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SCDMA小区室内覆盖解决方案研究.ppt
《TDSCDMA小区室内覆盖解决方案研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DSCDMA小区室内覆盖解决方案研究.ppt(1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移动联合研发项目结题汇报报告2010_LH_54TD-SCDMA小区覆盖解决方案研究,2010年11月3日,是否集团重点项目:否,一.开题计划完成情况,目 录,二、主要研究成果,三、项目创新性,1.1 研究背景及目标,解决 问题,典型小区场景的分布系统设计方案,覆盖策略定位、天线类型选择,低成本、低功耗、减少用户投诉,精确天线密度和天线功率,室内微点覆盖分布系统创新解决方案,填补现网微点覆盖手段的空白,多模RRU室内覆盖,TD家用中继覆盖,建设需求:采用合理建设方案,避免系统升级重复施工,降低小区室内覆盖工程多次实施和协调难度,减轻对建筑设施和环境景观的影响,全业务需求:重组和3G发牌后,
2、电信企业进入全业务运营模式,多制式、多业务融合需要研究新 的网络建设技术,充分利用光纤传输带宽大、损耗小的技术优势,实现多业务承载,规划需求:多制式、多业务统一规划、快速建设以支撑市场迅速发展,1.2 主要研究内容及分工,本次联合项目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和五个方面内容的研究,内容和分工如下:,TD网络大型小区及室内分布覆盖方案的研究,室内微点覆盖分布系统创新解决方案研究,1,5,3,研究TD-SCDMA室内覆盖多模RRU应用,4,TD-SCDMA家用中继覆盖方案研究,一、典型场景TD小区覆盖解决方案,二、TD新设备对室内覆盖性能提升研究,甘肃公司,浙江公司,四川公司,2,居民小区的TD多维度深度覆
3、盖解决方案研究,天津公司,北京公司,1.3 开题计划完成情况总结,课题分工、研究时间及课题成果完成情况,1.4 联合项目成果,首次在现网中采用智能补盲系统对TD的室内微点覆盖方案进行研究测试,有效弥补TD现网微点覆盖手段的空白。,提出了TD各种典型小区覆盖场景的覆盖策略,指导了TD室内覆盖典型场景的建设,总结了TD小区信号泄露控制与利用的优化方案。,提出TD/GSM/CMMB多网融合的建设方案,并对典型场所进行应用与测试。,提出了GSM/TD/WALN大型小区及室内分布建设指导意见,针对不同建筑物特性,不同场景进行大量模拟测试,收集全面的一手数据资料,为日后GSM/TD/WLAN分布建设提供有
4、效参考,且对现网不符合要求分布站点改造提供有效经验支撑。,提出多模RRU系统室内覆盖解决方案,实现了GSM、TD-SCDMA、WLAN三种制式网络的共建共享,并针对采用多模RRU技术组建的分布系统进行分场景测试,验证各种场景下多模RRU系统组网的可行性。,提出了室内微点覆盖分布系统创新解决方案,解决了极小面积地点的GSM及TD用户通话需求。,提出了在室内分布系统中采用TD中继方案,该方案结合了家庭网关及直放站的二者的特点,采用移频放大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室内深度覆盖问题。,一.开题计划完成情况,目 录,二、主要研究成果,三、项目创新性,目 录,目 录,1.1.1 研究背景,TD网络经过四期建设,
5、目前市区整体已达到业务开放标准.但由于受到建筑物阻挡等原因,大型住宅小区存在一定的弱覆盖现象,主要表现,TD建设需求,工程前期规划当中,未对大型小区进行统一规划,部署,后期工程建设往往只针对单点进行覆盖,导致大型小区覆盖和容量均存在瓶颈,住宅小区的特征众多,在进行无线覆盖设计时往往都是针对每个小区来进行个性化方案设计,导致了设计标准不统一、设计及施工难以把控,也将给后期优化维护带来巨大的困难及工作量,GSM网络工程建设经验丰富,而TD/WLAN虽然经过这两年的建设收集了不少宝贵工程经验,但是由于TD/WLAN固有的特性导致在和GSM合路覆盖当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研究背景,1.1.1 研究背景
