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六级上册《14.白天与黑夜》精品教案.doc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级上册《14.白天与黑夜》精品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科学六级上册《14.白天与黑夜》精品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4.白天与黑夜精品教案教材分析:昼夜交替是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里的第一课,研究的是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让学生意识到由于地球的自传,使得同一地方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变换的现象,是学生每天都会看到的现象,也会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做出自己的解释,一些学生会认为这是太阳围绕地球转动的结果。历史上也曾提出类似的观点。书本从古代学者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到哥白尼的“日心说”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宇宙空间概念,引领学生展开对“昼夜交替变化现象”产生原因的探究,形成正确的认识。教材在第一个环节中以图文的形式一方面呈现了人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探
2、索历程,认识到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进步。第二环节研究昼夜更替的原因,书中呈现地球自传的模拟图,呈现模拟昼夜成因的场景图,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探究空间,本环节是本课的核心活动。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1)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2)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昼夜现象作出假设性解释。2、知识与技能:(1)知道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形成的;(2)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3)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喜欢大胆想象;认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2)愿意合作交流,能够听取和分析不同的观点,面对有
3、说服力的论据时,勇于改变自己的观点。4、教学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教学课件、小纸人等。课前游戏:教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老师手里有一个手电筒和一个篮球,让手电筒照射篮球,会发现什么现象?如何让球的背面亮?还有别的方法吗?看来要达到同一个目的,可以找到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个问题,寻找多种解决途径,是我们科学当中常用到的手段。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我们人类生活在哪儿?(教师画地球的简笔画)地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不发光,一片黑暗,像我们所看到的?(板书黑夜)那地球上的光明是哪里来的呢?(画太阳)。有太阳的时候,地球从黑夜有了?(板书白天)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探究地球上的白天与黑夜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4.白天与黑夜 青岛 小学 科学 上册 14. 白天 黑夜 精品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69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