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网络技术下高等教育发展趋势.doc
《多媒体网络技术下高等教育发展趋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媒体网络技术下高等教育发展趋势.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多媒体网络技术下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资料来源:中国远程教育(贴送日期 2002年7月12日 22:22:08)多媒体网络技术下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姚利民等 【摘要】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重大发展。本文从教育思想、教学走向、学科结构与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与办学模式等方面勾勒出新技术革命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大致发展趋势。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技术;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一、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发展 20世80年代,美国APPLE公司成立计算机多媒体实验室,主要研究计算机技术同多种信息媒体相结合,并首次推出了MACHITOSH系统机,标志着早期多媒体技术的兴起。进入20世纪
2、90年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给信息传播带来了一场革命。现代意义上的多媒体以计算机技术作为支撑,不仅具有计算机所固有的存储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行运行等功能,还采用了图形窗口、交互界面、语音识别和触摸屏等先进方式,使计算机不仅具有了处理文本、图形、音频、视频的能力,并能够用人类习惯的方式、图像、声音,生动逼真地传播和表达信息,与人类交流。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多媒体语音室、多媒体计算机模拟实验室、电子图书室、多媒体教学管理等的蓬勃发展。此外,网络的出现与发展,使以因特网(INTERNET)为主要标志的网络技术构成了现代技术文化的重要部分,联系上亿人的因特网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
3、数字化时代,拓展了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网络社会。在网络社会的大背景下,网络技术与教育更是结下不解之缘:美国在1998年公布了INTERNET计划,宣布要使每一所学校、每一间教室、每一家庭和每一个美国公民都能享受INTERNET带来的全新的学习环境;英国政府建议成立网上工业大学,并推出“全国学习网”,目标是到2002年使英国3.2万所中小学全部进入因特网;我国教育部1999年推出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将校园网的构建提到日程上来,2000年4月中国基础教育网正式开通,同年10月国家教育部宣布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目标是在未来的510年内使全国90以上的中小学能与网络联通,到2005年使所有大
4、学和一千所中小学上网。 “多媒体”与“网络”的联姻促成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产生。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技术所具有的集成性、交互性、可控性、信息空间主体化和非线性等特点使其与黑板、粉笔、挂图等传统媒体有质的区别。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特有的优点使其对教学的介入,不仅改变了教学手段,而且对传统的教学、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极大地冲击了机器工业时代“大批量生产”形式的教学。目前这一技术正向着交互性、非线性化、智能化和全球化的方向推进。 二、教育思想的转变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可以看做是同义词,都是指人们对于教育这种社会活动的认识。教育思想一般是较深层次的认识,是经过比
5、较深入的研究形成的比较系统的稳定的思想体系。教育思想一般包括教育本质观、教育功能观、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观、人才观、教师观、学生观以及教育发展观等等,而这些方面的思想认识往往又是相互联系、很难截然分开的。现在各大学讨论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于教育价值观、教师观、学生观以及教育发展观方面。 (一)教育价值观的发展 教育价值观是指人们对教育与人的价值关系的认识,并在此认识的基础上确定教育行为的价值取向。教育价值观反映的是人与教育之间的价值关系,而不是教育本身。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知识的传递,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对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知识的传递与创新,并为社会提供服务。自从18世纪起,以工业化
6、生产理论为基础的“复制范式”(Replicate Paradigm)就进入大学并逐渐发展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观念。“复制范式”是一种史无前例的认识方式,这种方式使“复制的精确程度”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第一次成为衡量生产效率的根本标准,进而成为人类价值观念的基本准则。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对学生学习的价值评价也运用到这种标准,使得“复制”的效率和精确程度成为衡量教育或学校的最高法则。不可否认,这种“复制范式”在人类工业化进程中确曾起过重要作用,但在当今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时代,它已成为阻碍大学前进的一个关键因素。时下许多大学在考虑如何运用现代技术问题,殊不知,在承袭工业化时代传统观念的影响下
7、,人们所制订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策略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工业化时代的烙印,我们显然不能再将“复制范式”作为现代大学教学组织和实施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已成为生产力的内部因素而不仅仅是外部因素,正如国家科技部原部长朱丽兰所讲的“工业经济中衡量生产力的生产函数注重的是劳动力、资本、原材料、能源等要素,把知识技术看做影响生产的外部因素,而在知识经济中,知识被纳入生产函数之列”。这就意味着部分知识本身就能增殖,而不必转化为劳动力或生产工具。以传递和创造知识、科技为主要责任的高等教育不仅在经济上具有服务性的“外在价值”或“工具价值”,而且在经济上具有独立的“内在价值”。因此,从教育功能的价值判断的角度来