6、,在各运营商3G业务竞争的大环境下,3G网络及业务将得到较大的发展。目前TD室内覆盖建设相对宏站困难,覆盖技术及覆盖方案有待提高;尤其对于大型住宅小区的覆盖往往相对2G存在覆盖不足,容量不足等问题,应用场景分类,研究背景,1.1.1 研究背景,研究内容,提升TD网络对住宅小区的覆盖;GSM/TD/WLAN三网融合覆盖在大型小区满足覆盖的前提下,降低RRU使用数量不同建筑特性对不同频段信号的损耗,项目成果,收集不同建筑特性对不同频段信号损耗数据,为现网设计不合理站点提供整改意见和数据,为今后GSM/TD/WLAN建设提供有力数据支撑,意义,意义,输出 成果,不同场景,不同建筑特性对不同频段信号损
7、耗测试表.GSM/TD/WALN大型小区及室内分布建设指导意见,1.1.2 项目创新性,技术创新,模测系统化,分布设计一体化,分布建设合理化,针对不同建筑特性,选取不同场景,不同建筑物类型,进行大量模拟测试,确定不同类型建筑物对不同频段信号损耗值输出功率不同,距离不同,产生的信号场强也不同,通过测试建立信号点源自由传播损耗模型,通过对现网已开通站点,根据测试评估,结合模测数据,提出分布一体化建设覆盖方案根据不同建筑结构、不同建筑特性,不同场景等进行分类,并结合链路预算、综合覆盖效果、电磁环境分析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GSM/TD/WLAN一体化覆盖解决方案,此前在工程建设当中优先考虑室分的建设,
8、如果室分建设存在困难,考虑通过室外宏站解决,在工程建设当中缺少合理化解决思路.,1.1.3 技术方案,技术方案,不同场景,不同建筑特性模测,测试方式,测试结果呈现方式,1.1.3 技术方案,别墅小区TD覆盖方式,别墅小区楼层低,楼宇之间间距宽阔,高端用户多,对网络质量要求高。覆盖重点主要是民居内部,由于别墅一般采用砖墙,可以通过室外信源对室内进行信号覆盖,推荐使用BBU+RRU+全向伪装天线的方式进行覆盖。由于BBU、RRU之间采用光纤连接,我们可以将RRU尽量靠近天线端口,天线单元采用全向伪装天线,如全向鞭状天线,增益为4dBi,全向天线放置在灯杆内,高度为2.5米左右。天线可以安装在需要覆
9、盖的建筑中间,这样可以对周围的多套别墅进行覆盖。BBU、RRU之间采用串行级联,可以减少线路铺设的难度,1.1.3 技术方案,单个高层住宅TD覆盖方式,别墅小区楼层低,楼宇之间间距宽阔,高端用户多,对网络质量要求高。覆盖重点主要是民居内部,由于别墅一般采用砖墙,可以通过室外信源对室内进行信号覆盖,推荐使用BBU+RRU+全向伪装天线的方式进行覆盖。由于BBU、RRU之间采用光纤连接,我们可以将RRU尽量靠近天线端口,天线单元采用全向伪装天线,如全向鞭状天线,增益为4dBi,全向天线放置在灯杆内,高度为2.5米左右。天线可以安装在需要覆盖的建筑中间,这样可以对周围的多套别墅进行覆盖。BBU、RR
10、U之间采用串行级联,可以减少线路铺设的难度,多高层住宅TD覆盖方式,多数高层小区不具备实施室内分布系统条件,只能采取外部天线向室内打的方式,由于地面射灯天线往上覆盖只能够达到5-6楼的高度,因此还需要在上层增加天线,采用楼顶安装射灯天线往下发射,通过上下天线对打解决整栋建筑的覆盖问题。,1.1.3 技术方案,1.1.3 技术方案,常见特性天线的覆盖效果,地面定向射灯型天线覆盖能力:天线与楼宇距离25米,天线入口功率22.5dBm,经一次穿透进入室内的信号,能满足1-10层的覆盖要求,考虑余量的同时,可满足1-9层覆盖要求。而经过二次穿透进入室内的信号,无法满足覆盖设计要求,灯杆/地面全向天线覆
