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发展策略与现网试点研究.doc
《IPv6发展策略与现网试点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Pv6发展策略与现网试点研究.doc(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研发项目结题报告项目名称及编号IPv6发展策略与现网试点研究主要研究单位及负责人(联系方式)其他研究单位及负责人(联系方式)是否集团级重点项目(是/否)是是否联合研发项目(是/否); 是项目经费(万元)项目起止时间专业类别IP研究类别相关网络解决方案关键词索引(35个)IPv6 策略 现网试点该项目在研究单位内部的评审结果优秀该项目在研究单位内部的评审意见:描述评审专家组对该项目在技术先进性,创新性,取得的总体效益,可推广性等方面的评价。该项目能够针对中国移动具体情况,在产业推动、实验试点和新技术研究等开展积极推动IPv6工作进展。在产业推动方面,大力积极推动网络设备、移动终端和应用的过渡,尤
2、其是推动TD和TD-LTE的产业链成熟;在八个省启动了CMNET现网试点,并进行了实验室实验;研究了PNAT技术和无线传感网络IPv6技术等新技术,通过这些新技术研究创新工作,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保障了网络过渡的顺利实施。建议后续进一步推动IPv6试点、实验范围,加强产业链推动,推动IPv6早日落地。项目研究成果简介:1、简要总结该项目的目的和意义,解决的问题、解决方案、项目研究成果、专利、标准、新技术试验等方面目标及其承担单位的完成情况。2、若项目输出无软件成果,则填“无”;若有软件成果,则填写软件名称,并对软件总体情况、软件版权归属情况、软件版权登记号、后续推广对象(不限于公司内部)
3、、应用前景等情况予以说明。IPv6是解决我公司IPv4地址不足的目标方案2011年2月3日, ICANN宣布全球IPv6地址池宣布耗尽,4月15日亚太地址池基本分配完毕。我公司拥有超过6亿的用户,而IPv4公有地址虽然经过近些年超常规的大量申请,仍仅有3700万左右;经预测,我公司最早将在2014年左右出现IPv4缺口,地址形势紧迫。IPv6地址总数是IPv4的42.9亿倍,足以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是解决IP地址不足的目标方案。IPv6的引入需要从多方面推动 目前我公司虽然重视IPv6,但尚未有统一的行动,需要进一步推动公司决策TD/TD-LTE产业链落后,现网设备、终端、业务IPv6支持程度
4、低,需要大力推动产业链的发展在过去的几年中虽然对相关设备做了大量的测试,但尚未在现网中进行试点,需要在现网中验证过渡技术本课题研究目标本课题由中国移动研究院牵头,旨在提出中国移动IPv6引入战略建议,推动公司决策。为实现该总体目标,本课题在各方面的目标为:1) 以制定宏观策略为引导,结合我公司现状,对引入IPv6提出合理、明确的建议和实施步骤2) 以现网试点为主线,联合8个省公司,通过设备测试、现网试点等工作,推动IPv6在我公司的落地3) 推动终端、业务等薄弱环节对IPv6的支持4) 加强技术研究、技术创新,完善过渡方案和实施细节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目标完成情况总结1)推动我公司IPv6引入战
5、略决策撰写IP地址资源及IPv6发展策略汇报,该策略涉及我公司所有IP相关网络和业务,对现网的IP设备做了大量、详实的调研,同时根据我公司具体情况对IP地址的演进、过渡做了详细的分析,对网络的发展演进有较高的指导意义于9月9日在技术部魏冰副部长组织的多部门工作会上向计划部、数据部、网络部等部门汇报,得到了多个部门的认同。正待向公司领导汇报2)研究和提出了2项关键技术点的决策建议IP地址资源及IPv6发展策略汇报中对中国移动IPv6的引入、发展、实施等做了详细的论述,对具体的过渡方案和下一步具体工作提出了系统的建议。在技术部魏冰副部长组织的多部门工作会上提出了该2项决策点,经过充分的讨论得到了多