8、看,应当把片面的唯社会价值观或唯主体价值观转变为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前提下,充分尊重人的主体价值,使社会价值与主体价值协调平衡发展。 (二)教育质量观的转变 教育质量观指的是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学生的质量和教育的效果,在理论上,它所依据的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等,而在实际上,高等教育质量观是与人才观密切联系的。由于人才观的不同,对教育质量的评价可能差异很大。传统的教育质量观是以知识的多寡及深浅为主要的质量标准,甚至是惟一标准。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这种教育质量观肯定是不适宜的。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走进教育过程,不仅是作为一种技术文化因素作用于教育过程,同时还作为一种社会因素影响着教育思想的发展,因而引发了迅猛
9、发展的世界性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社会,培养大学生使之适应“数字化生存”乃是当务之急。正如鲁洁教授在网络社会人教育一文中所说的,这种人才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主动把握网络中的各种符号,能在网络上进行符号交流和创造,从而成为网络时代的主体,而不是失落主体性的电脑奴隶。在此,教育质量的评价显然不能以学生“复制”了多少知识来衡量,当然也不能单纯把学生所获得的某种能力加以指标化而成为质量评价标准。我们应将传统的知识质量观转变为包括知识、能力在内的素质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大学应把科学教育和人文精神相结合,培养高科技与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三)教育发展观的转变 网络时代为
10、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跃式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数字产品和网络生存的普遍化使高等教育发展和竞争有了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正如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所说“以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为借鉴,跳过某些传统工业的发展阶段直接进入以遗传工程、激光、微型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新时代。”就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背景而言,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几乎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这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来讲不啻是一个天赐良机。因此,现代高校应把多媒体网络作为发展的立足点,高校必须走在网络时代的前列。“校园网建得好不好,用得好不好,教师、学生是否都上网了,不仅仅是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得好不好的问题,更应提高一个认识层次,把网络
11、看做是学校在新世纪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平台,它应是高校提升水平和层次的最重要的立足点和支撑点。”但是,我们把多媒体网络技术作为立足点并不是说投资多少万元添加硬件、软件,尔后就自然表明大学已现代化了。事实上按工业自动法则,人类的技术进步永无止境,一种技术的发展导致了其它更多技术的出现。目前我们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信息传播的自动化,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知识创新。从本质上说,现代教育技术之所以能使大学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不在于它能提高传统教学的效率和范围,而在于它能创造出一种新的知识探求方法和学习方法。否则,信息传递自动化的趋势只能是培养出更多的社会并不需要的人才。教育是百年大计,高等教育更是关
12、乎国家竞争力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保证。但是,当前却有一种急功近利的发展观,一提到成绩就有一长串的数字:增加了多少专业、多少学生,添加了多少校舍、设备等等,而对于教学质量如何,怎样去提高教学质量等问题却是支支吾吾。这是非常有害的高教发展观,它把“本”与“末”倒置了!当然数量增长,追求规模效益是必要的,但从长远效益来看,从国家发展来看,质量的提高更为重要!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高教发展目标是:规模有较大发展,结构更加合理,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这几年高等教育规模是增长了,但质量方面却是今不如昔了!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为高教规模的发展提供更多便利,但教育质量问题更凸显出来了。
13、低劣质量的高等教育不仅浪费国家和个人的财力、物力,也有悖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不管有什么借口,也不管困难有多大,决不能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而追求短暂的高等教育浮华!必须把急功近利的教育发展观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高教发展观。实际上多媒体网络技术也使这种转变成为可能,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自觉地从网上汲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这就是明证。 应该指出的是,教育思想的转变并不是意味着完全否定传统的教育思想,而是对传统教育思想弃其不适,取其精华。 三、教学走向 信息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知识倍增的社会,知识在虚拟网络上具有了非线性、多结局且迅速更新的特点,这一特点必然导致知识的不确定性和相对性,使其仅
14、仅成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描述,一种解释或一种假设。知识不再具有绝对的确定性,权威性和垄断性,人们也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从学校学到终生受用的知识。因此,在多媒体网络技术视野下,教学必须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任务,以记忆知识量的多少为评价标准的旧功利主义观念,把教学焦点由“教”转向“学”,由“结果”转向“过程”,由“知识”转向“能力”,以学生获取信息、创造知识为衡量尺度,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多媒体网络技术所能包容的信息量和可提供的教学资源是任何教材、教师甚至于任何一座图书馆都无法与之相比的。在这一学习环境中,学生只有具备了获取信息、更新知识的能力,才能很好地去利用信息。因此,在信息时代,教学目标应以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多媒体 网络技术 高等教育 发展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91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