11、盖能力:使用草坪灯型全向天线,经一次穿透进入室内的信号,能满足正对单元的1-6层覆盖要求,邻单元可满足2-5层覆盖要求。合理设置天线口功率,能满足居民楼3个单元范围的覆盖要求,定向壁挂天线经一次穿透进入室内的信号能满足1-7层覆盖要求。经二次穿透进入室内的信号无法满足覆盖设计指标要求。此场景下天线距离楼宇25米,天线入口功率22.5dBm,垂直面波瓣宽度大于45的定向壁挂天线,若安装在楼体中层的外墙壁,可满足上下共14层的一次穿透覆盖,楼顶定向天线覆盖能力:经一次穿透进入室内的信号,能满足9-18层覆盖要求。而经二次穿透进入室内的信号,无法满足覆盖设计指标要求。在此场景下的楼顶定向天线能覆盖9
12、层楼宇,信号泄露难控制,1.1.4 技术方案测试情况,本次针对6处大型小区(覆盖面积30万平米),9处大型商场及写字楼进行测试,整体测试情况,1.1.5 项目研究总结,经济效益分析,社会效益分析,一体化覆盖解决方案的实施,避免了不必要的工程重复建设,二次投资等现象。针对研究成果对兰州市区现在室内分布进行摸底,对不符合要求的站点进行整改,力争一次整改到位,减少二次整改投资费用.模测数据库为日后方案设计提供参考数据,避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做重复性的工作,首先,大型小区及室内分布系统可实现一次规划,一次建设的目标,减少与站点物业接触频次.其次,本项目对公司信息化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最后,
13、本项目做到了将网络建设与环保电磁环境要求并重,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社会形象。本项目充分结合了电磁环境要求,提出适应环保需求的网络建设标准化方案,即达到了理想的网络覆盖效果、又避免了居民反感情绪,对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目 录,目 录,室分覆盖与业务需求,小区覆盖与业务需求,别墅,停车场,综合性小区,高层小区,多层小区,1,2,3,4,小区覆盖业务需求,TD频段在室内的损耗衰减,是小区深度覆盖必须考虑的难题和重点,G3业务:TD数据卡、上网本、上网手机,70%的语音业务量发生在室内90%的3G数据业务将发生在室内,50%投诉位于小区室内,从TD一期至三期城市的用户情况来看,居民小区
14、是TD话务和数据需求的热点区域、也是TD弱覆盖投诉的热点区域。同时居民小区也是网络建设的难点区域。因此如何做好密集居民小区的TD网络覆盖,成为衡量TD网络建设成败的关键之一。,1.2.1.1 研究背景,1.2.1.1 研究背景,建筑结构复杂、衰耗大,室外宏基站覆盖无法有效解决覆盖问题用户投诉多,用户语音业务及数据业务需求大基站和各楼层接入点间的主馈电缆及干线复杂,工程施工难度大室内分布系统覆盖难题:解决方案:覆盖(平层内部建筑隔断较多,穿透损耗情况复杂)控制手段:切换和泄漏,室分覆盖与业务需求,小区场景特点,1.2.1.2 住宅小区场景分析,居民小区场景分析,根据楼宇建筑结构,居民小区大致可分
15、为:多层、高层、别墅、老旧小区、综合性小区等典型场景,根据不同场景决定天线选型、布放方式、布放距离等。,1.2.1.3 典型场景覆盖建设方案,覆盖建设方案,针对两种不同的住宅类型,采用了不同的覆盖解决手段:,覆盖建设方案及天线,1.2.1.3 典型场景覆盖建设方案,多层小区(嘉荷花苑),高层小区(世通华庭),1.2.1.3 典型场景覆盖建设方案,覆盖建设方案及天线,别墅(银泰龙庭),老旧小区(松园西区),泄露整改与利用,1.2.1.3 典型场景覆盖建设方案,1.2.1.4 测试场景与网络性能分析,从表中的测试数据可以看出,多层、高层、别墅、老旧小区等各种类型的小区的覆盖设计方案均达到了指标要求
16、。,1.2.1.5 研究结论,目录,1.2.2.1 研究背景,TD智能补盲系统的特点及作用:成本低,安装方便灵活、经济实用。功率低,有效避免过覆盖、防止信号泄露,可有效解决室内微点覆盖需求。作为TD网络覆盖的优化覆盖手段,可以在3G网络建设中起到补充覆盖、优化网络、提升网络质量的作用,网络覆盖完善和优化的需求:目前在TD网络已覆盖范围内还存在很多弱覆盖区域,对此类区域需要进行覆盖的完善和优化,此时需要采用更多的、灵活的和高效的覆盖方式来保证,TD智能补盲系统是一种重要的优化覆盖手段。,1.2.2.2 网络性能分析,TD智能补盲系统工作原理,1、TD智能补盲系统是将射频放大技术和天线技术进行组合
