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腐培训防腐理论(PPT X页) .ppt
《防腐培训防腐理论(PPT X页)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腐培训防腐理论(PPT X页) .ppt(1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金属腐蚀理论及腐蚀控制,教学课件,加式制造焊接,A,B,良,不良,在内表面A区加工成坡度,可能成在的腐蚀区,在外侧表面B工加式使内表面平齐,避免机加工造成腐蚀问题,避免造成局部应力集中,避免设备变形,部件连接要对准,紧螺栓用力要均匀。避免设备表面玷污,擦伤和防护层损害,对于有衬里层的设备,吊装时不能碰撞和剧烈振动,外壳上不允许烧焊。不锈钢管道和设备保温时,要使用不含氯化物的保温材料,检修时要防止保温层污染和损坏。,加工制造焊接,碳化络析出区,高温粗晶粒区,母材,热形响区,焊缝,热形响区,母材,刀状腐蚀,热影响区晶间腐蚀,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区组织变化及刀状腐蚀,热影响区晶间腐蚀示意,(3)焊缝缺陷
2、造成缝隙,焊接缺陷有:焊瘤,咬边,喷溅,根部未焊透等,这些缺陷都成为缝隙部位,容易引起缝隙腐蚀。对策:保证焊接质量,焊后对焊缝进行整理,清除缺陷。,加工制造焊接,焊瘤,咬边,咬边,喷溅,根部未焊透,焊接缺陷,2.控制环境方法,(1)除去环境中的腐蚀性物质 除去环境中造成金属腐蚀而与生产工艺过程无关的物质,可以使金属的腐蚀速度大大降低,设备得到有效的保护。锅炉用水除氧 热力法 化学法 调节介质pH值 氯气脱水 降低空气湿度,(2)缓蚀剂,缓蚀剂的定义 在腐蚀环境中以适当浓度和形式(一般是很少的量)添加某种物质,能使金属的腐蚀速度大大降低,这种物质就叫缓蚀剂(即腐蚀抑制剂)。*缓蚀剂可以是单组分物
3、质,也可以是多组分的复合物质。缓蚀剂保护方法使用方便,投资少。投入少量就可取得很好的保护效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缓蚀机理主要有两种类型:,几何复盖效应:指吸附膜将金属表面与酸溶液隔离开,在覆盖了缓蚀剂吸附膜的金属表面部分,电极反应不能进行;而未覆盖表面部分电极反应按原来的历程进行。负催化效应:指缓蚀剂覆盖了金属表面的活性位置,使电极反应的活化能位垒升高,电极反应速度降低。,3.覆盖层保护,覆盖层保护的特点(1)基底材料和覆层材料组成复合材料,可以充分发挥基底材料和覆层材料的优点,满足耐蚀性,物理、机械和加工性能,以及经济指标多方面的需要。(2)覆盖层的保护效果和使用寿命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
4、覆层材料在使用环境中的耐蚀性、强度、塑性和耐磨 性。,阳极氧化 化 学 化学氧化 转化膜 磷酸盐处理,草酸盐处理,铬酸盐处理 油漆涂料 塑料涂覆 非金属 搪瓷 覆盖层 钢衬玻璃 非金属材料衬里 暂时性防锈层,复盖层保护技术的主要种类,电镀 喷涂 渗镀 金属镀层 热浸 金 属 化学镀 覆 盖 层 金属衬里 双金属复合板,金属表面清净处理,金属设备在进行覆盖层保护的施工之前,表面必须进行预处理,以保证覆盖层的完整、均匀、与基体结合牢固。表面清净处理的目的和要求:金属表面应除尽氧化皮、锈层、油污及其他附着物。金属表面应显示出均匀一致的金属本色,具有需要的粗糙程度。,表面清净处理方法:(1)除油方法有
5、:有机溶剂除油,碱溶液除油,电化学除油,水基清洗剂除油。有机溶剂除油:利用有机溶剂(汽油、甲苯、三氯乙烯等)溶解油脂的能力除去设备或部件表面油污。有机溶剂除油速度快,但不彻底,有机溶剂中汽油、苯等易燃,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等剧毒,使用中应注意安全。,(2)除锈 方法包括:手工和动力工具除锈,喷射或抛射除锈,化学除锈(酸洗),火焰除锈手工除锈:采用钢丝刷、铲刀、废砂轮、砂布用手工方式除去金属表面锈层和氧化皮,一般用在工件和设备表面积小,或不能使用其他除锈方法的场合。喷射和抛射除锈:除锈效果好,可使基体露出金属本色。,化学除锈:利用酸溶液具有溶解金属氧化物的能力来除去金属表面锈层和氧化皮。反应时放出
