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C 视讯产品常见故障定位导手册.doc
《H3C 视讯产品常见故障定位导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3C 视讯产品常见故障定位导手册.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H3C 视讯产品常见故障定位导手册v1.0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修订记录Revision Records日期Date修订版本Revision描述Description作者Author2009-3-15V1.0初稿刘圣宁目录1前言32影响视讯会议效果的因素32.1输入输出设备42.2音视频编解码62.3网络传输质量72.4会议室环境83呼叫类问题处理84音频类问题处理104.1单机类104.2点对点呼叫类114.3简单会议类125视频类问题处理145.1单机类155.2点对点呼叫类175.3简单会议类196硬件类问题处理216.1ME5000产品216.2MG终端产品236.3外设267案例2
2、77.1ME5000产品案例277.2MG终端系列产品案例297.3Topview软终端产品案例301 前言视讯会议系统是一种以音视频远景呈现为表现方式,让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效果的多媒体通信产品,外加它与生俱来的实时性、交互性的特点,决定了任何一点问题都可能会直接影响到视频会议的效果,从而影响使用者的主观感受。视讯会议系统问题的产生受到多种环境因素影响,如视音视频输入输出设备、音视频编解码方式、网络传输质量、视讯会议室环境等,因此视讯会议系统出现的故障往往难以分析定位。本手册通过分析引入问题的各种因素,归纳总结音频、视频、呼叫、硬件等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最终整理出问题定位的思路与方法,本手册可
3、以协助工程师定位视讯会议系统中的各种常见故障。2 影响视讯会议效果的因素视讯会议的效果受多个因素影响,效果的感受还因人而异,只有将各个因素拆分开来,深入剖析,才能达到优化的目的。从图2-1的媒体流的传输过程中可以看出,从信号采集、音视频编解码、网络传输,最后到信号的输出,众多组成环节中均可能引入问题,并最终影响视讯会议系统的效果。图2-1 媒体流传输过程2.1 输入输出设备(1) 输入设备:输入信号源采集的是会场的原始声音和图像,如果信号源本身质量不佳,在随后的编解码过程中无论采用多么优秀的技术也无法实现较好的效果。A. 音频采集:在音频方面主要的输入源为麦克风,目前业界主流的麦克风按工作原理
4、分为动圈式和电容式两种,按指向性可以分为定向式和全向式。每种麦克风都有自己的工作特点,要在合理的环境合理原则。一般视讯会议系统建议选择电容式麦克风,当会议为自由讨论等交互形式时建议选择全向麦克,若会议是大型、正式的形势建议选择定向式麦克风。特性应用场景动圈式麦克 不需外部供电,可以直接从接入系统中采集信号。 对声音质量要求不高的场景 电容式麦克 需要48伏幻象供电,灵敏度、瞬时响应能力和频繁范围较好。 对声音质量要求较高的场景 全向型麦克 从所有方向接收声音,没有方向限制 适合于自由讨论的互动型会议 定向型麦克 有较强方向性,远离音源时信号衰减强烈 适合于大型、正式的会议形式 表2-1 麦克风
5、的特性比较B. 视频采集:在视频方面主要的输入源为摄像头,图像传感器是摄像头的核心组成部分,根据其元件的不同可以分为CCD类和CMOS类摄像头。CMOS类摄像头多应用于较低影响品质的产品中,他的优点是制作成本低功耗也低。CCD类摄像头多应用于摄像摄影方面,成像效果好但功耗较大。为了达到较好的图像效果,视讯会议系统普遍使用CCD摄像头。分类特性应用场景CMOS类摄像头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成像效果低,功耗低,制作成本低 多用于较低影像品质的方面 CCD类摄像头 电荷耦合元件,成像效果好,功耗较高,制造成本高 应用于摄像摄影方面等方面 表2-2摄像头的特性比较(2) 输出设备:视讯会议的效果在输出
