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讲义(精品) .ppt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讲义(精品)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讲义(精品) .ppt(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骨髓,骨髓:人体的主要造血器官。组成:由分布于骨小梁之间的基质、血管、神经、网状组织和发育过程中的血细胞组成。,一、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造血干细胞的功能特点:自我更新多向分化血细胞的生成:-造血微环境、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干细胞 祖细胞 各系原始细胞 幼稚细胞 成熟细胞,血细胞的发育过程,髓系:红细胞系统(Epo)粒-单细胞系统:粒系 嗜中性(GM-CSF)嗜酸性 嗜碱性 单核系 巨核细胞系统(Meg-CSF和Tpo)淋系: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浆细胞,血细胞发育中形态学演变规律,细胞的大小及外形 细胞质细胞核核质比例,血细胞发育、演变规律图,原始幼稚(红系和粒系:早幼
2、、中幼和晚幼)成熟,胞体:大小(巨核细胞:小大,且不规则)胞核:大 小:大小(红细胞核消失,巨核细胞:小大)形 状:圆不规则 染色质:细致稀疏粗糙致密,浅深 核 仁:多少无,清晰模糊消失胞质:数量:少多 染色:嗜碱、深染嗜碱、淡染嗜酸、淡染(单核细 胞和淋巴细胞仍嗜碱)特殊物质(血红蛋白、特殊颗粒等):无少多 核/质:大小(核大质少核小质多),巨核细胞则相反。,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方法和内容,骨髓涂片-骨髓穿刺术骨髓活检-骨髓活组织检查术,骨髓涂片检查,低倍镜检查:1.确定取材和涂片、染色是否满意 2.判断骨髓增生程度 3.巨核细胞计数 4.观察有无异常细胞油镜检查:1.有核细胞分类计数 2
3、.观察细胞形态,骨髓涂片镜检结果分析,骨髓增生程度:有核细胞与成熟红细胞比值各系细胞及其各发育阶段细胞的比例、形态各系细胞比例改变的临床意义有无特殊细胞及寄生虫,增生程度 有核细胞/成熟红 有核细胞%常见疾病,极度活跃 1:1 50%以上 各类型白血病,明显活跃 1:10 10%以上 各类型白血病、增生性贫血、ITP,增生活跃 1:20 5%左右 正常骨髓或某些贫血,增生减低 1:50 1%以下 再障、粒缺或 粒细胞减少症,增生极度减低 1:300 0.5%以下 再障,骨髓增生程度5级,正常骨髓低倍镜(增生明显活跃),骨髓各系细胞比例的正常范围,粒系:50-60%,原粒1%早幼粒5%;红系:2
4、0%,淋巴系:20%单核细胞系:4%浆细胞系统:2%巨核细胞:7-35个其他细胞:极少量,骨髓各系细胞比例改变的临床意义,(一)粒细胞系统granulocytes,(1)粒系细胞增多各型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炎症和感染性疾病类白血病反应(2)粒系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或减少症,(二)红细胞系统erythron,(1)红系细胞增多增生性贫血急性红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红系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三)粒/红比例(G/E),参考值为2-4:1比例正常:正常人骨髓;两系细胞同时或成比例增多或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骨髓瘤、骨髓转移癌等。,G/E,比例增加:G/E
5、5:1粒系细胞增多 红系细胞生成受抑比例减低:G/E 2:1粒系细胞减少红系细胞增多,(四)淋巴细胞系统lymphocytes,(1)淋巴细胞绝对性增多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2)淋巴细胞相对性增多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或减少症,(五)单核细胞系统monocytes,增多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急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六)浆细胞系统plasmacytes,增多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白血病巨球蛋白血症反应性浆细胞增多:慢性炎症,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七
6、)巨核细胞系统megakaryocytes,增高:(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Evans综合征(3)骨髓增殖性疾病(4)脾功能亢进和大出血后(5)AML-M7 减低:(1)再生障碍性贫血(2)急性白血病(除外AML-M7)(3)其他骨髓病、放射病(4)急性感染、中毒,三、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X)苏丹黑染色(Sudan black B stain,SB)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eutrophli alkaline phosphatase,NAP)非特异性酯酶染色(NSE)+NaF抑制试验糖原染色(periodic acid Schiffs reac