6、个部门的认同。3)输出国际国内标准化文稿44篇3GPP预计输出2篇,实际输出16篇IETF预计输出2篇,实际输出22篇BBF预计输出0篇,实际输出3篇CCSA预计输出2篇,实际输出3篇4)在实验室环境中对LTE、BRAS、新技术进行实验顺利完成我公司首次LTE核心网设备IPv6测试,为未来LTE同步引入IPv6奠定了基础。对4个厂家的5款BRAS进行了单机、组网环境下的功能和性能测试,推进了厂商的开发进度。对NAT64、PAT、4v6等新型过渡技术进行了实验室测试。5)在8个省公司开展IPv6现网试点,是我公司规模最大的IPv6试点6)输出试验成果11篇7)输出技术报告19篇8)开发原型系统
7、9)其他重要成果申请了大段/20的IPv6地址,在全国所有单位中排名第一,占全国IPv6地址总量74%。联合Marvell推出第二款支持IPv6的TD终端芯片,有效推动了终端产业链 。在6月8日的IPv6 Day活动中实现首次TD-SCDMA终端接入IPv6现网 。该项目的专利情况:1、没有的话填“无”,有的话填写专利名称及申请号或授权号。2、对于我公司自有专利,请对专利的应用价值及应用前景予以说明。如:(1)对外许可的可能性及潜在的许可对象;(2)在保障公司业务正常开展方面及增强公司选择供应商/合作商自主性方面的具体作用。3、对该项目涉及领域的专利风险予以介绍。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为降低专利侵
8、权风险采取的必要措施予以介绍(如,因专利风险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问题已进行的方案调整或规避设计、重要讨论会结论、合作方承诺等)。1. YF1107058一种PCP双向NATFW控制的方法 已通过 2. YF1108044一种私有身份标识的通信系统和方法 已通过 3. YF1106050 一种实现DS-Lite域内自动隧道的方法 已通过 4. OICMXY100115 一种WAP网关IP地址配置方法及其设备 已通过5. OICN1130261-E一种在无线网络中实现路由的方法、转发节点和无线网络 已通过6. OICN1130262-E一种在传感器网络中实现路由的方法和传感器网络 已通过 7. 一种
9、利用Anycast地址进行路由快速收敛的方法 待评审8. YF1110002一种WLAN按需分配双栈地址的方法 待评审 9. 一种多模终端选择网络连接的方法 待评审10. YF1110108 一种双栈接入环境下的IP地址管理的方法 待评审该项目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及今后工作建议:如研究中发现的新问题、对现有企业标准规范的符合度,即在现有的企业标准(企业标准的名称和编号)基础上所需新增的功能要求(如业务流程的改变、设备新增的功能要求等)。目前阶段是引入IPv6的关键时期IPv4地址池已经基本耗尽,国内外主流运营商大都意识到向IPv6的过渡迫切性并展开行动 。IPv6产业发展仍然不成熟,尤其是在移动通
10、信领域差距较大,需要大力推动。运营商难以推动应用、内容、终端的IPv6进程,内容、应用、终端、网络各个环节在互相等待。面临IP地址不足的问题,出现了2条路 :1) 努力推动IPv6产业,打破恶性循环2) 扩大NAT范围,继续走IPv4道路目前看来第一条路比较困难,需要产业界各个环节共同推进,但IPv6代表着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发展方向,符合网络的演进趋势 。现阶段正是发展IPv6的关键时期,不仅需要中国移动指定规划,也需要执行、推动规划,同时借此互联网变革的机会,提升全球的地位 。后期IPv6工作推动重点完善各个业务端到端引入IPv6的具体实施方案。深化现有各业务的IPv6过渡技术和方案,对相关设
11、备提出具体的规范和配置要求。至少在10个城市开展深入的IPv6试点。根据国家重大专项、CNGI等项目的要求,结合我公司现状,预计在2012-2013年将至少在10个城市开展试点工作。以TD-SCDMA/TDD-LTE等移动网络为龙头,以WLAN、宽带等全业务为辅助,全面进行IPv6现网验证。推动终端支持IPv6。终端是引入IPv6的关键环节,我公司将以前述IPv6发展战略为指导,在2012-2013年至少联合4个厂家推出支持IPv6的LTE终端芯片和产品。项目研究成果的主体内容(3000字以上,可附在表格后):1、 研究成果主体内容:1目标实现情况 本课题由中国移动研究院牵头,旨在提出中国移动
