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嵌入式毕业设计]ARMTCPIP接口的开发和研究毕业设计.doc
《[优秀嵌入式毕业设计]ARMTCPIP接口的开发和研究毕业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嵌入式毕业设计]ARMTCPIP接口的开发和研究毕业设计.doc(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简的ARM-TCP/IP接口的开发和研究摘要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网络技术应用逐步广泛,人们希望能够通过计算机和嵌入式设备通信并进行控制。本课题的设计目的就是通过一个转接装置,能实现串口和以太网接口之间的通信。本次试验主要是设计ZNE-100模块的开发板,完成RS-232串口电路及RS-485串口电路设计以及以太网接口RJ-45的电路设计,熟悉ZNE-100模块的功能及各个管脚的信号。然后用VC为软件开发平台,开发适用于工程控制的协议栈,进而嵌入以ARM为内核的协议栈控制器,尝试用现有的ARM芯片(LPC2114)代替ZNE-100模块,实现单一芯片的TCP/IP功能化。关键词:嵌入式 以太网
2、RS-232 RS-485 协议栈 ARM TCP/IPThe ARM- TCP/ IP of simplify connects the oscular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esAbstractAs a result of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nd application of networks,people hope industry control which can be realized by computer and embedded system.this porject will design an interface
3、to realize communication between Ethernet and Serial Port.Based on ZNE-100 board.Designed RS-232,RS-485 serial port circuit and ethernet port RJ-45.Embed protocol stack which be designed for industry control in protocol stack controller with ARM core to realize the TCP/IP function of single chip.Key
4、words: embedded; Ethernet; RS-232; RS-485; protocol stack; ARM; TCP/IP引言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网络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各种工业控制设备的网络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的要求是希望工业控制设备能够支持TCP/IP以及其它INTERNET协议,从而能够通过用户熟悉的浏览器查看设备状态、设置设备参数,或者将设备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传送到WINDOWS或UNIX/LINUX服务器上的数据库中。这就要求工控系统必须具备两方面的功能:一是要在现场完成复杂的测控任务,因为通常一些任务都具有一定的实时性要求;二是要求测控系统能够与某
5、一类型的控制网相连,以实现远程监控。在目前应用的大多数测控系统中,嵌入式系统的硬件采用的是8/16位单片机;软件多采用汇编语言编程,由于这些程序仅包含一些简单的循环处理控制流程。目 录1. 绪论1.1 项目意义1.2 项目的背景1.3 课题目标1.4 课题关键问题1.5 TCP/IP网络在工业控制中的优势2实验方案3. 实验硬件设备3.1 ZNE-100转换模块3.2 ARM芯片微处理器4. TCP/IP协议下的网络通信原理4.1 网络硬件4.2 网络软件4.3 TCP/IP参考模型5串口通信5.1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5.2串口信号线的接法5.3 串行接口标准6. ARM-TCP/IP接口硬件电
