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210翁江彩色颗粒显微图像识别系统自动对焦模块.doc
《0403210翁江彩色颗粒显微图像识别系统自动对焦模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403210翁江彩色颗粒显微图像识别系统自动对焦模块.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业设计题 目 彩色颗粒显微图像识别系统 -自动对焦模块 学 院 机械工程学院 专 业 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 级 机自0706 学 生 翁江 学 号 20070403210 指导教师 王玉增 二一一年五月三十日1 前言1.1 选题背景从颗粒显微成像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上来看:颗粒是物质经过破碎或分裂加工过程(自然的或人工的)所得到的一组或一批在形状、体积或线度物化等物化特性等方面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粒状物体。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颗粒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已经深入到航天、航海、航空、化工、冶金、煤炭、电力、石油、轻工、环保、医药、材料、食品、气象、地质、交通运输、以及水利等许多领域。从自
2、动对焦的研究与应用上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自动对焦越来越多的用于现代光学成像系统。数字成像系统的自动对焦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已广泛应用于数码相机、高分辨率监控摄像机、显微图像识别系统和数字视频展台等产品。且其产品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如:教育、银行、煤矿、交通、医疗、环境(空气、水等)质量检测等领域。尽管其应用范围已经遍布到了很多相关领域,但是自动对焦技术仍存在很多局限性,而且其应用也不太成熟。因此,自动对焦技术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成熟,其专业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颗粒图像处理系统中的自动对焦也不例外,仍需进一步的优化与提高。传统的颗粒显微图像分析技术需要把颗粒采集到载玻片进行静态观测,
3、这样会造成分析周期长、不能实时检测以及过程过于繁琐等问题,而且采集的图像中颗粒可能重叠、连接,不利于图像处理。传统的显微平台大都是针对静止的观测目标设计的,载玻片和盖玻片的尺寸都必须符合特定的标准。然而,流体中颗粒的测量需要特定的可实时运动器件,在颗粒运动过程中采集图像,和静态相比颗粒成像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对显微环境下彩色运动颗粒图像测量系统进行研究是必要的。自动对焦作为彩色颗粒显微成像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优化。不管是从颗粒成像系统研究与应用上,从自动对焦的研究与应用上,还是从自动对焦的动态图像分析与传统对焦方式的静态图像分析的异同上来讲对自动对焦进行研究都具有深远的
4、意义。1.2 选题的意义1.2.1 发展状况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处理技术在航空航天、工业测试、机器人视觉、生物医学工程、文化艺术、公安司法等许多应用领域受到广泛重视,并取得了开拓性成就。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思维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数字图像处理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数字化的不断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光电成像系统,他是集光、电、机一体的产品,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半导体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光电成像系统在精度和功能上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而且使光电成像系统逐渐走向数字化,逐渐发展成为数字成
