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4522429毕业设计(论文)网络传输中IPTV的QoE建模.doc
《634522429毕业设计(论文)网络传输中IPTV的QoE建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34522429毕业设计(论文)网络传输中IPTV的QoE建模.doc(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要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IPTV逐渐取代了单向广播的有线电视和数字电视。然而,相对于有线电视和数字电视来说,IPTV更容易因为网络参数的实时变化而使得播放质量受到影响。为了定量确定该影响的大小,本课题对网络性能与IPTV用户观看满意程度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设计IPTV仿真实验平台,仿真真实网络环境下IPTV媒体流在传输过程中所受到的网络损伤,并对客户端转储得到的损伤IPTV媒体流进行用户体验质量的评价。通过实验,为不同编码方式、不同视音频内容的IPTV建立网络服务质量QoS与用户体验质量QoE之间的映射模型,并尝试将不同编码方式和视音频内容的映射模型进行统一。考虑到实用性的需要,对该模型的数据
2、精度和计算速度进行需求分析,并给出精度和算法的优化方案和优化模型。最后,针对不同环境下对时间和精度的不同需求,给出了建议的模型使用方案。关键词:IPTV;用户体验质量(QoE);网络服务质量(QoS);QoE映射模型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IPTV gradually replaced the one-way cable TV and digital TV broadcasting. However, compared with cable TV and digital TV, IPTV playback
3、quality is more likely to be affected by the real-time changes in network parameters. In order to quantitatively measure the degree of the impact, a study is conducted to s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twork performance and the viewers satisfaction. We designed an IPTV simulation platform to si
4、mulate the real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obtain an impaired dump file damaged by the network. Through the experiment, we established mapping models between the network quality of service (QoS) and the users quality of experience (QoE) for different coding and different content. And then try to unify
5、them to one mapping model.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needs of accuracy and speed, we optimized the accuracy and algorithm of the model. Finally, we provided the suggested use of models to satisfied different situation.Keywords: IPTV; Quality of Experience (QoE);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oE Mapping M
6、odel目 录1 绪论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1 研究背景1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21.2.1 QoE与QoS的含义21.2.2 视频和音频QoE评价现状31.2.3 IPTV的QoE评测现状61.3 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91.3.1 研究内容91.3.2 关键技术91.4 论文结构92 实验工具及相关原理102.1 NistNet网络仿真工具102.2 VLC流媒体传输及播放工具112.3 QoE评测工具112.3.1 视频评测-bvqm112.3.2 音频评测-pesq112.4 模型拟合程度评价标准113 实验环境123.1 搭建实验仿真平台123.1
7、.1 IPTV实验平台结构123.1.2 网络拓扑及软件部署133.2 确定实验参数143.2.1 网络损伤参数选取143.2.2 视音频编码参数选取153.2.3 视音频内容来源选取163.2.4 网络传输协议选取173.3 实验数据采集及评价过程183.3.1 实验流程183.3.2 相关软件版本213.3.3 相关命令行参数213.4 辅助工具213.4.1 批量视音频收发工具213.4.2 批量评价工具224 实验结果234.1 实验样本采集说明234.2 实验图/表的命名规则说明244.3 实验数据255 IPTV视音频QoE映射模型的建立275.1 视音频同步问题275.2 建立I