7、tion,AS)铁染色酸性磷酸酶染色(acid phosphatase,ACP)特异性酯酶染色(specific esterase,SE),POX,【原理】【结果】强阳性:胞质中蓝黑色颗粒粗大而密集 弱阳性:胞质中蓝黑色颗粒细小而稀疏 阴 性:胞质中无蓝黑色颗粒者【正常参考值】POX主要存在于粒细胞系统,原粒细胞为阴性,随细胞的成熟反应越强,但嗜碱性粒细胞为阴性。【临床意义】阳性反应: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阴性反应: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片POX染色,骨髓片POX染色,APL:呈强阳性反应,AML-M4:部分呈阳性反应,部分成弱阳性反应,AML-M5:呈弱阳性,ALL:呈阴性,3%,SB,
8、【原理】【结果和正常参考值】与POX染色大致相同。【临床意义】同POX染色反应。,NAP,【原理】【结果】NAP主要存在于成熟粒细胞胞浆中,其他血细胞均为阴性反应。【正常参考值】阳性率:平均为1040,以“十”阳性反应为主。积分值:阳性积分值40 80(分)。,【临床意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的鉴别:CML时NAP活性明显减低,类白血病反应NAP活性极度增高。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前者NAP活性减低,后者增高。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NAP活性增高,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减低。其他血液病:淋巴瘤、骨髓增值性疾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NAP活
9、性中度增高。其他情况:肾上腺皮质激素功能亢进、妊娠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等,NAP积分可增高。,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嗜酸粒细胞-,NSE+NaF抑制试验,【正常参考值】NSE主要存在于单核细胞中,从原单核细胞到成熟单核细胞逐渐增强,粒细胞一般呈阴性或弱阳性。【临床意义】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为强阳性,且可被氟 化钠所抑制。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与均为阴性或弱阳性,但 阳性反应不被氟化钠所抑制。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为阴性反应。,PAS,【正常参考值】有核红细胞呈阴性反应;淋巴细胞多呈阴性,少数弱阳性;粒系中,原粒细胞糖原染色(),早幼粒以下阶段为(+)
10、,逐渐增强;单核细胞呈弱阳性反应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呈阳性反应,【临床意义】,鉴别红白血病与其他幼红细胞增多的疾病:红白血病时幼红细胞的PAS染色呈强阳性反应,积分值增高。鉴别良性与恶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恶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其淋巴细胞的PSA染色积分值增高;病毒感染等淋巴细胞良性增生时,淋巴细胞积分值正常。,三种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原始及幼稚粒细胞PAS染 色常呈阴性反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常 呈阳性反应,阳性物质呈粗颗粒或块状;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原始及幼稚单核细胞多 呈强阳性反应,阳性物质呈均匀弥漫或细颗 粒状。,鉴别某些细胞类型:(1)不典
11、型的巨核细胞与李-斯(Reed-sternberg)细胞的鉴别:前者呈阳性反应,后者一般为阴性或弱阳性反应。(2)高雪细胞与尼曼匹克细胞的鉴别:前者呈阳性反应,后者一般为阴性或弱阳性反应。(3)腺癌细胞呈强阳性反应,骨髓转移时有助于与白血病细胞的鉴别。,细胞化学染色,急淋 急粒 急单 过氧化物酶(-)分化差的原始细胞(-)()(POX)(-)(+)分化好的幼稚细胞(+)(+)糖原染色 粗颗粒或块状 弥漫性淡红色 淡红色细颗粒状(PAS)(+)(-)/()(+)非特异酯酶(-)NaF抑制不敏感 可被NaF抑制(NSE)(-)(+)(+)(+)碱性磷酸酶 增加 减少或(-)正常或增加(NAP)PA
12、S(糖原染色)用于鉴别红白血病M6(强阳性)和巨幼贫,PAS,MA幼红细胞呈阴性反应,AML-M6幼红细胞呈阳性反应,铁染色,【结果】细胞外铁:按阳性强度(蓝色物质、蓝色颗粒、蓝色小珠)分为5级。细胞内铁:以铁粒幼细胞所占的百分率表示。环状铁粒幼细胞:10个以上的粗大铁粒,环绕细胞核排列超过核周径的2/3以上。,【参考值】细胞外铁:一般为+或+细胞内铁:阳性率为2090%,平均为65%。细胞浆内常见15个铁染色颗粒。,【临床意义】缺铁性贫血:细胞外铁明显降低或消失,细胞内铁阳性率减低,常15%,细胞浆内铁粒变小、变淡。非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时,细胞外铁多为+到+,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讲义精品 骨髓细胞 形态学 检查 讲义 精品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82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