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史文化导游词精选.doc
《上海历史文化导游词精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历史文化导游词精选.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上海历史文化导游词精选 上海地处中国东部、长江入海口、东临东中国海,北、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上海历史文化导游词,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上海历史文化导游词1龙华寺是上海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刹,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寺名*于佛经上弥勒菩萨在龙华树下成佛的典故。现今龙华寺的殿宇大部分属清同治、光绪年间的建筑,并保持了宋代伽蓝七堂制的格式,依次为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方丈室和藏经楼。天王殿侧钟楼高3层,悬有清光绪20_年铸造的青龙铜钟,高约2米,直径达1.3米,重5吨余,“龙华晚钟”也是昔日的“沪上八景”之一。藏经楼上收藏着各种版本的大藏经,佛教经
2、籍及各种珍贵文物,其中包括被称为龙华寺“镇寺三宝”的明万历年间敕赐大藏经718函;范金千叶宝莲毗卢遮那佛一尊;御赐金印一枚。一年一度的迎新年龙华撞钟活动,每年农历三月三的龙华庙会,至今已三百余年历史,已成为上海市一个固定的旅游节庆活动。徐汇区龙华路2853号。电话:021-64566085小贴士节庆:元旦迎新春撞龙华晚钟、二月春节进香、四月清明祭陵、(农历)三月三庙会、(十月)吉祥龙华游、龙华皋鼓。庙会:传说农历三月初三是弥勒化身布袋和尚的涅槃日,龙华寺作为弥勒道场,(农历)三月三举行隆重的纪念法会。龙华每年这个时候香火最旺盛,吸引了很多民众和小商贩,形成了热闹的庙会。上海历史文化导游词2豫园
3、,历来被称为城市山林,它诞生于四个半世纪之前的明代中叶,说它是城市山林,因为它坐落在繁华喧嚣的上海城市中心,清代江苏巡抚陶澎在道光六年(1820_年)就为它题匾“城市山林”。豫园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黄浦区的上海老城厢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豫园旅游商城、上海老城隍庙相连,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约30亩地),门牌号码编在安仁街218号。豫园名列现存的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首,其余是嘉定秋霞圃、嘉定古猗园、松江醉白池、青浦曲水园。豫园是上海市中心城区唯一的古典园林,也是上海市唯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中国古典园林。1959年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
4、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豫园是上海地区最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典园林,可谓上海名园之冠。明代私家园林明清两代,江南经济繁荣、物产富庶,官宦豪富、文人雅士纷纷营造私人园林,一时江南建私家园林之风盛行,各城市名园荟集,中国江南私家园林的精品亦大多集中于这个时期。著名的有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无锡的寄畅园;扬州的个园、何园;上海的豫园;杭州的郭庄、刘庄、蒋庄等,为此赢得“江南园林甲天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胜誉。豫园所处的上海老城厢,是当时的上海县县治所在地。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四月,倭寇自海上屡屡来犯上海,两个多月内五次焚烧掳掠,知县仓惶逃遁
5、,镇海卫指挥、县丞、镇抚皆被杀害,县衙遭焚,闾里成墟,死者盈路,惨不忍睹。于是邑人上书:“贼自海入,乘潮劫掠,如取囊中物,皆由无城之故。”决意筑城御倭,官府采纳,全城上下出钱出力,不到两个月便筑城完竣,当时便有潘恩撰写筑城记。此后,军民固守城池,倭寇侵犯终不得逞。正因此,日后潘恩家才能太太平平地在城内建园。这座高二丈四尺,城围九里的明城墙在老城厢矗立了三百六十年,直到民国元年(1920_年)拆除,留下城西北大境关帝庙一小段(今人民路大境路口),至今犹存,1959年与豫园同时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潘恩,字子仁,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上海人,明史有其列传,死后赠太子少保,谥“恭定”。潘恩嘉靖二年(
6、1920_年)进士,官至刑部侍郎、刑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为官廉能正直,惩恶扬善,深得民心。他家中堂上对联“履富履贵履盛满,如履春冰;保身保家保令名,如保赤子”,则是他一生兢兢业业、洁身自好的写照。潘恩的家族是当时上海城里的名门望族,在老城厢梧桐巷、安仁里(现梧桐路、安仁街)一带居住,现梧桐路的明代建筑世春堂(今福佑路第一小学分部)是潘家仅存的旧居。在上海县修筑城墙六年后的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潘恩的次子潘允端科场失意落榜归来,在自家住宅西面数畦蔬圃之上,聚石凿池,构亭艺竹,营造小园,聊以自娱,这便是豫园的始建。三年后,潘允端终于金榜题名,中了进士,自此沉浮宦海十多年,无暇顾及建园。日