5、像系统。由于数字成像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显微镜的发展逐渐走向了智能化、集成化和系列化。并且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国防安全等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显微图像的分析、显微图像处理方面,其速度也越来越快。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显微镜手工操作逐渐变得不能满足生产科研的需求。要想得到最佳的显微图像,就得依靠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反复的、不断的人工操作,直到调到被测对象的最佳聚焦位置。这个过程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不仅如此,主观评判图像的清晰度标准与理想的最佳聚焦位置的清晰图像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这使得人为误差很容易产生,还有,在一些自动化程度要求较高的工作环境下,人工
6、操作存在着很大困难,自动化程度太低,不能满足要求。而显微镜自动对焦技术采用了与传统的人工对焦方法完全不同的对焦方式进行调焦,传统的对焦方法是通过传感器测距离或测焦点的方式而实现的。然而,基于图像处理的对焦方法根据相关图像分析出图像的质量优劣,从而得出当前图像评价参数,通过比较不同成像位置的成像参数,找出最佳的聚焦成像位置,完成自动对焦操作。因此,对焦评价函数的实现的难易程度、可靠性和算法精度是显微镜自动对焦的关键技术之一。经过对焦评价函数原理和自动对焦原理的分析,并且鉴于模拟滤波评价函数算法精度不高和截止频率不可调试的特点,本方案提出一种评价算法精度高和截止频率容易调节的数字滤波评价函数算法,
7、并对该算法性能进行研究,而且,使用COMS型图像采集设备的显微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控制的基于数字滤波的评价函数算法的方法研究发出性能优良的自动对焦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不仅推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进一步探索,还对发展现代光学仪器产业具有重大意义。1.2.2 必要性由于人工对焦操作带有主观性,会引入较大人为误差。另外,大量显微操作须在洁净室中进行。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人为污染对微操作质量的影响,应大力发展自动对焦技术,努力实现自动对焦在各领域的应用,尽量提高其性能。自动对焦是基于显微视觉微操作自动化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之一。自动对焦技术的发展和日趋成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自动对焦技术与传
8、统的人工对焦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其优点大致如下:在对焦速度方面:由于人工对焦是通过人的具体操作来完成对焦动作的,因而其对焦速度因人的熟练程度不同而不同,而且对于人来说其对焦速度极其有限。而自动对焦技术是由计算机结合相关的硬件系统来完成的,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相关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趋成熟,其对焦速度将越来越快。在对焦精度方面:人工对焦主观性一般比较强,因此其对焦精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自动对焦全部由相关仪器来完成,故其精度只由仪器来决定而不受人工的影响,因此其精度会提高。综上,自动对焦不仅在精度和速度方面有显著优势,而且自动对焦节省了劳力,还可以实时进行。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自动对焦
9、领域的研究方向是经过数字成像,通软件判别来得到最佳聚焦位置。与其它自动对焦方式相比,基于图像处理来判定图像清晰度的对焦方式是当前研究最具吸引力的焦点与热点。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自动对焦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计算机对采集到的一系列数字图像,对每一帧图像进行处理,判断成像是否清晰,若不够清晰,则通过电机控制镜头的移动,当采集到的图像达到清晰度要求,则完成自动对焦。这种方法被称为对焦深度法,此方法已经比较成熟,实际中应用的自动对焦系统大都采用这种方法。另一种是离焦深度法,该方法事先对成像系统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结合成像系统的各项参数,通过获取若干幅离焦位置的图像,推算出目标体的离焦深度,从而判断出焦点
10、位置实现对焦。这种方式还不够成熟,处于实验室应用和理论研究中。1.3.1 国内自动对焦的研究现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家对软件事业的重视,我国在自动对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目前我国的很多科研院所、高校以及企业单位致力于自动对焦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国内比较晚时才开始对自动对焦系统进行研究,但是也取得了较大成果。北京大学提出具有实用价值的基于DWT不同离焦位置图像的频谱的径向分布,先推算出目标物体的离焦深度,再调整镜头位置完成自动对焦,然而,并不需要计算离焦图像频谱,计算精度可达4%,具有鲁棒性交好的特点的系统、研究了基于CMOS图像传感器和单片机信号处理的自动对焦系统、优优化了一种基于
