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doc
《教学设计—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湘教版必修地理第四章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 谢海波(315800)【设计思想】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学科指导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归纳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论,本课程教学采用事例教学法、知识构建法和图表比较的方法进行新课学习和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以煤炭资源为例,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进而能够以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自然资源又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其开发利用程度,会对社会发展产生
2、重要影响。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把自然资源变成有价值的社会物质财富,又使自然资源具有社会属性。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还属于历史范畴,表现为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历史阶段)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即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然要素成为自然资源,对同种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也越来越深化,其根本原因是在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自然资源来自于自然地理环境,而地理第二章到第三章反映了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组成、形成和特征,而地理则主要讲述人类活动的具体表现,所以自然资源和能源成为了联系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重要纽带,也就造就了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承上启下的作用。课程标准要求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
3、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活动建议以本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变化为主题,分组学生和交流。【学情分析】高一学生以前已经学习了一部分自然资源的知识,并且对生产生活中资源的利用过程也不乏感性认识,而作为理性的知识距学生的生活实践还是有一定的距离,需师生对知识进行重新构建,使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挖究学习中理解知识,并转化为能力。【三维目标】1、通过知识的事例化分析,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基本属性。2、以煤炭为例,通过知识网络化构建,了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世界能源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所发生的巨大变化。通过阅读、分析、运用和绘制能源结构变化动态曲线图,提高定量分析地理
4、问题的能力。3、通过列表比较和分组讨论,了解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学会以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地理问题,逐步形成辩证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并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环境观、资源观和热爱家乡的情感。【重点和难点】重点:自然资源及其利用。难点:阅读、分析、运用和绘制能源结构变化动态曲线图,定量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思路设计与策略】1、结合相关事例,引导学生对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属性进行分析、讨论,并作出正确的选择。2、通过知识网络(煤炭为例)构建,培养学习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习惯。3、通过读图和绘图,培养读图和绘图的技能。4、通过比较举例说明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类对
5、自然资源的利用及变化状况。【课前准备】1、 学生通过与家长交流、调查研究北仑区自然资源的利用情况。2、 教师除了解本地自然资源的利用概况外,还要制作演示纸板,准备好煤炭、铁矿等自然资源标本和酒精灯、火柴等“教学道具”。 3、准备好多媒体和实物投影仪等。【课时安排】本节内容课时为2课时,此课堂教学设计为第1课时【教学流程】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展示北仑电厂图片。问题:你参观过北仑电厂吗?你知道电厂是用什么发电的吗? 学生:煤炭。它是一种自然资源。教师:除了煤炭,你知道的自然资源还有哪些?学生活动:联系生活实践、思考和回答。教学点评:使学生将兴趣转移到课堂上来,并引出本节课题。新课学习:一、自然资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设计 自然资源 人类 活动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72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