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构造与岩浆活动ppt课件.ppt
《板块构造与岩浆活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板块构造与岩浆活动ppt课件.ppt(1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讲 板块构造与岩浆作用,岩浆岩和板块构造研究成果表明,岩浆岩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板块构造控制,即在不同的板块边界和部位,形成不同的岩浆岩共生组合。,概述 二十世纪初期,发现不同类型的火成岩具有显著的地域分布规律。,板块产生前构造前:单纯的地理性区域概念尚未明确地涉及构造背景A.哈克提出大西洋和太平洋岩域(Province)的概念 沃尔夫根据大陆玄武岩分布,增加了北极岩套(Arctic Suite)的概念 1921年尼格里根据含钾岩流,又提出了地中海岩套的概念。随着板块学说的建立,岩浆成因和火成岩成分变化规律被赋予了全新的地质构造含义;即火成岩组合、成分变化和分布规律与构造背景的关系引起了地学
2、界的广泛重视。,概述,Ringwood(1969)提出了按板块构造环境分类岩浆的意见,以及岩浆产生与板块构造相互关系的示意图。Condie(1976)提出:大多数岩浆是在板块边缘生成的,进一步分为汇聚边缘、离散边缘、边缘盆地、大洋盆地、裂谷系、克拉通和碰撞带等不同环境及其相应的岩石构造组合。80年代以来,人们系统地总结了不同的岩浆系列以及板内、边缘盆地、岛孤等各种构造环境的岩浆作用、火成岩组合以及岩浆成因机制,从而使得火成岩大地构造学作为一门新的地质学科日趋完善。,Ringwood(1969)板块构造岩浆产生与板块构造相互关系,板块构造与岩浆作用,一、岩浆系列二、大陆裂谷带及大陆板块内岩浆活动
3、三、板块扩张带的岩浆活动四、板块俯冲带的岩浆活动五、花岗岩与板块构造六、蛇绿岩套七、埃达克岩及其构造意义,岩浆岩的主要岩石类型,碱性程度(碱度):里特曼指数(K2ONa2O)/(SiO243)(wt)值越大碱性程度愈强。3.3者称为钙碱性岩;3.39者为碱性岩;9者为过碱性岩。,酸性增强,玄武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橄榄岩,不能与SiO2共存,属于SiO2不饱和矿物1.霞石霞石NaAlSiO4钾霞石KAlSiO4,高温时为连续固熔体系列产于富含Na2O而SiO2不饱和岩浆岩中,六方短柱,厚板状2.白榴石,KAlSi2O6 正方晶系(假等轴晶系)自形晶,四角三八面体,西藏白榴石斑岩(赵志丹,20
4、10),碱性岩:似长石类矿物,霞石,六方短柱,厚板状,霞石-似长石类矿物,霞石,Na3K(SiAlO4)4,霞石,SiO2饱和度与矿物组合,Al2O3饱和度与矿物组合,火山岩的TAS图解(Total Alkalis-Silica diagram),(引自La Maitre等,2002,一、岩浆系列划分,根据岩浆岩的地球化学指标,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系列:碱性系列(A)钙碱性系列(CA)拉斑玄武岩系列(TH)其分布受板块构造环境控制。,La Maite(1989)划分出低K、中K、高K岩石(红色虚线为界线),分别与Rinwood(1989)划分的低K拉斑系列、钙碱性系列和高K钙碱性系列相对应(黄色
