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C60826线路设计中文版免费下载.doc
《IEC60826线路设计中文版免费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EC60826线路设计中文版免费下载.doc(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IEC标准解读架空线路设计原则(60826)目录4概述14.1目标14.2系统设计24.3系统可靠性25主要设计原则35.1方法35.1.1可靠性要求45.1.2稳定性要求65.1.3安全性要求65.2气象荷载强度要求65.2.1极限荷载65.2.2系统设计要求75.2.3每个元件的设计公式86荷载96.1简述96.2气象荷载之风和相关温度96.2.1使用范围:96.2.2地表粗糙度96.2.3参考风速 VR106.2.4风速和温度的组合136.2.5风对线路元器件的作用136.2.6线路元器件风荷载的估算146.3气象荷载,无风冰荷载186.3.1简述186.3.2冰数据186.3.3通过
2、气象数据分析方法估算年最大冰荷载196.3.4参考极限冰荷载206.3.5结冰温度226.3.6杆塔的冰荷载226.4气候荷载,风和冰的联合荷载236.4.1联合的概率-主要原则236.4.2冰荷载的确定256.4.3风和覆冰同时发生时温度的确定256.4.4覆冰条件下风速的确定256.4.5覆冰导线的拉拽系数266.4.6杆塔荷载的确定276.5建设和维护荷载(安全荷载)286.5.1概述286.5.2杆塔的建设286.5.3建设中吊线和挂线296.5.4维护荷载306.6用于故障工况下的荷载306.6.1概述306.6.2安全要求316.6.3安全相关的荷载扭转、纵向和附加的安全方法317
3、元件的强度和极限状态327.1概述327.2元件强度的通用公式337.2.1强度系数值N337.2.2对应于强度配合的强度因数347.3元件计算的相关数据357.3.1线路元件的极限状态357.3.2线路元件的强度数据367.3.3杆塔的设计强度377.3.4基础设计强度387.3.5导线和地线设计原则387.3.6绝缘子串设计原则394概述4.1目标标准要实现下面两个目标a)标准给出了基础线路可靠性概念的架空线设计原则,基于可靠性的方法特别适合于重要的气象和强度数据可以获得的地区。这种方法同样也适用于要耐受特定的气象荷载,气象荷载的数据是从经验或从已经安全运行了很长时间的线路的标准中获取的情
4、况。在这些情况中,线路元件间的设计一致性可以得到,但是实际可靠性水平可能不知道,特别是对于之前的线路故障没有数据或经验时。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设计标准不能够构成一个完整的设计手册。然而,标准中给出了如何提高线路的可靠性,如何去调整单个元件的强度来实现他们之间的强度配合。标准还给出了最低安全要求来保护人员不受伤害,以及确定了一个可以接受的安全运行水平(安全和经济设计)b)它通过可靠性的概念以及概率和部分概率的方法为线路设计的国家标准提供了一个框架。国家标准中需要建立用于本标准的气象数据以及各个国家的具体的气象数据。设计标准适用于新线路条件,然而线路会随着时间而老化和损失强度。由于老化而产生的强度的
5、减少值很难得到,因为它不仅各个元件之间不一样,而且还取决于材料类型,生产过程和环境的影响。这个问题目前也正在研究。标准中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附录A和C中给出了额外的非正式的数据和解释。4.2系统设计该方法是基于把要设计的线路作为一个由杆塔、基础、导线、绝缘子构成的系统的概念。这种方法使设计者能够将元件强度与系统进行配合,同时认识到传输线是由一系列元件组成而每个元件的故障都有可能导致电能传输能力的丧失。希望这种方法能够实现总体上的经济设计同时又没有不协调的情况。由该系统设计方法的结果可以知道线路可靠性是由最不可靠的元件控制的。架空传输线可以分为四个主要元件,如表1所示。然后每个元件有可以分成几个
