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电子商务的刘强东.doc
《做电子商务的刘强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电子商务的刘强东.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做电子商务的“内功”与“外功” 发布时间:2008-11-24 10:13:03 作者: 信息来源: 1998年,刘强东到中关村创立京东公司,代理销售光磁产品,定位是做传统的IT产品零售店面,并在全国开设了12家连锁门店。不过,2003年非典到来影响到公司的经营,于是开始转型做电子商务。经过短短四年发展,京东商城今年已经做到了中国B2C行业的第一,京东商城为什么会成功?他认为其业务模式并不复杂,但某些细节或环节无法简单复制。刘强东将京东商城核心竞争力划分为内功和外功。呈现于外的是价格、服务、质量,而只有练好了内功,才能练好外功。 内功:京东商城苦练的内功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团队,一个是信息系
2、统,一个是物流管理。其中,信息系统是“生命线”,正是有了先进的信息系统,才能做到管理的程序化和模式化,不仅控制了运营成本,而且提高了服务质量。1、先进的信息系统建设刘强东一直认为信息系统建设是电子商务的生命线,从创业初期到现在都始终贯彻这个理念,不断升级信息管理系统。刘强东说,在他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很长时间都没有一单生意,经营了3个月才需要一名员工。但这名员工领取第一份工资时,他运用公司的信息管理系统非常正规地给他打印了一张工资条。由于他此前写过一些商业管理系统的程序,所以在公司初创期,就已经具备了一个公司管理方面所需要的信息化模块。一直到2003年6月之前,都是他亲自参与编写管理程序。截至目
3、前,京东公司共有60余名程序员来专门负责程序开发。2、倾向自己培养团队“我们更青睐没有被别的公司污染过的高校生”,刘强东说,京东公司80的中低层管理员工都是自己培养的。每年,他们都会从高校招一些毕业生,然后进行企业文化、价值观、业务技能的培训。而且他们的培训是对员工进行全业务的流程培训,要求员工到公司运转的每个岗位都实习一次。在通过该岗位主管考核后,再流转到下一个岗位去实习。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员工对京东商城的运转有一个彻底的了解。在企业文化上,他希望培养创业团队,而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在进入京东商城之后,新员工前半年不需要进行任何工作,只是学习培训,但工资不会少。工作满三年后,员工又能得到
4、为期三个月到半年的培训学习,其间收入一切照常。在员工激励机制上,他希望将员工收入维持在行业的中高水平。除了一部分现金收入,对员工最有吸引力的就是股票。不论是前台人员、打字员还是司机,京东商城的每位员工每年都能免费获得公司的原始股。从第二年开始,每年可以出售所获股票的25.在这种激励方式下,在京东商城工作满一年的老员工流失率不超过1,而在IT行业流失率平均高达30.3、管理的程序化模式化“我不希望外界把我们看成是一个公司或者互联网企业,而更希望看作是一个工厂”,刘强东说,这个工厂的核心业务就是围绕客户订单和返修。他的管理理念就是将公司程序化模式化,让每位员工就像生产线上的工人,每天负责拧不同的螺
5、丝,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刘强东将公司的各个流程划分为三条主线:一条是现金流,一条是订单,一条是信息流,然后再将每条主线分解成几十个节点,每个节点下面再设立几个职位。这样,每个员工每天只需要重复做一件事情,就像生产流水线上的工人,从而极大提高了效率。一些简单的岗位,只需要对员工培训3个小时就能立刻上岗。虽然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三条主线之间互相有交叉,实现的是立体化管理。他认为一些所谓的企业咨询公司都是“忽悠”,一项制度一定要放在特定环境下考察才会有作用。4、物流配送中心不超过4个从客户下订单到送货上门,京东商城力求在24小时内做到。为控制成本,京东商城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租用了库房,设立了物
6、流配送中心。他说,物流管理包括仓储管理、物流配送以及供货商管理三大块。在物流配送方面京东采用自营和外包相结合的方式。从成本角度来讲,肯定是外包便宜,但自建物流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提供个性化服务,而且速度比较快,服务品质也控制得比较好。在有物流配送中心的城市,不仅可以货到付款,而且还可以提供移动POS机刷卡服务。根据他们去年所作的统计,北京、广州、上海三地的顾客占据了京东商城销售量40,通过在这三个地方设立物流配送中心,则可以辐射到周边15个省市包括农村,80均可以做到24小时送货上门。将来随着成都物流配送中心的成立,共有20个省市能做到24小时送货上门,这些地方的销售额将占电子商务销售总额的99.
