北京403.4 国内外自行车租赁经验教训434.公共自行车市场分析454.1 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的条件454.2 行业特点484.3 推广自行车公共交通的措施504.4 使用对象504.5 盈利模式与收费模式514.6 租赁点规划选取原则514.
3、7 行业发展趋势525项目资源条件分析545.1 长沙社会经济发展概况545. 2 长沙气候地理概况555.3 长沙交通条件概况565.4 人文条件575.5 长沙自行车租赁市场状况575.6 长沙自行车租赁市场的前景586 项目实施方案596.1 盈利模式596.2 技术方案(场地、车、管理系统)596.2.1 站点的选择596.2.2 站点场地的建设要求606.2.3 车辆管理606.2.4 运营的管理616.3 项目发展目标617 机构组织与人员安排627.1 长沙毛巾锦纶厂概况627.2 公司架构637.3 人员安排637.4 人员要求及培训648 项目建设进度与计划安排659 项目投
4、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69.1 项目投资估算669.2 项目资金筹措6610 财务分析6711社会效益分析6911.1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行业有利于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提高交通运行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6911.2大力推进城市公共自行车行业的发展,能明显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生活品质,促进长沙“两型社会”的发展6911.3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行业能提供就业岗位,为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7012风险分析7112.1风险识别7112.2 风险管理与对策7213结论与建议73附: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所需的政府支持741总论1.1项目名称长沙市自行车免费租赁网络系统1.2项目建设单位由长沙毛巾锦纶厂牵头组建一个经营
5、范围包括自行车租赁、广告设计及广告发布的股份制公司(以下称项目公司)。1.3项目概况 本项目致力于推广绿色出行方式,解决城市公交“最后一公里”问题,立足于自行车免费租赁,并以此作为对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的有益补充之一,让“慢行交通”覆盖城市公共交通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低碳经济的良性发展。同时在政府相关部门的许可和支持下,以自行车车载广告和租赁站点户外广告为媒体,提供有偿户外广告服务,既为城市增加亮丽的风景,成为长沙对外文明的窗口,又能解决一千多40-50人员的下岗再就业问题,为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一定贡献,实现项目良性循环发展。1.3.1项目选址 项目拟以河西高校区、麓山景区、五一商圈(含五一广场
6、、袁家岭、火车站为五一商圈各沿线中心,并向周边地带辐射)、东塘商圈和湘江风光带为试点,在一年内设置100个租赁网点,提供自行车免费租赁服务,并逐步向全市推广,缓解市内交通拥堵的现象,实现各大社区和公交站点间的交通衔接,并根据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城市地铁、隧道、轻轨的布局,在5年内实现各种交通工具的有效衔接,形成覆盖整个长沙城区的自行车免费租赁网络系统,以满足市民的出行需要。1.3.2项目方案 项目初步实施方案:以河西高校区、麓山景区、五一商圈、东塘商圈和湘江风光带为试点,在1年内建设100个有人值守自行车免费租赁站点,每个点配备二十台免费对外租赁的自行车,实现慢行交通与城市快速交通的有效对接
7、,缓解市民出行交通中最后一公里的瓶颈。在以后的5年内,在全市范围内根据交通规划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增加至500个站点,逐步完善覆盖全市的免费自行车租赁网络系统,真正解决市民出行的瓶颈,为城市交通的畅通提供有力地支持和保证,为实现低碳经济的良好发展提供示范。1.3.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随着城市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城市交通环境的恶化,现有的公共交通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快速、便捷的从起点到达终点的需求。公共交通的运输方式需要进行改变和补充。免费自行车租赁这一新兴的慢行公交系统不仅可以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瓶颈的好方法,为广大市民的出行提供方便,还能解决城市中心地区交通拥堵的难题,减少
8、交通事故的发生率。2、汽车污染已经成为城市最主要的污染源之一,给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而随着经济发展和转型,污染程度还将大幅度提高,因此,控制汽车污染,推广低能耗交通,提倡绿色出行已经成为城市交通刻不容缓的任务。一台2.4排量的小汽车,一年的CO排放量需要11亩树林来吸收,长沙城市绿化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小汽车增长的速度。因此,转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减少CO的排放量,将对整个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变起到重要作用。3、交通污染对于人体的危害显而易见,长沙要建设文明和谐的两型社会,政府就有职责去净化城市环境,减少交通污染,提供给市民一片碧空净土,让所有人都能自由地呼吸新鲜的空气,让长沙成为理想
9、的人居化城市,是也是广大市民的迫切要求。1.3.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自行车的特点决定了自行车公共交通的优势,自行车作为一种不消耗能源、无污染的绿色交通工具,是一种可持续的交通方式,应当在城市客运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这种节能、环保、健康的绿色交通方式,也应该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继续担当重要角色。提倡自行车交通方式,为自行车交通创造良好和安全的环境,可以使自行车交通在未来城市交通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2、长沙作为国家“两型社会”示范城市,其文明程度的体现不仅仅在于人文历史的悠久,也不仅仅局限于高速发展的经济,而是如何更好地实现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的有机结合。公共自行车免费租赁这一新生事物出现