5、区域是Rinwood汇总的界线区域),拉斑玄武岩系列(TH),岩石类型:包括大量基性(拉斑玄武岩)、少量中性岩(冰岛岩,富Fe,低K,低Al)和及少量的酸性岩(铁质英安岩、流纹岩)矿物成分:主要暗色矿物:辉石、含少量或不含橄榄石,基本不含角闪石、黑云母;浅色矿物:斜长石(斑晶为钙长石-培长石、基质为拉长石)化学成分:SiO2:48-63%;低钾:K2O1%;TiO2含量低,Na2O/K2O高达5-40%,Rb、Sr、Ba、Th、U等离子亲石元素含量很低(Rb=1-30ppm),Sr=100-300ppm,Ba=10-100ppm环境:拉张和弱挤压应力状态下,分布极广,按形成环境不同分为:(1)
6、大洋中脊拉斑玄武岩(2)岛弧拉斑玄武岩(3)洋岛拉斑玄武岩(4)大陆(裂谷)拉斑玄武岩,钙碱性系列(CA),岩石类型:喷出岩以安山岩为主,侵入岩以花岗闪长岩为主,本系列包括高铝玄武岩(SiO268%),其中安山岩最常见,其次是英安岩、流纹岩等。矿物成分:普遍含有角闪石和黑云母化学成分:SiO2弱饱和、K2O、TiO2以及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均较拉斑玄武岩系列高。如:Rb:10-90ppm;Sr、Ba含量为200-400ppm。Al2O3含量高,在安山岩为16-18%,富集轻稀土元素。环境:挤压应力为主的地区 岛弧区板块俯冲带及碰撞带 为岛弧的标志性岩石。,碱性系列(A),岩石类型:碱性玄武岩、霞
7、石岩、粗面岩、安粗岩、响岩(夏威夷岩:含碱性长石的中性岩类)等。矿物成分:斜长石以中长石常见,含碱性长石和似长石。化学成分:SiO2不饱和,富碱质5-7%,富钾K2O,为2-4%;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高,Rb 达75-120ppm,Sr、Ba含量分别为700-1000ppm;具富集型稀土元素分配型式,LREE含量高。构造环境:发育应力作用微弱的地区,如大型海洋盆地和大陆克拉通区。,3种岩浆岩系列的分布与板块构造密切相关据K.C.Condie(1982)研究它们与板块构造关系如表所示。,按岩石化学成分划分拉斑玄武岩SiO2多(49-51%),碱少(K2O+Na2O为2-4%)矿物为基性 Pl+Py
8、,可以有Ol,并呈斑晶广泛分布,产于岛屿,洋中脊,深海盆地和大陆如:峨嵋山玄武岩高铝玄武岩Al2O3高(16%),SiO2比拉斑低,矿物成分同上相似,但斑晶中可出现碱性长石分布于岛弧,活动大陆边缘,造山带碱性玄武岩 SiO2(45-48%),SiO2不饱和,碱高,K2O更高矿物成分同上相似,常含有大量Ol,可以有碱性长石,似长石产出环境:大陆,大洋岛屿如:我国东部很多,海南岛五大连池以东,玄武岩的划分,二、大陆裂谷岩浆活动,岩浆机制:裂谷带之下热地幔上涌和岩石圈伸展变薄初始裂谷作用阶段,岩石圈破裂前拱起阶段,伴随大面积陆相碱性和次碱性玄武岩喷发。当伸展作用进一步加强,岩石圈下部由于软流圈物质的
9、挤入和岩石圈的向下陷落而变薄,上部则因铲式断层效应和塑性流动而伸展,于是地壳表面发生沉降,形成陆内裂谷或大陆裂谷(intracontinental rift)。,大陆裂谷岩浆活动,裂谷岩浆活动的基本特征,(1)裂谷带岩浆岩系列:裂前拱阶段-碱性系列 大陆裂谷阶段-碱性系列和K略高的大陆拉斑系列 大洋裂谷阶段-低K的洋脊拉斑玄武系列 随着大陆板块分裂直到形成大洋裂谷,岩浆碱度逐步下降;(2)岩性类型:喷出或侵入岩均以基性和超基性岩最丰富;(3)拉张构造背景及结晶分异作用控制了裂谷岩浆演化;(4)裂谷岩浆主要是幔源的,含有地幔岩包体,初始Sr比值较低,1-大陆裂谷的火山岩(喷出岩)岩石组合:以溢流