11、CCD视频信号模拟滤波的自动对焦系统、采用软件的方式控制整个对焦过程,具有可操作性好、可移植性强和方便实用的的对焦系统、采用DSPFPGA的高速硬件系统方案实现自动调焦系统、基于彩色图像分析的自动对焦技术;清华大学采用绝对方差函数,和修正平方梯度函数反别作为粗对焦和精对焦评价函数的方法得到调焦精度达0.3um的系统和采用该进的TennenGrad得到最优的粗调特性,调焦范围较大,达到210um,粗调分辨率高,达到7um的系统;山东大学利用Sobel算子边缘检测算法,提出图像边缘能量清晰度评价函数,得出该算法与具有较好的尖锐性,能够适应高精度聚焦的要求的算法和实现了对普通生物显微镜自动控制台设计
12、与开发并实现显微镜自动控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根据DSP的运动特点,提出x/y向Tenengrad函数算法,每幅图像的聚焦判据的计算时间减少为25ms;中国科学院提出渐变步长的思想,到处计算聚焦量的三个快速算法公式,优化了系统的实时性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提出灰度差分算子和算法在聚焦速度、对焦可靠性及对焦结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重庆大学提出基于图像高频成分统计的聚焦判别法,实现了反射式与透射式与透射式光学显微镜的自动对焦、提出了基于灰度差分法的的自动对焦和将改进的Laplacian算法、步长和阈值两个参数引入自动对焦系统;华中科技大学提出一种基于边缘灰度的显微图像处理函数的快速自动对焦方法实现
13、了快速准确的聚焦要求,而且具有较好的鲁棒性。1.3.2 国外自动对焦的研究现状国外在自动对焦领域研究相对国内来说起步较早,更多的关注是高精度的直接自动对焦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自动对焦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特别是在数码相机和安防监控系统方面,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甚至有误对焦等情况的出现,而在显微镜上自动对焦技术的应用相对较少,Nikon公司已经出现了这方面的产品,但价格比较贵。美国等公司也推出了成套的商用系统。目前,随着自动对焦技术理论研究的不断完善和CCDCMOS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外利用CCDCMOS用于工业图像监控和对焦领域也越来越广泛。2 显微镜成像原理2.1 基本结构 光学显微镜一般由载物
14、台、聚光照明系统、物镜,目镜和调焦机构组成。载物台用于承放被观察的物体。利用调焦旋钮可以驱动调焦机构,使载物台作粗调和微调的升降运动,使被观察物体调焦清晰成象。它的上层可以在水平面内沿作精密移动和转动,一般都把被观察的部位调放到视场中心。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目镜、反光镜和聚光环四个部件。广义的说也包括照明光源、滤光器、盖玻片和载破片等。2.2 凸镜成像原理及规律途径成像石油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当一束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递方向会发生改变。当然挡光从空气中经过凸镜在进入空气中的时候其传播方向也会发生改变,这便是凸镜成像的基本原理。设凸透镜的焦距为f,物距为u,则凸透镜成像的规
15、律为: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对应应用如照相机。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对应应用如幻灯机。当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放大镜。可见:u=2f位置是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u=f是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当物体成实像时,随着物距u减小,像距增大,同时像也在增大。显微镜成像原理即透镜成像基本原理,其成像原理也遵循凸镜成像规律。途凸镜是显微镜的中核心组成部分,其在显微镜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3 对焦方式的选择对焦方式应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来选择,选择不同的对焦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对焦速度,对焦精度和
