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添加BCB和ZnO的CLST陶瓷的显微结构.doc
《毕业设计(论文)添加BCB和ZnO的CLST陶瓷的显微结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添加BCB和ZnO的CLST陶瓷的显微结构.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添加BCB和ZnO的CLST陶瓷的显微结构摘 要CLST(CaO-Li2O-Sm2O3-TiO2)微波介质陶瓷是一种广泛用作介质谐振器的陶瓷材料,该陶瓷材料的四种成分摩尔比为CaCO3:Li2CO3:Sm2O3:TiO2为16:12:9:63,具有频率温度系数小,介电常数高,品质因数适中等优良性能。本课题用加入BCB和ZnO助烧剂,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陶瓷粉体,研究对CaOLi2OSm2O3TiO2陶瓷低温烧结和介电性能的影响,探索其助烧机理,在获得优良的介电性能的同时,降低CLST陶瓷的烧结温度。同时利用TEM、SEM等分析烧结助剂在微波介质陶瓷中的分布以及陶瓷晶界、晶界附近的晶相、玻璃相、晶
2、相与玻璃相之间反应情况,从而验证低温烧结机理为液相烧结,并且在1000烧结3h时,其主晶相为正交钙钛矿相,同时获得了最佳介电性能:r =73.53,tan=0.0259,f = 28ppm / 。关键词:微波介质陶瓷,低温烧结,介电性能,BCB,ZnO,液相烧结The microstructure of CLST Ceramics With Addition of BCB and ZnOABSTRACTCLST(CaO-Li2O-Sm2O3-TiO2) microwave dielectric ceramic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medium resonator.
3、The mole ratio of CaCO3: Li2CO3: Sm2O3: TiO2 was 16: 9: 12: 63, it exhibits superior microwave dielectric properties: a high dielectric constant(r), low loss value(tan), and a near zero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the resonant frequency(f). We selected the BCB and ZnO as a sintering additive. The CLS
4、T ceramics powder synthesized by solid state reaction method, low-temperture sintering and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the CLST microwave dielectric ceramic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We probe into sintering mechanism. We can reduce the sintering temperature of CLST ceramic, at the same time,it will obta
5、in excellent dielectric properties. The ceramic grain, grain near the crystal glass, crystal glass phase reaction condition between facies and additiv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microwave dielectric ceramic were studi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and p
