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RFID卡管理平台技术规范(暂行).doc
《中国电信RFID卡管理平台技术规范(暂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信RFID卡管理平台技术规范(暂行).doc(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保密等级:公开发放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发布实施发布中国电信RFID卡管理平台技术规范(暂行)RFID Card Management Platform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of China Telecom(V1.0)Q/CTXXXX-2009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技术标准前 言本规范是对中国电信RFID卡管理平台内容提出全面要求,是RFID卡管所需要遵从的纲领性技术文件。本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业务描述、平台架构、承载方式、功能模块、业务流程、接口要求、系统设备要求等。本技术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本技术规范归口单位: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个客部本技术
2、规范主要起草人:王勇、彭昭、蒋岩、徐博斌目 录1.范围42.规范性引用文件5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63.1术语63.2缩略语64.业务描述74.1主要特征74.2业务模式74.3运营模式84.3.1自有应用84.3.2第三方应用85.平台架构95.1网络结构95.2逻辑架构95.3平台功能要求105.3.1卡应用管理(JAVA卡)105.3.2卡信息管理115.3.3业务数据管理115.3.4密钥管理(JAVA卡)115.3.5系统管理126.承载方式136.1功能描述136.2承载方式137.全国系统功能模块147.1供应商管理147.2应用管理(JAVA卡)157.3AID管理167.4用
3、户管理167.4.1卡空间管理(JAVA卡)167.4.2卡信息管理167.5系统管理177.5.1基础数据管理177.5.2监控告警177.5.3性能管理177.5.4故障管理178.省级系统功能模块198.1供应商管理198.2应用管理198.2.1省级应用管理 (JAVA卡)198.2.2卡应用管理(JAVA卡)198.3密钥管理198.3.1安全域密钥(JAVA卡)208.3.2密钥产生(JAVA卡)218.3.3密钥存储218.3.4密钥更新(JAVA卡)228.3.5密钥使用(JAVA卡)228.3.6 Native卡密钥228.4AID管理228.5用户管理228.5.1用户卡信
4、息管理228.5.2用户卡状态管理238.5.3用户卡及应用状态查询管理238.6系统管理239.业务流程(JAVA卡)249.1应用下载249.2应用个人化279.2.1自有及代管应用的个人化289.2.2第三方自管应用的个人化299.3应用删除309.4安全域密钥更新319.5应用锁定和解锁339.6卡片解锁/锁定359.7安全域的删除3610.与RFID卡管理平台相关的发卡流程3711.RFID卡密钥生成3812.接口要求4012.1与UIM卡的接口4012.1.1GP指令协议4012.2与应用提供方的接口4711.2.1应用同步接口4711.2.2同步安全域接口4711.2.3应用下载
5、请求接口4811.2.4应用删除请求接口4811.2.5创建安全域请求接口4811.2.6安全域删除请求接口4811.2.7安全域密钥更新接口4911.2.8应用锁定/解锁请求接口4911.2.9应用指令请求接口4911.2.10卡端操作结果通知接口4911.2.11与读卡器控件接口5012.3与ISAG的接口5012.4与OTA平台接口5012.5全国平台与省RFID卡管理平台接口5113.系统设备要求5313.1UIM卡5313.2业务设备5313.2.1系统性能5313.2.2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5313.2.3数据安全531. 范围本规范对中国电信RFID卡管理平台支撑的业务、平台架构、
6、承载方式、功能模块、业务流程、接口要求、设备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和规范。本规范原则上在中国电信集团内部使用,用于集团公司和省公司开展RFID应用提供技术指导和参考。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1GSM 11.11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Specification of
7、 the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Mobile Equipment (SIM-ME) interface (V8.3.0:2000)2GSM 11.14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Specification of the SIM Application Toolkit for the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Mobile Equipment(SIM-ME) interface (V8.3.0:2000)3GSM 03.40Digital cellular
