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精讲#多图(1).ppt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精讲#多图(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精讲#多图(1).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广东华美加工程顾问有限公司曾俊标,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内容提要,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1、广东省高速公路发展现状,(1)到2005年底,即“十五”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3140公里。(2)到2010年底,即“十一五”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835公里。(3)“十二五”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840公里。(4)大量的地方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化。,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2、沥青路面快速发展下的隐忧,(1)各建设单位工程技术人员不足,尤其是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多严重不足(2)赶工期现象严重,严重压缩建设周期(3)大宗路用材料供需失衡,质量难以保证(4)沥青
2、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应用随意性大(5)施工质量意识淡薄,质量隐患多,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破坏类型,造成高等级公路早期病害严重,有的路面在通车后12年就出现大面积破坏,有的甚至当年通车,当年坏。省内高速公路受气候条件和交通环境的影响,沥青路面早期病害主要表现为高温稳定性问题、水稳定性问题和开裂(结构性开裂和反射裂缝)。,3、省内沥青路面典型病害,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1)高温稳定性,广东沥青路面典型早期破坏,推移,泛油,车辙,表现形式:,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2)水稳定性,雨后轻微翻浆,严重翻浆,松散,坑槽,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3)开裂,结构失稳引起开裂,施工推移引起开裂,横向开裂,纵向
3、开裂,高温稳定性,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A、高温稳定性不足,易发生的早期病害有车辙、泛油、拥包、推移,影响因素如图:,沥青感温性差,级配不能形成骨架结构,压实度不足,矿料含水量大,沥青用量偏大,层间粘结不足,影响因素:,沥青与矿料粘附性,路面结构排水不畅,压实度不足,施工离析,水稳定性,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B、水稳定性不足,易发生的早期病害有唧浆、龟裂、松散、坑槽,影响因素如图:,早期开裂,结构失稳,施工推移,反射裂缝,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C、早期路面开裂,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财,人,业主,监理,承包人,4、工程建设质量隐患分析,工程建设管理关系流程图,设计,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1)
4、施工图设计不合理,例如:省内某高速公路沥青面层施工图设计空隙率范围34,两个标段配合比设计上面层4和4.1,中面层3.8和4.0,下面层3.7和3.9。通车1年左右出现严重车辙,据检测:某重车道轻微车辙里程占总里程17.6%左右,严重车辙里程占61.8%,仅20.6没有出现车辙。,车辙深度小于15mm,占所有量测车辙深度的21.6%车辙深度大于15mm,占所有量测车辙深度的78.4%,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空隙率要求不小于3%是控制沥青路面是否容易发生车辙的关键指标之一。,无车辙处沥青面层芯样空隙率分布图,严重车辙处沥青面层芯样空隙率分布图,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2)相关技术
5、文件执行混乱,例如:同样是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空隙率的要求:(1)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上面层中轻交通35;重交通4 6;下面层36。(2)省交通厅粤交基函2003299号关于加强我省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路面质量管理的通知规定:上面层宜为4 5;中下面层宜为34(下面层可为4.5).(3)省交通厅主编,广东省公路路面典型结构应用技术指南(试用)(2008年)规定:上面层35;中下面层为2.54.5.(4)施工图设计文件更是五花八门,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3)原材料管理混乱,质量管理体系名存实亡 三级质量管理体系:承包人质量控制体系(自检数据可靠性差)监理工程师质量保证体系(抽检
6、数据可靠性差)业主质量验证体系(靠什么?)质量控制意识淡漠或者很无奈 几种心态:不能管 不愿管 管不了提倡:精细化施工,精细化管理,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粗集料,沥青,矿料,改性沥青,细集料和填料,普通沥青,改性沥青储存性能衰减变化规律试验 某项目对某品牌SBS改性沥青进行储存性能变化规律试验成果如下表和图。SBS改性沥青离析试验结果,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改性沥青离析趋势图 改性沥青贮存时间在第3天时,软化点离析差已达到允许极值,当贮存时间达到第9天,已超过允许值,因此,在工地现场,改性沥青贮存时间不宜超过5天,若超过5天,需对改性沥青主要指标重新进行检测,当贮存时间超