6、设备上直接被人们感知,输出设备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接收者的主观感受。A. 音频输出:在建设视视讯会议系统时,在音频输出方面多采用调音台+功放+音箱相配合的方式。调音台是视讯会议系统音响的核心,专业的调音台以及专业音响效果的调节会营造良好的视讯会议环境。B. 视频输出:常用的视频输出设备有CRT显示管电视机、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机、投影仪,根据他们各自成像原理,输出的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别。显示设备清晰度动态效果色彩表现可视角度CRT显像管电视机 细腻、清晰度高 流畅 每个像素点发光,色彩鲜艳 任何角度看都不会感觉失真 液晶电视机 颗粒小,线条细,图像显示平滑 响应慢略,有“拖影”现象 颜色的过渡自然柔
7、和 受限 等离子电视机 有明显的线条感,画面显得粗糙一些 流畅 颜色稍亮,画面显得鲜艳 170度以上 投影仪 受空间限制,一般需要3米以上才能投射出较好的效果 中等 色彩还原性不佳,不够鲜明 好 表2-3 视频输出设备性能对比CIF一般适合21寸一下的电视机;4CIF适合29寸以下的电视机;29寸以上电视机适合4CIF以上,如720P,1080P2.2 音视频编解码音视频编解码协议是整个视频会议系统的核心,在相同的使用环境中合理选择音视频编解码协议的组合可以达到更理想的视频会议效果。(1) 音频编码协议:音频编码常用的模型有波形编码器和声音合成器两种。波形编码器会尽可能重构出包括背景噪音在内的
8、模拟波形,因此会产生较高的音质。声音合成器不会再生原始波波形。这种编码器会预先定义一个话音模型,把将要进行编码的话音与模型对比分析形成新的波形。编码类型工作原理主要协议位率(Kbps)编码延时(ms)质量(MOS)波形编码器(Wave form Coder)尽可能重构出包括背景噪音在内的模拟波形。G.711A/U640.754.2G.72616;24;32;4013.85声音合成器(Vocoder)预先定义一个话音模型,把将要进行编码的话音波形与模型进行对比分析。G.7281623.61G.729853.92G.723.15.3;6.37.5;103.8;3.65表2-4视频输出设备性能对比宽
9、频语音:频带在507000 Hz的话音称为宽频语音 G.722及G.722.1:G.722 采样率为16KHz,位率为48-64Kbps,G.722.1是在G.722基础上发展而来,在采用率相同的情况下提供更高的压缩比,位率为24Kbps-32Kbps,它们可提供7kHz的音频带宽(50-7000 Hz) AAC-LD(Advanced Audio Coding-Low Delay ): MEPG4 AAC-LD音频编码技术可以在32-64Kbps速率下提供20KHz宽带CD级音频,并且可以同时支持立体声传输技术(2) 视频编码协议:视频领域主流的视频协议有H.263、H.264、MPEG2和
10、MPEG2。H.26X系列多应用于视频业务领域,MPEG系列多应用于介质存储领域。在带宽低于2M的情况下,H.264编码的图像质量优势明显,它是在低带宽下保证高质量图像的利器;在带宽大于3M左右时,H.263的图像质量会处于优势地位,它是高带宽下高质量图像的典范。图2-2 视频输出设备性能对比2.3 网络传输质量视讯业务是基于IP网络的一种实时应用,由于其自身实时性、交互性的特点,相对于其他IP网络业务要求网络提供更高的带宽,对于网络丢包、延时和抖动也更加敏感,根据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的规定,进行多媒体传输的网络性能要求达到1级或1级以上。网络性能指标网络延时上限网络抖动上限网络
11、丢包率上限网络包误差率上限指标值400ms50ms1/10001/1000表2-5视频输出设备性能对比(1) 带宽:视讯会议系统中一般指的会议带宽为RTP的开销,而视讯会议所占用的实际网络带宽还要加上IP头及链路头的开销,故一般计算实际占用的网络会用会议带宽1.5,若会议带宽为768K,则实际占用带宽为1152K,根据实际物理带宽选择合理的会议参数尤为重要。 带宽紧张(1M)的情况下,建议采用压缩比较高的H.264编解码。 带宽足够(4M)的情况,建议采用H.263 4CIF编解码。 普通带宽(2M左右)的情况下,可以采用H.263 CIF或H.264 CIF编解码。(2) 丢包:在IP网络带