6、recise LCR, respectively. Thus the low-temperature sintering mechanism is liquid sintering. It sintered 3h at 1000, its main crystalling phase is orthogonal perovskite phase. It have good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r =73.53,tan=0.0259,f = 28ppm / C。.KEY WORDS: microwave dielectric ceramic, low-temperat
7、ure sintering, dielectric properties,BCB, ZnO,liquid sintering目 录第一章 前 言11.1 微波介质陶瓷概述11.1.1 微波介质陶瓷概念11.1.2 微波介质陶瓷分类及主要性能参数11.2 微波介质陶瓷的低温烧结21.2.1 低温烧结的常用方法21.2.2 常用的助烧剂对性能的影响31.2.3 微波介质陶瓷的低温烧结机理51.3 CLST微波介质陶瓷助烧的相关研究51.4 课题目的7第二章 实验过程82.1 实验的原料和设备82.2 实验工艺过程92.2.1.原料的计算92.2.2 流延制备陶瓷102.2.3 陶瓷制备工艺流程12
8、2.3 结构与介电性能表征142.3.1 体积密度测试142.3.2 X射线衍射(XRD)分析142.3.3 SEM扫描电镜分析152.3.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152.3.5 介电性能测试15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173.1烧结性能173.2 XRD分析183.3 SEM分析183.4 TEM分析193.5 介电性能分析213.6 低温烧结22结 论24参考文献25致 谢27第一章 前 言1.1 微波介质陶瓷概述1.1.1 微波介质陶瓷概念微波介质陶瓷(MWDC)是指应用于微波频段(主要是UHF、SHF频段,300MHz30GHz)电路中作为介质材料并完成一种或多种功能的陶瓷,是近
9、年来国内外对微波介质材料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向。近年来随着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 移动通信设备和便携式终端正趋向小型化、轻量化、集成化、高可靠性和低成本方向发展, 这对以微波介质陶瓷为基础的微波电路元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低温共烧陶瓷技术,制造多层片式元件和多层模块是实现上述要求的最有效途径需要微波介质材料能与高电导率的金属电极如(Pt,Pd,Au,Cu,Ag等)共烧从经济性和环境角度考虑, 使用熔点较低的或等贱金属作为包极材料最为理想。因此, 开发能够与或低温共烧的高介电常数微波介质陶瓷材料将是今后发展的必然方向1。1.1.2 微波介质陶瓷分类及主要性能参数可以根据相对介电常数的大小划分,
10、微波介质陶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低介电常数类:一般说来这类陶瓷的介电常数r小于20,且Qf值很高,主要用于微波基板及高端微波元器件方面。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Al2O3、MgO和Ln2BaCuO3等陶瓷。2、中介电常数类:中介电常数微波介质陶瓷是指介电常数r介于3070间的微波介质陶瓷,主要应用于卫星通讯以及移动通讯基站。这类陶瓷主要有BaTi4O9、Ba2Ti9O20和(Zr,SnTiO4)等。3、高介电常数类:高介电常数可以大大减小微波通信器件的尺寸,所以在近几十年里,高介电常数的微波介质陶瓷是研究最为广泛的。这类陶瓷主要有Ba-Ln2O3-TiO2和CaO-Li2O-Ln2O3-Ti
11、O2等。对任何器件,都要求具有高品质、高性能、低成本、环保和小型化等特点,作为微波功能器件,由于主要应用于微波频段(GHz),高品质、高性能和小型化是首选指标,Hakki于1960年提出理想的用于微波介质谐振器的微波介质陶瓷材料必须满足的三个主要性能参数2:(1)高的相对介电常数(r);(2)低的介电损耗(tan);(3)温度系数(f)尽可能地接近于0ppm/3;1.1.3 微波介质陶瓷的发展趋势由于移动通讯业发展的需求,微波介质陶瓷的研究和开发仍将是我国乃至世界发展的方向之一。据预测,今后数年微波介质陶瓷的主要技术指标可望达到:Qf值为100000(在微波频率下),约比目前要高一个数量级;介
