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ppt
《第09章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9章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第九章,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第一节 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计数第二节 常见产毒霉菌的鉴定,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第一节 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计数 一、概述 二、检验方法 1霉菌和酵母平板计数法(1)设备和材料 温箱(2528);振荡器;天平;显微镜;具玻塞三角瓶(300mL);试管(15mm150mm);平皿(直径9cm);吸管(1mL及10mL);酒精灯;载物玻片;盖玻片;广口瓶(121灭菌20min);牛皮纸袋;金属勺、刀等;试管架;接种针;橡皮乳头。(2)培养基和试剂 察氏培养基;高盐察氏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马铃薯琼脂;孟加拉红培养基;玉米粉琼脂;灭菌蒸馏水、
2、乙醇;乳酸-苯酚液。如标准要求只做霉菌菌数,则可用高盐察氏培养基,其他同本方法。,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3)操作步骤 采样 取样时需特别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避免采样时的污染。样品采集后应尽快检验,否则应将样品放在低温干燥处。以无菌操作称取检样25g(mL),放入含有225mL灭菌水的具玻塞锥形瓶中,振摇30min,即为1:10稀释液。用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0mL,注人灭菌试管中,另用带橡皮乳头的1mL灭菌吸管反复吹吸50次,使霉菌孢子充分散开。取lmLl:l0稀释液注人含有9mL灭菌水的试管中(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试管内稀释液),另换一支lmL灭菌吸管吹吸五次,此液为1:100稀释液。
3、,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按上述操作顺序做10倍递增稀释液,每稀释一次,换用一支lmL灭菌吸管,根据对样品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3个合适的稀释度,分别在做l0倍稀释的同时,吸取lmL稀释液于灭菌平皿中,每个稀释度做2个平皿。然后将凉至45左右的培养基约15mL注人平皿中,并转动平皿使之与样液混匀,待琼脂凝固后,倒置于2528温箱中培养,3d后开始观察,共培养观察5d。计算方法 通常选择菌落数在10150之间的平皿进行计数,同稀释度的两个平皿的菌落平均数乘以稀释倍数,即为每克(或毫升)检样中所含霉菌和酵母数。稀释度选择及菌落报告方式可参考GB/T4789.2。报告 每克(或毫升)食品所含霉菌和酵母数
4、以cfu/g(mL)表示。,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2霉菌直接镜检计数法 一般常用的方法为郝氏霉菌计测法,也称霍华德(Howard)霉菌计数法。本法适用于各种加工的水果和蔬菜制品,如番茄酱、果酱和果汁等。霉菌可以作为一种指示菌,表明加工制品的原料有霉菌所致的腐烂存在。此法系在一个标准计数玻片上计数含有霉菌菌丝的显微镜视野。(1)设备和材料 烧杯;玻璃棒;折光仪;显微镜;郝氏计测玻片(是一特制的,具有标准计测室的玻片);盖玻片;测微器(具标准刻度的玻片)。,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2)操作步骤 检样的制备 取定量检样,加蒸馏水稀释至折光指数为1.34471.3460(即浓度为7.9%8.8%),备
