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换技术课程设计IP与ATM的比较及相结合的模型.doc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设计IP与ATM的比较及相结合的模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交换技术课程设计IP与ATM的比较及相结合的模型.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兰州交通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中文题目: IP与ATM的比较及相结合的模型 英文题目: The Comparison of IP And ATM ,and combining the model 学 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课 程:现 代 交 换 技 术 专 业: 通信工程 班 级: 1201班 姓 名: 学 号: 二零一五年七月摘 要近几年来,Internet应用的不断发展对IP骨干网络带宽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IP网络采用的纯路由方式,即在广域网环境中通过路由器进行IP包的拆装好转发。这种方式造成中间转接次数多,时延大并且带宽不够高。另外,ATM交换机的开发和使用已有一段时间,现已有不少专门用
2、于ATM接口和交换的硬件。IP需要利用ATM技术来提高传输速度,ATM也具有承载IP的能力以拓展其应用领域。ATM论坛和制定IP标准的IETF组织很早就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本文从数字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概况出发,首先介绍了IP协议与ATM协议研究和发展状况,对IP协议、ATM协议的历史、存在的问题、发展的方向等方面做了总结。其次对IP协议与ATM协议做了全面的比较,并对IP与ATM分层结构与功能、参考模型、工作原理以及应用与优缺点做了分析。继而深入研究IP与ATM相融合的模型,并对IP交换技术的信息传送方式、模型、结构及特性的各个层面深入分析,并指出IP与ATM的融合是大势所趋。最后,综合前期研
3、究成果,基于MPLS技术方案对IP技术的发展现状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分析各个模块,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关键词: IP ATM 融合;MPLS;IP交换技术;IP ATM比较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 Internet IP backbone network bandwidth to new requirements. Traditional pure IP routing network used, namely IP packets through the router WAN env
4、ironments disassembly good forwards. This means to cause the intermediate transfer more often, long delays and the bandwidth is not high enough. In addition,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ATM switches for some time, now there are many dedicated ATM interfaces and switching hardware. IP need to use ATM
5、technology to improve transmission speed, ATM also has the ability to carry IP to expand its applications. ATM Foru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P standards organization IETF began very early work in this area.From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before departure, first intro
6、duced the IP protocol and ATM protoco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n the IP protocol, ATM protocol history,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so do the summary. Secondly, the IP protocol and the ATM protocol to do a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IP and ATM and hierarchic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re
7、ference model, working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ere analyzed. Followed by in-depth research model integration of IP and ATM, and IP information transfer mode switching technology, all aspects of the model, the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epth analysis, a