6、的氢气对氧化皮还产生机械剥离作用。常用酸洗用酸有盐酸、硫酸、硝酸、氢氟酸以及某些有机酸。酸洗液中需加入高效缓蚀剂。火焰除锈:用喷灯火焰清除金属表面污物。表面处理的等级,安装,检修和贮运,避免造成局部应力集中,避免设备变形,部件连接要对准,紧螺栓用力要均匀。避免设备表面玷污,擦伤和防护层损害,对于有衬里层的设备,吊装时不能碰撞和剧烈振动,外壳上不允许烧焊。不锈钢管道和设备保温时,要使用不含氯化物的保温材料,检修时要防止保温层污染和损坏。,(4)贮运期间要保持环境干燥清洁,避免日晒雨淋,避免内部积水。,(5)安装和检修完毕后要把设备内部清理干净,特别要注意防止遗留异金属物件。(6)水压试验后要排尽
7、设备内存水,并用热风吹干,以免锈蚀,或者进行表面防锈处理,并在干燥条件下封存。碳钢和低合金钢设备一般采用公用系统水进行水压试验,也可在水中加入缓蚀剂。对于不锈钢设备,为了防止氯化物污染,试压水中氯离子含量必须符合有关规定。,CD,A,A2.53.0,B2.02.53.0,C2.02.53.0,耐蚀性 指材料抵抗环境介质腐蚀 的能力腐蚀性 指环境介质腐蚀材料的强 弱程度腐蚀过程的本质 金属 金属化合物 G0,自发过程 不可逆过程,腐蚀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金属资源和能源的浪费造成设备的破坏事故阻碍新技术的发展,经济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指采用防护技术的费用和发生腐蚀破坏以
8、后的维修、更换费用和劳务费用。间接损失:指设备发生腐蚀破坏造成停工、停产;跑、冒、滴、漏造成物料流失;腐蚀使产品污染,质量下降,设备效率降低,能耗增加;在计算壁厚时需增加腐蚀裕度,造成钢材浪费等。,举例,1975年美国芝加哥一个大的炼油厂一根15cm的不锈钢弯管破裂引起爆炸和火灾,停车6周,这次腐蚀事故总维修费50万美元,停车造成的税收损失高达500万美元。美国:1949年 55亿美元 19601969年 150200亿美元 1975年 700亿美元 1982年 1269亿美元 1995年 8000亿美元 英国:1969年 13.65亿英镑(27.3亿美元),Corrosion Science
9、(腐蚀科学)*腐蚀科学家Corrosion Engineering(腐蚀工程学)*腐蚀工程师 金属腐蚀原理 腐蚀控制,腐蚀的分类,按环境分类:大气腐蚀 土壤腐蚀 海水腐蚀 高温气体腐蚀 化工介质腐蚀按形态分类:全面腐蚀 局部腐蚀按相互作用的性质:电化学腐蚀 物理腐蚀,均匀腐蚀速度的表示方法,失重腐蚀速度V-单位:gm2.h 年腐蚀深度Vp 单位:mm/yV-与Vp之间的换算,金属腐蚀原理(上册),第一章 绪论什么是腐蚀?定义:金属材料和周围环境发生化学或 电化学的作用而破坏。工程材料和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而破坏。三个基本要素:腐蚀的对象 腐蚀的性质 腐蚀的后果,对腐蚀破坏部位进行照相和取样,环
10、境条件,包括介质组成、浓度、pH值、温度、压力、流动状态等。破坏事故发生前后的操作运行情况,有没有超温、超压、超负荷;有没有外界污染。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护状况和事故发生过程。,3.维护管理,维护管理要求(1)对设备实行良好的维护,特别是使用防护技术的设备,对控制设备腐蚀,发挥最佳保护效果是十分重要的。(2)对设备的腐蚀情况应当定期检查,做好记录。主要设备应建立防腐蚀管理档案。(3)健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2.工艺操作,一般原则(1)兼顾工艺和腐蚀控制要求,制定适宜的工艺操作规程。(2)保持平稳操作,防止工艺参数大幅度波动。(3)控制原料及工艺水质量,特别要严格控制有害杂质的含量。
