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局势和卡扎菲其人.ppt
《利比亚局势和卡扎菲其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比亚局势和卡扎菲其人.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联军进攻利比亚军力部署,利比亚局势和卡扎菲其人,利比亚禁飞区,联合国安理会3月17日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投票情况如下:赞成票:10票。英国、美国 法国、哥伦比亚、南非、葡萄牙、波黑、加蓬、黎巴嫩和尼日利亚弃权票:5票。中国、俄罗斯、印度、德国和巴西反对票:0票禁飞区的定义:禁止区内飞机起飞 禁飞区又称禁航区,指某一地的上空禁止任何未经特别申请许可的飞行器飞入或飞越的空域;,禁飞区的实质:军事干预 战争的前奏,禁飞区的设置实质上就是军事行动,设置禁飞区就是禁止利比亚军方或者官方的飞机起飞,事先要通报,用什么来制止空军,这就是一种军事行动。如果禁飞区利比亚的空军,违背禁飞区这种命令,
2、强行起飞就会发生战争,利比亚政府军军力与联军对比:不具可比性,联军装备B-2轰炸机:B-2战略轰炸机绰号幽灵,能有效地躲避雷达的探测,达到良好的隐形效果。B-2单价超10亿美元。,利比亚的米格-25战斗机:由苏联生产的米格-25战斗机“年事已高”,可能已经因为缺少零件而“退休”,卡扎菲曾一度拥有60架米格-25。,多国联军装备:处于摧毁性的压倒性优势,截止目前联军出动战机有:B2隐形战机、F15、F16、F18战机、幻影2000战机、旋风式战机。在地中海共部署25艘军舰。部署在地中海的美军和英军军舰与潜艇向利比亚发射了110至112枚“战斧”巡航导弹。法国出动了“戴高乐”号核动力航空母舰,而美
3、国则出动了“企业”号核动力航空母舰。总之,联军处于摧毁性的压倒性优势,利比亚国防力量:停留在20世纪70年代水平,目前利比亚政府军的地面部队约有5万人,空军1.8万人,还有一支8000人的小型海军。因为保养不善和训练不足,利比亚空军目前只能靠着几十架前苏联生产的图-22、米格-21和米格-23飞机勉强支撑局面。有军事专家也已经指出,面对联军性能更具优势的武器装备,卡扎菲停留在20世纪70年代的国防力量胜算甚微,卡扎菲-革命者的急转弯,前30年,他热衷于各种激进活动,被美国总统里根呼作“疯狗”,被小布什打入“支恐”阵营,他的反美“光荣史”堪比萨达姆。1988年的洛克比空难,更是卡扎菲政权反西方的
4、极致,他坚决抵制英美要求交出洛克比疑犯的要求,这一对峙便是十年,27岁通讯排长成功发动政变,1969年9月1日,一个27岁的通讯排排长率领12个军校同学和手下的600多名士兵把国王赶跑了,“那一天,从头到尾毫无章法,阴差阳错”,到行动时才发现只有1050发子弹可供使用,平均每名士兵1.5颗,卡扎菲就这样蹩脚地政变成功,开始领导这个沙漠国家,统帅10万大军的上校,由于当时的利比亚军队规模小,只有5000人,最高军阶只是上校,军校的英国督导也是上校,政变成功后,卡扎菲不违祖制,自己也仅挂了个上校军衔。但这个上校后来却统帅着 10万大军,几百架战机和几千辆战车,和萨达姆两人并称“革命双雄”,1969
5、年,阿拉伯世界爆发的两场革命造就了萨达姆和卡扎菲。萨达姆比卡扎菲年长5岁,但就反美的“光荣”历史而言,萨达姆也只能屈居卡扎菲之后。卡扎菲上台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关闭美国在利比亚的军事基地以及把美国的石油公司国有化。不仅公开支持恐怖主义行动,而且还与美军直接交火,洛克比空难成反西方极致,上世纪80年代,当萨达姆因两伊战争还在跟美国眉来眼去的时候,卡扎菲与里根已是兵戈相向他不仅公开支持恐怖主义行动,而且还与美军直接交火。为此,卡扎菲招致美国政府的暗杀,并因此失去了一个年幼的女儿。但卡扎菲也立即还以颜色,于是便有了1988年导致270人死亡的洛克比空难,从反美斗士到“投怀送抱”,但执政的后10年,从前
6、那个“狂人”卡扎菲似乎不见了。“9.11”事件后,他是第一个要求缉拿本.拉登,并向美国表示哀悼的阿拉伯领导人;2003年,他宣布对洛克比空难承担责任,并对受害者家属进行补偿;随后,他忽然宣布放弃核计划,这一主动身段,被华盛顿树为“利比亚样板,放弃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与西方成为反恐盟友,2003年12月19日,曾被里根称为“疯狗”的卡扎菲宣布,放弃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并愿意接受武器核查。几天之后,卡扎菲又将利比亚掌握的几百名“基地”组织和其他伊斯兰极端分子的情报交给了美国和英国,放弃革命理想 从反美到亲美,近年来,卡扎菲在不同场合表达希望与美国关系实现正常化的愿望。2008年9月1日,利
7、比亚举行革命胜利39周年盛大庆祝活动。卡扎菲发表演讲称,利比亚将结束被美国孤立的时代,利美关系将进入全新发展时期,毁誉参半的争议人物,在一些人的眼里,他是“大救星”、“民族英雄”、“革命领袖”;而在另一些人的眼里,他是“狂人”、“疯子”、“恐怖主义支持者”。但不管是他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卡扎菲领导这个大约有六百万人口的国家摆脱了贫困,1981年利比亚人均国民收入曾高达一万多美元,成为非洲的首富,利比亚战火前因后果,“地缘政治+经济利益”促使法国率先出兵利比亚 地缘政治需要:从地缘政治上来说,利比亚对法国的意义十分重要,这从地图上就能看出来。很多法国的政治家都将利比亚视为
8、一个对本国而言的特殊国家,法国曾控制利比亚南部地区长达数年,一直到1951年利比亚宣布独立,才结束统治。经济利益驱使:除了政治需要,更重要也许是经济原因。截至2010年10月,在利比亚经营的法国公司已经从2008年的18家增至32家,主要投资于能源领域。而据美国时代周刊网站声称,法国的石油企业在利比亚有着数十亿美元的投资。新闻背景:利比亚政府军进攻反对派大本营班加西,外交弥补:挽回早前受诟病的外交颜面,法国外交在应对突尼斯、埃及局势时,表现大失水准,让萨科齐的外交政策备受诟病。因此,萨科齐需要挽回颜面。这次法国在推动国际社会对利比亚制裁上的抢眼表现,无疑会提升其国际影响力。安理会通过决议后,法
9、国舆论就表示,这是法国外交的一个胜利,政治分歧大:两国政治层面上的分歧太大,萨科齐上台后,就提出“重返非洲”的战略,并积极倡导成立地中海联盟。虽法国与利比亚的经济关系不断提升,但在政治层面上的分歧却很大。卡扎菲自称非洲“带头人”,并不买法国的账。费加罗报社论认为,法国在动员国际社会上充分发挥了作用,保证法国在该地区的利益,联军攻入利比亚是为了石油吗?不是,理由A:用战争换石油很不划算.昔日伊拉克战争的高成本:除了一眼可见的显性成本外,美军发动伊拉克战争还有一系列隐性成本,如伤兵救治、对经济的消极影响,以及“政治账”等。如果把这些都算进内,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预测:美国在伊战中付出的成本或超3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利比亚 局势 卡扎菲 其人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98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