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F多联式变频空调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硕士论文.doc
《VRF多联式变频空调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硕士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VRF多联式变频空调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硕士论文.doc(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分类号 密 级 UDC 学校代码 10500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题 目:VRF多联式变频空调系统控制策略研究英文题目:Industrial Ethernet Servo Control based on LINUX System学位申请人姓名:申请学位领域名称:控制工程指导教师姓名:二一五年五月分类号 密 级 UDC 学校代码 10500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题 目 VRF多联式变频空调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英文题目 Industrial Ethernet Servo Control based on LINUX System研究生姓名(签名) 校内导师姓名(签名) 职 称 校外导师姓名(签名) 职
2、称 申请学位领域名称 领域代码 论文答辩日期 学位授予日期 学院负责人(签名) 评阅人姓名 评阅人姓名 2015年 5月 5 日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3、,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北工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摘 要 与传统空调机比较,变频式空调机具有提高冷却效率、省电和温度控制性能等优点。由于同时在多个房间提供冷气服务已渐成为多数家庭对空调的需求,在价格、省电效率与空间占用的考量下,变频空调机的市场主流已渐由单机系统转移至一对多系统,再由一对多系统转移至 VRF 多联式变频空调系统。在 VRF 多联式变频空调系统中,冷媒透过分配器分配至各室内机,也可能有一个以上的压缩机驱动
4、多个蒸发器,其动态较传统一对多系统更为复杂,而控制策略的设计难度也更高。在近几年来,变速度装置上的研究有很大的进步,因此也能改善与增进许多空调机性能的空间。为了充分发挥变频式空调机的性能,本论文引进一般在探讨空调机控制架构未加入的室内、外风扇。室外风扇主要影响冷凝温度,而此温度亦为决定系统效率的关键因素。室内风扇牵涉层面甚广,举凡温度控制、噪音抑制及湿度调整等,皆受室内风扇影响甚大。本论文中,针对温度控制的层面进行室内风扇控制策略探讨。目标为藉由调变室内风扇转速,改善空调系统的瞬时反应;调变室外风扇转速,提升系统整体的效率。目录摘 要I目录II第1章 绪论11.1 研究动机与目的11.2 文献
5、回顾21.3 本文架构4第2章 蒸汽压缩循环和即有控制架构简介52.1 蒸汽压缩循环简介52.2 串联式控制架构简介8第3章 VRF多联式变频空调系统鉴别103.1 系统鉴别简介103.2 VRF多联式变频空调机的模型鉴别113.3房间动态理论模型的推导16第四章 VRF 多联式变频控制器设计与实验结果18第五章 旁通阀控制器设计及实验结果27第六章 VRF 多联式变频空调系统暖气鉴别406.1 暖气模型鉴别406.2 房间动态模型的鉴别446.3 暖气控制架构策略466.4 一对四分流控制机制48第七章 暖气控制实验结果507.1 设定同冷凝相温,控制相同室温507.2 控制设定同室内温55
6、第八章 结论与未来工作59参考文献60 致谢62第1章 绪论1.1 研究动机与目的 由于近几年在变速度装置上的研究有很大的进步,开启了以变频方式改善空调机系统性能和效率上的可能性。虽然单机式变频空调机的性能如省电效率、恒温控制等已较传统定频系统高出甚多,但由于同时在多个房间提供冷气服务已渐成为多数家庭对空调机的需求,在价格、省电效率与空间占用的考虑下,变频空调机的市场主流已由单机系统转移至一对多系统,再由一对多系统转移至VRF多联式变频空调系统在单机式变频空调机中,为了调整热交换器的能力(capacity)去配合实际的热负载,压缩机的转速可以连续调整。风扇的转速可调整蒸发器与冷凝器等热交换器的