11、(4)开工和停工过程容易造成设备腐蚀问题(5)检修,举例,1975年美国芝加哥一个大的炼油厂一根15cm的不锈钢弯管破裂引起爆炸和火灾,停车6周,这次腐蚀事故总维修费50万美元,停车造成的税收损失高达500万美元。美国:1949年 55亿美元 19601969年 150200亿美元 1975年 700亿美元 1982年 1269亿美元 1995年 8000亿美元 英国:1969年 13.65亿英镑(27.3亿美元),第二章 材料设备的腐蚀防护与保温,本章主要内容:1、材料设备的腐蚀与防护基本原理2、设备腐蚀防护技术3、材料的选用4、保温目的5、保温材料介绍6、保温结构与施工,2.1材料设备的腐
12、蚀与防护,一、概述腐蚀是材料与它所处环境介质之间发生作用而引起材料的变质和破坏。1、腐蚀的危害腐蚀所造成的危害非常严重:腐蚀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资源和能源的严重浪费,而且还会污染人类生存的环境、引发灾难性事故。(1)经济损失巨大(2)资源和能源浪费严重(3)引发灾难性事故(4)造成环境污染 2、腐蚀与防护科学的发展(1)远在5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采用火漆作为木、竹器的防腐涂层。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武器,有的至今毫无锈蚀,原因是其表面有一层致密的含铬的黑色氧化物保护层。如勾践剑。,2.1材料设备的腐蚀与防护,(2)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腐蚀与防护科学理论研究的发展。(3
13、)近30多年来,随着核能技术、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等现代工业的崛起以及设备运行向高速、高温、高压方向的发展,使原来大量使用着的不锈钢和高强度合金构件不断出现严重的腐蚀问题,从而促使许多相关学科展开了对腐蚀问题的综合研究,使今日的腐蚀与防护科学发展成为一门融合了多种学科的新兴边缘学科,并形成了包含腐蚀电化学、腐蚀金属学、环境敏感断裂力学、生物腐蚀学和防护系统工程学等许多学科分支。(4)现在电化学保护技术已在我国的海洋开发,石油化学工业,地下结构和装置等方面获得了极广泛的应用,并逐步走向规范化、法令化阶段;缓蚀剂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正在建立我国自己的体系;各种耐蚀材料和表面保护
14、技术的开发及推广应用获得了很大的发展;防腐蚀设计和防腐蚀技术管理日益受到普遍的重视。,2.1材料设备的腐蚀与防护,二、腐蚀与防护基本原理1、金属的化学腐蚀金属的化学腐蚀是指金属与环境介质发生化学作用,生成金属化合物并使材料性能退化的现象。(1)金属氧化及其氧化膜 自然界中除金、铂等金属在一般情况下不氧化而呈单质形式外,大多数金属都以氧化物(矿石)形式存在。除少数金属(如钼、钨)高温氧化所生成的氧化物具有挥发性外,大多数金属氧化的结果都是在其表面上形成一层氧化物固相膜。金属表面上的氧化膜阻隔了金属与介质之间的物质传递,将减慢金属继续氧化的速度。但金属氧化膜要对金属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还必须满足以
15、下条件:,2.1材料设备的腐蚀与防护,生成的金属膜必须致密、完整,能把金属表面全部遮盖住。金属氧化物本身是稳定、难熔和不挥发的,不易与介质作用而被破坏。氧化膜与基体结合良好,有相近的热胀系数,不会自行或受外界作用而剥离脱落。氧化膜有足够的强度、塑性,足以经受一定的应力、应变的作用。(2)钢铁的气体腐蚀高温氧化:钢铁在空气中加热,在较低温度(200300)表面便出现可见的氧化膜。在570以下时,生成的氧化物为结构致密、保护作用较好的Fe3O4和Fe2O3;温度超过570时,在氧化膜内层生成FeO。FeO的结构疏松,晶格缺陷密度高,金属离子和氧离子容易迁移,氧化速度急剧增大。温度高于800,表面上