10、,给我们这个城市交通状况急剧恶化的城市带来了一缕清风,也给城市的公共交通提供了有益的补充和新的尝试。3、通过设立有人值守自行车租赁站点,既能方便市民的出行,又能解决一千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还能打造新的城市名片。长沙毛巾锦纶厂目前在册职工一千多人,这部分职工大都为40-50人员,由于工厂的停产,他们已经息工好几年,而面对目前紧张的就业环境,国家和政府也暂时无法对他们进行妥善的安置。现在厂里上下自发找项目,自己求出路,尽量不增加国家的负担,一千多个就业的岗位,就能换来职工的稳定,而这些原国有人员大都具备吃苦耐劳、责任心强的作风,能够胜任站点值守人员的要求,这也是长沙毛巾锦纶厂的职工为长沙的安定
11、和谐作出的最大贡献。1.3.5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一期总投入:1071.20万元;全部项目总投入:5757.70万元。 车辆数量:一期投入2000辆,5年内投入10000辆。站点数量:一期建设100个站点,5年内建成500个站点。可覆盖区域:一期覆盖河西高校区、五一商圈、麓山景区和湘江风光带、东塘商圈 解决下岗职工就业人数:一期为340人,5年内解决下岗职工就业人数为 1572人。1.3.6资金筹措 项目试点期需投入的资金为:1071.20万元。由长沙毛巾锦纶厂设立的新公司筹措。项目推广期需投入的资金为:4686.50 万元,全部由站点广告和车身广告的收益来投入。全部资金投入需要5757.70万
12、元。资金的筹集主要依靠企业自筹与政府财政支持相结合的方式。1.3.7财务评价 作为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其项目意义主要在于自身的社会效益,财务效益主要是解决项目的正常运行资金和近千名下岗失业人员的劳动就业问题,实现保本微利。项目期内可实现:总收入39030.28万元,利润总额1549.57万元,上交税费(营业税金及附加以及所得税)共计2524.30万元,支付1572名员工的工资及福利费20782.66万元,项目的投资回收期为8.95年,项目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4.73%。1.4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项目无论是必要性还是可行性,都具有实际运作的可能,是一个值得推广的社会公益性
13、项目,主要依靠政府推动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以社会公用资源作为投入(具体为:由市政府相关部门免费提供项目运营所需的场地,公用事业局以及公安、交通、市政、城管、工商、税务、电力、电信等部门提供相应的支持),交由项目承建公司长沙毛巾锦纶厂进行实际操作,就能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在解决公交瓶颈问题的同时,解决一千多名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确实是一件造福人民的实事。1.5 术语 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国内外已有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实践,但学术界尚未给出明确的定义。将自行车交通作为准公共交通方式的研究基本还处于空白。目前,将自行车公共交通系统定义为:公司或组织在大型居住区、商业中心、交通枢纽、旅游景点等客流聚集
14、地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车站,随时为不同人群提供适于骑行的公共自行车,并根据使用时间的长短收取一定额度的费用,以该服务系统和配套的自行车路网为载体,提供公共自行车出行服务的城市交通系统。2项目建设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2.1 当前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恶劣的交通运行环境增加了通勤时间,不仅会降低工作生活效率,造成大量经济损失;而且会影响人们出行的情绪,降低生活质量;还会增加资源消耗,带来更多的环境问题;在出现突发事件时,更可能因为交通拥堵无法及时解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因此,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道路的问题,更是交通观念、出行方式、交通管理、道路建设等整个交通体系的合理运作的问题。(1
15、)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导致运输压力沉重。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来,我国取得了持续高速经济增长和大规模城市化的辉煌成就,城镇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02年的39.1,年均增长0.88个百分点。而大量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也使城市交通面临着沉重的压力。(2)道路网结构不合理,加重了交通拥挤阻塞。长期以来,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十年开始有较快发展,人均面积由2.8平方米上升到6.6平方米。 尽管增长幅度较快,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目前全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汽车尤其是私家车增长速度过快,使得
16、交通压力进一步增大。最近几年是大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轿车、客车、面包车以至于摩托车增幅年平均在15%以上。1994年,全国汽车拥有量达941.95万辆,城市地区约占其一半,而且大城市的增长势头还在继续。根据我国轿车增长分析,每当轿车拥有量年增长率超过20%时,必将引起当年以及随后几年城市交通恶化。我国现有城市路网一般都是密度低、干道间距过大、支路短缺、功能混乱,属于低速的交通系统,难以适应现代汽车交通的需要,阻碍着汽车化在城市的实现。虽然政府相关部门对现状的改变使出了浑身解数,也取得的一定的成效,但路网改造的速度仍然远远赶不上小汽车增长的速度。(4)公共交通发展步履缓慢。长期以来,公
17、共交通一直是低档次运输方式的代名词。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市民对交通出行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公交车辆在机械性能、舒适度、感观形象、运送能力、车辆功能设计等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城市客运对效率和服务水平的要求。此外线网布局、营运调度、乘客服务、公交票制等方面的问题,也直接影响着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和品质。在汽车化迅速普及的背景下,公共交通不提升品质,就意味着将会失去对小汽车交通的竞争力,不能有效吸引城市居民出行,导致交通拥挤加剧,城市环境恶化。以上几个问题,反映了我国当前大城市交通的基本状况,概括起来是车多路少,现状道路已无多大潜力;车速下降,交通阻塞的趋势在逐渐恶化;公共