6、部分。4.3系统可靠性设计标准的目标是为了设计可靠安全的线路。线路的可靠性是通过设计线路元件的强度要求大于在特殊天气时造成的负载来实现的。标准中会对气候荷载详细说明并且提出计算他们给输电电路带来的影响的方法。然而,还需要认识到设计过程中没有提到其他条件也可能发生并由可能造成线路的故障,如物体的影响,材料的缺陷等。标准中提到的一些方法,使线路能够有足够的强度来减少损伤以及扩大事故的发生。5主要设计原则5.1方法表2中总结处了设计输电线路元件的推荐的方法。也可以描述如下:a)收集初步的线路设计数据和气象数据说明:在一些国家,在其国标中给出了诸如50年重现周期设计风速。b1)依据极限荷载的重现周期选
7、择可靠性等级说明:一些国家标准或实际原则中有时会提出一些直接的或间接的设计要求可能会约束提供给设计者的选择。b2)选择稳定性要求b3)列出由强制性规则和建设和维护荷载提出的安全性要求。c)依据选择的极限荷载的重现周期计算气候变量d1)计算元件的气象极限荷载d2)依据稳定性要求计算荷载d3)依据施工和维护中的安全要求来计算荷载e)确定线路元件间的合适的强度配合f)选择用于荷载和强度公式中的合适的荷载和强度因数g)计算元件的特征强度h)设计有上面强度要求的线路元件。标准对bg进行了详细说明,a和h不在标准范围之内。5.1.1可靠性要求5.1.1.1可靠性等级(气候相关的荷载)可靠性要求目的是确定线
8、路可以耐受确定的气象极限荷载(重现周期T下的风,冰,冰和风)以及从系统的计划生命周期内发生这些气象事件时得到的荷载,同时要确保在这些气象条件下运行的连续性。 输电电路设计有不同的可靠性等级。标准中把参考可靠性水平定义为气象条件的重现周期为50年以及强度的排除极限为10%(用于选作最低可靠性的元件)。参考可靠性水平一般认为是可以实现运行和安全持续性的可接受的可靠性水平。排除极限Re,如果强度有e%的概率不能实现则称Re为线路的排除极限。Re的值与强度的概率密度函数相关。通常排除极限这样来取值,就是让大多数的试验元件荷载等于标称强度时都可以通过试验,不能够通过的元件的百分比就是排除极限。可以通过增
9、加气象条件的重现周期来提高线路的可靠性水平。线路更高的可靠性水平可以通过线路在网络中的重要性来进行校验。标准中提出了三个可靠性等级,认为这三个等级包含了大多数输电线路的可靠性范围。表1中按照重现周期来描述了可靠性水平。对于临时线路,一些木质杆或重要性等级要求不高的线路,可能取25年的重现周期比较合适。表1 传输线的可靠性水平可靠性水平123气象重现周期T50150500说明:一些国家标准或实际原则中有时会提出一些直接的或间接的设计要求可能会约束提供给设计者的选择。重现周期介于50-500年之间的如100、200、400年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也可以考虑使用。5.1.1.2年可靠性的估计值荷载Q和强
10、度R 都是随机变量,如果知道R和Q的统计函数知道的话就可以进行可靠性计算。线路可靠的条件是荷载小于线路的耐受强度,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年可靠性=1年故障概率=其中: 为荷载概率密度函数 是强度R的分布函数说明:分布函数是概率密度函数的积分。当超过90%概率(排除极限时10%)的特征强度设置成与荷载QT(重现周期为T)相等时,各种概率的组合会致使理论上年最小可靠性大约为1-1/2T。当输入的荷载和强度的数据不够精确时实际的可靠可能并不是这么多。在后面的情况中,绝对可靠性可能并不知道,但是当线路的参数与参考值有可比性时,可以计算出相应的可靠性数值。5.1.2稳定性要求稳定性要求是依据特殊的荷载和
11、测量来减少不可控的严重故障的风险。这些方法在6.6中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说明:一些稳定性方法可以提高耐受不平衡冰荷载的可靠性。5.1.3安全性要求安全性要求包括那些线路要进行针对性设计的特殊荷载,来确保建设和维护工作不会对人身造成危害,6.5中进行了详细讨论。5.2气象荷载强度要求5.2.1极限荷载与气象相关的荷载是随机变量。考虑三种与气象相关的荷载情况:风,冰,冰和风同时作用。当冰或风的统计数据可以获得时,就可以计算选择的重现周期下和指定QT下每个线路元件的气象荷载。在计算过程中,线路的空间范围和计算的方向要考虑进去。需要说明地震等极端气象条件没有考虑在内。在目前的标准中,荷载QT称作重现周期