16、就开始形成多孔、疏松的“氧化皮”。脱碳:脱碳是指在腐蚀过程中,除了生成氧化皮层外,与氧化皮层相连的内层渗碳体Fe3C与介质中的氧、氢、二氧化碳、水等作用(见P48页),生成的气体降低了膜的保护作用。防止:增加气体介质中CO和CH4的含量或在钢中添加铝和钨。,2.1材料设备的腐蚀与防护,氢蚀:温度超过200300,压力高于30.4MPa时,氢将对钢产生显著作用,使钢剧烈脆化,造成氢蚀。氢蚀包括可逆氢脆和氢蚀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是可逆氢脆,氢被钢的表面所吸收,并以原子状态沿晶界向钢的内部扩散。虽然这些氢原子并未与钢的组分起化学反应,也未改变其组织,但却降低了钢的韧性,使钢变脆。在一定条件下韧性又可
17、以部分或全部恢复。第二阶段是氢蚀阶段。在该阶段,侵入并扩散到钢中的氢与不稳定化合物发生反应 防止:降低含碳量、加合金元素铸铁的肿胀:铸铁的肿胀实际上是一种晶间气体腐蚀。腐蚀性气体沿晶界、石墨夹杂物和细微裂缝渗入到铸铁内部,发生氧化作用。由于氧化物的生成,铸铁体积变大,产生肿胀,其强度大大降低。防止:见适量硅(5%10%),2.1材料设备的腐蚀与防护,(3)防止钢铁气体腐蚀的方法a.合金化:元素Cr、Al、Si等改善钢铁材料抗氧化性能最有效的合金元素,与氧的亲和力比铁强,在氧化性介质中首先与氧结合形成极稳定的Cr2O3、Al2O3、SiO2,这些氧化物结构致密,能够牢固地与金属基体结合,形成有效
18、的保护层。b.改善介质:通过设法改善介质成分,可以减轻乃至消除某些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腐蚀危害。c.应用保护性覆盖层:利用金属或非金属涂层将金属和气体介质隔离开来,是防止气体腐蚀的有效途径。实质是抗氧化合金元素的表面合金化。d.耐高温氧化的陶瓷覆盖层:采用热喷涂或等离子喷涂的方法,可以将耐热氧化物喷涂在金属表面形成耐高温氧化的陶瓷覆盖层,达到抗高温氧化的目的。2、金属的电化学腐蚀金属在电解质介质中所发生的腐蚀,称为电化学腐蚀。,2.1材料设备的腐蚀与防护,(1)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及发生条件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原理在本质上与熟知的铜锌原电池是一样的,这种引起金属腐蚀的短路原电池,叫做腐蚀原电池。金属或合金
19、常常是化学成分不均一,含有各种杂质和合金元素存在组织结构不均一物理状态不均一表面氧化(保护)膜不完整 引起金属表面的电极电位不同,在电解质溶液中就形成了腐蚀原电池。根据化学热力学原理,可以将金属、金属离子及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在水中的氧化-还原电位(E)与溶液的pH值构成电位(E)pH图,来表示金属与水的电化学反应和化学反应平衡关系的图式,以此判断金属在水溶液中的腐蚀倾向、腐蚀产物以及指示防止腐蚀的可能途径。要避免铁的腐蚀,其状态点就不能落入腐蚀区,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将铁的电极电位降至非腐蚀区。这就要对铁施行阴极保护。将铁的电极电位升高,进入钝化区。这可使用阳极保护法或在溶液中添加阳极型缓蚀
20、剂来实现。调整溶液pH值范围使pH813,可使铁进入钝化区。,2.1材料设备的腐蚀与防护,(2)极化极化是指原电池由于电流通过,使其阴极和阳极的电极电位偏离其起始电位值的现象。电流流过阴极使阴极电位降低的现象,称为阴极极化。电流流过阳极使阳极电位升高的现象,称为阳极极化。显然,极化减小了电池两极之间的电位差,导致金属腐蚀速度的降低。通常可以将极化的机理分为活化极化(电化学极化)、浓差极化和电阻极化。活化极化:当电流通过电极时,因电化学反应迟缓,而造成电极电位偏离平衡电位的现象称为活化极化或电化学极化。浓差极化:当电流流过电极时,因电极反应物(或反应生成物)输运迟缓,而造成电极电位偏离平衡电位的