6、路设计6.1 5V DC供电电源电路设计6.2 串口接口电路设计6.3 I/O线信号电路设计6.4 复位电路设计6.5 以太网接口电路设计6.6 ZNE-100模块的管脚电路设计7调试8.总结致谢参考文献附录1. 绪论1.1 项目意义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网络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各种工业控制设备的网络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的要求是希望工业控制设备能够支持TCP/IP以及其它INTERNET协议,从而能够通过用户熟悉的浏览器查看设备状态、设置设备参数,或者将设备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传送到WINDOWS或UNIX/LINUX服务器上的数据库中。这就要求工控系统必须具备两方面的功能:一是要
7、在现场完成复杂的测控任务,因为通常一些任务都具有一定的实时性要求;二是要求测控系统能够与某一类型的控制网相连,以实现远程监控。在目前应用的大多数测控系统中,嵌入式系统的硬件采用的是8/16位单片机;软件多采用汇编语言编程,由于这些程序仅包含一些简单的循环处理控制流程。因此,单片机与单片机或上位机之间的通信通常通过RS232、RS485来组网。这些网络存在通信速度慢、联网功能差、开发困难等问题。工业以太网已逐步完善,在工业控制领域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工业以太网使用的是TCP/IP协议,因而便于联网,并具有高速控制网络的优点。精简的ARM-TCP/IP接口的开发和研究可以提供有效的手段,为工业级的
8、串口通信转换为TCP通信开发一种低成本低功耗,高效率高可靠性的介入转换设备。1.2 项目的背景TCP/IP作为一种成熟的通信体制和通信系统已经成功地在世界上建立了大部分的INTERNET连接,越来越多的设备和系统需要使用TCP/IP的方式接入以太网。而且大量的旧设备如老的数字化设备:数控机床、模拟或数字方式的智能传感器、旧的图形工作站等等都需要作为一个子部分或子系统接入以太网。而全部以新的带TCP/IP以太网接入的换代设备来进行全部取代也是不可行的,这样做会造成资源极大的浪费。所以研究一种精简的、模块化的智能TCP/IP接口是对这一问题的比较合适的解决。而ARM芯片的推出则为这种智能接口提供了
9、良好的硬件基础。以PHILIP公司的LPC2114ARM7芯片结合TCP/IP的控制芯片(如REALTALK8139)制作一块智能机板,整和标准的RS232串口,是我的整个毕业设计的思路。串口通信技术在数据通信中的应用极为广泛。但是,其固有的通信距离小、抗干扰能力差等缺点使其无法满足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现代工业控制。随着近年来网络技术和以ARM为代表的32位处理器的发展,通过网络实现ARM与PC机高速、可靠的通信已成为可能。ARM的技术优势(比较NIOS) :ARM公司不做芯片,把所有的精力都方在核心的制定上,做到了“专精”;熟悉ARM体系结构的人都知道,ARM内核分级明确,NIOS的内核从性能
10、上讲相当于ARM9。NOIS是由altera公司主推的MCU内核,由altera负责全部的设计制造,没有其他重量级厂商和公司的有利支持;与此相反,ARM公司获得了上百家公司的支持,并且拥有二十多家超级强的公司的支持,比如微软、TI、intel、philips三星、ATMEL、circus logic、夏普等,这些大公司依靠自己雄厚的技术背景,基于ARM的硬核做得非常的稳定,而我们依靠自己设计能力和文档设计出的内核存在着诸多不稳定因素,高自由度的代价就是高风险、高隐患。现在国内基于arm7/9的廉价而且性能优异的开发板狂多,而且这些公司都有一定的实力基础,确保了板子的可学习性。相反,虽然alte
11、ra宣称自己的NIOS可以被用于几乎所有主流的FPGA板子上,但却又推出了天价(对我们学生而言)NIOS开发套件,这是不是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嫌疑?于ARM9所宣称的主频200MHz,处理速度220MIPS,各个厂商都已经臻于完美,做到了极限,然而,对于NIOS所给出的主频180MHZ,处理速度600MIPS试问众位兄弟,有几人能够实现?对于处理能力,专家说NIOS处理速度完全可以凌驾于ARM10,暂且不说理论与现实的差别,试问DSP是干什么的?哪个拼得过处理速度达几十亿条的DSP?如果需要另外接DSP来实现海量数据处理功能,那么NIOS的软硬一体化还有优势吗?讲到性能比拼时,NIOS的拥
