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品德课堂中的激励性评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品德课堂中的激励性评价.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谈品德课堂中的激励性评价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评价目的,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也在本课程的评价目的中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确实,激励性评价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评价手段,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评价却常常走入误区,值得我们探索和思考。 一、品德课堂评价现象及反思镜头一讲台上放着一个魔箱,教师象魔术师一样,不时地拿出小红花,奖励给上课表现好的小朋友。开始还很奏效,小朋友们坐得规规矩矩,小脸绷得红红的,小手举得高高的,回答问题也很积极。教师满心欢喜,将那一朵朵小红花不断地
2、飘到小朋友的手里。渐渐地,得到小红花的小朋友,小手摆弄着奖品,转脸向别人炫耀,真是眉飞色舞,哪里还听得见别人的声音。镜头二 教师问:“如果我们的身边少了清洁工,会怎么样?”学生纷纷站起来说:“路会变成垃圾路!”“到处是垃圾!”“城市就会变成大垃圾场!”“公园里也都是垃圾”面对这些换汤不换药的“众说纷纭”,教师总是说:“对呀,你说得真好!”“你真棒!我们来鼓励一下!”于是,教室里便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镜头三师:如果你的同桌没带水彩笔,你会把自己的借给他吗?生1:我不太愿意。因为我的水彩笔是新买的,我怕他给弄坏了。师(失望地):哦还有谁来说?生2:我会把自己的借给他,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师(眉开
3、眼笑):你说得真好,真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大家要向你学习。从上面例举的几个镜头中,我们不难发现品德课堂中教师采用激励性评价所存在的一些问题:1、形式主义盛行。“嗨嗨嗨,你真棒!”的喊声以及小红花、小星星的奖励虽然使品德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学生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但这只是一种“泡沫”而已。这些“评价”占去了很多宝贵的课内时间,师生的注意力也集中在这种热闹的评价中,独立的、有价值的思考却化为乌有了。同时,虽然“你真棒!”“说得真好!”“真了不起!”的声音充斥着整个课堂,但是学生到底好在哪儿,棒在何处,却谁也弄不明白,只能是“雾里看花”了。2、激励性评价泛滥。与激励的形式主义相对应,课堂评价
4、形成了单一整齐的模式,不管是否值得表扬,一概都给予“激励”,并且语言单调。 如镜头二中对于“没有了清洁工人会怎么样”的讨论,学生的发言都停留在“垃圾多”的层面,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只是一味地简单激励却未能通过评价进行提升。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多名即无名。”评价的泛滥化必然带来激励功能的淡失。试想一想,经常处于被表扬的环境中的人,“表扬”还能带来多少激动?还能够激发学生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发展的潜能吗?3、过分注重结果。由于旧的观念的惯性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往往还是看重学生的答案,而不太注重过程。镜头三中的学生不愿借水彩笔给同桌是有自己的理由的,但是教师没有抓住契机展开更有深度的教学而是急于寻找心目
5、中的正确答案。新课程标准更加重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达成。对于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应该作出具体的分析评价,因为它往往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如果教师对学生的真实想法不能作出正确评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不愿意说真话,“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了。二、对激励性评价的再认识为什么会出现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教师对“激励性评价”的理解比较片面、发生偏失。所谓“激励性评价”,是指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内化学
6、生的人格,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也就是说,它的目的是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进军。所以在形式上并不是简单的赞扬,而应该是因人而异的。譬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适合多用表扬、赞美;而对于自卑、信心不足的学生适合多一点鼓励,除此之外还须多给予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高年级学生或基础较好的学生,则需要深层次的激励。 当然,激励性评价并不是说只能肯定、表扬,不能批评,恰恰相反,一味的表扬是培养不出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的。因为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接受全面的营养,必须经历酸甜苦辣,接受各种形式的教育,批评也是一种教育形式。如果表扬能增强学生的自
7、信心的话,批评则可以促进学生的反思能力,培养他们的自省意识。只要教师用善意的、中肯的话语,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并在批评时注意引导学生懂得怎样正确对待批评,就能从反面激发动力,发挥批评的教育功能。三、品德课堂追求的激励性评价 1、关注情景,评价要求“真”。“真”就是教师的求实之心使评价准确、客观。“准确性”是评价语言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师的评价语言就没有生命力,无论用词多么考究、语句多么华美,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所以,教师的评价语言应根据学生的回答或活动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醒与纠正,务必做到恰如其分。不能一味地表扬,也不
8、能草率地批评,要让学生知道:好,好在哪里;错,错在哪里,如何改正就可以不错。例如,当学生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但表达得不够清楚时,教师微笑着告诉他:“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师已经明白了你的意思,如果你能说得更明确点,那么大家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试试看。”如果学生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教师就用委婉的语气说:“看得出,你正在积极思考,但这种结论是错误的,没关系,再想想。”如果有的学生的想法出乎老师的预料,但很有道理,教师完全可以大声告诉他:“好,有创新,老师也从你的想法中长了见识。” 调查显示,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中肯的、恰如其分的评价,都会给学生一种满足、一种自信、一种觉醒、一种前进的方向。2、关注个体,
9、评价要有“情”。“情”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使评价成为激励学生的动力,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小学生对教师怀有特殊的感情和尊重,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教人化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深处。”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而不是自己设计的教案,应该及时地抓住课堂中“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用“语言”这把激情的钥匙,打开学生的心门,这样的教育才是真实的,有生命力的。一位教师在上春游时,让学生把春游的情景画下来,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其他学生的画都是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但有一个小女孩的画却是乌云密布。后来通过交流了解到,原来春游那天,女孩的爷爷去世了,因为春游她连爷爷的最后一面也没见着
10、,所以她说:“我恨死春游了!”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教师没有慌,而是摸着小女孩的头说:“首先,老师要向你说对不起,怎么刚好选择那天去春游?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我想爷爷会原谅你的,他一定希望你过得快快乐乐的。我们把你的画贴在学习园地里作个纪念吧,以后,你要开开心心的,好吗?”接着,教师就把画贴了上去,这个时候,小女孩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3、关注差异,评价要善“变”。教师课堂评价语言不能单一,不能老套,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左一个“你真棒”,右一个“非常好”,学生听后会觉得无味。反之,教师的评价语言要灵活多样,随机应变,注重创新,学生就会想听、爱听,从而激发其对学习的兴趣。如对于爱发言但常出错的同
11、学,教师在肯定的同时要指出不足之处,可以说:“今天你的表现可真棒,已经举手发言了好几次,而且一次比一次进步,不过回答问题前要听清楚问题,行吗?” 或者“你很会动脑筋,但说得还不够全面,我请*同学帮你补充,好吗?”对于优秀生的精彩回答,教师可以通过对他的评价暗示其他同学应该怎样学习,如:“像*这样的学习态度特别好,不但理解,还有自己的见解!”, “多么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你真行。”,“大家都喜欢你的回答,你的见解真独特。”,“这种方法很有新意,说明你动了番脑筋。”如果是平时胆小的学生举手发言了,教师更要抓住哪怕是极小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当然,这些评价不仅仅是通过语言进行,还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手势,让学生心领神会。 激励性评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体现了教育评价“促进发展”的根本目的,相信只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激励性评价,就一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让我们的品德课堂更加精彩。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68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