7、热传率。膨胀阀开口度的变化,使得冷媒的流率和压力得以改变。结合这些可变组件所构成空调机后,系统呈现一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multi-output)行为,且在输入、输出间会有耦合(coupling)的现象发生。而在一对多变频空调系统中,单一个压缩机需同时驱动多个蒸发器。以一对三变频空调机为例,其基本架构如图1.1 所示 图1.1:一对三变频空调系统架构图 而VRF多联式变频空调系统中,为了减低冷媒在管路传输时的损失,在室入侧设置了分配器,且冷媒在此分配器中流经膨胀阀,进行降压降温的动作;和以往一般变频空调机不同,膨胀阀放置在室外侧,冷媒先在室外进行降压降温的动作后再送至室内机。
8、另外为了增加分配冷媒流经各房间流量的能力,在分配器里加装了旁通阀,使得空调机在泄载时,可利用旁通阀把多余的冷媒送回室外机,而不会经过室内机。图1.2 显示具四台室内机VRF基本架构。 图1.2:一对四VRF多联式变频空调系统架构图1.2 文献回顾 在过去的文献中,文献1提出一对三空调系统的静态模型与分析;文献2提出一个将子系统分解来建构模型的方法,用于协助分析可变阶数系统及设计控制器,只是在这篇文章中,并未提及后续的控制器设计。文献3为一对多空调系统提出一个新的回授线性化控制器设计,当中的仿真结果显示,此控制器对于蒸发器壁温及过热度有良好的控制性能。文献4以平均空泡分率(mean void f
9、raction)5及移动边界法(moving boundary approach)6为一对三空调系统建立模型;这边文献的结果明确地显示,系统的输入与输出间有着强烈的耦合效应;同时也指出,采用多输入多输出的设计方法,效果较以多个单输入单输出架构所设计出的控制器好。 以上的研究文献,皆着重于空调机本身的动态控制(蒸发器过热度与蒸发器两相区壁温);室内房间温度一律被视为一固定不变的温度值,而未被当成系统的状态变量。除了文献7,其提出模糊逻辑运算法(fuzzy control algorithm),以控制房间温度达到不同的设定值;然而,其控制性能仅以计算机仿真验证,并没有实际的实验结果。另外值得一提的
10、是,8 与 9为文献资料中极少见着眼于 VRF 多联式变频空调系统的研究,但其主要是利用 EnergyPlus 软件仿真 VRF 系统动态,控制部份并未作任何探讨。发现对应不同的压缩机频率,当 EEV 控制两个蒸发器出口的过热度相同(都为 4oC)时,系统总制冷量都达到最大。在充灌量一定的情况下,室外机换热器出口过冷度只与运转频率有关。清华大学石文星24以单元式变频空调为例,对各种调节因素(室外机风量、压缩机频率、电子膨胀阀开度)和扰动因素(室内、外机环境干、湿球温度、室内机风量),对系统运行状态参数(蒸发、冷凝压力、过热度、过冷度)和性能参数(制冷、热量、耗电量)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模拟研究,
11、研究结果对指导系统的优化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石文星也对多元 VRF 系统各调节因素、扰动因素对系统状态参数和性能参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但由于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其主要研究了给定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的情况下,各性能参数受调节扰动因素影响的关系。这为后续继续研究能耗最小工况点的确定奠定了基础。邵双全25通过模拟的方法,在制冷工况下,对采用室内机膨胀阀控制制冷量,室内机风机连续调节控制换热器出口过热度恒定(5),压缩机频率控制总制冷量的解耦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指出该控制方法存在多解,在保证最大风量的基础上,蒸发压力越高,系统能效比越高。对于室内机风机不可调时,他指出可以通过室内机膨胀阀控制制冷量,
12、压缩机控制吸气口过热度。为保证压缩机吸气口过热度,室内机有的回液,有的过热度较大,室内机回液虽然可以调节压缩机吸气过热度,但会增加吸气阻力,使系统的能效比有所降低。两种控制方法存在节能的潜力,有待进一步研究。对于能耗最小压缩机吸气压力如何确定,文中没有涉及。VRF 系统整体能耗性能研究文献中的研究主要涉及到各种外部参数,如室内、外温度,负荷特性等因素对系统能耗性能的影响。而对于控制策略以及制冷循环设定值的影响研究则基本没有涉及。薛卫华对一一拖三,采用网络控制方法的热泵式 VRF 空调系统制热运行能耗进行了研究。其得出室外机输出功率随室外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室内设定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指出当系统
