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五级下册6《照相机和眼睛》精品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科学五级下册6《照相机和眼睛》精品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6照相机和眼睛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等方法了解照相机、眼睛的结构;能表达交流自己的体会与见解,会为自己的见解寻找科学依据;能设计制作土照相机。2乐意研究生活中有关成像的现象,养成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愿望;在探究中体验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愿意用所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3知道照相机照相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认识眼球的基本结构,了解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二、教科书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接触到照相机,对照相机有极浓厚的兴趣;眼睛是人体的重要的感觉器官,是我们观察周围世界的重要工具。照相机与眼睛
2、有什么关系?照相机里面都有些什么?为什么能照相?眼睛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我们是怎样看见周围物体的?这些都是学生经常产生的疑问。本课在学生认识了凸透镜的特点和结构的基础上,认识照相机的结构,从而进一步探究眼睛的结构及视觉的形成过程。活动准备:教科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提供了几幅胶片,目的是借助胶片提示学生进行课前探究,为课堂探究照相机结构及原理、眼睛的结构及视觉形成活动,奠定基础和做好心理准备。同时教科书以文字的形式,提示了本课需要准备的主要材料:小凸透镜片、纸盒、半透明纸、剪刀、胶水等。材料的准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学生准备制作小照相机的材料:凸透镜片、纸盒、半透明纸、剪刀、胶水等,有
3、条件的学生带上照相机更好。根据教学设计,教师要准备照相机和使用过的留有影像的胶片(一次成像的相机最好),眼球模型,相关的图片或者多媒体资料。活动过程:活动一:做个照相机,玩一玩。包括两个环节:一是做个照相机,了解其主要构造原理。教科书展示了一架普通照相机,提示学生初步了解照相机的基本结构:镜头、光圈、胶片等。教科书中还出示了制作简易照相机的简单的制作图,提示了制作简易照相机需要的主要材料及制作方法、步骤:第一步,选取材料。制作材料主要有:两个能正好套在一起的纸盒,去掉纸盒的两端,一张半透明纸,一面凸透镜;第二步,将凸透镜装在一个纸盒的一端,将纸屏粘贴在另一纸盒的一端;第三步,将两个纸盒套在一起
4、,使其可以自由前后推动,任意调节焦距。教科书没有提供具体的制作方法,目的是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自由设计制作,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教科书中还展示了学生制作场景图,提示学生在制作活动中还应注意互相合作。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制作照相机,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认识到照相机就是凸透镜规律的应用。二是展现学生用自制的照相机在校园里玩的场景。用自己制作的照相机到校园里照相,并想办法改进自制的照相机。本活动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制作兴趣,进行一步领会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能恰当地应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巩固和应用所获得的知识。同时,在相互的交流中,学会比较,改进自己的照相机,使
5、之更趋结构合理和方便使用。此活动还蕴涵着另外一个目的:引领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为生活服务,为实际操作照相机奠定基础。如果有一次性成像相机,在上课一开始,教师可以给一个或全体同学照相,拿着照片,问学生“你知道照相机为什么能照相吗?”如果是普通相机,教师可以结合留有影像的胶片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还可以直接切入:“你知道照相机里有什么?” 这是一个解暗箱的过程。因而在在学生回答过后,教师再出示简单的照相机剖面图或多媒体资料,使学生了解照相机的基本构造:镜头、光圈、胶片等,并能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推理照相机工作原理。学生在了解了凸透镜成像原理和照相机的基本结构之后,制作小照相机,是比较
6、容易的,因此教师要放手给学生,不必对此做过细的说明和要求。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会进一步加深对凸透镜成像原理的认识,了解照相机各部分的功能。做完的同学可以带着自己的相机在室内、室外自由开展活动,同学之间可以交换使用,在相互的交流中,学会比较,取长补短,改进自己的照相机,使之更趋结构合理和方便使用。也可以让带相机或会使用相机的同学实际操作,给周围的景物或同学照相,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也是引领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为生活服务,还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学生搞一次真正的摄影比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动二: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认识眼球的结构。教科书展现了学生讨论图,“
7、眼睛和照相机”、 “晶状体很像”这些语言皆提示学生将眼睛与照相机的成像及构造原理进行相互联系,主要是让学生借助对照相机的认识,推想眼睛的构造,推理视觉形成的原理。在了解照相机结构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将眼睛和照相机联系起来:晶状体镜头、视网膜胶片、瞳孔光圈等,从而推想眼球各部位的功能。教科书中还展现了一个眼球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了眼睛的主要构造包括: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等。二是认识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教科书呈现了一段介绍性的文字,同时配以示意图。引导学生在认识眼睛主要构造的基础上,通过交流探讨,完善对视觉的形成认识: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
8、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这些光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这些物体了。来自物体的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倒像,人脑能自动调节倒立的视觉信号,形成正立的视觉。可以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说一说“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引导学生推想眼睛的内部构造及视觉原理。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进行推想,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推想将眼睛的构造画一画,对眼睛看见物体的道理说一说。待学生对眼睛如何看见问题有了充分的推想、分析、交流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推想,引导学生对眼睛看见物体的道理进行初步总结。即使学生的推想有较大误差,教师也应尊重学生的认识。然后,教师可以适当播放相关的多媒体资料,或者出示眼球模型或资料卡,将眼睛的主要部分眼球
9、的内部结构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了解到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主要由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角膜、玻璃体等部分组成。让学生更直观的感知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对眼睛的构造及视觉原理有科学的认识。针对推想中的结论,学生修整自己认识,形成科学的认知。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视觉形成的模拟实验:在眼球模型前放置点燃的蜡烛等,使蜡烛的像呈现在模拟眼球的视网膜上,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此实验分组进行,效果比较好,既有利于观察效果,又有利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也可以拓宽学生的认识和研究深度。在学生了解了眼睛是怎样看见周围物体后,如果产生这样的疑惑:“照相机里的像是倒立的,为什么我们的眼睛看见的像不是倒立的呢?”可以让学生结合资料卡的提示性资料进行认知,让学生了解到视觉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大脑能对倒立的视觉信号进行调节,形成正立的感觉。拓展活动:教科书提供了一个活动指向:“查阅资料了解动物眼睛的构造”。目的是提示学生课后进一步了解眼睛的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感受动物身体结构复杂多样的特点。拓展活动是课堂活动的延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查阅资料,了解动物眼睛的构造。主要是养成学生查阅资料和合作交流的习惯,并能从中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拓展学生的视野。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69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