7、这样就从物流方面获得了与传统门店竞争的实力。外功:刘强东认为,要想有核心竞争力,必须给顾客留下产品价格低、产品质量有保证、服务质量好的印象。正是因为苦练了内功,所以京东商城对外呈现出以下几大优势:1、加快周转降低价格刘强东说,一些知名连锁电器商家的库存周转持续在47天至53天左右,而京东商城库存周转在12天左右,从而减少了产品渠道积压问题。他说,目前3C产品从生产线到消费者手中需要2到3个月时间,经历分销、代理、经销、零售多个环节。因为渠道积压,导致3C产品利润的流失。在京东开展电子商务前,刘强东在中关村做了6年,渠道方面积累了相当大的资源。为提高供应效率,他们大多直接跟厂商合作。因为他们的规
8、模已经足够大,因此相比其他电子商务企业获得的进价更低。他说,3C产品属于微利产品,因此量大和量小从供货商那里拿到的价格差距不会超过1,相比国美苏宁,他们节省了门店的巨大运营成本,开支压缩了5至7,因此他们的价格相比这些知名连锁要便宜5至10左右。2、严控进货渠道保证质量“我们的产品全部为行货”,刘强东说,因为渠道的优势,所以京东商城的产品80以上直接从厂家进货,20则来自于一级分销商、代理商。从进货渠道已经严格把关,所以不担心质量问题。不过,他也坦承,进货渠道的严格把关有时候会让他们丧失价格灵活性。如某产品要求全国统一零售价,当他们的售价低于市场价之后,就会被要求提价。所以,他们通过积分返现等
9、多种优惠方式实现变相降价。3、优化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服务质量的保证也是通过严格的流程化管理来完成的。刘强东说,服务质量包括售前、售中、售后三大块,通过条块管理不断优化流程。目前,京东商城的售后服务流程化还不够完善,他们正在进一步细化,最终将其变成工厂式流水线,让每个员工只负责做一件事。国美:电子商务不会成为主流以京东商城为代表的3C电子商务崛起,会不会对国美、苏宁等传统连锁造成冲击?国美电器新闻发言人何阳青对记者表示,电子商务的崛起不会形成冲击。他说,国美也涉足了电子商务销售。根据他们统计,国美通过网络销售的金额每年为4亿至5亿元,这在电子商务领域已经名列前茅。而通过门店销售额度能达到100亿元
10、规模,网络销售只占国美销售总额5左右。根据他们统计调查,对绝大多数消费者而言,他们更喜欢去门店买电器,这样可以实地比较体验。对于国美而言,门店数量已经非常多,很多就设立在社区,去门店购买和上网购买一样方便。电子商务已经在中国发展很多年了,会有一部分人选择,但如果从全国市场考虑,是无法成为主流的。每年全国电器市场有1000亿规模,而国美也只占到12左右。从数据上看,电子商务并非主流。 不赚钱只赚吆喝的“京东商城” 发布时间:2009-2-23 9:06:30 作者: 信息来源: 就在投资人都叫喊着“现金就是妈”的时候,京东商城最近逆势融资2100万美元,而此时京东商城还是维持着成本毛利,也就是不
11、赚钱的状态。“如果想盈利,我们现在随时可以盈利。”京东商城创始人刘强东说,按照现在的运营情况,刘强东只要把价格提高一个点,就可以马上实现赢利,而京东商城的价格相对于传统渠道来说,至少要便宜10%.“现在盈利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价值,规模才是第一位的。”规模大于利润2008年底,京东商城再一次融资2100万美元,主要用于升级物流平台、服务技术和扩建网络,早在2007年,京东商城融资1000万,用于扩充产品线和搭建物流平台。风险投资似乎对这家还不赚钱的B2C网站特别眷顾,京东商城主要通过网络平台销售3C产品,凭借低价和服务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3C网络购物商城。其实,京东商城的商业模式并不复杂,简
12、单地说,就是把国美、苏宁模式搬到京东商城上。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称,2008年初,就开始兴建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国美电器已经把网上购物业务的发展作为集团的重点发展战略之一。但是京东商城并不像国美、苏宁那样赚大钱。“我们就是基本维持运营。”刘强东说。不赚钱?这怎么会受到风险投资的倾慕呢?“投资者理解我的商业模式,他们很清楚这个行业到什么规模可以挣钱,到什么规模不需要赚钱,等到需要赚钱的阶段就是了。”刘强东解释说,现在赚钱的火候还不够。即使是发展最快的B2C网站之一,在中国,京东商城还是处在发展的早期。“我们的供应商还没有全部到达顶端,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向品牌厂商直供、议价,还需要以更大的规模来支撑。