21、现象称为浓差极化。电阻极化:电阻极化是由于在电极表面上生成了具有保护作用的氧化膜或不溶性的腐蚀产物等引起的。,2.1材料设备的腐蚀与防护,(3)钝化钝化就是金属与介质作用后,失去其化学活性,变得更为稳定的现象。使金属发生钝化的物质称为钝化剂。成相膜理论认为,当金属溶解时,可在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覆盖性良好的固体产物。这些产物作为一个独立的相存在,把金属和溶液机械地隔离开来,从而使金属的溶解速度大大降低,使金属转入钝态。吸附理论吸附理论认为,引起金属钝化并不一定要形成固相膜,而只要在金属表面或部分表面上形成氧或含氧粒子的吸附层。这种吸附层改变了金属/溶液表面的结构,使金属反应的活化能显著升高
22、,故金属同腐蚀介质的化学反应速度将显著减小。,2.1材料设备的腐蚀与防护,(4)氢去极化和氧去极化腐蚀电化学腐蚀中金属的阳极溶解与介质中氧化剂的还原是一对共轭反应。促进或抑制阴极过程,便可以促进或抑制金属的阳极溶解。氢去极化腐蚀:以氢离子还原反应为阴极过程的腐蚀称为氢去极化腐蚀,简称析氢腐蚀。显然,只有当金属的电极电位较氢电极的平衡电位为负时,才有可能发生析氢腐蚀。氢去极化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a.水化氢离子脱水 HnH2OHnH2Ob.形成吸附氢原子 HM(e)MH(电化学步骤)c.吸附氢原子脱附 MHMHH22M(脱附步骤)d.氢分子形成气泡,从表面逸出。迟缓放电理论认为控制反应速度的步骤
23、是放电,而复合理论认为,放电速度很快,控制反应的速度地复合成氢分子的这一步。,2.1材料设备的腐蚀与防护,影响氢去极化腐蚀的主要因素金属材料的性状:金属材料的本质、表面状态及金属阴极相杂质都会影响到金属的氢去极化腐蚀。材料与表面状态不同其氢过电位值不同,氢过电位值愈大,氢去极化腐蚀速度愈小,反之亦然。若杂质相的氢过电位很小,就会加速金属的腐蚀。pH值减小,氢离子浓度增大,氢电极电位变得更正,加速金属的腐蚀阴极区的面积增加,氢过电位减小,阴极极化率降低,析氢反应加快,从而导致腐蚀速度增大。温度升高也使氢过电位减小,而且温度升高,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都将加快,所以腐蚀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1
24、材料设备的腐蚀与防护,氧去极化腐蚀: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由于氢离子的浓度较低,析氢反应的电位较负,一般金属腐蚀过程的阴极反应往往不是析氢反应,而是溶液中的氧的还原反应,此时腐蚀去极化剂是氧分子。这类腐蚀称为氧去极化腐蚀,简称吸氧腐蚀。只有当金属的电极电位较氧电极的平衡电位为负时,才有可能发生吸氧腐蚀。氧去极化过程有以下几个步骤组成:a.氧通过气/液界面传质,由空气进入溶液;b.溶解氧通过对流扩散均布在溶液中;c.氧以扩散方式通过电极表面的扩散层,到达金属的表面;d.氧在金属表面进行还原反应。,2.1材料设备的腐蚀与防护,影响氧去极化腐蚀的主要因素:阳极材料电极电位降低则氧去极化腐蚀的速度增大。
25、溶解氧浓度增大,氧去极化腐蚀速度随之增大。但当溶解氧浓度提高到使腐蚀电流密度达到该金属的临界钝化电流密度时,金属将由活化溶解态向钝化态转化,其腐蚀速度就会显著降低。溶液流速越大,腐蚀速度也就越大。但当流速增大到氧的还原反应不再受浓差极化控制时,腐蚀速度便与流速无关。对于可钝化金属,金属便转入钝态。盐浓度的增大,溶液的电导率增大,腐蚀速度将有所提高。但当盐浓度高到一定程度后,腐蚀速度反而会随盐浓度的提高而减慢。温度升高氧的扩散和电极反应速度加快,因此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腐蚀速度加快。但温度升高又会降低氧的溶解度(敞口系统),使金属的腐蚀速度减小。,2.1材料设备的腐蚀与防护,3、金属腐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防腐培训防腐理论PPT X页 防腐 培训 理论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68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