12、IPv6引入战略建议,推动公司决策 ,为实现该总体目标,本课题在各方面的目标为: 以制定宏观策略为引导,结合我公司现状,对引入IPv6提出合理、明确的建议和实施步骤 以现网试点为主线,联合8个省公司,通过设备测试、现网试点等工作,推动IPv6在我公司的落地 推动终端、业务等薄弱环节对IPv6的支持 加强技术研究、技术创新,完善过渡方案和实施细节 针对课题目标,开展了大量研究和试验试点工作,取得了以下成果,很好的完成了项目既定目标。 撰写IP地址资源及IPv6发展策略汇报,推动公司高层决策 在多部门联合会议中提出中国移动IPv6发展策略和IPv6过渡方案2项技术决策点,经过充分的讨论得到了多个部
13、门的认同 。 完成10项专利、16篇3GPP标准文稿、22篇IETF文稿、3篇BBF文稿、3篇CCSA行标。 在实验室环境中对LTE、BRAS、新技术进行实验 在8个省公司开展IPv6现网试点,是我公司规模最大的IPv6试点 ,输出试验报告11篇,技术报告19篇。2项目亮点亮点1:推动产业界和政府对IPv6的支持1) 向产业界发出推动IPv6信号 技术部魏冰副部长在4月的全球IPv6峰会上发表演讲,介绍中国移动IPv6进展,呼吁加速IPv6的引入。 研究院段晓东所长在6月8日的IPv6 Day活动中发表演讲,并向邬贺铨院士介绍中国移动IPv6进展。 在11月的国际移动互联网架构与标准化峰会(M
14、iracle)上,对外宣传中国移动IPv6总体进展 。2) 向政府谏言发展IPv6 研究院王晓云副院长、段晓东所长参与工信部等部门针对IPv6的安全策略研讨会,经过10余次的讨论,与安全部门及其他运营商商议制定了初步方案。 向发改委科技司,提出了引入、发展IPv6的建议和具体措施,有效地支撑了政府的行业规划,为引入IPv6奠定了政策基础 技术部向全国人大法工委介绍引入IPv6的相关问题与对策,为发展IPv6铺垫了政策基础。亮点2:推动公司高层决策IPv6发展战略撰写IP地址资源及IPv6发展策略汇报,该策略涉及我公司所有IP相关网络和业务,对现网的IP设备做了大量、详实的调研,同时根据我公司具
15、体情况对IP地址的演进、过渡做了详细的分析,对网络的发展演进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于9月9日在技术部魏冰副部长组织的多部门工作会上向计划部、数据部、网络部等部门汇报,得到了多个部门的认同。计划待进一步完善后向公司领导汇报。亮点3:积极进行IPv6储备经不断努力,2011年8月,我公司技术部向APNIC申请获得大量IPv6地址,其地址量约为全球IPv4地址总量的4096倍,使我国IPv6地址总量排名从世界第14位上升位第8位。亮点4:大力推动IPv6产业,首次实现TD终端接入IPv6现网积极推动TD终端芯片支持IPv6,在2010年推出第一款支持IPv6的联芯TD芯片后,我公司再次撬动产业链,联合
16、Marvell推出第二款支持IPv6的终端芯片,该芯片的推出为今后3G终端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2011年6月,中国移动在IPv6 Day活动中,改造升级了现网SGSN、HLR、GGSN等设备,第一次实现了TD终端通过IPv6访问互联网亮点5:进行大规模实验室测试 完成LTE核心网设备IPv6实验室功能测试方案制定、测试环境搭建及实验室功能测试,促进相关设备的成熟和改进,引导厂商更快的研发LTE 设备的IPv6相关功能。 制定LTE接核心网设备IPv6实验室功能测试方案 对华为、爱立信、诺西等8家主要厂商的LTE核心网设备进行了IPv6基本功能实验室测试 IPv6实验室功能测试内容包括MME I
17、Pv6功能测试、P-GW IPv6功能测试以及IPv6离线计费功能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华为和新邮通设备已经满足IPv6技术要求 测试结果已形成测试报告,为现网部署提供了技术参考,为实际运营奠定了良好基础 亮点6:进行大规模设备测试,敲定IPv6过渡技术细节针对我公司2G、3G、LTE、WLAN、有线宽带、业务网(WAP GW)、 CM-IMS、物联网、IP承载网、支撑系统等全部网络和业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结合IPv6的市场环境和技术条件,制定了适合我公司的具体过渡技术和引入细节,对启动IPv6工作进行了详细的技术指导亮点7:推动IPv6大范围现网落地推动8个省公司家单位参与现网试点,涉及全国