8、nd pointed out that integration of IP and ATM is the trend.Finally, a comprehensive preliminary research results, based on MPLS technology solutions for current development of IP technology to do further analysis, analysis of each module,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analyzed.Key words: IP ATM i
9、ntegration; MPLS; IP switching technology; IP ATM comparison目 录摘 要1Abstract2目 录31 绪论51.1 IP和ATM集成交换概述51.2 IP和ATM技术综合发展的背景51.3 IP和ATM技术综合发展的历史和现状61.4 IP和ATM技术网络综合发展的几个关键技术61.5 ATM与IP技术简介72 IP与ATM的比较及相结合的模型92.1 IP与ATM92.2 IP与ATM融合模型102.3 IP交换中的流132.4 IP交换132.4.1 IP交换机结构132.4.2 IP交换的工作原理142.4.3几个重要的概念1
10、52.4.4 IP交换的工作原理162.4.5 IP交换的信息传送方式17图2-3 IP交换的信息传送方式172.4.6 模型172.4.7 结构182.4.8特性193 ATM体系结构213.1 ATM定义213.2 ATM参考模型213.3 ATM协议的平面功能243.4 ATM的分层结构与功能243.6 ATM的特点28结束语30参考文献311 绪论1.1 IP和ATM集成交换概述由于因特网的迅速发展,IP成为当前计算机网络应用环境中的“既成事实”标准,基于IP的网络应用日益广泛,ATM必须支持作为业务主流的IP协议。1.2 IP和ATM技术综合发展的背景IP依靠网络可用、尽力而为、以端
11、为中心的特点,以及IP技术与以太网技术的无缝结合,已成为Internet的成熟技术。ATM(AsynchronousTransferMode,异步传输模式)是一种高速、高效、控制灵活的综合业务信息传递模式。ATM以其网络可靠、可管理、以路为中心的特点,符合网络数字化、宽带化、分组化的发展趋势。ATM技术所具有的端到端QoS保证、完善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灵活的动态带宽分配与管理、支持多业务等方面的优势,目前是IP技术所不及的。目前IP技术的优势在于提供统一的数据应用平台,而ATM技术的优势在于提供统一的网络平台。ATM具有高带宽、快速交换和提供可靠服务质量保证的特点,Internet的迅速发展
12、和普遍应用使得IP成为计算机网络应用环境的既成标准和开放系统平台。宽带网络的发展方向是把最先进的ATM交换技术和最普通的IP分组的技术融合起来,因而产生了一系列新的交换技术。IP交换就是Ipsilon公司提出的专门用于在ATM网上传送IP分组的技术,其目的是使IP更快并能提供业务质量支持。它将第三层的路由选择功能与第二层的交换功能结合起来在下层通过ATMPVC虚电路建立连接,上层运行TCP/IP协议,从而实现在ATM硬件的基础上直接进行IP路由的选择,进而同时获得IP的强壮新以及ATM交换的高速、大容量的优点。所谓IP交换,就是利用第2层交换作为传送IP分组通过一个网络的主要转发机制的一组协议
13、和机制。IP交换利用交换的高带宽和低延迟优势尽可能快地传送一个分组通过网络。基本上说,IP交换技术是利用IP的智能化路由选择功能来控制ATM的交换过程,即根据通信流的特性来决定是进行路由选择还是进行交换。所以识别数据的特征是IP交换技术的基本功能。准确的说,一个数据流就是一个从特定源机到特定目标机发送的IP数据包序列,它们使用相同的协议类型(如UDP或TCP)、服务类型和其他一些特性。用户可以自己定义IP交换机如何判断收到多少这样的数据包才算一个数据流。1.3 IP和ATM技术综合发展的历史和现状1996年美国Ipsilon公司提出了一种专门用于在ATM网上传送IP分组的技术,称之为IP交换(
14、IP Switch)。它只对数据流的第一个数据包进行路由地址处理,按路由转发,随后按已计算的路由在ATM网上建立虚电路VC。以后的数据包沿着VC以直通(Cut-Through)方式进行传输,不再经过路由器,从而将数据包的转发速度提高到第2层交换机的速度。IP交换基于IP交换机,可被看做是IP路由器和ATM交换机组合而成,其中的“ATM交换机”去除了所有的ATM信令和路由协议,并受“IP路由器”的控制。IPX 的原则已经由 GSMA 成功网地测试和验证。在 2004 年以前, GSMA SIP 实验局用多个基于 IMS 的业务测试了基于 IP 的 NNI。IPX 预商用实现实验局从 2007 年
15、 4 月开始运行,特别专注于分组交换语音业务。2008 年的 GSMA 通稿声明,IPX 实验局完全成功。很多国际运营商都准备推出 IPX 业务,例如 IPX 语音(IPX Voice)、比利时电信国际运营商业务(Belgacom International Carrier Services)、英国电信(BT)、中信国际电讯(CITIC 1616)、德国电信(Deutsche Telekom ICSS)、iBasis、Reach、SAP 移动服务, Syniverse, 塔塔电信等等。这些公司都面向固定和移动运营商和其它服务提供商类型做为 IPX 提供商。1.4 IP和ATM技术网络综合发展的
16、几个关键技术ATM与IP各有优势,如果二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利用ATM网络为IP用户提供高速直达数据链路,既可使ATM网络运营部门充分利用ATM网络资源,发展ATM网络上的IP用户业务,又可解决Internet网络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使二者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目前,ATM与IP结合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重叠技术和集成技术。重叠技术方面的典型技术有:LANE(局域网仿真)、IPOA(ATM上的传统IP)、MPOA(ATM上的多协议传输)等,重叠技术传送IP包的效率较低。集成技术方面的典型技术有:IP交换、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等,集成技术的优点是传送IP包的效率比较高;缺点是与标准的ATM
