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级上册导学案 全册.doc
《人教版小学四级上册导学案 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四级上册导学案 全册.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单元教材简说本单元一共有四篇课文,其中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是精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略读课文,语文园地二是综合性训练。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二、单元设计理想本单元教学设计,要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
2、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应大胆地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策略上,教师要注重体现语文课本身的特点,以读文本,让朗朗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三、教学目标: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要求会写的字和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要求会背的地方。3、理解古诗两首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4、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5、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6、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7、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
3、体事物的写作方法。9、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们交流。10、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11、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12、学生在交流各自的发现的同时,进一步体会观察的重要性,养成留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13、积累花名的歌谣,了解几种花的特点,并作适当拓展,让学生仿照短文试写歌谣,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四、重难点:1、借助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诗句意思。2体会诗人的心境,能与他人交流读诗的感受。3、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知道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4、创
4、设情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倡导积极肯定的评价方式,激励交际信心,加强实践、突出互动,发展学生交际语言。5、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6、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7、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五、教学措施:在进行本组教学时,既要在学习课文时仔细体会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还要在课后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学习写观察日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不断培养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在教学时,还要充分注意“导语”“阅读链接”“资料袋”等各部分内容的相关性,有机
5、整合,提高教学效率。六、课时安排:5、古诗两首 2课时 6、爬山虎的脚 2课时7、蟋蟀的住宅 2课时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课时语文园地二 5课时中心小学学年度第一学期导学案学科:语文 班级:四年级 主备人 执教人 学习内容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课时第一课时课型精读课文教材及学情分析这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抓住了庐山姿态万千谈游山感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学习目标(三维)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
6、他人交流。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难点: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教学准备教师:课前收集庐山图片、资料学生:收集庐山图片、资料,预习古诗导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准备诱发】导入新课1、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 2、师出示资料图片3、这节课我们就走近庐山,走进宋朝大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感受庐山的美,板书诗题。【我会自学】生说风景。生看图片,欣赏生谈感想。【点拨导思】合作探究1、初读感知,把握大意:(1)生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正确。(2)指名读古诗,注意纠错。(3)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回忆一下你准
7、备采用什么方法理解古诗的意思?3、出示自学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先采用结合注释、联系诗句、观察插图等方法理解题目、词语、诗句的意思,把自己的理解用铅笔批注在旁边;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师:自己从诗句中体会到什么?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体会到的?把自己的体会批注下来;你认为这首诗该怎样读才合适?4、同桌交流自己的体会,相互说一说,读一读,评一评。5、谈谈你从诗句中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抓关键字词体会诗人的情感。预设:(1)从“横、侧、远、近、高、低”等方面看庐山,景色一样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2)把后两句诗改写为先因后果的句子因为我 ,所以 。(3)作者为什么看
8、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俗语?【我会探究】同桌俩互读互听互评。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根据学情,留足时间。自由读古诗,边读边体会;生试着读一读,要读出原诗的味道。学生自读体会,教师照顾学困生的自学。练习朗诵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古诗并评议或表演式朗诵古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这首古诗。【反馈测评】流自己的看法。【我能达标】积累富含哲理的古诗名句。 中心小学学年度第一学期导学案学科:语文 班级:四年级 主备人 执教人 学习内容5、古诗两首(游山西村)课时第二课时课型精读课文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诗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村的风
9、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学习目标(三维)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游山西村。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难点: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教学准备教师:小黑板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导学过程导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准备诱发】导入新课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游山西村,作者是陆游,你们都读过陆游的那些诗呢?山西村在什么地方?山西村只是一个山村,作者去一个山村游玩会有什么新的收获呢?2、提出学习目标(1)把古
10、诗读通顺,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画出诗的节奏,并读一读。(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心境。(3)能抓住重点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包含的意义。(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我会自学】学生自由回答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由学习【点拨导思】合作探究出示古诗(表明节奏),生自由读,生齐读。点拨1:为了更好地去读懂课文,体会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我们还是先来了解诗人当时写这首诗时的时代背景。点拨2:乡亲们是怎样招待这位从远方归来的游子呢?请同学们再去反复地读这两句诗,告诉老师你读到了什么?点拨3:抓住重点词进行品读,说说你从那些关键词中体会到了山民的热情。点拨4:山民对待诗人是那
11、样的热情、好客,而诗人对待山民又是怎样一份情感呢?你能继续抓住关键词来谈谈你的体会吗?莫笑是什么意思?诗人叫人不要笑什么呢?点拨5:同学们此刻你眼前仿佛看见了山西村村民招待客人的怎样一个画面?又仿佛听见乡亲们和诗人说了些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汇报。点拨6:受到乡亲们热情款待的陆游心情豁然开朗。他骑上毛驴,流连于山水之间。出示诗句,他看到了那些景物?点拨7:在山重水复,作者以为无路可走的时候,突然他眼前一亮,他看到了什么?(可以拓展)这景色怎么样?【我会探究】基础知识展示(学生分小组完成)1、我会读、写生字词。2、我会组词并说一句话。如:腊、浑等3、我会流利地朗读古诗。4、我会完成课后思考题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 上册 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81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