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级数学上册教学案 全册.doc
《人教版小学二级数学上册教学案 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二级数学上册教学案 全册.doc(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全册教学目标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中,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物体长度的意识。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5、能辨认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
2、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全册课时安排一、长度单位(4课时)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四、表内乘法(
3、一)(13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2、26的乘法口诀2课时 5的乘法口诀2课时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 6的乘法口诀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五、观察物体(4课时)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 8的乘法口诀3课时 9的乘法口诀4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七、统计(3课时)八、数学广角(2课时)九、总复习(4课时)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教材简析本单元是使学生初步建立起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厘米和米不多,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缺乏明确的认识,教材采用出示实例的方法,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学习量线
4、段的长度。教材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1、认识厘米,用厘米量。2、认识米,用米量。3、线段。教学重难点、关键:重点:初步建立长度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会用刻度尺量线段。难点:用刻度尺量、画线段。关键:给学生充分体验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使学生在静态和动态中获得感知,形成表象,从而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与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知道1米100厘米。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直尺量线段长度(限整厘米)。课时安排:1、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1课时2、认
5、识米和用米量1课时3、认识线段1课时4、综合练习1课时第一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学内容:课本第1而至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不同的两枝铅笔,一张宽为1厘米的纸条学生准备:学生尺,1角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1厘米小方木若干个教学重难点: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批注谈话导入1、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2、
6、为什么同一边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3、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4、板书课题:用“厘米”做单位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有的用硬币量,有的用回形针量测量工具不一样给我们带来了不方便?学生回答:教学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批注探究新知1、教学例1(1)认识米尺 出示米尺师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明确学生尺是米尺的一部分。尺子上刻着的线条叫刻度线。介绍学生认识0刻度线。(2)认识1厘米的长度。在尺子上画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的长度,启发学生发现从03是3厘米,从4到7也是3厘米。2、教学例2 师在黑板上贴一纸条,讲解和示范如何量纸条的长度(1)学生认识米尺学生认识米尺自己观察学生尺学生用图钉量比自己手
7、指的宽度,亲身体验1厘米的长度。学生打开第3页纸条上面括号填5,表示纸的长度是5厘米通过引出厘米尺,在尺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巩固练习1、让学生量一量自己带来纸条的长度,说出量法。2、完成课本练习一的1至3题。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了1厘米大约有多长,学会了用刻度尺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并共同总结了测量的方法。对所学新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作业设计1、填空(1)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作单位。(2)图钉的长大约是( )厘米。2、量一量(1)你的铅笔长( )厘米。(2)数学课本长( )厘米。(3)你的笔盒长( )厘米。板书设计认
8、识厘米和用厘米量物体有长有短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教 后札记认识米和用米量教学内容:教材P4P5例3和相应“做一做”,练习一4至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2、初步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重点:初步建立长度观念,了解1米的实际长度。活动材料:米尺、卷尺、一根3米长的绳子教学方法:直观教学,实际操作法教学流程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批注复习旧知1、提问:同学们自己哪个手指宽是1厘米。2、学生估计一下课桌的长有多少厘米?学生用
9、手势表示,同桌合作汇报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数学中的长度单位厘米。探究新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教学例31、认识米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 师出示米尺 让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认识米和厘米的进率先用米尺量出1米的绳子。 1米100厘米2、用米量教师出示卷尺,用它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1)学生感知1 米的实际长度。(2)同桌合作,两臂伸开,感知1米。(3)学生用30厘米的尺子量1米的绳子,量了几次,又量了多少厘米?小组讨论指名学生量黑板的长度通过让学生用厘米量黑板的长度,由此引出米尺,使学生亲身体会到量比较长的物体要用米做单位。教学流程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批注巩固练
10、习练习一第4题1、3小题同桌合作通过练习使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作业设计一、填空1、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 )作单位。2、1米( )厘米100厘米( )米3、电线杆高8( ) 教室长8( ) 钢笔长15( ) 一张桌子长1( )板书设计认识米和用米量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教后札记线 段教学内容:课本P5例4,练习一7、8、9、10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尺子画整厘米的线段。2、通过引导学生操作,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重 难 点:会用刻度尺画线段活动材料:米尺、三角板教学方法:讲授法、操作法、练习法教学流程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设
11、计意图批注复习旧知一、复习1、请学生用手势比出1厘米、1米大约有多长?2、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或1米。3、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用手比划出1米、1厘米的长度。指名回答1米100厘米再回忆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为学习新知作铺垫。探究二、讲授新课1、认识线段(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先点两个点,告诉学生,这两点间的一段叫做线段,这两点叫做线段的端点。板书: 端点 端点(2)周围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作是线段?2、量线段的长 先将尺子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点,看线段的右端对准尺子的刻度数,就可以得出线段的长度。齐读端点黑板的边,课本的边,桌子的边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试画3厘米、8厘米的线段
12、在直观教学中让学生获取新知,让学生了解到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帮助学生认识线段的特征。尝试1、画一条比4厘米长的线段。2、练习一的第8题。板书设计 线 段 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3厘米 3厘米作业设计一、画一画1、画一条长6厘米的线段。2、画一条比8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3、画一条比3厘米长4厘米的线段。二、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 ( ) ( ) ( ) ( )三、智慧星 ( )条线段教后札记第一单元测试题1、快快乐乐我来选(填米或厘米) 教室的黑板长约4( ),一棵苹果树高约6( ),弟弟出生时身高约是50( ),妈妈的身高1( )75( )。2、轻松做个法官(是线段的画“”) ( ) ( ) (
13、 ) ( ) ( ) ( )3、高高兴兴我来量 ( )厘米 ( )厘米4、你真的很棒! 数一数下面的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 )条 ( )条 ( )条5、我最佩服你! 100厘米( )米 1米20厘米+( )厘米5米+15米( )米 40厘米20厘米( )厘米6、聪明的大将军! 8厘米 28厘米 82厘米 10厘米 1米 ( )( )( )( )( )7、杰出的小鲁班! 鲁班师傅要小鲁班锯一条比9厘米短4厘米的木条。你来画一画。8、小老虎从家到学校一共要走多少米? 已经走了18米,还有26米就到了学校 18米 26米 家 学校 算式: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材分析:本单元
14、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着笔 加减混合去处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教学内容:1、两位数加两位数2、两位数减两位数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重点: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2、连加、连拳王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难点:1、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竖式写法。教材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2、使学生学会用竖式的笔算方法。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活动材料:多媒体课件,小棒,卡片课
15、时安排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4、整理和复习2课时5、实践活动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内容:课本P8P10页例1和练习二中1、2题教学目标:1、通过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加法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笔算加法的书写格式,会正确计算。2、通过观察操作,引导学生归纳算法,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活动材料:小棒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操作教学流程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批注复习一、口算:30+40 40+2082+5 34+5集体口答在口算的基础上进行笔算探究1、探究新知师出示P8教学挂图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汽车?
16、引导学生发现两个算式的共同点,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2、教学例1: 36+30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数加法的竖式计算。对照小棒图指导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的方法。突出重点: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3、教学例2:35+34引导学生比较例1和例2的异同点。共同点:不进位加法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摆小棒图口答口算方法脱离小棒说出口算过程学生试写竖式进行尝试练习,个别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利用教学挂图引出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从口算过渡到用笔算,让学生感受到笔算加法的灵活性。巩固P10页“做一做”题全班齐练,集体订正作业设计一、笔算下面各题: 33+16 40+39 53+40 12+83 13+2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 二级 数学 上册 教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81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