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级上册电子教案.doc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级上册电子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五级上册电子教案.doc(1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备 课 本年级 五 年 级 科目 数 学 教师 陈 以 勇 20152016学年度第 一 学期课 程 表(一)科目时间 一二三四五早 自 习上 午1数学数学五(1)五(1)课 间 操2数学数学数学五(1)五(1)五(1)3美术美术美术五(2)五(1)五(1)4中 午下 午1美术五(2)2课 外 活 动郑场小学五(1)班数学科工作计划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郑场小学:陈以勇内容概 要备注教 材 分 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位置,小数除法,简易方程,掷一掷,多边形的面积,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
2、内容。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
3、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掷一掷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
4、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 学 重 点 和 难 点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 简易方程。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4、学习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与列这两个因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和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5、根据数据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进一步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
5、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1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12.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同时渗透法制:全民健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的相关内容。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
6、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 情 分 析郑场小学五(1)班的学生当中,多数学生对数学课学习兴趣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有少数以上的学生平时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好,课堂上不能专心致志,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也不能保持最基本的纪律,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止自己不能专心发影响周围的同学。而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却不愿开口,发言不积极。这个学期有效开展课堂讨论和提高学习效果是本学期要努力的方向。教 学 措
7、 施1.主抓常规教学,巩固学生学习习惯。分好小组,今后的学习和教学及评比以小组为单位,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自主自助学习能力。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4、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5、重视学生后续学习动力的储存,加强数学阅读和数学兴趣的培养。6、多创设
8、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7.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8、给特殊群体更多的关心与爱心,因材施教,分层次作业,适当降低要求。教 学 进 度 表周 次教学内容课时累计备注1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552积的近似值、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510渗透法制教育p303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整理与复习5154第一单元检测、位置5205国庆放假6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525渗透法制教育p50p547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5308解决问题、整理和复习、可能性5359可能性、用字母表示数540
9、10解简易方程54511解简易方程55012解简易方程、整理和复习5551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56014组合图形的面积、整理和复习56515数学广角植树问题570渗透法制教育p15416总复习57517补充内容(观察物体、图形运动)补充内容(鸡兔同笼、数字编码)580渗透法制教育p18018复习迎考19复习迎考20复习迎考学生测试成绩统计表 科目:数学 班级:五(1)班学号学生姓名测试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备注123456781杨朝江2张嘉云3郑凤梅4夏体燕5彭宇豪6张熠7彭家海8罗恒圆9廖雨佳10刘家俊11王侃哲12王依依13田军军14袁述桃15龙明宇16彭杨17苏婷欣1
10、8魏庆鸿19袁莹莹20杨绍华21范一圣22骆欢23张舜曦24王世美25陈满星26蒋梦洁27李元旭28卢宇碟29刘世隆30杨少娟31谢军32彭祉璇33杨鹏34唐新怡35尹晶晶36黄秀荐37钱科雯38杨亮亮39张冰怡40田波41陈洁42黎安校43周思雨44张中宇45袁丹丹46陈正胜47徐美怡48李涛49王浩50杨玉洁51黎佳豪52田浩53王琳总分平均分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教材简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及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而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
11、同。因此,本单元的内容编排十分注意加强与整数乘法的联系,以便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数学思考:能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应用转化和对比的方法,自主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问题解决:能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口算、估算或笔算)进行计算,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提倡策略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思考、仔细计算、遇到问题主动交流的好习惯。教学
12、重难点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展开类比思维,促进学习的正向迁移。 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探索理解计算方法。 抓住学习的关键,展开讨论、交流,让课堂成为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课时安排16课时 全期累计课时:第 1节学习内容 小数乘整数第 1 课时课型 新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体会到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的常用的方法。情
13、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教学难点积的小数位数的确定。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引入尝试: 1、师:孩子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2、出示例1情境图。 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了解每种风筝的价格。 3、教师整理并提出问题 板书:燕子的风筝3.5元一个,买3个要多少钱?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1。 (1)尝试计算。 师:买3个燕子的风筝需要多少钱呢?请同学们一起来算一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的不同计算思路。 (2)展示、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共同分析评价。 学生可能会
14、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连加。 3.5元+3.5元+3.5元10.5元。 方法二: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3元39元 0.5元31.5元 9元+1.5元10.5元 遇到这种想法时教师要询问0.53怎么算的?让学生讲清思路2个0.5 元是1元,再加上一个0.5元就是1.5元。明确在这种想法中运用了转化的思想方法。 方法三: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3.5 元 3 5角 3 3 10.5 元 1 0 5角教师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在计算时的思路,学生可能会说出:我把3.5扩大到它的10倍,是35,35乘3得105,再缩小到它的,就是10.5 (3)组织大家评价一
15、下这几种方法怎么样? 学生可能会说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把用元作单位改成用角作单位,可以把小数转化为整数,就可以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来做了,最后再把积缩小相应的倍数就可以求出得数了。 2、出示“做一做”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 3、学习例2。 师:出示0.725,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 试着计算结果。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 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汇报演示竖式的计算过程并说算理 生1:我们可以把0.72看作72个0.01来做,最后求出有多少个0.01,就知道是多少了。 0. 7 2 扩大到它的100倍 7 2积缩小到它的 5 5 3. 6 0 3 6 0 把
16、3.60末尾的0去掉,就是3.6. 重点说一说: 360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向左移动两位呢? 因为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100倍后,根据四年级学的积的变化规律,积也会扩大相同的倍数,那么要想保证积的大小不变,就要把积缩小到它的 同学们比较一下,因数的小数位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相同) 同桌相互讨论,小数乘整数怎样去做? 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l 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 l 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也应有几位小数; l 算出积以后,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用最简方式写积,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1题。 追问学生:小数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 数学 上册 电子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82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