12、护者最后的杀手理由是用双NIOS或者多NIOS来与硬核处理器抗衡,然而真正做出完美的双核NIOS的试问又有几人?虽然从理论上讲,自由的NIOS核心允许自主地制定许多外设,但是必须看到,真正地应用时,我们往往不需要很多地接口功能。ATMEL、三星等厂家确定硬核ARM的端口,自然有他们的道理,也就是说已经能够满足绝大部分需要了;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实际NIOS设计时,几乎所有人都要受到FPGA管脚的制约,甚至因为管脚不够而限制了一些最基本的功能(比如以太网),试问NIOS的“自由”何在?“制造N多端口”的荣耀与满足何在?FPGA是数字型芯片,如果需要用到模拟信号,必须外接ADC、DAC等数据采集卡,
13、而ARM芯片厂商早早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比如PHILIPS LPC2138甚至拥有双8路(也就是16路)10位的ADC加上2路DAC!1.3 课题目标(a)提出对ARM控制器系统的TCP/IP改造方案 (b)设计实现所提出方案的硬件体系(c)设计ARM控制程序,能够将通用的2/16进制数据转换成标准的TCP/IP数据报,通过网络传输(d)联调通过1.4 课题关键问题(1) ARM控制器的硬件体系 (2) 对TCP/IP协议的解析和网卡设备的底层解析 (3) 设计ARM-TCP/IP系统1.5 TCP/IP网络在工业控制中的优势以太网是当今应用最为普遍的局域网技术。早在七十年代,Xerox、Dig
14、ital和Intel三家公司就开始联合开发用“以太”命名的网络技术,于1981年推出EtherNet协议,1982年推出修改版DIX Ethernet V2。在DIX协议发展的同时,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 802委员会致力于制定开放式网络结构标准的制定。1983年IEEE 802委员会以DIX Ethemet V2为基础制定了IEEE 8023标准。尽管DIX Ethernet V2与IEEE8023在帧定义的细节上有所不同,但由于两者在介质访问控制技术上,即标准采用的核心技术上相同,所以通常人们就把IEEE8023看作是以太网标准了。在网络的层次化结构参考模型中,最低两层是数据链路
15、层(Layer 2)(包括MAC子层)和物理层(Layer 1)。IEEE8023就是关于物理层和媒介访问层(MAC层)的协议标准,标题为”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MAC(媒介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CSMACD也称为LWT(Litsen While Talk,译为“边听边说”)。网上所有节点具有同等的访问权限。如果节点要发送数据,它必须先听一下传输媒介(线)上是否有其他节点已在传送数据,如果没有,它就可以开始发送数据。如果它听到其他节点,已在传送,它必须等待线上空闲自己才可发送。以太网上数据传送的基本单位形式是帧。以太帧除了包括所传送的内容数据的字节外,还包括源MAC地址字
16、节和目的MAC地址字节以及其他辅助字节。MAC地址是由IEEE8023标准委员会分配给网卡制造商的。每张网卡出厂时都被赋予一个全球唯一的、共6个字节的MAC地址。以太网上的节点在监听线上的数据传输时,根据目的MAC地址是否与本节点网卡的MAC地址相符决定是否收下数据帧或将其丢弃。如果一个以上节点要发送数据且都探知线上空闲,于是在它们开始发送数据后一会儿线上就会发生数据冲突。节点在听到冲突后发出干扰(Jamming)信号,通知所有节点,使它们都知道发生了冲突并停止发送。各节点等待一段相互不同的随机时间后,再开始尝试重新发送。以太网技术发展过程中8023标准系列陆续形成新的版本。它们在MAC层控制
17、技术上一直都采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而在物理层则不断推出新的规范,在保持兼容性的同时使媒介和拓扑结构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大幅度地提高了传输速率:从10Mbps,到100Mbps,到1Gbps,到10Gbps,甚至更高。以太网的特点是基带传输、技术相对比较简单、开放性好、价格低廉,所以普及非常迅速。全世界90以上的局域网市场份额都属于以太网。在以太网发展的同时,也正是Intemet取得惊人发展的历史时期。Intemet能把世界上不同地点、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连在一起,其通信路由的建立以及端对端的通信机制的建立(即为上层具体应用创造架构条件)所采用的主要协议是TCPIP。(在网络层