7、后,在他自己写的豫园记中说:“垂二十年,屡作屡止,未有成绩。”万历五年(1577年),他从四川布政使任上辞归,这才一心一意营造园林,请园艺名家、堆叠假山高手张南阳为其设计营建,不断充拓扩大,逐步增添景物,积十余年之功,把余生的精力和财力耗费在修建园林上。正如他在豫园记中所说:“每发耕获,尽为营治之资”,“第经营数稔,家业为虚,余虽嗜好成癖,无所于悔”万历十八年(1590年),终于建成一座规模恢宏、景色旖旎、盛名一时的私家园林,当时即被公认为“东南名园冠”、“奇秀甲于东南”,为后人留下一份弥可珍贵的文化遗产。上海历史文化导游词3大家好,欢迎来到上海博物馆参观。博物馆向人们展示的人类文明的窗口,而
8、上海博物馆是上海乃至中国向海内外公众展示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窗口。上海博物馆是位于上海市人民广场南端,该馆创建于1952年,是上海市市领导决策,支持和海内外各界的慷慨捐助下,经过两年时间建设,最终落成在大家眼前的这座国内大型的综合性艺术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作为上海城市文明的标志,与上海地位相适应,所以系设计方案都是十分严格。经筛选,采用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刑同和副总设计师主持的设计方案。新馆占地33亩,地下二层,地上五层,地面高度系29.5米,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原来的上海博物馆只有4个陈列馆,现在增扩至10个陈列馆和1个专馆。展览面积达1.2万平方米,是原来的3.4倍。有11个长期展览的陈列馆
9、如:青铜器、陶瓷、雕刻、玉器和少数民族工艺品等。而1995年先有青铜器馆、陶瓷馆和雕刻馆正式对公众开放。我们现在站在博物馆大门前,看一下这个新馆的造型,它的设计是方形基座与圆形放射型相结合,有着鲜明的空间感。“方”象征着四面八方,“圆”着意文化渊源之循环往复,这个馆的四座“拱门”弧线,体现了开放的世界。整座建筑犹如一尊放大有耳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如果从高空中俯瞰,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个圆盘形的屋顶恰似一面巨大汉镜。不仅蕴含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天圆地方”,凝聚着中华文明结晶,更体现了我们是基于现代科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感。新上海博物馆是上海市现代化的跨世纪标志性建筑之一。下面请大家随我一
10、同走进这座上海新博物馆,一同感受我国中华五千年文明,投入追古依旧之中。博物馆的大厅地铺青砖,墙饰米黄色花岗岩,大厅中央地面镶有古朴硕大的宝相花图案。我们首先参观的是“青铜器馆”。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青铜器文化是记录奴隶社会的形象载体。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器门类齐全,器物精湛。以商、西周、春秋、战国各时代、各地区成系统的收藏来讲,上海博物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馆不相上下。上海博物馆尤以长篇铭文同历史著录的重器为特色。而这个青铜器馆充分反映了中国青铜工艺发展的完整体系同中国民族非凡的创造力。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是红铜加入锡、铅,成为一种新
11、的合金,这种合金历经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灰色的锈,也是我们眼前看到的这些。中国青铜工艺的时代跨度,大致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至公元前220_年以前的战国时代,可分为初始期、育成期、鼎盛期、转变期、更新期等几个阶段。中国的青铜器主要是以礼器为主,其形制大概可以划归为五大类,即日常用器(炊器、食器、酒器、饰物)、乐器、兵器、工具和货币。刚刚大家已看过青铜器的初始期和育成期了,下面等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青铜器的鼎盛期。青铜器的鼎盛期是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这个时期的青铜器铸作精湛,而且都是成套的铸作,品种之多系空前绝后的。这时期的青铜器上大多装饰兽面纹同各种动物纹,瑰异庄严,神秘莫测,这
12、些都是体现了人们对大自然力量的崇拜。就好像这个“簋”,在古代是用来放置食物的器皿。形状或方或圆,在当时是贵族的食器或祭器。但后来又逐渐流传到民间,而我们民间更有“九大簋”之说。何谓“九大簋”呢?意思是筵席的时候好丰盛,有九个大簋装放菜肴食物。古时祭祀,通常都是“二簋”、“四簋”、“八簋”,但有些地方惯称盛宴为“九大簋”。在“九”与“簋”之间还加个“大”字,不单指多,而且含有极其丰盛、隆重意思。人们所讲的“簋”,是指可装五至六斤米饭之“大碗”。按现代人的食量,“九大簋”可供一百几十人享用。由此可知,“九大簋”是极言其饭菜之丰盛,夸耀其筵席规格之高。上海历史文化导游词4各位游客好.啊,微风吹在脸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 历史文化 导游 精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8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