13、”刘强东介绍说。目前,已有400多家品牌厂商进驻京东商城,80%采取直供。“直供并不代表得到最好的价格。”刘强东说,“他跟你的销量是有直接关系的,销量越大越能得到厂商的返点支持。”所以,京东商场的第一要务就是规模。“在保持销售价格不提高的情况下,如果销量足够大,实际上毛利率是可以快速提升的。”京东商城提供的数字显示,2006年营业额为8000万,2007年为3.6亿,2008年就一下子蹿升到14亿,连续年增长率高达300%.传统渠道之“死”京东商城重视规模,更重视低价,而传统的渠道并不是很喜欢他,因为他抢了他们的饭碗。刘强东并不回避这个话题,“任何渠道都是有冲突的,特别是全新渠道在生存的过程中
14、一定会带来一个激烈的冲突。”这种低价策略在一次与明基的口水战中表现得尤为激烈,2008年底,京东商城上一款明基的BenQMP512投影机将价格标到了3199元的超低价上,已经十分接近于行业内的提货价,这相当于是直接砸了中小经销商的饭碗。明基在11月14日发布了一份“郑重声明”,在这份“声明”中,宁可呼吁消费者在京东商城上不购买自己的产品。事后,明基中国区总经理洪汉青说:“我们拥抱所有的新兴渠道,无论是B2C,还是电视购物,但是京东商城随便破坏我的价格,我不喜欢它。”那么,京东商城的低价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的产品主要是从品牌厂商或者是分销商提取,然后直接到达消费者手里面去。我们获取的利润跟目前
15、整个行业的利润率差不多。”刘强东介绍说,传统渠道经过3层盘剥,而京东商城是80%的品牌直接到达消费者,销售价格自然而然就比传统渠道便宜很多,这是很正常的一个事情。据称,因为更直接到达消费者,京东商城的销售价格比传统渠道平均便宜10%以上。但是,毕竟传统渠道还是品牌厂商最依赖、最主流的渠道,传统渠道不干了,品牌厂商能做得住吗?“传统渠道虽然现在占主流,但是增长速度每年都在减少,而我们每天是几倍地增长,那么,品牌厂商会怎么选择呢?”刘强东说。更重要的是,京东商城能带来多大的价值,通常,通过传统渠道,一台笔记本从工厂到达消费者,平均要花费1个月到3个月时间,而京东商城只需要7天到15天时间。“我们和
16、品牌厂商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了,我们每年都在增长,今年我们增长的速度依然没有放缓。”刘强东说。不过,相对于淘宝上千万用户级别,京东商城实在是太小了,目前,他的注册用户只有200万。“我们并不关心注册用户的增长,我们关心老注册用户的购买次数。”刘强东透露,平均每个用户每年至少要产生4次消费,而且平均单笔金额800元。京东商城 最具争议的B2C 来源: 创业家杂志 日期:2009.06.09 09:35(共有0 条评论)我要评论上篇:刘强东的选择刘强东在创业期穿越了渠道商的三个代际,最终毅然砍掉连锁店,做B2C,进入第三代做分销?做连锁?如果想做得更大,京东有两个选择。第一做分销商。那就是一个资金
17、平台和物流平台。它在相当一段时间会存在,但获利很低。不提供更多价值,就没有资格去赚更多的钱。第二做连锁。那是一个苦活儿,要把成本和细节管理到极致。刘强东如何选择?刘强东前面有两条路:往上走,成为一个分销商;向下走,做IT连锁店。那是2001年。他创办京东公司已经3年,并赚到了人生第一个1000万。1998年,刘强东背着父母,辞去在外企的工作,在中关村租下一个小柜台,卖刻录机、压缩卡(把录像带转成VCD)和光盘。开始公司就他一人,每天要去马路边发宣传单。那时,和京东做相同生意的公司,中关村已经有十几家,年销售额上千万。刘强东只有1.2万元本钱,别无其他,能做的只是比别人更多地关心客户需求。他给在
18、农村城镇做婚纱摄影的师傅做了一套傻瓜式多媒体系统,有十多张光盘,30多万张图片,几十种模板,一个刻录机。只要用鼠标点几下,就能做出一套不重样儿的婚礼VCD。他很有耐心,能花三天教一个师傅怎么用鼠标。刻录机越卖越火,京东开始代理雅马哈、理光、NEC的产品,并获得全国独家代理权。2001年,京东年销售额达6000万元。但刻录机的毛利下滑得厉害,2000年单价跌到800元以下,毛利从几年前的40%跌到一台只赚十几块钱。“如果想做得更大,我们就两个选择。第一,脱离光磁产品,代理更多东西,变成一个分销商。那时神州数码已经很大了。但关键是,它已经做到那么大,在产业链上有多少价值呢?没多少价值。它就是一个资