7、过9天,改性沥青应降级使用。,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试验沥青样品技术指标检测结果,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SBS改性沥青的改性剂适宜掺量为36,从各项指标的稳定性考虑,通常会明确要求改性剂摻量不低于4。,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某品牌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AH-70试验结果,基质沥青主要抽检包括针入度、软化点、老化前后10延度,沥青延度在7 和15差别不大,因此,采用10延度评价沥青的低温性能更符合实际。,矿料(粗细集料、填料),干燥,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现行规范对矿料的存放要求,洁净,规格,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A、洁净,干法除尘设备 水洗除尘 粉尘含量的增加,使矿料比表面积增大,矿料吸附的结构沥
8、青增加,矿料表面的沥青膜模量增大,粘结力降低,将降低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此外,施工过程中混合料易出现干涩开裂和推移。,除尘装置,某项目AC-25型沥青混凝目标配合比试验结果(粉尘代替矿粉和水泥),某项目 AC-25型相同矿料级配试验结果(矿粉和水泥代替部分粉尘),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B、干燥,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细集料存放搭建防雨棚 粗集料搭盖帆布,对雨季施工发生推移时所用的细集料取样测其含水量,砂子含水量为7.38.0%,石屑的含水量为5.37.7%。因此,沥青面层矿料的存放场地必须采取防水措施,粗集料可用帆布覆盖,细集料要搭设雨棚,用于生产的石屑含水量以不大于5%、砂子含水量不大于7
9、%为宜.,广东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状,C、规格,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广东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状,筛网配置不合理无除尘设备、粉尘含量超标不同规格混杂堆放,沥青拌和站控制要素,(4)设备问题,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拌和时主要可能产生的问题及原因有:拌合不均出现花白料:沥青用量不足、沥青与集料温度偏低、拌和时间短等;粗细料分离:沥青用量不足、粗集料的量与级配有问题、拌和时间不足等;结团成块:沥青和矿粉用量过多、沥青温度过低等;混合料呈深褐色或深灰色:沥青用量可能不足、沥青加热温度过高;混合料呈黑色:沥青含量可能偏大。,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a.错误的装载方式 b.正确的装载方式,
10、装料 拌和楼卸料口到卡车车厢最高点距离不宜超过0.5m,且越低越好。,保温,运料车装料 运料车采用帆布覆盖保温,帆布覆盖,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卸料前帆布揭开时机对混合料温度的影响:某施工现场上面层施工,运输车到摊铺现场温度170180;到场后即揭开帆布,等候30分钟以后才开始卸料,卸料前测料车表面温度仅100,内部温度140,造成严重的温度离析。,摊铺前揭开帆布,揭掉帆布,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a、压路机组合,两台摊铺机后各跟一台振动压路机,进行初压,两台胶轮压路机跟在钢轮之后,同时进行复压,一台小钢轮完成终压。,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紧跟慢压,重叠10-20cm,边部碾压,b、碾压,沥青路
11、面施工质量控制,横缝施工前预热、刷乳化沥青,横向错缝碾压,c、横缝施工,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夜间施工照明不足,雨后施工路面积水,夜间施工低温、漏压,离析,d、不合理施工,引入质量监控单位(省内普遍采用的一种模式)建立第三方试验检测机制(检测资料真实,可靠性高)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办公自动化,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引入质量监控单位可解决前面提到的几大问题:通过引入质量监控单位不但可以弥补建设项目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而且通过建立第四级路面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解决目前沥青路面施工中存在的几大问题:(1)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技术复核,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设计文件(2)组织编写沥青路面施工控制与
12、管理手册,整合相关技术文件,统一施工管理 a、原材料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b、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验证 c、沥青路面各结构层施工技术指南 d、试验路的铺筑与总结要求(3)现场工程环节质量检测及日常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工程建设信息(4)组织召开路面建设过程中有关技术会议(5)组织技术攻关和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事宜(6)完成业主交办的有关其他工作,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建立第三方试验检测机制:目的:(1)使业主单位能够掌握到真实的工程建设质量状况,及时发现施工过程存在的质量问题;(2)及时、有效、客观的反映路面施工质量;(3)规范承包人和监理单位质量控制体系。方式:业主单位通过公开招标或议标,将承包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沥青路面 施工 质量 控制 技术 多图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96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