16、不同的对焦效果。不同的对焦方式有不同的特点;同时,不同的场合需要的对焦方式也是各有不同。因此,有必要对对焦方式进行一个详细而深入的研究。3.1 对焦方式的分类根据对焦过程能否自动进行、能否实时进行,对焦方式分为两类:传统的对焦方式和自动对焦。简单地讲,对焦过程能自动进行而且具有实时性的对焦方式被称为自动对焦。反之,靠人工的方式进行的不具有实时性功能的对焦方式则为传统的对焦对焦方式。传统的对焦方式主要是依靠人来进行。其优点是对焦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其缺点是对焦精度容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对焦速度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不能进行实时对焦。自动对焦从拍摄体是否发出红外线或超声波方面来讲分为两类:主动式和
17、被动式。其中主动式是利用拍摄体发出的红外线或超声波来对物体对焦的。相机上的红外线发生器、超声波发生器发出红外光或超声波到被摄体而被物体反射回来,相机上的接受器接受反射回来的红外光或超声波进行对焦,其光学原理类似三角测距对焦法。用于低档普及型相机的自动对焦。而被动式则是利用物体自身的反光性来对焦的。此种对焦方式的对焦装置自身不需要发射系统,因而耗能少,有利于装置的小型化。3.2 对焦方式的选择从其定义出发很容易得到各自的优缺点。主动式:广泛用于各种平视取景相机。主动式对焦对斜面、光滑面对焦困难,对亮度大、远距离的被摄体对焦困难。这是由于发出的光被反射到其它方向,或达不到被摄体所至。主动式由于是相
18、机主动发出光或波,所以可以在低反差、弱光线下对焦。对细线条的被摄体,对动体都能自动对焦。缺点是当被摄体能吸收光或波时对焦困难,还会被玻璃反射故透过玻璃对焦困难。被动式:优点是自身不要发射系统,因而耗能少,有利于小型化。对具有一定亮度的被摄体能理想的自动对焦,在逆光下也能良好的对焦。对远处亮度大的物体能自动对焦。能透过玻璃对焦。但缺点是对细线条的被摄体自动对焦较困难。在低反差,弱光下的对焦困难。对动体自动对焦能力差。对含偏光的被摄体自动对焦能力差。黑色物体或镜面的对焦能力差。自动对焦从能否实时进行分为静态对焦和动态对焦。静态对焦适合被摄目标为静态的情形,而动态对焦适合被摄目标为动态的情形。本方案
19、研究的是彩色颗粒显微成像系统的自动对焦,需要不仅能对静态目标进行对焦,而且能对动态目标进行实时对焦。综上分析,要满足此需求,则应选择动态的、能够实时进行的自动对焦。4 对焦窗口的选择为何要进行对焦区域的选择呢?其原因有二:(1)因为对焦评价函数对图像进行运算所用的时间与图像的像素成正比,故要提高运算速度,增强对焦的实时性,就必须是尽可能受的像素参加运算;(2)对阵幅图像进行对焦,坑能会是不必要的背景信息参与对焦,这样会严重影响对焦效果,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还可能使图像中的主体处于离焦状态。要想式使运算速度变得很快,就得是参与运算的像素非常少,也就是说尽量选择小的窗口进行对焦。然而,过于小的窗口
20、会使所采集的需要对焦的目标的信息减少,有可能造成对焦不成功,即使对焦成功率下降。所以,选择对焦窗口应兼顾对焦速度与对焦成功率。4.1 对焦窗口的选择原则选择一个好的对焦窗口是非常重要的,是对焦效果好坏的决定因素。窗口选择过大会造成目标所占的比例减小,可能会对背景对焦,这样对焦后目标仍可能处于离焦状态;窗口选择过小,则不会包含所需目标的全部信息。因此,对焦窗口的选择应兼顾对焦精度、对焦速度、对焦成功率与对焦效果。基于所有算子的对焦测度计算都是针对完整的图像空域780580像素进行的。兼顾速度、精度、成功率的对焦测度函数计算也可以不针对全部空域展开。例如“微流控芯片微对准自动装配平台”中使用的显微
21、视觉系统应用的是同轴光源照明方式。要是采用同轴光源照明方式,整幅图像的中部将出现明显的高亮的圆形区域,图像的有效信息区即为该区域。如果对整个窗口进行计算则将会使不必要的冗余信息引入。要想很好的实现自动对焦功能、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减少冗余信息的干扰,就得合理的选择“对焦窗口”。如图1,从完整的窗口中选取5050至780580等10个窗口。取窗口为300300与窗口为780580相比,后者的计算量只有前者的1/9。但是,对焦窗口选择过小,图像的聚焦离焦程度就不能很好的反映出来。所以,窗口的选择要慎重。图1 适当的选择对焦窗口4.2 对焦窗口的选择对焦窗口的选择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有:全区域对
22、焦法、多区域对焦法、中央对焦法、人机交互法等。中央对焦法是指选择目标区域中央的特定大小的区域进行对焦。此对焦方法与全区域对焦方法相比具有对焦速度快的优点,但其对焦效果与对焦成功率稍显逊色。多区域对焦法正是为了弥补中央对焦法的不足而长生的,多区域对焦可以在目标窗口中选择多个不同位置、不同大小的区域进行对焦,而且可以根据各区域重要性的不同而取不同的权重。不难想象,此方法具有对焦速度快,对焦效果好,且成功率高的特点。同时此法具有编程稍复杂的缺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相关的操作命令逐渐变得越来越多,功能也随之相应的增强。同时,由于模式识别(例如语音识别、汉字识别等输入设备)的飞速发展,使得操作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403210 彩色 颗粒 显微 图像 识别 系统 自动 对焦 模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91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