12、电常数在22000范围内系列化,以适应多种用途;频率温度系数在-100+300范围内系列化,有助于更方便地获得零温度系数的介质谐振器和滤波器等微波器件4。为了达到上述性能,降低制造成本,目前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提高微波介质陶瓷的介电常数:提高微波介质陶瓷的介电常数,是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这尤其是针对移动通信波段的介质陶瓷。其组份大部分集中在掺镧系的BaTiO3,通过混合掺入镧系元素,可调节频率温度系数。2、低温烧结微波陶瓷:为了使其能达到共烧的目的,必须降低陶瓷烧结温度。对于高Qf值的陶瓷,降低烧结温度尤为重要,因为它们的烧结温度特别高。3、工艺方法的改进,为提高介电常数和Qf值:(
13、1)采用热压烧结法;(2)微波快速闪烧技术;(3)化学合成方法(如溶胶-凝胶法);(4)在预烧之后再在酸中浸析以溶解出富相,也可提高Q值,减小裂纹3。1.2 微波介质陶瓷的低温烧结1.2.1 低温烧结的常用方法常用的降低烧结温度的方法有2种:一是超细粉末(化学方法合成或高能球磨制备)烧结;二是液相烧结(1iquidphase sintering)。液相烧结的烧结助剂(additivesaids)一般都是根据不同的体系选用低熔点氧化物。然而介电陶瓷基体中的缺陷状态会随着杂质原子或离子的加入而改变,进而控制固相反应、相变、烧结和晶粒生长时的物质传输。电气性能:介电常数、介电损耗、频率温度系数和电化
14、学活性与晶体中的缺陷(尤为点缺陷)状态和物理化学结构与电子性能之间的交互作用密切相关。因此在特定的体系选取合适的烧结助剂是研究的根本所在5。 1.2.2 常用的助烧剂对性能的影响微波介电陶瓷在实现液相烧结时常采用的烧结助剂有两种:低熔点金属氧化物(如Bi2O3、V2O5、PbO、CuO等)和低熔点玻璃6。BaSm2Ti4O12 (BST) 和 BaNd2Ti5O14 (BNT)陶瓷的烧结温度大概为1350,当加入BaCu(B2O5) (BCB)陶瓷粉末后会降到875。烧结温度降低是因为其中存在液相。随着BCB含量的增加,样品的体积密度和介电常数(r)也增加并且可以达到饱和值。Q值最初时随着BC
15、B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BCB大量加入时Q值会减少很多。BST陶瓷中加入16mol%的BCB、并且在875烧结2h好得到微波介电性能Qf = 4500 GHz, r = 60 andf =30 ppm/C。含有BCB的BST陶瓷和BNT陶瓷显示了和银金属电极很好的相容性7。Min-Han Kim,Jong-Bong Lim等分别研究了BCB氧化物助烧剂对Ba(Zn1/3Nb2/3)O3(BZN),Ba(Zn1/3Ta2/3O3)以及BaTi4O9等陶瓷的烧结温度及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形成了BaCu(B2O5)第二相(BCB),加入上述氧化物的BZN陶瓷的烧结温度降到875,且烧结2h后获
16、得了好的微波介电性能,如r =36,Qf=19,000GHz以及f =21ppm/8。王颖,黄金亮等人【9】在研究BaCu(B2O5)助烧剂对CaO-Li20Sm203一TiO2微波介质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中发现:添加BaCu(B205) cB)陶瓷粉体使CLST陶瓷的烧结温度降至1 050。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样品的体积密度先升高而后趋于稳定,添加质量分数为4BCB的CLST陶瓷在1 050烧结后得到96的相对密度。相对介电常数(曲随着BCB添加量的增大先增大后略有减小。由于液相的存在,介电损耗(tan随着BCB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大。谐振频率温度系数与纯CLST陶瓷相比更加近零。添加质量分数为4
17、 BCB的CLST陶瓷在1 050烧结2h后得到良好的介电性能:r =81,tan=0021,f =05ppm (Zr,Sn)TiO4(简称ZST)陶瓷用传统的固相方法在1600的高温下也很难烧结致密。但掺加1wt%ZnO的ZST陶瓷,在1220烧成时,其体积密度为5.12g/cm3,r =38,Qf=50000GHz10。BaO-TiO2体系中,BaTi4O9和Ba2Ti9O20的介电性能都较好,但这两种陶瓷的烧结温度都较高,达1360,掺加SnO2和B2O3后可降低到125011。掺加Sm2O3后的(Bi1-xSmx)NbO4陶瓷,当x=0.1,1010烧结时,介电常数与表观密度均随温度的