8、PTV视音频混合评价公式285.3 IPTV视音频混合评价结果295.4 建立QoE映射模型305.4.1 丢包率对MOS值的影响分析305.4.2 抖动对MOS值的影响分析335.4.3 QoE 映射模型公式及系数计算345.5 统一QoE映射模型385.5.1 视音频编码对MOS值的影响分析385.5.2 视音频内容对MOS值的影响分析395.5.3 统一QoE映射模型的可行性分析及初步建立405.6 QoE映射模型的误差分析425.6.1 实验数据波动的原因分析425.6.2 评价工具的误差分析435.6.3 误差分析小结446 IPTV视音频QoE映射模型的优化456.1 QoE映射模
9、型的精度优化456.1.1 模型精度的需求分析456.1.2 计算结果的整数存储466.1.3 实验数据的精度优化结果466.1.4 QoE映射模型的精度优化公式476.1.5 统一QoE映射模型的精度优化486.2 QoE映射模型的算法优化486.2.1 算法优化思路及流程图486.2.2 优化算法的复杂度分析496.3 进一步说明506.3.1 关于模型使用的进一步说明506.3.2 接收端RTP缓冲区大小的设置517 总结52参考文献53附录55附录1 不同网络延迟下音频评价结果55附录2 IPTV视音频MOS值数据56附录3 IPTV视音频混合MOS值数据58谢辞60 绪论 研究背景及
10、意义 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IPTV作为一项新业务正不断的深入到越来越多的家庭当中。IPTV是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的基础设施,以家用电视机作为主要终端电器,通过互联网络协议来提供包括电视节目在内的多种数字媒体服务。IPTV有很灵活的交互特性,因为具有互联网的对称交互先天优势,其节目在网内,可采用广播,组播,单播多种发布方式。可以非常灵活地实现电子菜单、节目预约、实时快进、快退、终端账号及计费管理、节目编排等多种功能。然而,互联网是一种尽力而为的传输(Best-effort)网络,在流媒体的传输过程中的带宽变化、丢包、抖动、时延等情况时有发生,它们会对用户体验产生不利的影响。以往对网络服务质量
11、(Quality of Service)1的研究是以提高网络性能和整体资源利用率为目的,而IPTV服务提供商所关注的是则用户的感知质量。因此,QoS监测无法满足这一要求,需要引入用户体验质量(Quality of Experience)来描述IPTV用户的观看质量。事实上,ITU、IETF、3GPP等组织自2001年一来就已经开始了对体验质量的研究。ITU还专门建立了VQEG(Video Quality Expert Group2 )组织进行视音频体验质量评价工具的性能比较、评价算法的研究和相关实验的评测4。但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单纯的视频体验质量和音频体验质量上,较少涉及视音频混合(如IPTV
12、、VoIP等),并且相关标准也依然存在缺陷或争议。而科学界和工业界都把用户体验质量看作是网络流媒体业务成功的关键要素,足见其重要性。因此,对IPTV用户体验质量的研究是有必要的,也是今后研究的一个必然趋势。 研究目的及意义在以往的网络性能测试中,管理员通常只关心设备自身转发能力和网络服务质量。但是IPTV用户并不会关心这些网络参数,他们更在意观看质量的好坏,如节目播放是否流畅、图像是否清晰、视音频是否同步等。这些观看时的体验质量才是用户最终评价IPTV服务提供商好坏的依据。因此,对于IPTV服务提供商来说,用户体验质量的监控才是提高其服务质量的依据。由于IPTV服务提供商无法准确获取终端用户实
13、际接收到的视音频文件,就无法对用户真实看到的IPTV进行用户体验质量的评价;同时,用户体验质量包含很多主观因素,不同的人看同一个多媒体也会得到不同的评价。因此用户体验质量是难以直接测得的,而网络服务质量则比较容易测得2。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有:(1)搭建IPTV播放接收的模拟平台,能够控制其中的网络参数,模拟真实环境下从服务提供商到用户机顶盒之间的网络损伤;(2)研究网络损伤对IPTV用户体验质量的影响,建立网络参数(丢包、抖动、时延等)到用户体验质量(QoE)的映射模型。本课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网络传输中流媒体QoE保障理论与方法研究”(编号:61073154)中的一个子课题,其研究意义在
14、于:尽管QoE测量和QoE约束路由选择的研究尚未见报端,但如果建立QoS 与QoE映射模型,则QoE测量和QoE约束路由选择就可以在已有的QoS测量与QoS路由选择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展开,并最终达到QoE可监测可控制的目的。从而降低视音频流媒体在网络上的损伤,提高用户体验质量。 国内外研究现状 QoE与QoS的含义2006年,DSL 在TR-126标准中将QoS定义为: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是一个从网络角度出发的包级的性能评价4。这个定义是对于三重播放服务(Triple-play Services,即语音、数据、数字电视的三网合一服务)而言的。2008年,IT
15、U-T在 E.800标准中对所有电信业务的QoS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术语和定义:QoS包括网络性能和非网络性能。网络性能包括误码率、延迟等,而非网络性能包括提供时间、修复时间、资费范围及投诉解决时间等。但也提到一种业务的QoS标准根据业务而不同,其相关性对不同客户亦有差别1 。因此,对于IPTV这类多媒体流来说,要根据其服务特点考虑QoS影响因素。在ITU-T G.10105将影响用户的多媒体QoS的关键因素归结为:延迟、延迟变化和信息丢失。延迟是指从用户发出请求到接收到服务已建立的信息为止所花费的时间,它包括了终端、网络、服务器的延迟。同时,从用户角度来说,其他网络参数(如带宽)也要被考虑。延迟