17、技术融合较为困难。通过近年来对各种ATM与IP结合技术的研究,重叠技术更适用于专用网或规模小的网络;而集成技术则更适用于规模大的公用网。下面简单介绍两种技术的典型代表。 1IPOA技术。IPOA(IPoverATM)是在ATMLAN上传送IP数据包的一种技术。它规定了利用ATM网络在ATM终端间建立连接,特别是建立交换型虚连接(SVC:SwitchedVirtu-alCircuit)进行IP数据通信的规范。IPOA最大的优点就是其利用了ATM网络的QoS,可以支持多媒体业务,它在网络层上将局域网接入ATM网络,既提高了网络带宽,也提升了网络的性能;但同时IPOA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目前的IPO
18、A不支持广播和组播业务;另外,由于ATMLAN中一台主机要与所有成员建立VC连接,随着网络的增加,VC连接的数目会呈平方级数的增加,因此IPOA技术不适合于大网结构,一般用在企业网、校园网这样的网络中。作为一种过渡,IPoverATM技术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2MPLS技术。MPLS(Multi-ProtocolLabelSwitching)即多协议标签交换。这种技术的出发点是把路由器和ATM交换机融为一体,从而提高IP包的传送速度,简化网络。MPLS将IP路由和ATM交换技术紧密结合,既实现了路由器的功能,又利用了ATM交换机构的高效硬件交换。MPLS技术可以提高路由器的转发能力,从而提高整
19、个IP网络的性能,并且只需在用户现有的路由器上进行软件升级,即可以完全支持MPLS技术,从而可以保证用户原有的投资。MPLS给ATM网络据供了智能的IP应用服务。而IPoverATM的解决方案,将IP数据流和ATM数据流作同等处理,限制了实现端到瑞IP服务的能力。没有MPLS,IP在ATM的传输就需要一个复杂的协议翻译过程,要把IP地址路由对应于ATM地址和路由,放到ATM交换表中。而MPLS省略了把IP地址和路由映射到ATM交换表上的复杂性,MPLS标签交换与ATM交换机交换信元机制相同。MPLS集成了IP与ATM技术各自的优势,既可以完成第三层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又可以完成第二层的快速交换
20、、流量管理、安全性以及QoS的保障机制,MPLS是大型网络可扩展性的最佳解决方案。1.5 ATM与IP技术简介 1ATM技术的特点。ATM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ITU-T针对电信网支持宽带多媒体业务而提出的,ITU-T定义ATM为“以信元为信息传输、复接和交换的基本单位的传送方式”。现代通信网中广泛使用的两种交换方式是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ATM综合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点,既能灵活的分配带宽,又取消了复杂的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使传输时延大大降低,并可以提供具有QoS保证的实时多媒体业务。ATM技术的主要特点如下: (1)采用固定长度的信元。ATM采用固定长度的数据包作为传输的基本单位,为了
21、有别于分组交换网中的分组,称之为信元。每个信元的长度为53个字节,其中前面5个字节为信头,装配有地址、丢失优先级、流量控制、差错控制信息等,用来表示这个信元来自何处,到何处去,是什么类型等。后面48个字节是话音、数据、图像等要在线路上传送的信息。(2)对服务质量(QoS)的支持。ATM简化了网络功能,ATM交换节点不参与任何数据链路层功能,将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工作都交给主机去做,而且协议简单,简化了网络节点中信息存贮管理与处理的复杂性,加快了信息交换的速率,减少了信元在节点缓冲区中的排队时延和时延抖动,特别适合在核心网中传送信息。ATM支持多路用户信息并行传输。ATM交换机可以同时为多路用户信
22、息进行交换和处理,保证每个用户独占固定带宽。当ATM网络同时传送多个用户数据时,不会降低每个用户传输的速度,也不会降低网络的整体速度。(3)采用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所谓面向连接,即在通信前先在收与发终端间建立一条虚连接,在通信时,信息在该连接上传送,虚连接包括虚路径(VP)和虚通道(VC)。ATM将路由选择和数据转发分开,使传输中的控制较为简单。ATM路由通过虚路径标识符VPI(Vir-tualPathIdentifier)和虚通道标识符VCI(VirtualChannelIdentifier)两级寻址来实现。(4)异步时分复用。时分复用技术是在一条传输介质上按时间片分时传送多路信息的多路复用
23、技术。异步传传输模式的各路原始信号不一定按照一定时间间隔周期性地出现,因而ATM不是通过时隙在帧内的位置来区分不同的子信道,而是在信元头上标记其所属的通道号。ATM的这种异步时分复用模式,使得信道利用率有很大的提高,它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分配网络资源。所以,ATM既能支持恒定速率的连续性业务,又能支持突发性业务,可以同时支持低速、高速、变速和实时性业务。 2.IP技术的特点。IP技术是互联网的核心,是一种端到端的无连接通信技术,其特点是“尽力传送”。通过IP数据报和IP地址屏蔽网络低层的差异,实现了“IPovereverything”的目标。IP技术成功的关键是其层次结构的包容性与开放性,以及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交换 技术 课程设计 IP ATM 比较 相结合 模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01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