18、升高而增大;当x=0.05,Qf随烧结温度升高而增大,而f随温度升高和Sm2O3掺加量的增加往负f方向移动11。纯BiNbO4烧结时极易生长成特大晶粒,使瓷体开裂,加入少量液相添加剂CuO-V2O5后,可抑制BiNbO4的晶粒生长。当LiF和其它液相添加剂CuO,V2O5,H3BO3,PbO等一起复合添加时,可使BZN系陶瓷的烧结温度下降,抑制晶粒生长促进致密化,从而提高BZN(Nb205-Bi203-ZnO)陶瓷的密度9。掺杂很少V2O5的BiNbO4陶瓷在低于1000时可以烧结致密,并且在0.8mol%V2O5时其介电性能:r =42.7,Qf=22000。当V2O5含量由0.125增加到
19、1wt%时,介电常数由43.7降到43.4,频率温度系数f由+2.8ppm/增加到+19.5ppm/,品质因数Q增加,当加入0.5wt%V2O5时达到最大值,但若进一步增加V2O5含量时品质因数下降,含0.5wt%V2O5的BiNbO4陶瓷在960烧结时,具有最佳的微波介电性能:r =43.6,Q=3410,f =+13.8ppm/12。当CuO作为烧结助剂,在920的低温下获得致密陶瓷BiNbO4。当CuO0.5%(质量分数,下同)或0.5%,出现共融物,阻碍Bi8Nb18O57,Bi5Nb3O15向BiNbO4转变,CuO对介电常数的影响与对密度的影响一致13。掺杂Bi2O3的Ca(Li1
20、/3Nb2/3)1-xTixO3-陶瓷(简称CLNT)其致密度明显提高,烧结温度由1150降到900,随Bi2O3含量的增加,r和饱和致密度增加,品质因数Q略微下降,频率温度系数f变成一个定值,添加5wt%Bi2O3的Ca(Li1/3Nb2/3)0.95Ti0.05O3-和Ca(Li1/3Nb2/3)0.8Ti0.2O3-在900烧结3h,其r =20,Qf=6500GHz,f =-4ppm/,r =35,Qf=11000GHz,f =13ppm/14。在990,掺入质量分数3 wt% ZBN + 0. 7wt% B2O3 , Ca (Li1 / 3 N b2 / 3 ) 0. 95 Zr0.
21、 15 O3 +陶瓷微波介电性能最佳:r = 31. 8, Qf = 13230GHz,f =- 5. 2ppm /. 15HongZheng等将BaLa4Ti4O15 与Ba4Nd9.33Ti18O54 进行复核, 形成x(Ba4Nd9.33Ti18O54)-(1-x)(BaLa4Ti4O15), 通过一定的比例混合成BBZS(B2O3-Bi2O3-ZnO-SiO2) 玻璃, 当加入10wt% 的BBZS 时, 烧结温度降至950 1140 , 同时r =61,Qf=2305,品质因数不高仍然是BLT 体系最大的缺陷,但可利用La 元素的掺入改善介电常数16。1.2.3 微波介质陶瓷的低温烧
22、结机理烧结过程是由颗粒重排,气孔填充和晶粒长大组成。普遍认为,在烧结过程中烧结助剂在颗粒之间形成液相,加速了传质,促进了烧成。液相参与的烧结中传质的方式有2种:一是粘性流动传质。由粘性传质动力学可知,决定烧结速率的主要参数是:颗粒的初始粒径、粘度和表面张力。如果坯体烧结速率太低可以加入液相粘度较低的烧结助剂来改善;二是溶解一沉淀传质。这种传质方式的条件是:(1)烧结体系中有适量的液相;(2)液相与粉末体之间有较好的润湿关系;(3)固相在液相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在烧结进行中,液相中分布的固体颗粒在毛细管力作用下发生颗粒相对移动,重新排列,堆积更紧密。颗粒接触点之间的高局部应力促进其进一步重排。颗粒
23、接触点及小颗粒的溶解,通过液相传质,在大颗粒表面沉积,晶粒长大。由于液相的参与,流动传质比一般的固相扩散传质快,因而液相烧结的致密化速率高,而且可以在更低的温度下获得致密的烧结体。液相烧结的理论模型主要有3个:双球模型、Kingery模型和LSW(1ifshitzslyozowwagner)模型。液相烧结的控制因素为烧结助剂液相和粉体之间的润湿关系,其中包含:烧结温度、粉末的几何特征、液一固比率、润湿程度、液相流动性等。液相烧结理论可以指导我们进行烧结助剂的选用。在微波介质陶瓷烧结助剂的选择方面还应注意低熔点液相物质不能与陶瓷粉料发生降低性能的化学反应6。1.3 CLST微波介质陶瓷助烧的相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添加 BCB ZnO CLST 陶瓷 显微结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93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