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C50 自动开启螺杆机组智能控制器使用手册.doc
《SCC50 自动开启螺杆机组智能控制器使用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CC50 自动开启螺杆机组智能控制器使用手册.doc(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SCC50 自动开启螺杆机组智能控制器使用手册大 连 冷 冻 机 股 份 有 限 公 司2007 年 10 月目 录1.SCC50开启式螺杆机组智能控制器技术特点及功能 31.1.技术特点31.2.功能31.3.预备知识31.3.1.操作面板介绍(标配)41.3.2.按键功能41.3.3.控制状态指示灯51.3.4.各窗口显示内容61.3.5.外部接线检查82.技术条件8 2.1.控制电源8 2.2.控制器电源8 2.3.环境温度8 2.4.空气相对湿度8 2.5.振幅8 2.6.操作面板尺寸8 2.7.主控制板尺寸83.操作 93.1.手动操作93.1.1.手动开机93.1.2.手动增载93
2、.1.3.手动减载93.1.4.手动停机93.2.自动操作103.2.1.控制设定点103.2.2.自动控制104.报警及保护功能 12 4.1.模拟量报警及故障停机13 4.2.开关量故障停机14 4.3.启动时可能发生的停机故障145.SCC50控制器输入输出 16 SCC50(标准产品,用来控制开启式螺杆机组) 16 8-路开关量输入扩展模块16 SCC50 温度输入扩展模块16表 5.1 输入/输出信号列表166.控制板上的保险丝和状态指示灯186.1.保险丝布置及型号186.2.指示灯187.SCC50控制器通讯207.1.控制器通讯207.2.多台压缩机的联网控制208.配套使用的
3、扩展模块22 8.1.MG0355 8路开关量输入扩展模块228.1.1.概述228.1.2. 8路开关量输入扩展模块操作22 8.2.MG0101温度输入扩展模块248.2.1.概述248.2.2.温度扩展模块的设置选项259.开启机组主要的设置/调整参数2810.控制板接线图3611.控制板元件布置图 3712.报警信息列表及可能的故障原因 3913.故障信息列表及可能的故障原因 4414.SCC50 控制器作为从站与上位机通讯地址列表 47编写:校对:审核:1. SCC50开启式螺杆机组智能控制器技术特点及功能:1.1 技术特点 本控制器是由英国嘉德(GUARDIAN)国际控制公司集欧、
4、美多家制冷公司产品的优点,针对“冰山”螺杆机组的特点开发的专用微电脑控制器。 本控制器较同类产品运行速度更快、可靠性更高、控制功能更强,已经实现了模块化、网络化,同时还具有外形美观、操作方便、人机界面友好等特点。 实时显示机组运行时的吸气压力、排气压力、喷油压力、精滤器前压力、吸气温度、排气温度、喷油温度、油加热温度、冷媒温度、能级、电机电流及总运行时间等参数,以及报警或故障停机信息。1.2 功能 单机运行1可根据设定的吸气压力、蒸发温度和冷媒出水温度(冷媒机组)来实现自动开/停机,并通过PID调节,自动控制能级的增/减载,使吸气压力、蒸发温度和冷媒出水温度(冷媒机组)始终保持在稳定的范围内。
5、能在10%100%实现无级的能量调节,从而保证机组运行在最佳的经济状态。2在机组运行的过程中实时显示吸气压力、排气压力、喷油压力、精滤器前压力、吸气温度、排气温度、喷油温度、油加热温度、内容积比值、能级、电机电流、蒸发温度、冷凝温度、总运行时间及实时时间等参数。3对于以上所有测量点的参数均可进行控制点的设定、偏差设定、事故预报警、报警停机设定等。4本自动机组同时具有手动操作功能。 多台机组联网及系统的自动控制1本地联网通讯:可实现最多达8台机组的本地联网功能,能自动地根据机组的运行时间或人为指定来确认各台机组的运行优先级,可以保证各个机组的运行时间基本相同。特有的能量均载处理方式可以保证机组一
6、直在最经济的状态下运行。2上位联网通讯:控制器的通讯接口均为RS485(两线),提供标准的MODBUS协议,可以完成机组本身同第三方SCADA系统或DCS系统的联网通讯。3提供专门的可以连接以太网(TCP/IP协议)并具有SNMP网页浏览及通过电子邮件报警的功能的通讯模块,使所有的控制器都可以通过INTERNET网络与中控室软件(CONSULTANT,大冷提供)进行通讯,用户可以在中控室内完成机组现场运行情况的实时检测和对设定值的修改(此功能需要用户在订货时特别声明)。1.3 预备知识这本手册提供给用户一些关于开启式螺杆机组智能控制器的必要信息。在您能够成功操作之前,请确认是否完成以下几点:a