17、,基站信号通过无线传输再通过远端射频放大、覆盖,形成的一种TD室内微网络覆盖方案。2、由基站发出的下行信号经施主天线接收,经过滤波器、下行低噪放、选频模块和下行功放,最后再次滤波从小型用户天线发射到覆盖区3、用户手机所发的上行信号,经用户天线接收、滤波器、低噪放、选频模块、上行功放后,经滤波器从施主天线发射给基站,使用户手机发射信号与基站沟通,TD智能补盲系统,覆盖能力分析,覆盖能力测试分析,切换性能分析,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分析,网络KPI分析,重叠覆盖区的覆盖能力,TD智能补盲系统能力分析,1.2.2.2 网络性能分析,TD系统采用了波束赋形技术、时分双工和联合检测等新技术。由于TD智能补盲系
18、统没有采取波束赋形技术,同样输出功率的智能补盲系统的覆盖是否会如不如TD基站,覆盖能力到底如何,需在测试中来验证,覆盖能力测试分析,TD智能补盲系统,重叠覆盖区覆盖能力,切换性能分析,网络KPI分析,当TD智能补盲系统引入后,肯定与施主基站存在一定的重叠区域,在该区域内肯定是存在多径信号的,多径信号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业务的正常进行。但由于安装智能补盲系统的区域施主基站信号很弱,因此,重叠区域的信号对用户的感知造成的影响很小,基本可以忽略,TD智能补盲系统与邻区的切换与TD宏站系统内的切换性能在理论上应该是一致的,因此,智能补盲系统区域的切换在理论上是不会有问题的。需要重点考察TD智能补
19、盲系统覆盖区与邻小区之间的切换是否正常,对于符合规范要求的TD智能补盲系统由于只是延伸了施主基站的覆盖,对其基站本身的网路指标是没有影响的。因此,在理论上是不会对网络KPI有影响的,1.2.2.3 测试场景及数据分析,网络性能测试:从覆盖指标可以看出,引入智能补盲系统后覆盖区域的覆盖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从网络指标来看,各项指标均得到了明显提升,达到了预期效果。,衢州亚美小区:TD智能补盲系统的网络性能测试,从已安装TD智能补盲系统的亚美小区、白云小区等十余个TD弱覆盖投诉点来看,网络性能和用户感知均得到大幅提升。,TD智能补盲系统网络性能测试,1.2.2.4 研究结论与应用建议,研究结论,应用
20、建议,测试结果表明,网络引入TD智能补盲系统后,KPI测试均正常,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TD智能补盲系统的引入大幅提升了网络KPI指标。,可广泛应用于楼宇、小区、酒店、城中村、停车场、小型隧道等TD弱覆盖封闭场所。实际覆盖范围在半径10M左右,超过该区域信号衰减迅速。覆盖环境要求:室内外有良好的隔离条件或室外信号在该建筑物内的强度较低。,目 录,1,2,3,4,CMMB 覆盖需求,覆盖盲区、业务需求点等是推广CMMB必须考虑的难题和重点,三网融合的积极尝试,释放运营商自有无线宽带,办公楼,隧道,地铁,停车场,娱乐场所,体育场馆,购物中心,古迹,机场,从CMMB用户情况来看,商场、办公楼等公众
21、场合是CMMB业务需求的热点区域、同时也是CMMB信号弱覆盖区域。如何利用移动原有的室分系统资源对CMMB进行合路,是该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可借助中国移动强大的室分系统资源,1.2.3.1 研究背景,1.2.3.1 研究背景,CMMB是英文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的简称。其规定了在广播业务频率范围内,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广播信道传输信号的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该标准适用于303000MHz频率范围内的广播业务频率,通过卫星或地面无线发射电视、广播、数据信息等多媒体信号的广播系统,可以实现全国漫游。,CMMB简介,CMMB终端