12、宽资源不足或者网络发生拥塞的情况下,丢包在所难免。丢包是导致语音和图像质量劣化的最本质原因。人所看到的图像是由一秒钟连续播放的多幅前后关联的视频图像形成,每幅图像都是通过前后不同的数据包进行重构而成,故当丢包产生时,对图像重建即产生影响,轻则图像出现马赛克,严重则可能出现图像停滞或掉线的问题。(3) 延时:在信号传递的过程中从网络传输、信号处理、排队转发都会产生延时,延时过大会影响会议交互的实时性,会加重回声的负作用,更严重会导致视频和音频不同步甚至掉线,如果通信双方在交互过程中,有超过300ms的延时,就会导致双方交流困难,有明显不适的感觉。(4) 抖动:抖动过大会严重影响视讯业务的音视频主
13、观质量,造成图像和语音的不连贯,如语速的时快时慢、图像的横条、图像凝固和快进等。开展实时视讯业务的网络抖动最好控制在 50ms以内。2.4 会议室环境(1) 色调与色彩:会场装修一般不宜采用“白色”和“黑色”等色调,这两种颜色会对人体产生“反光”和“吸光”的效应。可适当考虑冷暖色调,北方宜采用暖色调,南方宜采用冷色调。(2) 光源与照度:光源与照度是会议室的基本条件,室内避免采用自然光源,若采用人工光源应选择冷光源,如三基色灯。会议室内摄像机区的照明度控制在750LUX12500LUX之间,非摄像区的照明度应小于80LUX。(3) 供电与接地:为保证会议室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减少电源带来的电器
14、串扰,建议使用不同的供电系统为不同的设备进行供电。在接地方面,与交流电的零线严格分开,否则零线不平衡将会对图像产生严重的干扰。(4) 会场布局:会议室的人均空间应保持在2平方米2.5平方米,会议室的净高应大于3米,长宽比控制在3:2左右。监视器尽量放置在相对于与会者中心的位置,人与监视器的距离大约46倍屏幕高度,摄像机的最佳位置与监视器的位置基本相同,扬声器的位置可放置在会议室的四角,实际中常常是挂在四周的墙上。3 呼叫类问题处理通话连接类故障原因较为简单,主要来源于终端/MCU配置错误和网络等因素。以下按照问题现象逐个介绍(1) 终端提示“网络断开,请检查网络连接” 可能是终端未连接网线,或
15、网络设备未上电,请检查接线及网络设备情况; 可能是网线损坏,请检查网线是否完好; 可能是终端网口损坏,请将该网线连接到PC上以排查网口是否有问题,如果网口损坏,建议更换另一个网口使用。(2) 终端提示“对方不可达”,或MCU提示“对方未开机或者网络不通” 可能是两端网络不通,可通过ping命令检测两端网络是否可达; 可能是两端网络参数配置错误,请检查终端或MCU的网络参数是否正确; 可能对端非H.323设备,请确认对端设备类型; 可能是两端启用的协议类型不一致,请检查两端的协议类型是否同为H.323或SIP; 当终端呼叫某MCU的IP地址提示“对方不可达”时,可能是由于该终端不处于MCU正在召
16、集的会议中,请检查MCU中正在召集的会议是否包含该终端; 可能是MCU配置会场IP地址与实际会场地址不一致,请检查确认; 可能是MCU路由配置错误,导致某网段的终端通过该路由无法到达,请确认MCU路由配置 可能是终端(本端已注册)呼叫了一个未在GK上注册的号码,请检查该号码是否已注册到GK上; 可能是防火墙禁用了1720端口,导致呼叫无法建立,建议网络中存在防火墙时考虑该因素,开放终端呼叫所需的端口。(3) 终端提示“对方拒绝”,或MCU提示“对方拒绝呼叫” 可能是对端未设置自动接听并挂断了本次呼叫,或呼叫超时,自动挂断,请确认终端是否按“呼叫”键接听; 可能是本端未注册GK,远端已注册GK,
17、GK拒绝了本次呼叫,请检查呼叫两端的注册服务器状态是否一致; 可能是GK设置了“网段控制呼叫和呼叫带宽”,且限制的带宽小于实际呼叫所使用的带宽,请登录GK界面检查配置参数。(4) 终端提示“对方忙” 可能是对端正处于通话中,或对端正在呼叫建立过程中,请检查对端状态。(5) 终端提示“能力协商失败”或MCU提示“MCU拒绝对方的打开视频逻辑通道请求,视频带宽不匹配” 可能是双方能力协商不匹配,请检查MCU会议参数与终端能力是否匹配,并将MCU参数修改为终端所能支持的范围,重新召集会议观察。(6) 终端在建立连接后,图像黑屏,并显示“小眼睛”图标 可能是NAT或防火墙设备未将终端传输视频所需端口开