18、将近1/4的省公司;研究院统筹安排各省公司IPv6试点工作的侧重点,有效提高了本联合项目的实验效果;直接参与了广东、河南等省公司IPv6试点方案制定。亮点8:借助国拨项目对未来2年IPv6现网落地做了规划 成功申请“移动互联网IPv6示范”重大专项,2012-2013年计划在3个城市进行IPv6示范,以移动互联网为主,主要包括LTE、2G/3G、WLAN的现网改造;联合4个厂家推出多款LTE终端;改造10个业务平台支持IPv6,达到支持10000个IPv6用户的网络规模 。制定十城市IPv6试点指南,深化IPv6落地进程。2012-2013年计划在10个城市进行大规模IPv6试商用涉及LTE、
19、2G/3G、WLAN、宽带等所有业务、所有网络的升级和改造,升级几乎所有的业务基地,推动门户网站支持IPv6,每个城市达到支持50万个IPv6用户的网络规模。 亮点9:PNAT/BIH从技术创新到现网落地BIH v1.0.0已经开源,代码可通过下载。(下载地址 开源证书,后续开发者可免费下载、使用,并可集成到其商用产品中,保证最大的自由度。PNAT/BIH开源代码目前也在开源社区Linux Foundation中推动,BIH代码成熟度将被无数的开发者进行验证PNAT/BIH方案分别在IETF、3GPP进行了标准化,预计2012年PNAT/BIH将正式发布成为RFC。 PNAT/BIH目前进行了
20、3个大类、多项PNAT产品的原型开发。亮点10:标准化进展顺利,加强技术创新 正式完成并发布3GPP TR23.975,多达22家公司共签。包括六个大型运营商:中国移动, Verizon,德国电信,法电,意大利电信,AT&T,和16家设备厂商:爱立信、诺西、阿朗、华为、中兴、高通、思科、三星、摩托罗拉、Juniper、NEC、大唐、松下、Starent, Rogers Wireless, wwite。提交国际标准化文稿41篇,其中IETF22篇,3GPP 16篇,BBF 3篇 。其中我公司自主创新的BIH过渡技术成为behave工作组Draft,在向RFC的道路上再次迈进了一步 。提交专利10
21、篇,其中6篇已通过,4篇正在评审中 。3主要研究成果3.1 IPv6过渡策略与近期工作3.1.1 地址现状中国移动近年来加大了公有IPv4地址的申请力度。自2007年以来,我公司以超常规方式最大限额每年2次向APNIC申请IPv4地址,共申请了3352万,占移动公司地址总量(不含铁通)的95%,实现了IPv4地址最大限度的超前储备。目前移动共有5109万(780个B类地址)IPv4公有地址,占国内地址总量的15.4%。虽然我公司加速申请地址,但地址使用呈指数型快速增长,2011年中地址使用量是2010年的1.8倍,2010年地址使用量是2009年的1.9倍;2009年地址使用量是2008年的1
22、.7倍;移动互联网潜在地址需求几十亿:市场调研公司Juniper Research预测,到2015年LTE用户量将达到3亿人,最终将达到几十亿规模;移动智能终端数量快速增长:苹果手持终端面世9个季度之后,iPhone + iTouch用户 = 8倍美国在线用户;智能手机用户在线时间增加: iPhone 用户在线时间(33分钟)是普通用户(12分钟)的3倍。物联网地址需求达几十亿级:物联网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以年均200%的增长率发展;我公司计划未来2年建设700万个物联网终端。3.1.2 解决地址不足有IPv6和NAT两种方案“IPv4私有地址”+NAT方案,给终端分配IPv4私有地址,在进入公
23、众互联网时进行IP4私有地址/公有地址的地址转换(NAT)。IPv6方案:终端分配IPv6地址,网络上端到端都使用IPv6进行通信,无需进行地址翻译。3.1.2.1 “IPv4私有地址”+NAT方案分析使用“IPv4私有地址”+NAT方案可以有效节省IPv4公有地址。企业网/家庭网络内的主机分配IPv4私有地址时,同一企业网内部主机间通信时,直接使用私有地址,无需公有地址;企业网内的主机访问互联网时,在企业网出口通过“地址端口翻译”技术,实现多个主机共用一个IPv4公有地址。技术上绝大部分业务都可以解决NAT穿越问题,但NAT会对业务、成本和运维难度产生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四点:1) 增加业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IPv6 发展 策略 试点 研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00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