8、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V7.4.0 :1999-12)3GSM 03.48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Security Mechanisms for the SIM application toolkit(V6.1.0 :1998-07)5GP2.2Globle Platform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3.1 术语词语解释MEMobile EquipmentMOMobile OriginatingMTMobile Termin
9、atingMSISDNMobile Station International ISDN Number,移动台国际ISDN号码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UIMUser Identity ModuleGGSN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ystemSMSShort Message Service,短消息业务OTAOver The Air,空中下载STKSIM card Tool Kit,SIM卡开发工具包COSChip Operating Sy
10、stem,卡片操作系统GPGloble Platform3.2 缩略语名词解释安全域是一种具有特殊权限的应用。每个安全域负责管理自己的密钥,以确保来自于不同应用提供方的应用及数据可以在同一张卡片上共存,而不会破坏彼此的机密性及完整性。主安全域也称“发卡方安全域”,作为发卡方对卡片内容进行管理时的操作代理,支持RFID的UIM卡片必须实现此安全域应用。发卡方可以利用此授权程序加载、安装、删除发卡方或其他应用提供方的应用。发卡方安全域同卡上其它的安全域很相似。辅助安全域类似发卡方安全域,是某个应用提供方或控制机构在卡上的代表。4. 业务描述RFID应用是一种以手机为载体,把非接触式IC卡应用结合于
11、UIM卡中,以卡、阅读器、点对点三种应用模式,实现手机支付、行业应用、积分兑换、电子票务、身份识别、防伪、广告等多种应用的服务产品。RFID应用的使用通过手机用户对终端的操作来完成,UIM卡做为应用在用户端的存储和操作平台,用户和运营商都可以根据需要对卡上的业务进行更新和下载等操作。为了保证RFID应用的推广和使用,运营商需要建立一个平台,对RFID应用和用户进行管理,通过这个平台,运营商可以对UIM卡上的RFID应用进行下载、删除等操作,实现对手机用户和RFID应用的管理,并实现与RFID应用提供平台和其他应用相关平台的接口。4.1 主要特征RFID卡管理平台负责管理UIM卡实现的各类RFI
12、D应用的发行、密钥、用户信息、应用数据、生命周期等。RFID卡管理平台支持电信自有业务和第三方应用的接入,提供对自有及第三方业务的认证及授权,提供安全的应用下载、发行通道及应用管理。4.2 业务模式RFID业务的实现和使用涉及用户、卡提供商、POS提供商、终端提供商、运营商、应用提供商。业务整体模型如下:其中用户是RFID应用的最终使用者,卡提供商负责生产支持RFID应用的UIM卡,POS提供商负责提供给用户的RFID应用使用的POS终端和POS管理服务器,终端提供商负责提供支持RFID应用的手机,运营商负责提供RFID应用数据交互的安全通道,应用提供商负责对RFID应用的开发并提供业务服务,
13、对订购等关系管理。4.3 运营模式4.3.1 自有应用自有应用是指电信自己开发维护的应用,业务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在RFID卡管理平台上管理,电信可通过统一的业务管理平台提供服务。4.3.2 第三方应用l 电信代管电信代管的应用是指下载的业务数据在RFID卡管理平台统一管理的应用。l 第三方自营第三方自营的应用是指应用的业务数据下载和使用完全由第三方自行管理的业务。对于第三方应用电信提供安全的数据交互通道。5. 平台架构5.1 网络结构RFID卡管理平台负责密钥、业务、卡应用、用户和系统的管理以及提供门户网站功能。第三方和自有应用系统负责提供应用。UIM卡数据管理系统负责支持RFID功能的UIM卡
14、的初始数据(包括初始密钥)管理,POS终端、前置和管理服务器负责RFID业务使用时的POS终端服务和管理,RFID卡管理平台和ISAG、PDSN、全国RFID卡管理平台以及其他与应用业务相关的平台有接口。全国RFID卡管理平台负责对各省RFID卡管理平台进行管理,并为部分没有建设省RFID卡管理平台的省份提供服务。5.2 逻辑架构RFID卡管理平台的整体架构如下图所示:5.3 平台功能要求5.3.1 卡应用管理(JAVA卡)RFID卡管理平台对所有RFID应用进行管理,其中对第三方应用,提供安全通道,实现业务管理。应用管理支持POS、短信等多种模式。l 应用下载是指通过空中或POS方式,将应用
15、安装到UIM卡中的过程,应用下载根据需要可以直接进行个人化操作,数据的写入通过各卡商读卡器的写卡组件完成。l 应用个人化是指通过空中或POS方式将指定应用的个人化数据加载到卡上,应用完成个人化后才可以使用。l 应用删除是指通过POS方式,将已经安装在UIM卡中的应用删除的过程。应用删除时可以有删除整个应用程序和个人化数据两种模式,平台可针对不同应用需求灵活配置。l 应用锁定/解锁可以利用空中或POS渠道对运行于UIM 卡中的应用进行管理。一旦应用被锁定,则应用一切正常的业务操作都被禁止。解锁需要通过POS方式进行,解锁后,业务就可以正常使用。5.3.2 卡信息管理l 卡空间管理(JAVA卡)R