12、为T的系统极限荷载。在对每个元件的计算过程中,需要对下面的条件进行检查:设计极限荷载设计强度或者更精确表达为:荷载因数极限荷载的影响QT 强度因数特征强度RC提出的方法中,气象极限荷载QT用于设计儿不需要外加荷载因数,因此,取1。因此前面的公式变为:极限荷载的影响QTRC6.2-6.4中详细介绍了QT下面这个公式用来计算每个元件特征强度RC的最小值为了让其能够耐受极限荷载RC极限荷载的影响QT/QT可以通过对气象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到。在一些国家标准中,规定了参考气象变量(经常是50年的重现周期)在某些情况下,任何重现周期下的气象变量都可以用50年重现周期参考变量乘以表2中给出的荷载因数T来估算。
13、表2 荷载因数T,用来调整重现周期不是50年的荷载说明:上面的T已经足够精确对于COV到0.16的风速,0.30的冰厚以及0.65的单位冰重,它是从Gunbel分布函数中获得的。5.2.2系统设计要求三种设计条件需要考虑,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表3中总结了荷载的内容、性能要求和各种条件下的极限状态。表3 系统设计要求条件/要求荷载类型性能要求相应的极限状态可靠性由于风、冰、风和冰产生的气象荷载,重现周期为T确保可靠和安全的电力传输能力损伤极限稳定性扭转、垂直和纵向荷载减少发生不可控制的扩大故障的概率(故障工况下)故障极限安全性建设和维护荷载确保安全建设和维护条件损伤极限5.2.3每个元件的设
14、计公式当设计单个元件时公式“极限荷载的影响QTRC ”可以扩展成:U极限荷载的影响QTRCU是使用系数因子,它是从使用系数U 的分布函数中得来的,它表达了有效的(实际的)与设计(原始)条件之间的关系。使用因数U是一个随机变量,它的值等于由于气象原因作用于元件的有效极限荷载(实际线路条件)与同样气象条件下元件的设计极限荷载的比值。引入U是因为元件都是成组设计而不是一个一个来设计。然而,由于元件经常在还没有知道具体的实际线路参数之前就进行了设计,所以对于新线路取U=1是可取的。说明:这是等价于考虑设计是受线路最大档距影响。还要说明的是这种简化会对可靠性有一定积极的影响。然而,U对可靠性的影响可以充
15、分考虑使用系数全部已知的现有线路。RC是特征强度。它的取值要保证新元件处于合适的状态,通常取90%98%的概率,它的值也叫做安全强度,最小强度,最小故障荷载。当不规定或计算时,RC的排除极限可以保守地取10%(典型取值通常在2%-10%)。通常认为线路元件像所有结构元件一样会随着时间老化,产生强度的减小。随时间强度减小的限制没有包含在本标准中,这里提到的可靠性数值都是基于新线路条件。往往标准中只给出了故障元件的单个额定值,而前面提到的方法要求考虑两种极限,损伤极限和故障极限。如果关于RC的损伤极限没有在标准中规定,表14和17可用来得到这些数值。 是用于设计元件的总体强度因数。它考虑了:A)
16、系统特点在任何单一气象事件发生时承受极限荷载QT的元件的数量(N)(N)元件之间的强度配合(S)B)元件的特点在出厂试验和安装过程中元件质量的差异Q实际的排除极限和假设的e=10%之间的差值C所有因数是相互独立的所以有:6荷载6.1简述荷载分为以下几类:a)气象荷载,包括风荷载,有冰无风和有冰有风三种情况a)建设和维护要求的荷载c)故障工况下荷载6.2气象荷载之风和相关温度6.2.1使用范围: a.档距,在200m800m,大于800米时可选择800的系数,小于200米时可选择200的系数。 b.杆塔高度,小于60米。大于60m时也可以遵循同样的原则进行设计,但是计算出来的风的结果需要进行校核
17、。 c.海拔,不超过1300米,高于它时需要有专门的研究结果 d.地形,地形特征不能严重影响风的形态。 龙卷风,山体滑坡等极限条件没有考虑在内6.2.2地表粗糙度 表4 地形分类地形类型地形特征 转换系数 A 广阔的水域或平坦的沿海地区 1.08 B 只有少量障碍物的空旷野外,如机场或少量数目和建筑的耕地 1.00 C 有很多低矮障碍物的地区,如围栏,树木,房屋 0.85 D 近郊地区或有很多高大树木的地区 0.67 注意: 1. KR为各种地形下风速的转换系数,以B类型为基准。 2. 当地形介于两种类型之间时,保险起见取更平滑类型。 3. 当线路沿着峡谷时,始终选择C型 6.2.3参考风速
