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市食品药品安全县创建自评报告.doc
《三河市食品药品安全县创建自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河市食品药品安全县创建自评报告.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河市食品药品安全县创建自评报告三河市人民政府(2015年4月16日)根据河北省食品药品安全县创建活动方案(冀食安办201413号),我市对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县创建活动进行了全面自查,完成了创建各项重点任务。现将创建情况报告如下,虚心听取社会各界意见。一、基本情况我市幅员面积643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现辖10个镇、4个开发区、4个街道办事处、395个行政村。目前,共有4759家食品生产、经营、餐饮单位,1094家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自被省政府食安办确定为全省首批食品药品安全县创建单位以来,在省、市食安办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二、主要做法(一)
2、加强组织领导,稳步推进创建工作一是组织领导强。我市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常委副市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市政府与各镇(街道)和各有关部门均签订了承诺书,进一步提高基层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推动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责任的落实。二是工作责任明。我市制定了具体的创建工作方案,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市政府食安办作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全市创建活动的全面工作,各镇(街道)和各有关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严格落实各项保障措施。三是督导检查严。在推进创建工作动员阶段、推进阶段、冲刺阶段和年底考核中,我们分别对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进行检查指导,并将督导检查情况
3、上报市政府主要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二)加大经费投入,全力保障创建工作我市不断加大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经费保障,2014年,食品药品安全财政预算达905万元,比去年增加19%,创历史新高,为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设立20万元有奖举报专项奖金,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投诉举报。二是投入300余万元用于食品检验检测,有效提高风险监测水平。三是投入50余万元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有效的净化了食品市场。四是投入100多万元用于宣传培训工作,大大提高了广大消费者和从业人员的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水平和责任意识。另外,我市累计投入30余万元,聘请了50名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他们在普及食品药
4、品安全知识、举报违法违规行为、宣传安全创建工作等做出了积极贡献。(三)全面动员发动,营造良好创建氛围我市对创建活动高度重视,市政府分别于4月21日、8月21日召开2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食品药品安全县创建有关工作。市政府食安委先后组织召开创建工作动员会和推进会,共同探讨创建工作难点,化解实际问题,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时完成,要求各镇(园区、街道)和各有关部门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把创建工作作为保障我市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并以开展创建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新机制,形成人人参与、支持和关注食品药品的创建氛围。三、创建成效(一)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1、
5、完成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按照省、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制定印发了三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三政办2014102号),在全市14个镇(街道)设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作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派出机构;整合市质监技术监督局等相关部门所属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组建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加挂药品不良反应中心牌子),负责全市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搜集汇总上报工作。2、完善市、镇、村三级监管网络。我市进一步完善了食药安全市、镇、村三级网格化管理,实行“分区划片、责任到岗、明确专人”监管模式,把全市食品药品从业单位按属地管理原则进行分区划片,责任到人。目
6、前全市共有市级监管人员94人,镇级监管人员324人,村级监管人员443人,确保片片有人管、户户有人盯。3、严格落实“六员联防”制度。我市印发了三河市食品药品安全“六员联防”制度和指导意见,严格落实“六员联防”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方联动、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建立起了992人的“六员联防”队伍,极大了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4、加强基层协管人员队伍建设。为及时掌握食药安全信息,发现食药安全隐患,我市在全市的行政村及社区指定了476名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具体负责本村(社区)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排查、信息报送、协助执法、宣传引导等工作,并进行动态管理,有新建的社区及时补充,充实
7、基层食药安全监管力量。(二)监管能力进一步提高1、不断加强硬件建设。我市不断补充完善食药安全监管的快速检验检测、执法取证、应急处置等执法装备,目前我市拥有执法专用车辆11辆、食品快速检测车2辆、计算机76台、打印机54台、抽样工具包80套、照相机32台、现场执法音像记录仪48套、食品安全快速检验箱21套、农残快速检测仪3台等,我市执法基本装备的配备,能够满足日常执法工作需要。2014年,我市又新增添了100万元的农残检测设备,最快可在2个小时内出结果,有效提升了食药安全监管能力。2、推进药品监管信息化。我市围绕一个目标(用一年时间构建起“数字药监”的基本框架,实现对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全
8、方位、精细化管理)、健全三个网络(内网、专网和外网)、搭建三个平台(电子执法平台、药品安全电子实时监控平台、温湿度自动监控平台)的整体思路,投入100多万元,在全市1112家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实施了“药品监管信息网”工程,药品监管能力实现了历史意义的突破,逐步步入“数字药监”时代。3、不断加强人员培训。我市各监管部门分别制定了执法人员、协管员、社会监督员等年度培训计划,并严格组织开展了各种专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执法人员和协管员的素质和能力。2014年,我市各部门共开展培训34次,培训执法人员、协管信息人员1273人次,有效提高了执法人员、协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三)日常监管进
9、一步规范1、深入开展隐患排查。为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市政府食安办印发了三河市食品药品安全定期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制度(试行)(三食安办201422号),并分别于3月3日、6月3日、9月5日、11月6日组织召开了4次食品安全风险研判例会,全面总结前段时间隐患排查工作,部署下一阶段工作重点,切实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2、严格落实抽验任务。我市各部门严格按照职责分工,制定2014年度食品药品监督抽验计划,并按时完成了抽检任务。在食品方面,市农业局计划抽检蔬菜876批次,实际抽检1000批次,合格率100%;畜牧局对饲料、兽药、生鲜乳、尿液等计划抽检5715批次,实际抽检38991批次,合
10、格率100%;质监局抽检小麦粉、糕点、杂粮、酒类、肉制品、食用油等食品132批次,合格率100%;工商局计划抽检流通环节食品700批次,实际抽检703批次,发现不合格食品6批次,问题食品发现率0.85%;市卫生局共抽检餐饮单位食品原料88份,经过三河市疾控中心检验,2份熟肉制品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合格,问题食品发现率1.76%,抽检餐饮具3017份,合格2302份,合格率为76%。药品方面,全年共完成药品监督抽验97批次,中药饮片评价抽验24批次,基本药物抽验16批次,抽验完成率均为100%。组织收集上报ADR、MDR报告583例,其中:首次不良反应(事件)201例,严重27例。3、持续开展专项整
11、治。我市以肉及肉制品、“大桶水”、“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等为重点品种,以农村食品市场、学校(幼儿园)内部食堂、“小饭桌”为重点场所,以“双节”、高考、暑期、中秋为重点时期,大力开展各项专项整治活动,严防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在药品方面,积极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药品、药品电视购物、医疗器械“五整治”、医疗机构用药整治等多次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了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2014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30648人次,立案查处各类食品违法案件107起,罚款26.1588万元。查处各类药械违法案件35起,罚没款共计72157.15元。10月31日,市政府食安办牵头组织有关
12、部门在三河垃圾填埋场举行集中销毁仪式,对查获的不合格食品进行了统一销毁。通过专项治理行动,有效规范了生产经营秩序,维护了群众食品药品安全。(四)企业责任进一步落实1、食药企业实行量化分级管理。我市全部餐饮单位按照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坚持“检查标准统一、评定方法统一、等级标示统一、公示要求统一”的四统一原则,全面完成了餐饮业食品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截至目前,我市共评定餐饮单位1568家,其中A级单位9家,B级单位1022家,C级单位537家,其余单位为新发证单位,并进行动态评定和管理。市农业、畜牧、质监、工商、商务等均根据各自职能按经营类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河市 食品药品 全县 创建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77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