16、FID卡管理平台可以实时管理在本平台注册的UIM卡的空间使用,卡空间管理遵照GP规范。l 安全域空间管理(JAVA卡)安全域分为主安全域和辅助安全域,它是UIM卡中划分的逻辑区域,拥有UIM卡内容管理的权限。主安全域在UIM卡发行时写入,由电信管理,辅助安全域可以根据业务需要给应用提供商使用,安全域中可以安装应用,安全域拥有应用安装、删除和管理的权限。辅助安全域可通过预置或由RFID卡管理平台动态创建,RFID卡管理平台拥有UIM卡中安全域与安全域中安装应用的完整视图,可以实现上述两种模式的空间管理。l 卡信息管理RFID卡管理平台对卡片类型、批次、COS版本号、卡上已存在的应用、剩余空间、应
17、用状态等卡信息进行统计或规划。5.3.3 业务数据管理RFID卡管理平台对应用进行管理,包括对应用、应用提供商、安全域、业务发行策略、AID等数据进行管理,对应用生命周期进行控制。l 业务数据管理RFID卡管理平台对各类业务数据进行配置管理,即对应用发行业务涉及到的对象的静态数据进行管理,如应用提供商、应用、安全域和订购关系等。l 生命周期管理业务管理功能负责对应用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对工作流进行控制。应用生命周期包括初始、已审核、已测试、发布、更新和已归档等等。l AID管理系统对每个RFID应用的AID进行统一的分配和管理。5.3.4 密钥管理(JAVA卡)RFID卡管理平台可实现对卡的
18、主安全域、辅助安全域和相关密钥的管理。l 密钥产生RFID卡管理平台通过加密机生成RFID卡的主安全域以及电信控制的辅助安全域密钥。完全由第三方控制的辅助安全域的密钥由第三方应用平台产生。各具体应用的密钥由各应用平台产生。RFID卡管理平台通知第三方应用平台进行密钥更新。l 密钥下发RFID卡管理平台负责下发安全域密钥。其中主安全域密钥,由卡商预置、可由电信控制的辅助安全域密钥由电信自行写入、由第三方控制的辅助安全域密钥由第三方自行写入。l 密钥存储RFID卡管理平台以密文存储安全域密钥并保证存储安全性。l 密钥更新RFID卡管理平台支持对主安全域密钥及会话密钥的生成,并支持对辅助安全域密钥的
19、生成及更新操作。5.3.5 系统管理l 参数配置对RFID卡管理平台的IP、与ISAG接口、与其他系统接口的参数的管理。l 权限管理平台系统用户的权限和功能的分配管理。l 日志管理平台上应用的使用情况日志数据管理。l 统计分析对应用的使用情况的查询统计。l 备份管理对系统关键数据的备份管理。l 监控告警对系统性能例如CPU使用率、内存和硬盘的剩余空间等进行监控,可设定各项性能的阀值,在性能到达指定的阀值时给出警告。6. 承载方式6.1 功能描述承载方式是指在USIM卡多应用接入管理平台与卡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形式。可选择的指令传输方式有两种:读卡器方式及短信方式。其中POS方式是应用下载、删除
20、及应用管理等操作最主要的传输方式。短信方式适用于应用删除、应用管理等数据量小的操作。6.2 承载方式(1) 短信方式短信方式为目前最为常用的数据承载方式,其特点为:a) 手机开机即进行鉴权,无需额外的通道建立流程;b) 对手机终端无特殊要求,兼容性好;c) 数据量小;d) 基于无连接方式,存在数据丢失的可能;e) 在短信方式下,通过0348协议保证应用下载的安全性。(2) 读卡器发行方式通过读写卡可以实现应用及辅助安全域的下载、删除、更新等业务管理操作,称之为读卡器发行。读卡器发行必须在RFID卡管理平台的监控下实施,保持平台和UIM卡的信息同步。如果卡片未注册,则读卡器业务发行前,应首先通过
21、读卡器进行用户注册,并RFID卡管理平台中建立该客户的注册记录。读卡器应通过内置或安装在联机电脑上的读卡器组件,联网接入RFID卡管理平台。RFID卡管理平台中保存RFID应用程序的数据,控制RFID应用程序的读卡器发行。读卡器发行特点为:a) 通道建立快,只需要实现对RFID卡管理平台的登录即可进行操作;b) 基于IP网络进行大数据量传输,传输速度高;c) 数据传输可靠性高;d) 用户必须到营业厅进行操作,同时需要将UIM卡从手机取出;e) 在读卡器发行方式下,通过SCP02协议保证应用下载的安全性。7. 全国系统功能模块7.1 供应商管理全国系统提供全国级应用供应商管理,具体包含如下方面:
22、l 应用提供商管理全国RFID应用管理平台管理全国级应用提供商,提供注册、查询、修改和注销等多种管理功能。l 属性应用提供商的属性分为基本属性和扩展属性,应用提供商可以通过管理界面自行修改扩展属性,基本属性只能由移动系统管理员修改。基本属性主要包括:应用提供商编号、应用提供商名称、应用提供商类型、工商局注册编号、经营许可证编号、提供应用类型和合作类型等;扩展属性包括:地址、邮编、电话、传真、联系人信息等内容。l 应用提供商注册应用提供商注册时需要具有审批权限的管理员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将为应用提供商分配其编号及RFID应用管理平台登录账号和密码,并将账号和密码通知应用提供商。操作员将注册资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电信 RFID 管理 平台 技术规范 暂行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99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