19、金平台和物流平台。在全球,分销相当一段时间都会存在,它能获利,但很低。它不提供更多价值,就没有资格去赚更多的钱。”刘强东说。分销的路,他不想走。另一个选择是做零售。他逛各种商场,深深被国美模式吸引。他去过国美在北京的所有店面,而且不止一次,北太平庄的旗舰店更去了无数次。他有时会买点电器,有时只是在店里转悠,和销售人员讨价还价,问各种问题,诸如进货渠道、配送等等。当时国美只卖家电,在北京已经有超过20个店。2001年5月,其在全国范围内一下开了13家店。这种扩张速度让刘强东相信:做IT产品的连锁店是未来的方向。“双安商场也能赚钱,但它无法复制,你能在全国做200个双安吗?我们要建立一个标准化的体
20、系,规模化地卖产品,控制好库存、供应链,然后在全国复制。”刘强东说。2001年,刘强东的第一家零售店在中关村苏州街上的银丰大厦开张,取名为“京东多媒体”。最初只有2个人,主要销售高端声卡、键盘、鼠标等毛利较高的电脑外设产品。刘强东感觉到从做代理到做零售连锁的挑战。做代理是走量,销售人员想的是20台什么价格,50台有多少返点,而做零售是一个苦活,要一台一台去卖。导购员不仅要专业,而且要不断积累经验。比如一进门,男客户大部分向左走,女客户向右走,这种偏好就能传达很多信号。做连锁,刘强东抓两点:成本和细节。这种敏感也许和他的出身有关。刘强东祖籍湖南,家里世代行船,做的是将南方的瓷器贩运到北方,北方的
21、煤炭贩运到南方,从中赚取差价的古老行当。天然的,刘强东对商业的基本规律有着深刻认识。从第一个店起,京东内部就有规定:店面在什么时间、什么天气情况下才可以开灯。纸箱一天只丢两三个,但必须由专人负责回收,再定期卖出去,变成钱。每天早晨,店里所有人要开半小时早会。每周,所有店长在一起头脑风暴4个小时,鸡毛蒜皮什么事儿都可以说。甚至有客户带来一只狗,在哪儿拉了屎都要说,以便今后有所防范。早会和头脑风暴一直保持到现在。刘强东深刻体会到,做零售是一种经验和文化的积累。京东做第一个店就赢利了,但从第一个店到开第二个店,中间隔了5个月。直到第六个店以后,开店速度才跟上来,最多时一个月开三家。做零售很累很苦,但
22、他坚信,像中关村电脑城这种集贸市场式的渠道必然会走向衰落。他曾经和京东沈阳连锁店的负责人说:“京东要做全国性的连锁店,像国美一样,在全国开1000家IT Small Shop。我们要让中关村电脑城消失。”弃连锁,做网站2004年,京东90%以上的利润来自连锁店,网上业务几乎不赚钱,但订单的月复合增长率达到26%,以每年16倍的速度增长,是继续做连锁,关掉网站还是砍掉赚钱的业务,专心做网上零售?中关村电脑城注定会消失,但打败它的却不是京东连锁店。刘强东没有想到,他很快要做一次决然的取舍:要不要放弃连锁。2003年3月,刘强东和员工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兴致勃勃地讨论:国美能在全国做400个大shop,
23、我们能做400个小shop,到年底要把连锁开到18个。4月,形势骤变,非典来了。4月19日,刘强东在人民大学西门的城乡超市买了两辆金杯车的方便面、火腿肠和矿泉水,发给60多名员工,让他们不出门就可以在家生活一个月。他不能允许任何员工因为工作而感染非典,否则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存在成功的可能。安顿好员工,刘强东和几位高管开始为价值几百万元的库存犯愁。他们每天都在数,还能活多久。为了提高毛利,京东一向采取现货现结而不是赊账的方式。货款已付,所有库存如果不卖出去,亏损只能京东自己承担。非典让IT产品跌价更快,最严重时一个月跌去30%。刘强东估算,如此下去,京东最多能撑半年。非典把他逼上了网。刘强东上大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子商务 刘强东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97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