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1).ppt
《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1).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2010.08,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物联网(IOT)的起源,物联网(IOT)的定义,广义的物联网涵义,利用条码、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连接(anything、anytime、anywhere),从而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庞大网络系统。,各国物联网战略或计划,物联网(IOT)提出的背景,十五年周期定律,IBM前首席执行官郭士纳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每一次这样的技术变革都引起企业间、产业间甚至国家间
2、竞争格局的重大动荡和变化。而互联网革命一定程度上是由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所催熟。,从Internet到IOT,物联网(IOT)的特征,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能够随时随地采集物体的动态信息。,通过网络将感知的各种信息进行实时传送。,利用计算机技术,及时地对海量的数据进行信息控制,真正达到了人与物的沟通、物与物的沟通。,物联网(IOT)的特征,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能够随时随地采集物体的动态信息。,通过网络将感知的各种信息进行实时传送。,利用计算机技术,及时地对海量的数据进行信息控制,真正达到了人与物的沟通、物与物的沟
3、通。,物联网(IOT)结构示意图,IOT基本理论模型,近距离通信,因特网,跟踪定位,高速数据网络,智慧星球,感知中国,中国物联网发展,面临五个主要技术问题,(1)技术标准问题 世界各国存在不同的标准。中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06年成立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标准项目组。2009年9月,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正式成立了PG1(国际标准化)、PG2(标准体系与系统架构)、PG3(通信与信息交互)、PG4(协同信息处理)、PG5(标识)、PG6(安全)、PG7(接口)和PG8(电力行业应用调研)等8个专项组,开展具体的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2)安全问题 信息采集频繁,其数据安全也必须重点考虑。(3)
4、协议问题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在物联网核心层面是基于TCP/IP,但在接入层面,协议类别五花八门,GPRS/CDMA、短信、传感器、有线等多种通道,物联网需要一个统一的协议栈。(4)IP地址问题 每个物品都需要在物联网中被寻址,就需要一个地址。物联网需要更多的IP地址,IPv4资源即将耗尽,那就需要IPv6来支撑。IPv4向IPv6过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物联网一旦使用IPv6地址,就必然会存在与IPv4的兼容性问题。(5)终端问题。物联网终端除具有本身功能外还拥有传感器和网络接入等功能,且不同行业需求千差万别,如何满足终端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对运营商来说是一大挑战。,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物
5、联网的体系架构,物联网的体系架构,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EPC物联网:系统结构,物联网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受到各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重视,在需求和研发的相互推动下,迅速热遍全球。目前国际上对物联网的研究逐渐明朗起来,最典型的解决方案有欧美的EPC系统和日本的UID系统。这里着重介绍EPC物联网。EPC系统是一个先进的、综合性的和复杂的系统。它由EPC编码体系、RFID系统及信息网络系统三个部分组成,主要包括六个方面:EPC编码、EPC标签、读写器、EPC中间件、对象名称解析服务(ONS)和EPC信息服务(EPCIS)。,PML:实体标记语言(Physical Markup Language),E
6、PC物联网:编码,国际上目前还没有统一的RFID编码规则。目前,日本支持的UID(Universal Identification,泛在识别)标准和欧美支持的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电子产品码)标准是当今影响力最大的两大标准,我国的RFID标准还未形成。EPC编码有通用标识(GID),也有基于现有全球唯一的编码体系EAN/UCC的标识(SGTIN、SSCC、SGLN、GRAI、GIAI)。这类标识又分为96位和64位两种。,EPC物联网:ONS,ONS工作过程:ONS查询过程,EPC物联网:EPCIS,EPCIS以PML为系统的描述语言,主要包括客户端模块、数据
7、存储模块和数据查询模块三个部分(在EPC1.0中称为PML服务器;在EPC2.0中,完善了功能并称为EPCIS服务器)。客户端模块主要实现物联网EPC标签信息向指定EPCIS服务器传输;数据存储模块将通用数据存储于数据库中,在产品信息初始化的过程中调用通用数据生成针对每一个产品的属性信息,并将其存储于PML文档中;数据查询模块根据客户端的查询要求和权限,访问相应的PML文档,生成HTML文档,返回给客户端。,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物联网核心技术:RFID,物联网核心技术:RFID,技术沿革,物联网核心技术:RFID,系统工作原理,物联网核心技术:RFID,RFID主要频段标准及特性,物联网核心技
8、术:RFID,RFID应用领域,31,物联网核心技术:RFID,中国RFID发展思路,物联网核心技术:WSN,物联网核心技术:WSN体系结构,WSN体系结构:平面拓扑结构,WSN体系结构:逻辑分层结构,物联网核心技术:WSN体系结构,传感器节点体系结构传感器网络协议栈,物联网核心技术:WSN的特征,物联网核心技术:WSN通信,WSN在无线通信框架中的位置,物联网核心技术:WSN融合,WSN和其它无线通信技术的融合,物联网核心技术:应用前景,物联网核心技术,RFID侧重于识别,能够实现对目标的标识和管理,同时RFID系统具有读写距离有限、抗干扰性差、实现成本较高的不足;WSN侧重于组网,实现数据
9、的传递,具有部署简单,实现成本低廉等优点,但一般WSN并不具有节点标识功能。RFID与WSN的结合存在很大的契机。RFID与WSN可以在两个不同的层面进行融合:物联网架构下RFID与WSN的融合,传感器网络架构下RFID与WSN的融合。,物联网架构下RFID与WSN的融合,RFID和WSN融合,物联网核心技术,传感器网络架构下RFID与WSN的融合:智能基站,RFID和WSN融合,物联网核心技术,传感器网络架构下RFID与WSN的融合:智能节点,RFID和WSN融合,物联网核心技术,传感器网络架构下RFID与WSN的融合:智能传感标签,RFID和WSN融合,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物联网应用示意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联网 技术 及其 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89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