18、次结构中)向下看虽然TCPIP也支持其他局域网协议,但事实上以太网是TCPIP使用得最普遍的物理网络,几乎每一台具有上网功能的PC机都配置了以太网卡,TCPIP+以太网主宰了当今IT网络的基本架构。以太网在工业领域的发展:PC和网络应用的普及使信息技术成了促进专业技术和业务经营发展的基础手段。工业控制领域企业信息管理级的网络本身就是在盯技术的应用普及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根据企业信息管理级网络所须承担的通信业务性质,直接采用TCPIP+以太网组成企业信息管理级网络是普遍的做法。这样的网络结构有利于建立专业的信息管理体系(ITIS),利用IT技术不断升级的软硬件产品和服务,如数据库、Intranet
19、和Internet范围的文件共享、查询、电邮、远程控制、ERP、CRM等,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和生产提供高效率的信息服务。 车间控制级和现场级网络所承担的信息传输直接关系到制造过程的实时控制和处理,在网络传输质量和环境条件方面的一些要求,传统的(主要适合于办公室应用的)以太网本来是不能完全满足的。然而由于以太网技术本身的发展,使它在工业网络应用中的一些困难逐步得到了解决。在网络传输质量方面,由于以太网采用的是CSMACD技术,其早期的拓扑结构是总线型的共享结构,整个网络成为一个冲突域,不能满足工业现场网络对通信的确定性和实时性的要求。但自10BASE-T(1EEE8023x)推出以后,以太网采用了
20、星型结构,特别是10BASE-TX(IEEE8023x)推出以后,使用交换技术,整个网络被划分为一段一段小的冲突域,而且它们被交换机彼此隔离,同时又可采用全双工方式避免冲突,再加上100BASE诸版本的推出、网速大大提高,使通信的确定性和实时性显著改善。所以从技术方案上来说,现在的以太网用于工业现场已没有实质性的障碍。从硬件实现上来说,针对工业现场在环境温湿度、抗电磁干扰、防静电、低压供电以及用电安全规定等要求,有许多公司专门设计制造适于工业应用的以太网设备。如CISCO、3COM、西门子、Synergetic、Hirschman、三菱、JetterAG、Contemporary Contro
21、l、Moxa等公司已推出了品种繁多的工业以太网设备和部件,包括交换机、集线器、网卡、接插件、线缆等。传统的工业控制网络是很贵的。出于用户投资价值保护的考虑,同时也因各种现场总线标准背后的企业集团的利益所在,现场总线各类标准的既定存在还不会一下子消失,但各个现场总线标准组织已纷纷采取措施、顺应以太网技术向工业控制领域渗透的大趋势。具体做法是把以太网和TCPIP纳入现场总线的整个体系,作为体系的低层(Layerl-3)协议,而在高层(Layer7)则利用原有体系的应用层协议、开发高低层间新的接口和原体系保留模块与新模块间的接口(软硬件),从而形成新的或更新版的现场总线标准,如HSE(High Sp
22、eed Ethernet)、Profinet、EthernetIP、MODBUSIP等。这种在技术上与IEEE8023标准兼容的、能满足工业现场严酷的应用条件要求的网络即所谓的工业以太网。我国的工业自动化行业同样非常重视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开发。基于高速以太网的现场总线控制设备研究被列为863重点项目。浙江大学浙大中控主持,联合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重庆邮电学院、大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等单位共同起草制定的用于工业测量与控制系统的EPA(Ethernet for Process Automation)系统结构与通信规范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以太网标准。
23、根据美国权威调查机构ARC(Automation Research Company)的报告,今后Ethernet不仅继续垄断商业计算机网络通信和工业控制系统的上层网络通信市场,也必将领导未来现场总线的发展,Ethernet和TCPIP将成为现场总线的基础协议。美国VDC(Venture Development Corp)报告也指出,Ethernt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市场占有率将从2000年的11增加到2005年的23。TCP/IP技术是工业控制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它将每个工控设备作为接点联入以太网并赋予每个节点机独立的IP。把以太网应用于工业自动控制领域至少具有以下优势:简化了工业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优秀嵌入式毕业设计 优秀 嵌入式 毕业设计 ARMTCPIP 接口 开发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92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