5、用。显微镜标准视野的校正 将显微镜按放大率90倍125倍调节标准视野,使其直径为1.382mm。涂片 洗净郝氏计测玻片,将制好的标准液,用玻璃棒均匀的摊布于计测室,以备观察。观测 将制好之载玻片放于显微镜标准视野下进行霉菌观测,一般每一检样观察50个视野,同一检样应由两人进行观察。结果与计算 在标准视野下,发现有霉菌菌丝其长度超过标准视野(1.382mm)的六分之一或三根菌丝总长度超过标准视野的六分之一(即测微器的一格)时即为阳性(),否则为阴性(),按100个视野计,其中发现有霉菌菌丝体存在的视野数,即为霉菌的视野百分数。,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3)培养温度 大多数霉菌和酵母在2530的情
6、况下生长良好。有人用附加抗生素的培养基和酸性培养基,在温度12、17、22、27和32的培养条件下,测定蔬菜、乳制品、海产品和肉类的霉菌和酵母数。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在1727之间,用两种培养基测定的霉菌和酵母数没有明显差异。(4)菌落计数 应选取菌落数在30100之间的平板作为霉菌和酵母数测定标准。一个稀释度使用两个平板,采用两个平板的平均数。选择稀释度也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100之间的稀释度,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关于稀释倍数的选择可参考细菌菌落总数测定。,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第二节 常见产毒霉菌的鉴定 一、霉菌的培养和分类鉴定 1培养基的选择 鉴定食品中霉菌菌种常用的培养基主要为固体培养基
7、。不同种类的霉菌应采用不同的培养基。(1)曲霉属 最常用的鉴定培养基是察氏琼脂培养基。另外还可选用麦芽汁琼脂和玉米琼脂作为鉴定辅助培养基。(2)青霉属 鉴定用的培养基也是察氏琼脂培养基。但由于青霉的菌落颜色单一,鉴定比较困难,有些菌种在察氏琼脂培养基上颜色不典型。有三个基础培养基可供选择,即察氏琼脂培养基、察氏酵母浸汁培养基和麦芽汁琼脂培养基。,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3)镰刀菌属 镰刀菌属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大部分菌种的培养性状很难保持稳定,初分离时有时只产生菌丝体,常常很难诱导产生正常的分生孢子,在鉴定工作中会带来很大困难。因此,首先选择适合产生各种性状的培养基是非常重要的。最常用的培养基是
8、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为促进孢子生长,可采用小麦煎汁培养基,振荡培养47d可产生大量大型分生抱子。(4)其他菌类 食品中污染的霉菌大多数为半知菌,常见的培养基是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也可用察氏琼脂培养基,但根霉由于不能利用硝酸盐为氮源,故在察氏琼脂培养基上生长不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2培养方法 常用的培养方法有:(1)平板培养。霉菌的菌落特征是鉴别的重要依据,为了便于观察,通常采用平板培养观察其生长速度和菌落的特点。一般采用点植方法在平板上点种一个点或三个点,每菌接种二个平板。接种方法:将制备好的平板倒置于实验台上,左手拿起皿底,使培养基朝下,右手持接种针,沾取少量孢子点种于培养基中
9、心一个点或成三角形的三个点,再将皿底扣在皿盖上,倒置于2528温箱中,培养一定时间,观察生长情况。这种方法可避免霉菌抱子散落在培养基上,使菌落只生长一个或三个典型菌落,便于观察。若不翻转平板,培养基朝上,则可将待检菌种制成抱子悬液,用接种环接种于培养基上,也能得到较好的效果。,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2)斜面培养。斜面培养是菌种传代,菌种保藏的最常用的方法,也可用于鉴定时观察菌种生长特征。接种方法:用接种针沾取少量孢子,在斜面中央的一点点种,或从中心向上划一条直线。中心点植入法能获得最特征性的生长物,单线接种不仅培养物更典型,而且斜面能更迅速复满菌落。3鉴定方法(1)培养特性的检查。主要用肉眼
10、观察,必要时可借助放大镜或解剖镜,观察平板和斜面培养物的特征,记录以下内容。生长速度:主要记录菌落生长的快、中、慢、极慢。一般在培养两周时,测量菌落的直径。,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菌落的颜色:有些菌株在培养期间,菌落颜色变化很大,主要观察菌落表面(包括子实体、气生菌丝和菌核等)和底部埋伏型菌丝在不同阶段的颜色及其变化。菌落的背面颜色及其变化等。菌落的表面:气生菌丝生长疏松或致密、平坦、隆起、凹陷或有皱褶,有无同心环或放射状沟纹;边缘是否整齐,是全缘的、锯齿状的、还 具树枯状的和纤毛状等。菌落的质地:指菌落外观似毡状、绒状、棉絮状、羊毛状、束状、粉粒状、明胶状或皮革状等类型。培养基颜色及其变化:
11、观察是否仅限于菌落所覆盖的部分,或扩散于更大范围。渗出物:有些菌种常常在菌落表面出现带颜色的液滴。观察时应注意其色调和分泌的数量。,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2)显微镜检查 霉菌的培养性状离不开显微镜检查,常见的检查方法有:活培养物的检查:在制片检查前,可将斜面培养物横放在镜台上,用低倍镜借助透射光检查斜面边缘处的孢子和孢子头形态。平板培养物也可放在镜台上,打开皿盖,用低倍镜观察菌落的边缘,可以观察到青霉、曲霉成熟子实体的结构。平板培养当刚长出小菌落时,也可以取出一个平皿,以无菌操作,用小刀将菌落连同培养基切下12cm的小块,置菌落一侧,继续培养,于514d进行观察,亦可直接观察子实体着生状态。
12、,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载片标本的检查:取载物片加乳酸-苯酚液一滴,用接种针钩取一小块霉菌培养物置乳酸-苯酚液中,用两支分离针将培养物撕开成小块。切忌涂抹,以免破坏霉菌结构,然后加盖玻片。如有气泡,可在酒精灯上加热排除。制片时最好是在接种罩内操作,以防孢子飞扬。将制好的玻片,置显微镜物镜台上,观察霉菌的菌丝和孢子的形态特征、抱子的排列等,并做好详细记录。,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4检索表的使用 鉴定霉菌时,按照上述要求,经详细观察,根据其主要性状,利用检索表可以查找它们的归属。检索表基本上有阶梯式和双叉式两种类型,是把分类上相对应的主要性状或关键特征列出来,便于对照比较。根据观察结果对照这些特征
13、,一步一步地追索,直至查出名称为止。但是单 独依靠它,有时也不一定能达到定名的目的,还需要对照详细描述图片甚至实物标本才能最后肯定。,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二、各种产毒霉菌的形态特征(一)曲霉属(Aspergillus)曲霉属的菌种在自然界分布极广,种类很多,是引起粮食、食品和饲料霉坏变质的重要菌类。本属的产毒霉菌主要包括黄曲霉、寄生曲霉、杂色曲霉、构巢曲霉和赭曲霉。这些霉菌的代谢产物为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素和棕曲霉毒素。曲霉属的颜色多样,而且比较稳定。营养菌丝体由具横隔的分枝菌丝构成,无色或有明亮颜色,一部分埋伏型,一部分气生型。分生孢子梗大都无横隔,光滑、粗糙或有麻点。梗的顶端膨大形成棍棒
14、形、椭圆形、半球形或球形的顶囊,在顶囊上生出一层或二层小梗,双层时下面一层为梗基,每个梗基上再着生两个或几个小梗。,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从每个小梗的顶端相继生出一串分生孢子。由顶囊、小梗以及分生孢子链构成一个头状体的结构,称为分生孢子头。分生孢子头有各种不同颜色和形状,如球形、放射形、棍棒形或直柱形等。曲霉属仅少数种形成有性阶段,产生封闭式的闭囊壳。某些种产生菌核或菌核结构。少数种可产生不同形状的壳细胞。1黄曲霉(Aflavus)属于黄曲霉群。在察氏琼脂培养基上菌落生长较快,1014d直径 34cm或47cm,最初带黄色,然后变为黄绿色,老后颜色变暗,平坦或有放射状沟纹,反面无色或带褐色。在
15、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分生孢子头疏松放射状,继变为疏松柱状。,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分生孢子梗多从基质生出,长度一般小于lmm。有些菌丝产生带褐色的菌核。制片镜检观察可见分生孢子梗极粗糙,直径l020m。顶囊烧瓶形或近球形,直径l065m,一般多为2545m。全部顶囊着生小梗,小梗单层、双层或单、双层同时生在一个顶囊上;梗基610m45.5m,小梗6.510m35m。分生孢子球形、近球形或稍作洋梨形,36m,粗糙。有些菌系产生带褐色的菌核(见图9-1)。黄曲霉产生黄曲霉毒素,该毒素能引起动物急性中毒死亡,如长期食用含微量黄曲霉毒素的食物,能引起肝癌。,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图9-1 黄曲霉1双层