16、变化(也称抖动jitter)是一个在传输层上非常重要的性能参数,指示了独立数据包到达时间的固有的变化。在IPTV这类对抖动比较敏感的服务中,常通过增加缓冲区来降低其对播放效果的影响,但这会增加一个固定延时。信息丢失是一个直接对声音、图像、视频或数据质量产生影响的参数。信息丢失不仅限于比特位错误或传输中的包丢失,还包括编码时的信息损伤。TR-126中对QoE的定义为:QoE(Quality of Experience,体验质量)是一个从用户角度出发对系统的整体评价。它是一个在服务级上对端到端的用户感知质量的评测,表征了这个系统对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4。ITU-T P.10中也给出了类似的定义:Qo
17、E是终端用户对于一个应用或一个服务的主观感知的可接受程度,是所有端到端系统(如客户端、终端、网络、服务基础设施等)所产生影响的总和6。在ITU-T G.1080中对IPTV服务的QoE给出了具体说明,认为IPTV的QoE由客观的服务质量和主观的人为因素构成。服务质量包括服务因素、传输因素、应用因素等。人为因素包括自身情感、自身经历、服务费用等7。在对QoE进行主观评测时,一般使用MOS(Mean Opinion Score,主观意见评分)值来衡量体验质量的好坏8。在ITU-T P.800.1中对MOS进行了规定,将MOS值分为5个等级9,分别为1至5,其含义如表1.1所示:表1.1 MOS值含
18、义MOS值含义5非常好4好3一般2差1非常差在本课题中,对QoE的评测均采用MOS值5级评价方法。 视频和音频QoE评价现状目前对QoE的评价方法主要分为三类:主观评价、客观评价、间接评价。主观评价是以人为主体,根据某种预先约定的指标来对受损流媒体文件划分质量等级,其优点在于直接、准确并易于理解。通常电视业主观视频评测遵循ITU-R BT.500标准10,也就是著名的“Rec 500”。它提供了细致的视频环境标准、视频源选取标准、评估流程和视频质量得分的分析处理方法。客观评价方法可以被概括地分为四类:基于人类视觉感知的模型技术、基于视频信号参数技术、基于网络损伤参数技术、基于持续损伤中视频信号
19、技术。基于视频信号参数的技术也是过去研究中比较常用的,它以逐帧逐像素的方式对两个视频流进行比较,并计算两者的MSE(Mean Square Error,均方误差)。此外,PSNR(Peak Signal To Noise Ratio,峰值信噪比)也是该技术的一种常用评测方法,但VQEG主观测试实验证明,该方法不能很好的反映用户对视频质量的感受4。近年来,ITU、ATIS、ANSI、OPTICOM等组织或企业对客观评价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人类视觉感知的模型技术上。该模型将人类视觉系统的建模方法按对源文件获取的程度分为三类:FR(Full Reference,全参考)、RR(Reduced R
20、eference,部分参考)和NR(No Reference,无参考)。ITU-T J.14311 和ITU-T G.101112 中都对此进行了详细说明:FR需要获取完整的源文件和测试文件进行分析比较;RR需要获取部分源文件信息和完整的测试文件进行分析比较;NR仅需要获取完整的测试文件信息即可进行分析。目前,VQEG大部分视频测试实验和研究是针对FR进行的4。间接评价方法主要用于网络服务提供商实时监测流媒体通过IP网络传输后的质量受损情况。由于源文件无法实时获取,因此客观评价方法中的FR和RR是不可行的。另外,NR方法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开销来部署对每一个单独媒体流的不间断性能检测,同时还需要
21、不同的解码器,因此也不可行。而间接评价方法利用包级网络参数,如包到达时间、延迟、抖动、丢包、损伤持续时间、包序号等来推测用户体验质量。除此之外,Cisco提出的视频流传输性能指标(MDI)13,这种评价方法的前提是“如果传输质量好则视频质量就好”,然而这一般是有局限性的。J.Klaue,B.Rathke,A.wolisz等人于2003年提出一种统一的视频服务质量的评估系统Evalvid14 ,它是基于模块化结构,通过改进其模块能支持不同的视频编码器,评估其在网络中的传输质量,并支持真实的网络实验环境和模拟的实验环境Fvalvid系统主要包括视频发送端、评估模块、修复视频模块、计算模块以及MOS
22、计算模块,各个模块是通过跟踪文件连接的。目前视频和音频评价工具的标准已经相对成熟。例如对于视频评价有PSNR、VQM;对于音频评价有PESQ、PEAQ。现有的多媒体评价模型中通常先求出视频和音频的评价质量(主观或者客观评价),然后通过集成函数,求出对多媒体质量的评价值。评价多媒体质量的关键是集成函数,它们在不同的文献中也有所不同。ITU-T G.107015为视频电话提供了视频质量评估模型,如公式(1)所示: (1)其中代表所得到的视频质量评估值,其值在15之间,是指由编解码器所带来的损伤,为网络丢包率,表示在丢包率为的情况下视频质量的稳定程度。文献16 研究了突发丢包情况下视频质量的测量,并
23、对此模型进行了修改,T-Model模型。在T-Model中,视频质量的公式修改为公式(2): (2)在T-Model中,引入了补全因子来描述连续丢包突发程度。与G.1070中的模型相比,T-model更接近于主观视频质量。除此之外,多媒体质量客观评估方法中,常常将收到的多媒体文件的视频部分和音频部分分别评价,然后将分别得到的分数综合得到多媒体质量的评价。ITU-T J.14817 中,提出了多媒体质量测量的组件如图1.1所示:图 1.1 多媒体质量评价框架基本组件输入的三个变量为视频质量(visual quality)、音频质量(auditory quality)和差别延迟(different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634522429 毕业设计 论文 网络 传输 IPTV QoE 建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00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