18、VR选取方法:通常是在10m高,平均周期10分钟,B地形条件的气象站获得,记为 VRB当测量的高度,时间,地形与标准条件不一样时,转换方法如下: a. 高度不同 z为高度b. .地形不同 x表示地形类型c. c.时间不同的值见下图梯度风速 G的确定 梯度风速指距离地面800m-1000m的风速。 当气象站离线路非常远时,可利用梯度风速来估算设计风速。 式中:G年最大梯度风速的平均值m(B)B地形,10m高的年最大风速平均值G通常从国家气象机构获得设计参考风速 VR计算方法:由年最大风速平均值计算得来,计算公式为: VR设计参考风速年最大风速平均值标准差T重现周期C1、C2由观测年限决定C1、C
19、2的取值,见下表VR/取值,见下表VX是变化系数,欧洲的一些国家取0.12注意:上面用到的各种风速认为是在大气温度为日最低气温的平均值下得到的。或者认为是50年重现期的年最低气温加上15度得到的。 平均日最低气温可以通过分析线路附近气象站的温度记录来获取。 减弱的风(reduced wind) 减弱的风风速考虑发生在50年重现期或发生概率为2%的年最低气温下。 计算公式:0.6*VR 6.2.4风速和温度的组合 通常认为最大风不发生在最低气温下,所以,通常只考虑两种情况: 1. 大风,发生在平均日最低气温下 2.减弱的风,发生在一定重现期的年最低气温下 需要说明的是线路设计并不总是有减弱的风和
20、最低气温的组合控制,只有在档距在200m以下时,或温度-30度以下,或者终端塔时才着重考虑 6.2.5风对线路元器件的作用由于风对线路元件(导线,绝缘子,杆塔的所有部分)的吹动产生的单位作用的特征值a(N/m2) 为动态参考风压(N/m2或Pa),它是由参考风速VR通过地表粗糙度校验得来的。 (单位N/m2)单位体积的空气量,在15度,101.3kPa下取1.225kg/m3 空气密度校正系数,当限制风速需要进行海拔校正或者温度偏离150很多时,它的取值见表5,其他情况下去1.0。 为拉拽系数,取决于元件的形状和表面特性。 联合风系数,考虑了元件离地表高度、地形、阵风和动态反应(元件作用)的影
21、响。在导线荷载的情况下,该系数要分成为两个系数GL和 GC。对于每个线路元件这些参数都应该分开考虑。表5 基于海拔和温度的动态参考风压的校正系数 6.2.6线路元器件风荷载的估算 6.2.6.1导线风荷载 AC(N) 计算公式: 式中: q0动态参考风压CXC导线牵引系数,对于标准导线和风速取1,通过直接测量或风漩涡试验得到的值也可以使用。GC导线联合风系数GL档距因数d导线直径,单位米L水平档距风向和导线的夹角导线高度认为是在导线弧垂的下三分之一处(悬挂点减去三分之二弧垂),当对杆塔进行计算时,认为高度取导线与杆塔连接点的高度,这种假设是保守的,它补偿了挂在杆塔顶端的地线增加的高度。6.2.
22、6.2风对导线张力的影响 风会导致导线机械应力的增加,可以用标准的弧垂-张力方法进行计算。 如果一系列的档距由耐张绝缘子隔开,控制档距就需要引入到张力计算中,控制档距是假设所有的档距遭受同样的风压,这种假设是很保守的,所以当档距很多或绝缘子串较长时,辅以实际经验,可以对公式中计算得到的风荷载进行减少,但最多不能减少超过40%,地线风压不能减少。 6.2.6.3绝缘子串风荷载 风对绝缘子的荷载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通过导线传过来的风对导线的荷载,另一部分是风压直接作用于绝缘子串的荷载。 风压直接作用荷载Ai式中: q0动态参考风压CXi牵引系数,取1.20Gt联合风系数,高度取绝缘子串重心的离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IEC60826 线路 设计 中文版 免费 下载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88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