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论文《提高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实验论文《提高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科学实验论文提高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由于种种条件的制约,农村科学课教学一直以“讲背查”这一贯有模式进行,学生应有的科学思维、科学习惯、科学素质得不到充分的展示培养。实验教学更是空中楼阁,如昙花一现般可“听”而不可“触”。而科学课大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让他们去发现、理解、运用的。作为一名农村的小学兼职科学教师,不妨以实验为突破口来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要想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应从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等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地研究。一、 深入研究教材,准备好有结构的材料,引导学生指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1、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有效探究的前提条件
2、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等功效,它是我们教学活动的核心。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除了要保证课堂教学环节清晰、层次清楚、衔接自然有序之外,心中还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中,通过探究要理解什么概念,解决什么问题,完成什么任务,教师要了解得清清楚楚。在设计探究活动方案时,教师要尽量挖掘每块内容的价值,无意义的活动不设计,不容易落实的活动不设计,真正做到课堂教学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因此要注意把教学目标具体化、细化,使之具有更强的操作性,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并随时反馈目标达成情况。2、准
3、备好有结构的材料是有效探究的物质基础没有“材料”就没有 “经历”。所谓有结构的材料就是经过精心设计,有着丰富内在联系的材料,是蕴含着某些关系和规律的典型教学材料的组合。通过有结构的材料,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卵石的形成是一个极为漫长的演变过程,即使到深山河谷中去实地考察,也难以获得全面的认识。这时,教师可运用电教设备,模拟高山风化、河水冲刷、搬运、岩石自身的撞击等情景。课上先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提供的卵石的异同,然后提问:“卵石是怎样形成的?”让学生观察录像中的高山和由高山上流下来的河道,以及河道上游、中游、下游不同的情景,给学生以启示,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实验桌上的各种
4、“有结构”的材料:装有砂石的“塑料河床”、水桶、瓶子、碎砖块、沙土、酒精灯、页岩和镊子等,设计实验并验证自己的设想,加深对卵石形成原因的认识。对宏观、微观和不易搬到室内来直接观察的物体、现象,可以利用幻灯、录像等电教手段来弥补,这样既能弥补学生感性认识的不足,又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3、引导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是有效探究的前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科学性问题,是有效科学探究的前奏。我们的科学探究正是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的,科学性的问题最好是由学生身边所熟悉的现象或事物所引发的,并且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同时,对课堂上学生一些不寻常的浍和发现,教师要及时捕捉,筛选
5、和广大那些充满灵性、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例如在执教空气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空气的了解,然后给学生一个保鲜袋,让学生玩空气,通过玩,再发现空气的特点,并且大家交流自己的发现。大部分的教师在这个时候往往会提问:关于空气,你们还想研究什么?这样一引导,学生的思维很散,他们会提出一些比较肤浅而且不值得或是根本不需要探究的问题来,这样,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上时间浪费了不少,可是真正想让他们探究的问题没有提出来,这显然是一种低效的探究。但是,我在同学们交流了对空气的发现后,拿出一个汽球吹给学生看,这时学生的注意
6、力被集中起来了。接着,又拿出一个饮料瓶,把汽球放进瓶子里,并且套在瓶口上再吹,但老师没有马上吹,而是问学生能不能吹大?大部分学生都说能,然后老师请学生上来哈欠 ,结果与学生的猜测不一样,这个时候这位老师便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是什么原因呢?一个有价值的科学问题便产生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由此开始。二、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1、优化实验方案是有效探究的催化剂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求多种实验方案并进行反思,找出其特点和不足,并按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认真的实验操作。实验手应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认真开展实验方案的全方位、多角度反思评价
7、,进一步理解实验、深化实验、完善实验、拓展实验,总结实验规律,优化实验方案,这对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技能与技巧及科学实验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摆的秘密这一课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控制变量,知道实验应按什么程序操作,明确观察了解那些项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摆由哪些因素构成,哪些因素可能对摆的次数产生影响,如何改变这些因素便于学生做出科学分析,逐一改变好,还是全部改变好。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发展,逐一改变便于进行科学分析,整体改变让我们难以做出判断。所以,在设计这一实验方案时,学生先改变摆的重量,再改变摆线的长短,最后改变摆的距离。通过三个连续的实验,学生发现,物体摆动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8、,与其他因素几乎无关。2、师生之的深层次交流能使探究活动得以充分有效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交流是人们发表意见、展示思考过程、相互理解、共同探究、传播科学文化的一种活动,是一个建构过程。探究活动后,引导学生把动手做和动脑想的过程中的所有感受和感想都说出来,再把个人的创新、小组合作的经历说出来,通过与同伴的对话和交流、相互质疑和评价,反思自己的预设,得出结论。也可以说说存在的问题。这样让学生充分地表达,目的不仅是为了让老师明白每个学生在想什么,怎样引导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理清自己的想法,并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与自己想法不同的地方,敢于质疑,使学生思维相互撞击,加深理解。
9、实验探究效益的最大化,达到1+1大于2的效果。3、充足的活动时间是有效探究得以延续的保证缺少了时间保证的探究不可能有效。比如我们吃什么一课,老师引导学生在组内、班内分两个层次来统计喜欢吃的食物,观察统计结果,思考、论文是否最喜欢的食物就含有所有的营养,促使学生意识到,没有哪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食物要均衡、全面,不挑食,不偏食。统计中的每一食物又可以为分类做准备,分类就可以分析每一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因此,这一环节老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静心统计,仔细观察,充分讨论,正确分析,深刻体会,这样铺展开来,挖掘下去,充分展现这一活动的价值。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产生了很多思维火花,有了很多的
10、收获。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要从多方面去尝试,还要尝试错误,其间,学生的思维在逐渐地发展,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有时会产生顿悟。这一过程需要时间,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教学的时间,设计探究活动的时间,如果设计得恰到好处,教师就没必要“快点”之声叠起,以免扰乱学生的思维,影响探究的实效性。4、调控和指导是有效探究的动力剂现在的科学课堂经常会再现“一动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现象。组织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支点”,是使课堂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组织教学的成败,不仅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与学生思想、感情、智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项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富有创造性的工
11、作。我们在学生探究时,可以用适当的评价来吸引学生,也可以采用口令、树榜样、呈现新鲜材料等方式来调控课堂。除了调控,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也影响着探究的有效性。学生探究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排查最佳方法,理清思路,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甚至手把手地帮助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能完全等待学生自己的发现。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这样做并不违背自主性原则,因为小学生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只要付出了努力,获得了成功,其间不论教师给了多大的帮助,多数学生认为是自己努力的结果,都会非常喜悦。如果教师没有参与到学生的探究中去,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加上认知水平有限,缺少教师适度和合理的指导,学生的科学探究就会变得目标不明确,甚至偏离方向,导致探究失败,虽然说失败也是一种对生命的磨练,但反复的失败对于小学生这种幼嫩的心灵是无法承受的,经常的失败必将导致学生丧失探究的信心。所以,教师必须蹲下身子,参与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合理指导,帮助学生把握住探究的方向,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总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这样一个特定的条件下作为一名兼职科学教师,应努力开足开全实验教学,以实验教学为突破口切实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真正地提高农村科学课的教学质量,真正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72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