13、部分负荷率在45%70%变化时, VRF 空调系统的能效比最高。薛卫华还采用模拟的方法对某一实际建筑中的 VRF 空调系统进行了全年运行季节的动态能耗计算,得到了运行季节的平均季节能效比SEER,以此来评价 VRV 空调机组的节能情况。为了能更有力地说明 VRV空调机组的节能性,该文选用普通风冷螺杆式热泵机组作为冷热源,对所选建筑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进行空调系统设计,并根据样本参数计算该空调系统的全年能耗及季节能效比 SEER,将其数值与 VRF 空调系统进行比较。经过比较可以得到,在冬、夏季运行季节中,VRF 空调系统的季节能效比均高于螺杆式风冷热泵空调系统,在部分负荷时,VRF空调系统的
14、节能性能更为显著。由此说明,VRF 空调机组的节能性优于螺杆式风冷热泵空调系统。庄逸宏30对热回收型 VRF 系统在热湿环境下的能耗性能进行了全年全工况测量和分析。并与传统 CAV 空调系统能耗性能进行了比较,指出在相同热负荷特性的基础上,采用 VRF 系统的建筑物其每单位面积空调年耗电指标要比采用 CAV 系统的建筑低 16%,文中未提及控制策略对系统性能的影响。VRF 系统节能优化技术研究文献中 VRF 系统的节能优化技术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系统初始的优化设计。这主要包括对系统各个组成部件的优化,以提高各部件的性能。以及优化系统匹配,充分发挥各部件的优势,提高系统的效率。二是优
15、化系统控制,这主要包括现代控制技术的应用,控制算法的优化和控制系统的改善。而对系统层次的运行循环优化则基本没有涉及。系统组成部件的优化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最为活跃也最为见效。其突出成果是变频技术、电子膨胀阀在制冷空调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它不仅为创造舒适环境、实现空调设备的高效节能运行提供了技术保证,而且为 VRF 系统的开发和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技术基础。压缩机变容量控制方法这一领域的研究近年来较为活跃。首先是对压缩机变容性能的改善;压缩机由最初的变容性能差的往复式、滚动单转子式发展到变容性能较好的滚动双转子式以及涡旋式。其次,压缩机变容控制方式也由以前的 On/Off 控制、热气旁通、蒸发温度控
16、制、余隙容积控制、多压缩机控制和气缸卸载控制等发展到压缩机变转速控制。 在系统鉴别与实验方面。文献8提出由系统鉴别的方法建立出空调机的模形,针对鉴别而模拟出的模形来设计控制器,最后采用内外循环与串联架构的分流控制器,并利用实验来印证结果。 1.3 本文架构 本论文第一章说明研究动机与目的,第二章说明蒸气压缩循环和现今所用的控制架构,第三章说明如何做 VRF 的系统鉴别及房间动态推导,第四章说明控制架构和实验结果,第五章为旁通阀控制器设计及实验结果,第六章为 VRF 多联式变频空调系统暖气鉴别,第七章为暖气控制实验结果,第八章为结论与未来工作。第2章 蒸汽压缩循环和即有控制架构简介 章节2.1将
17、简单介绍蒸汽压缩循环及冷媒在各组件中的状态。章节2.2则说明串联式控制架构。 2.1 蒸汽压缩循环简介 空调机主要由下列的几种基本组件组成:、冷凝器 (Condenser)、蒸发器 (Evaporator)、 压缩机(Compressor)、膨胀阀 (ExpansiveValve)、室内风扇 (Indoor Fan)、室外风扇 (Outdoor Fan),其为应用在蒸汽压缩循环(Vapor Compression Cycle)理论下运转机器。各组件在蒸汽循环下示意图与对应冷媒压力 -焓值图,如图 2.1 与图 2.2所示:图2.1:空调机各组件示意图图2.2:对应图2.1压力-焓值图 接下来介
18、绍空调机中各个组件在蒸汽压缩循环功能简介: A. 蒸发器: 冷媒流经蒸发器时为等压吸热过程(12),从房间吸收热量产生相变化达到房间降温目的。在蒸发过程中,冷媒流动使冷媒从低温低压液气态吸热变成低温低压气态冷媒(如下图2.3),最后流入压缩机。从下图2.3得知,冷媒在蒸发器中流动依状态可区分两相区(Node 1-液气共存相)与过热区(Node 2-气相)。 图2.3:蒸气压缩循环蒸发器模型B. 冷凝器: 冷媒在冷凝器中为等压放热过程(34),利用凝结的相变化释放热量至室外。在冷凝过程中,冷媒从气态高温高压放热成液气共存态,然后成液态高温高压,最后流入膨胀阀。从下图2.4得知,冷媒在冷凝器流动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VRF多联式变频空调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硕士论文 VRF 多联式 变频空调 系统 控制 策略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00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