7、)选择用吸气压力还是冷媒温度作为控制点b)选择是否显示冷媒温度c)根据机组的实际情况,进行参数设定根据所买机组,所选功能检查内外部连线是否正确1.3.1 操作面板 介 绍 (标 配)图 1.1上图是SCC50螺杆机组智能控制器的操作面板的外观。在这块面板上共有10个按键,7个7段红色LED显示窗口,8个绿色的控制状态LED指示灯,1个红色的故障LED指示灯和两个红色的手动/自动操作方式指示灯。1.3.2 按键功能【操作方式】键:控制方式选择按键。通过按下这个按键可以选择控制器的控制方式,是手动控制还是自动控制,所选操作方式对应的指示灯会按顺时针方向依次点亮。在选到某一个位置并停留超过5秒钟之后
8、,系统进入该位置所在的控制方式。机组运行时,不论机组处于何种控制方式,只要将操作方式选为“停止”并超过5秒钟,那么机组就会进入停机程序,自动减载至能级零点后停机。【停机】键:手动停机按键。按下这个按键超过1秒钟,则不论机组处于何种控制方式,可以使正在运行的机组进入停机程序,自动减载至能级零点后停机。【开机】键:手动开机按键。在机组处于手动状态且“操作方式”选择在“压缩机”位置时,按下该按键超过1秒钟,则机组进入手动开机程序,手动开机。【减少】键:手动减少/减载按键。在设定参数时,按一下该按键,则正在修改的参数减去一个单位数,若按住该按键超过2秒,则正在修改的参数会以很快的速度减少;若“操作方式
9、”选择在“能级”位置时,按下该按键,则机组减载,松开该按键,则停止减载。【增加】键:手动增加/增载按键。在设定参数时,按一下该按键,则正在修改的参数加上一个单位数,若按住该按键超过2秒,则正在修改的参数会以很快的速度增加;若“操作方式”选择在“能级”位置时,按下该按键,则机组增载,松开该按键,则停止增载。【类型】键:每次按键对应一个LED指示灯,相应的类型选项就会按顺时针方向在“压力”、“温度”、“等效温度”、“差值”、“运行时间”、“定时器”和“安全保护”这7个位置循环显示。和“察看”按键配合,用来显示各参数值和上下限报警及停机值。【察看】键:若没有输入密码,则每次按下该键,只会在“当前值”
10、和“设定值”这两个位置交替选择,配合“类型”按键来显示各个参数的当前值或设定值(只能读取,不能修改);若输入了正确的密码,则每次按键,相应的察看选项就会按顺时针方向在“当前值”、“设定值”、“低限报警”、“高限报警”、“低限停机”、“高限停机”和“系统”这7个位置循环显示。和“类型”按键配合,用来显示各系统参数值和上下限报警及停机值,并可以对各设定值进行修改。【复位】键:手动复位按键。在任何情况下,按下“复位”键后,控制器会进入默认的显示界面,即“类型”=“压力”,“察看”=“当前值”。在出现停机故障后,若故障已经排除,则在下一次启动前,必须按一下该按键,将全部的控制时序复位。“故障”指示灯无
11、论闪烁还是不闪烁,按“复位”键后,指示灯都会熄灭,同时在故障发生时被锁定的显示值会全部激活,从而显示当前的各个参数。【下一项】键:用来选择需要设定的选项的按键。在除了“序号”以外的6个窗口之间按顺时针方向切换需要改变的参数。【确认】键:当完成了对某一参数的修改后,必须按一下“确认”键来保存新的设定值。按下该按键后,修改的数值会闪烁一下,表示新的设定值已经保存完毕。当发生停机故障后,按一下“确认”键,则可以通过“类型”和“察看”按键的配合来显示发生故障时各个参数的值。1.3.3 控制状态指示灯【开机等待】该状态指示灯在以下任何一种情况都会亮:在开机等待延时过程中,或者存在报警或故障信号,或者在“
12、自动” 控制方式中有外部禁止制冷信号输入。此时无法开机。【准备开机】压缩机停机后,开机延时结束且没有报警或故障信号时,该指示灯亮;表明目前状态符合开机条件。(另外,当压缩机运行过程中,吸气压力达到低限停机值后,故障停机,但当压力超过报警值后可以自动复位,当开机等待延时结束之后,该指示灯也亮。)【启动】发出压缩机启动信号后,该指示灯亮,表明机组处于启动过程。在运行指示灯亮了之后熄灭。【运行】 压缩机启动后,在已收到油泵及压缩机运行反馈信号,且通过启动时的增载,使能级零点指示灯熄灭后,该指示灯亮。同时熄灭启动指示灯。【增载】增载电磁阀通电时,此灯亮。【减载】减载电磁阀通电时,此灯亮。【能级零点】外
13、部能级零点限位开关闭合,此灯亮。【能级满度】外部能级满度限位开关闭合,此灯亮。由于电流过高、排气压力过高报警引起保护性减载或能级过高报警过程中,此灯也会亮。【故障】有超过停机上下限故障信号或外部的开关量故障输入信号时,这个红色的指示灯亮。若故障信号消失且按下了“复位”按键后,此灯熄灭。1.3.4 各窗口显示内容注:操作面板的默认界面是“类型”=“压力”、“察看”=“当前值”时的界面,也就是说不论在什么界面下,只要按下“复位”按键,则自动返回到该默认界面。“察看”选项“类型”选项显示窗口显示参数的含义备注当前值压力序号本机组在本地联网中的序号单机无此项要求当前值压力能级%机组当前的能级当前值压力