18、交通发展步履较为艰难,私家车增长势头强盛,给城市交通带来更多更新的要求。这些交通问题,又集中表现在大城市过度密集的市中心地区,而其深层原因,则是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尚不明确,其相应的政策措施也不得力。随着城市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城市交通环境的恶化,现有的公共交通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快速、便捷的从起点到达终点的需求。公共交通的运输方式需要进行改变和补充。因此,自行车公共交通作为绿色环保便捷的代名词,也就将在未来成为一种新的出行方式,逐渐回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作为对现行公共交通的最为有益的补充。2.2汽车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汽车污染已经成为城市最主要的污染源之一,给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造成极
19、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控制汽车污染,推广低能耗交通,提倡绿色出行已经成为城市交通刻不容缓的任务。1、汽车排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铅(Pb)、碳烟、苯井芘(BaP),对人体都有直接的危害。其中:(1)CO对人体最大的危害,是当人吸入含有CO的气体时,会导致人体的各部分组织缺氧,特别是人脑组织和心脏缺氧后便很快进入昏迷状态,严重者便会死亡。(2)氮氧化物(NOx)的破坏力也很强。汽车排放的主要是NO,但NO在空气中很快被氧化成NO2。 当空气中的NO2被吸入到肺内,就会在肺泡内形成亚硝酸(HNO2)和硝酸(HNO3),由于这两种酸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会增
20、加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导致胸闷、咳嗽、气喘甚至肺气肿等症状的疾病。(3)汽车排放的铅可以长时间地飘浮在空气中。如果接触高浓度的含铅气体,就会引起严重的急性中毒症状。长期吸入低浓度的含铅大气,可以引起慢性中毒症状,如头昏、头痛、全身无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系统综合症。当铅在人体内各器官的积累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和造血机能,尤其对少年及幼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影响更大。此外,长期慢性铅中毒者,心脏和肺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人的智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成为呆傻。铅还具有高度的潜在致癌性,其潜伏期长达2030年。 (4)汽车排放的废气还通过其它方式对人体产生间接影响,如
21、:引起紫外线减少、光化学烟雾、细菌总数增加,排气还有可能污染蔬菜、加剧温室效应等。2、汽车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长期在噪声中暴露会导致人听力损失或听阈上移。大量的统计研究表明,在声级为85dB的噪声下工作的人,30年后耳聋发病率大约是8;90dB为20;95dB为30。日本人1978年给北海道到九州的日本全国24个都道府县居民散发了调查卡,调查结果表明,最令人烦恼的正是汽车交通噪声。美国环境保护局(EPA)进行的全国规模的城市噪声调查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虽然我们国家对这方面的调查数据较少,但汽车交通噪声对市民的影响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2.3交通与节能减排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中,交
22、通运输业自身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公路、航空里程成倍增长,初步形成了多种交通方式比翼齐飞的局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提出了促内需,保增长的政策,在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强推进的新形势下,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给全社会运输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10年交通运输业面临着大发展机遇期。同时我们也意识到,高污染、低效率的增长方式不可持续,开始正视交通结构发展的深层次问题。1、交通运输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不可回避温室气体排放量大,高污染发展,环境难以承载。1978年到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7.98%,民航航线增长了15倍,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已过了6万公里,目前我们每亿GDP拥
23、有高速公路的里程为86.7公里,高于美国的54.3公里。铁路规模由5.17万公里增长到8万公里,营业里程增长55%,年均增长1.4%。同时,2007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为57.7亿吨,其中交通业是0.57亿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8.8%,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2、随着经济发展和转型交通污染还将大幅度提高,因此交通业的挑战在于要加快发展低排放、少污染的运输方式。机遇在于高速发展中要优化组合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改革开放30年,全社会货源总量从24.5亿吨增长到249亿吨,客运量从24.5亿人次增长到239亿人次,在公路、航空、水运、管道合作发展与竞争的布局当中,铁路至今仍然承担着全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行车 免费 租赁 网络 系统 项目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01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