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的预防原则(HR).ppt
《食物中毒的预防原则(HR).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物中毒的预防原则(HR).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食 物 中 毒 的 预 防 原 则,学完本章后您应能辨别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认识危险温度带的温度范围了解食物中毒,交叉污染的概念了解清洗和消毒的概念和区别了解原料,半成品,成品的概念和区别认识餐饮业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和主要表现掌握餐饮业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原则和具体表现,您的产品安全吗?,什 么 是 食 物 中 毒,食物中毒是因食用中毒食品引起的一类疾病,国外也称食源性疾病,我国中对于食物中毒的定义是: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出现的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患.大多数食物中毒是由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引起,少数由食品中的各种有毒物及有害化学
2、物质引起.,食 物 中 毒,具 有 潜 在 危 害 的 食 品,虽然任何食品都有可能受到污染,但有些食品特别适宜于细菌迅速生长,繁殖,产毒,且这类食品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含量通常较高,PH大于4.6且水份活性大于0.85,所以必须控制温度和时间来防止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常 见 的 具 有 潜 在 危 害 的 食 品,生鲜或熟制的动物性食品,如禽畜肉,禽蛋,水产,奶类等.熟制的植物性食品,如煮熟的米饭.面食,豆类和蔬菜.豆腐或其它大豆蛋白食品.切开的弱酸类水果和瓜类.符合上述定义的其它食品.,危 险 温 度 带,既适宜细菌生长繁殖的温度区域,我国的规定为10-60度,由于部分致病菌在5-10度条件
3、下依然可以生长繁殖,所以以5-60度作为危险温度带.,5-60 C,卫 生 常 识 概 念,交叉污染:指通过生的食品,食品加工者,食品加工环境或工具把生物的,化学的污染物转移到食品的过程,细菌引起的是最常见的交叉污染.清洗:指利用清水清除原料夹带的杂质和原料,工具表面的污物的操作规程.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破坏,钝化或除去有害微生物的操作,消毒不能完全杀灭芽胞.,原料:指供烹饪加工制作食品所用的一切可食用的物质和材料.半成品:指食品原料经初步或部分加工后,尚需进一步加工制作 的食品或原料.成品:指经过加工制成的可直接食用的食品(又称即食食品),成品 既包括各种熟制品也包括各种可直接食用的生食制
4、品(水果,生食水产品).为避免交叉污染,各种只需经分切,分装就能直接食用的食品也按 成品进行管理.待切配的冷菜待切片制作汉堡的面包待分装成盒饭的饭菜等,餐饮业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和预防原则,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交叉污染 食品的成品在食用前一般不再加热,一旦受到致病 菌污染,极易引发食物中毒,例如:成品和原料,半成品存放中相互接触(包括汁水).装成品和原料,半成品的工具及容器混用.操作人员接触原料,半成品后双手未经消毒即接触成品.,餐饮业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和预防原则,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从业人员带菌污染 一旦从业人员手部皮肤有破损,化脓,疖子,或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便会携带大量致病菌
5、,如果从业人员患病后依然在继续接触食品,且不严格进行洗手消毒,就极易使食品受到致病菌污染,从而引发食物中毒.,餐饮业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和预防原则,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食品未烧熟煮透 生的食品即使带有致病菌,通过彻底的加热烹调也能杀灭绝大多数的细菌,但如果烹调前未彻底解冻,一锅烧煮量太大或烧制时间不足等,使食品未能烧熟煮透,就会导致致病菌未被彻底杀灭,从而引发食物中毒.,餐饮业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和预防原则,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食品储存温度控制不当 常见的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在危险温度带5-60的储存时间如果超过2小时,食品中的细菌就可能大量繁殖.餐饮业较易发生此类问题的情况有:冷藏设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物中毒 预防 原则 HR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90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