18、放,可通过终端统计信息查看是否有主流码流接收确认,建议开放该端口后重新测试; 可能是终端无法解码对端的视频码流,该情况一般发生在与友商的互通测试中,建议断开呼叫,抓取终端建立呼叫全过程中的报文。4 音频类问题处理根据故障发生的组网条件,将音频类故障分为:单机类故障、点对点通话类故障、简单会议类故障,以下按照各故障类型逐个介绍。4.1 单机类4.1.1 单机连接示意图图4-1单机连接示意图从组网图可以看出单机类音频故障主要来源于终端与外围设备:音频源(麦克风、DVD、调音台)、音频输出设备(电视机、调音台、功放、音响)、音频线缆等。4.1.2 常见故障分析(1) 终端开机后无开机音乐,开机图像显
19、示正常,或者发声测试无声音输出 可能是音频输出设备音量设置过小,或被静音,请检查音频输出设备的音量; 可能是音频输出设备未上电或配置错误(涉及调音台、功放的接入需要考虑该因素),请检查音频输出工作状态,并确认配置无误; 可能是电视机接线问题,请确认所连接的电视机音频输入口与视频输入口相匹配,例如:将MG6060的视频输出连接到电视机的第一组视频输入接口上,在连接音频线缆时必须也将其接入到第一组音频输入接口上,否则电视机无声音输出; 可能时音频线缆问题,请检查音频线缆是否完好。(2) 音频本地环回测试无声音 可能是终端的音频源设置错误,请检查终端音频源配置,确认所连接的音频输入接口是否已被选中;
20、 可能是音频源故障,无声音信号输出,请检查音频源是否正常; 可能是终端的音频输入增益设置过小,请检查终端音频输入增益设置; 可能是音频输入线缆问题,请检查线缆是否完好。(3) 音频本地环回测试时声音有杂声、失真、爆破音或断续 可能是麦克风或音频输入设备信号质量问题,建议检查输入源的声音质量; 可能是发言者离麦克风距离过近,造成采集的声音失真,建议不要将麦克风自带的海绵套摘除,且说话时与麦克风保持一定的距离,尽量避免说话时的气流影响到麦克风的采集; 可能是音频输入线缆问题,造成信号异常,建议检查线缆是否完好4.2 点对点呼叫类4.2.1 点对点呼叫交互模型图4-2 点对点呼叫交互模型点对点通话类
21、音频故障主要来源于:终端回声抵消类型设置(强回声、弱回声)、会场环境(麦克风与音箱的摆放距离、方向等)、网络状态等4.2.2 常见故障分析(1) 音频环回测试正常但通话中对方无法听到本会场的声音,或本会场无法听到对端的声音。 可能是本端/远端设置了“闭音”或“静音”,建议进入系统配置音频设置高级设置确认该配置参数,或者通过遥控器“闭音”或“静音”快捷键修改配置。(2) A说话,B将麦克风打开,A能够清楚的听到自己的回声。 可能是由于调音台配置问题,将本会场终端输出的声音混入到终端的输入,建议检查调音台配置,或将麦克风直接连接到终端再次测试确认。 可能是B终端未启用回声抵消功能,建议配置启用回声
22、抵消功能。 可能是B会场环境较为恶劣,室内产生持久的回声,造成回声抵消机制失效,建议B会场将输出音量调小再进行测试确认1、回声抵消类型分为【强回声】和【弱回声】,【强回声】适用于小型会议室,回声持续的时间较短;【弱回声】适用于较大的会议室,或室内声学处理较差,在较长时间内存在持续的回声。2、回声抵消分为【麦克风回声抵消】和【RCA回声抵消】,默认启用麦克风回声抵消,如果涉及调音台通过RCA音频输入口接入终端,需启用【RCA回声抵消】。(3) A和B同时说话,发现有一方听到的声音有切音(即声音的短时断续),或一方说话另一方在插话时听到的声音有切音。 该现象是回声抵消机制造成的,目前业界对Doub
23、le-talk模式(即两端同时说话)的处理存在两种策略:1、两端声音都无切音,但会出现回声;2、尽力消除回声,但会出现切音,我司采用后一种的策略,实际应用中也很少遇到两端同时说话的情景。(4) A说话,B将麦克风打开,A在说话一开始能听到自己的回声,然后消失。 该现象是回声抵消机制造成的,回声抵消是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因此在实际测试回声效果时,应模拟实际说话的音量连续读一段文字,聆听回声是否从有到无,避免大声呼喊或每次只说简短的文字。(5) A说话,B听到的声音会出现断续。 可能是网络存在丢包,导致断续,建议B通过统计信息查看音频接收是否存在丢包4.3 简单会议类4.3.1 简单会议组网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H3C 视讯产品常见故障定位导手册 视讯 产品 常见故障 定位 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00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