14、电机电流%压缩机电机当前的负荷额定电流的百分数当前值压力吸气吸气压力的当前值单位:Bar当前值压力排气排气压力的当前值单位:Bar当前值压力喷油喷油压力的当前值单位:Bar当前值压力过滤器油精过滤器前压力的当前值单位:Bar当前值温度序号本机组在本地联网中的序号单台机组无此项要求当前值温度能级%机组当前的能级当前值温度电机电流%压缩机电机当前的负荷额定电流的百分数当前值温度吸气吸气温度的当前值单位:当前值温度排气排气温度的当前值单位:当前值温度喷油喷油温度的当前值单位:当前值温度过滤器油加热温度的当前值单位:当前值等效温度序号本机组在本地联网中的序号单台机组无此项要求当前值等效温度能级%机组当
15、前的能级当前值等效温度电机电流%压缩机电机当前的负荷额定电流的百分数当前值等效温度吸气蒸发温度的当前值(单位:)根据吸气压力计算得出当前值等效温度排气冷凝温度的当前值(单位:)根据排气压力计算得出当前值等效温度喷油当前值等效温度过滤器冷媒出水温度的当前值(单位:)压缩、冷凝机组无此项当前值差值序号本机组在本地联网中的序号单台机组无此项要求当前值差值能级%机组当前的能级当前值差值电机电流%压缩机电机当前的负荷额定电流的百分数当前值差值吸气吸气过热度(吸气温度 - 蒸发温度)备用,单位:当前值差值排气排吸压差(排气压力 吸气压力)备用,单位:Bar当前值差值喷油油压差(喷油压力 排气压力)单位:B
16、ar当前值差值过滤器油精过滤器压差(过滤器前 油压)单位:Bar当前值运行时间吸气吸气窗口、喷油窗口组合起来显示累计运行时间单位:小时当前值运行时间喷油当前值定时器序号本机组在本地联网中的序号单台机组无此项要求当前值定时器能级%自动增减载延时(长)单位:分钟当前值定时器电机电流%停机到下次开机的延时单位:分钟当前值定时器吸气等待开机延时(本地联网时用)单位:分钟当前值定时器排气等待停机延时单位:分钟当前值定时器喷油油泵预润滑延时单位:分钟当前值定时器过滤器主机停后停油泵延时单位:分钟设定值压力能级%能级设定值控制经济器电磁阀,备用设定值压力电机电流%主电机电流设定值超过该值后自动减载设定值压力
17、吸气吸气压力的控制设定值,单位:Bar g压缩、冷凝机组设定值温度排气排气温度的设定值,单位:备用设定值温度过滤器油加热温度控制设定值,单位:控制油加热器开停设定值等效温度过滤器冷媒出水温度设定值,单位:冷水、盐水、乙二醇机组设定值定时器序号本机组在本地联网中的序号单机无此项要求设定值定时器能级%自动增减载延时(长)设定值单位:分钟设定值定时器电机电流%停机到下次开机的延时设定值单位:分钟设定值定时器吸气等待开机延时设定值(备用)单位:分钟设定值定时器排气等待停机延时设定值单位:分钟设定值定时器喷油油泵预润滑延时设定值单位:分钟设定值定时器过滤器停油泵延时设定值单位:分钟补气压力,补气温度显示
18、(Edon经济器带补气温度、压力传感器机组):将“类型”按键选到“等效温度”,按下“下一项”按键,“吸气”窗口显示:补气压力;“排气”窗口显示:补气温度。注:补气压力,补气温度报警,不影响压缩机正常运行。1.3.5 外部接线检查在为控制台通电之前,用户必须进行外部接线检查:1)检查控制电源电压,应为AC 220V; 注:SCC50控制器可以按要求工作在110V AC的电源条件下,但必须在出厂前设置。2)若用户购买的是压缩机组,则没有冷水断水和冷却水断水保护,检查控制台内相关端子是否和220V电源端子短接;若是冷凝机组,则没有冷水断水保护,检查控制台内相关端子是否和220V电源端子短接;3)检查
19、所有的接地端子是否接地良好。2. 技术条件2.1控制电源:AC 220V 50Hz2.2控制器电源:AC 24V 50Hz2.3 环境温度:-5 502.4 空气相对湿度:80RH2.5 振幅:12mm;频率小于25Hz2.6 操作面板尺寸:300x220mm2.7 主控制板尺寸:300x230x90mm3. 操作3.1 手动操作 3.1.1 手动开机在确认控制电源正常后,将控制台内的两个断路器闭合,为控制回路上电。将“操作方式”选到“压缩机”,在红色的“手动”指示灯亮了之后,如果“准备开机”和“能级零点”指示灯亮,那么按下“开机”按键超过1秒,机组就会进入启动程序,同时“准备开机”指示灯熄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SCC50 自动开启螺杆机组智能控制器使用手册 自动 开启 螺杆 机组 智能 控制器 使用手册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90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