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谈《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的实效.doc
《小学论文:谈《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的实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论文:谈《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的实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让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亮出一片精彩谈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的实效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小学生必须首先走入社会,去了解这个社会。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作为学生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即是由学生个体或是群体围绕相关主题,深入各种社会组织和人群,了解与主题密切相
2、关的问题、知识、缘由、道理等。掌握相关事件的具体目的、意义、资(史)料、数据以及某事件的来龙去脉,借以凸现、深化和拓展活动主题。是学生加深认识、明确道理、获取真知的有效渠道。社会调查常常和收集资料联系在一起,通过进入社会领域,对各方面资料的收集,学生不但了解了社会,还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锻炼能力,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进而从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初步形成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的有效措施。其活动的成效就成了学生能否上好品德与社会课的关键,直接关系到课程目标的达成,关系到对学生人际交往、资料收集等能力的培养,因而,如何提高
3、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的实效性成为每一位品德与社会课任老师应思考的问题。现以我家住在新农村一课的教学实例为典型案例,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一、 利用资源整合,降低活动难度(一)、细化调查任务,整合调查成果社会是个大范围,又是多面的,如果说就一个主题的调查内容,让学生全盘进行调查,那么无疑是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对于多个内容、多个方面的调查会无从下手,而且过于繁重的调查任务,使得学生不但完不成,更是降低了活动的质量,甚而失去了调查的兴趣。作为教师,可以通过利用资源整合的方法来降低活动的难度,从而提高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和活动的质量。在布置调查任务之前,教师首先自己要有一个通盘的考虑,然后分点分面让学生
4、进行调查。待调查完后,再将调查成果进行系统整合。在教学我家住在新农村这一课时,为让学生了解感受家乡农村的发展变化,我围绕这个主题把调查的范围集中到了六个面:道路交通、公共设施、住房、旅游业、特色农业、小工业。将全班学生合理搭配分成六组,每一个小组只需进行其中一个方面的调查。而调查的具体任务又课细化成:搜集网络文字、图片资料、采访、问卷调查、拍照片、数字调查统计,一般分别由23人承担,每个小组通过成员之间的互相讨论协调,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主要是是否有可以进行调查的家庭设备,如电脑、照相机等,家庭居住环境是否方便这项调查等等),确定由哪几人担任哪项调查任务。当然这23人通过讨论协调同时又可将本
5、项任务分几个点进行(例如不同的地段、不同的对象等),不过要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合作交流。资料收集完后,先由各小组成员通过交流讨论将本组组员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组长负责整理。然后进行集体交流,各小组派一代表将本组的调查成果向全班汇报展示。最后,由我对各组调查成果再进行整合、梳理、总结。这次调查活动由于落实了“任务细化,责任到人,资源整合,降低难度”的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得课时目标能很好地达成,学生对活动本身乐于接受,在活动中兴趣盎然,积累了活动成果,又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当然这是高年级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组织、搜集资料等能力。对于低中段的小学生,教师更应降低难度,好好利用资源的整合
6、,激发、培养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活动的兴趣。(二)、借助家校合力,为活动提供有力保证作为涉世不深的小学生要走入社会进行调查实践活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期间会碰到一些困难,如能借助来自学校、家庭的力量,则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调查任务。学校方面。首先校方要支持学生参加意义的,符合教学要求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入社会,接触社会,从中收获。其次作为课任老师,自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指导工作,不要把这些一股脑儿都扔给学生。在为学生进行指导之前必须自己首先清楚地掌握相关的知识,这种认识可以来源于书本、网络,也可以来源于优秀的同行,同时加上自己的思考,绝对不能闭门造车,必要时要和学生一起走进社会,去掌握第一
7、手资料。在教学我家住在新农村这一课时,我就先通过身边的同事、亲戚、朋友以及通过网上查阅了解舟山新农村有那些特色产业,新农村的发展情况如何,自己先掌握了一部分的资料,心中有了一个框架,然后再指导学生有目标、有选择地进行调查活动,避免了盲目性。再者,由于现在教育部门对品德学科的重视,规定了品德学科必须由非本班班主任担任,而班主任又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因而课任老师还可做好与班主任的沟通联系,借助班主任的威慑力做好学生的活动过程管理工作,提高活动的成效。家庭方面。家长的支持与不支持,协助与不协助以及支持、协助的力度直接影响到活动能否顺利完成,以及成效如何。如何让取得的家长的支持,协助,使他们利用本身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品德与社会 小学 论文 品德 社会 教学 如何 提高 学生 社会调查 实践 活动 实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72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