16、小梗的分生孢子头;2单层小梗的分生孢子头;3分生孢子梗的基部(足细胞);4双层小梗的细微结构;5分生孢子,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2杂色曲霉(Aversicolor)属于杂色曲霉群。在察氏琼脂培养基上菌落生长局限,14d直径23cm,绒状、絮状或两者同时存在。颜色变化相当广泛,不同菌系可能局部淡绿、灰绿、浅黄甚至粉红色;反面近于无色至黄橙色或玫瑰色,有的菌落有无色至紫红色的液滴。分生孢子头疏松放射状,大小为100125m。分生孢子梗长度可达500700m,宽1216m,光滑,无色或略带黄色。顶囊半椭圆形至半球形,上半部或四分之三部位上着生小梗。小梗双层,梗基5.58m3m,小梗57.5m22.5
17、m,分生孢子球形,粗糙,直径2.53m或稍大。有些菌系产生球形的壳细胞(见图9-2)。杂色曲霉产生杂色曲霉素,该毒素引起肝和肾的损害,并能引起肝癌。,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图9-2 杂色曲霉1分生孢子头;2分生孢子;3壳细胞,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3构巢曲霉(AniduJans)属于构巢曲霉群。菌落生长较快,14d直径5cm6cm,绒状,绿色,有的菌系由于产生较多的闭囊壳而显现黄褐色,反面紫红色。分生孢子头短柱形,4080m2540m。分生孢子梗极短,常弯曲,一般75100m,近顶囊处直径3.55m,褐色,壁光滑。顶囊半球形,直径810m。小梗双层,梗基56m23m,小梗56m22.5m。分生
18、孢子球形,粗糙,直径33.5m。闭囊壳球形,暗紫红色,直径135150m。子囊孢子双凸镜形,紫红色,约5m4m,有两个鸡冠状突起。闭囊壳外面包围着一层壳细胞,淡黄色,球形,壁厚,直径约25m(见图9-3)。构巢曲霉产生杂色曲霉素。,图9-3 构巢曲霉1分生孢子头和分生孢子;2 足细胞;3 壳细胞,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4赭曲霉(A.ochraceus)属于赭曲霉群。在察氏琼脂培养基上菌落生长稍局限,1014d直径34cm,褐色或浅黄色,基质中菌丝无色或具有不同程度的黄色或紫色,反面带黄褐色或绿褐色。分生孢子头幼时球形,老后分裂成23个柱状分叉。分生孢子梗长达ll.5mm,直径1014m,带黄色
19、,极粗糙,有明显的麻点。顶囊球形,直径3050m或更大。小梗双层,自顶囊全部表面密集着生。分生孢子球形至近球形,直径2.53m或更大,常略粗糙。有些菌系产生较多的菌核,初期为白色,老后淡紫色,球形、卵形至柱形,直径达lmm(见图9-4)。赭曲霉产生赭曲霉毒素,该毒素是一种强的肾脏毒和肝脏毒。,图9-4 赭曲霉1分生孢子头;2分生孢子梗,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二)青霉属(Penicillium)青霉属的菌种和曲霉一样分布极为广泛。也是导致粮食和食品霉坏的主要菌类。本属产毒霉菌,主要包括黄绿青霉、桔青霉、圆弧青霉、展开青霉、纯绿青霉、红青霉、产紫青霉、岛青霉和皱褶青霉等。这些霉菌的代谢产物为黄绿
20、青霉素、枯青霉素、圆弧偶氮酸、展青霉素、红青霉素、黄天精、环氯素和皱褶青霉素。青霉属的营养菌丝体呈无色、淡色或鲜明的颜色,具横隔,或为埋伏型或部分埋伏型部分气生型。气生菌丝密毡状、松絮状或部分结成菌丝索。分生孢子梗由埋伏型或气生型菌丝生出,稍垂直于该菌丝(除个别种外,不象曲霉那样生有足细胞),单独直立或作某种程度的集合乃至密集为一定的菌丝束,具横隔,光滑或粗糙。,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其先端生有扫帚状的分枝轮,称为帚状枝。帚状枝是由单轮或两次到多次分枝系统构成,对称或不对称,最后一级分枝即产生孢子的细胞,称为小梗。着生小梗的细胞叫梗基,支持梗基的细胞称为副枝。小梗用断离法产生分生孢子,形成不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09章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09 食品 霉菌 检测 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84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