22、与业务,CMMB业务主要面向手机、PDA、车载电视、笔记本电脑、MP3、MP4、数码相机等多种便携式移动性终端开展。目前中国移动的CMMB业务采用在手机终端中植入CMMB模块实现,属于广电总局和移动集团合作开展的业务。,1.2.3.2 覆盖建设方案,CMMB室内覆盖系统技术要求,(1)采用同频覆盖方式,并保证室内覆盖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与室外无线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不产生同频干扰;(2)在室内覆盖区域内95%的位置可正常接收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3)对于所有室内覆盖系统场强信号影完整覆盖到边缘,且不小于-75dBm且C/N14.0dB;(4)有线接收无线增补覆盖方式的室内转发天线入口电平控制不超过
23、15dBm。在实际工程中,控制在10dBm为宜。电磁辐射值应满足GB 8702-1988中对环境电磁波辐射指标的要求;(5)作为源信号的室外无线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不低于-65dBm,信号频谱应无干扰信号,并能够保证稳定接收;(6)作为源信号的有线电视网络中的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的电平应与正常的有线电视信号电平一致,不影响有线电视节目的正常收看,频谱应无干扰信号,并能够保证稳定接收;(7)覆盖区域与周边覆盖区域之间有良好的无间断切换;(8)采用有线接入覆盖方式时,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不能影响上下邻频的正常电视节目的收看。,1.2.3.2 覆盖建设方案,TD/GSM/CMMB室分合路覆盖解决方案,通过采
24、用数字直放站,将CMMB宏站信号引入室内,与移动现有的GSM/TD信号进行合路后输出。数字电视直放站的系统装置包括施主天线、数字电视直放站主机及重发天线。施主天线收到数字电视信号后,通过同轴电缆线直接送往数字电视直放站主机放大,输出后再经过同轴电缆线送往重发天线发射,使得数字电视信号得以继续延伸,解决数字电视信号盲区的覆盖。,CMMB与室分系统融合,在一些商场、地下停车场、隧道、高层建筑、电梯、娱乐场所等可以借助中国移动丰富的室分系统资源优势进行建设,将极大提升此类区域数字电视的信号质量,提升客户感知。建设快速,只需要将CMMB数字直放站和室分系统进行前端合路,更换相应合路器即可使用。建设成本
25、低,CMMB数字直放站主设备只需要12万。,CMMB数字直放站工作原理及设备,1.2.3.2 覆盖建设方案,1.2.3.2 覆盖建设方案,根据自由空间损耗,要求保证楼层覆盖最弱接收电平在-75dBm以上,则需要天线口输入功率应该保证在2.8dBm以上。(1)GSM/TD-SCDMA分布系统与CMMB系统采用的无源器件的频段差异;(2)与GSM频率较接近,分布系统天线放置一致,输入端同功率输入的情况下可以满足CMMB天线口功率要求。,合路系统图,1.2.3.3 测试与网络性能分析,预期结果,图像质量与输出功率的关系,图像的成像质量随着离天线的距离及天线功率变化而变化,1.2.3.3 测试与网络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TDSCDMA 小区 室内 覆盖 解决方案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82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