10、玄武岩组合或双峰式火山岩为特征(两者同出现或仅有其中之一)。1)玄武岩:主要是拉斑系列(TH)和碱性系列(A)的玄武岩,与洋中脊TH 相比,富K2O(平均0.66%),具较高的Ba、Sr、Rb、U、Th 和Rb/K、Rb/Sr、LREE显著富集,Sr87/Sr86较高并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0.7035-0.7110)。碱性系列是裂谷初期形成,而TH系列是裂谷期产物。2)双峰式火山岩(Bimodel Volcanic Complex):基性岩浆和酸性岩共生,其间很少有中性岩,反映了基性和酸性岩浆的准同时喷发。,双峰式组合:拉斑玄武岩流纹岩组合 碱性玄武岩粗面岩组合,缺失中性(安山质)岩石,2-大
11、陆裂谷侵入岩岩性包括:辉绿岩岩床和岩墙群、层状基性侵入体、金伯利岩、碳酸岩及镁铁质碱性岩1)辉绿岩岩床和岩墙群:在裂谷带的溢流玄武岩区域或其外围,成分可以是拉斑玄武岩质,也可以是碱性橄榄玄武岩质,与溢流玄武岩的岩浆同源。2)层状基性侵入体:成分相当于辉长岩的侵入岩是大陆裂谷带的典型岩浆岩组合之一,岩体规模变化很大,小至一个岩株,大者为岩基。,2-大陆裂谷侵入岩 3)金伯利岩、碳酸岩及镁铁质碱性岩:金伯利岩-富Mg、富K的超基性岩,SiO2=20-38%;K2O/Na2O=2-5;MgO/K2O很高20-70,以岩颈和岩脉的形式,产在前地盾区内的大陆裂谷带。新鲜金伯利岩的Sr初始值为0.7037
12、-0.7046。碳酸岩-由碳酸盐矿物组成的火山岩,SiO220%,主要矿物是方解石、白云石、铁白云石及Fe、Mn、Na的碳酸盐,呈圆形、椭圆形的岩颈、锥形岩席产出,有的则是喷出的碳酸质熔岩。镁铁质碱性岩(霓霞岩类):SiO2=38-45%,K2O+Na2O=5-10%,K2O/MgO为3-10,常以小岩株,特别是以环状中心侵入体产出。,二、板块扩张带(洋中脊)岩浆活动,大洋中脊-离散型板块边缘,也是洋壳产生的地方,表现为大规模的裂隙式火山喷溢,长6万公里的大洋中脊实际上是全球最大的火山活动带。据梅纳德(H.W.Menard)估计,每年从中脊轴部喷出的火山物质约有4立方公里,大大超过了全球所有其
13、它地区喷出的火山物质总量。由于洋底深处,静水压力超过岩浆中水蒸气压力,故熔岩沿裂隙平静的溢出。,洋中脊岩浆活动,中脊岩浆源:来源于软流圈,由于拉张作用、压力降低,熔点降低,软流圈物质(橄榄岩)分熔出玄武岩浆(主要TH)。喷出岩:TH岩浆乘隙上涌,溢出海底,形成枕状熔岩,构成洋壳第二层的上部 侵入岩:辉绿岩岩墙形式,构成洋壳第三层的上部,或冷凝成辉长岩成为洋壳第三层的组成部分,洋中脊剖面与MORB,洋脊拉斑玄武岩主要特征:,(1)斑晶为:橄榄石或斜长石;基质矿物:橄榄石、斜长石、单斜辉石和铁矿物,常含有玻璃质。(2)低钾(K2O0.4%)、高钛(TiO2为0.7-2.3%)、P2O5含量低(0.
14、25%),(FeO+Fe2O3)/MgO=0.7-2.2。(3)具相对高的Al2O3和Cr含量、以及大离子亲石元素(LIL),如Rb、Cs、Sr、Ba、Zr、U、Th;轻稀土亏损或平坦型稀土模式区别于大陆和岛弧拉斑玄武岩(4)Sr87/Sr86低(0.702-0.704),大洋中脊的侵入岩组合,大洋中脊的侵入岩组合:辉长岩和橄榄岩。辉长岩有两类:一类是早期结晶分异形成的堆晶岩;另一类是由强烈分异后残余熔体形成的辉长岩。橄榄岩也有两类:一类是地幔岩部分熔融后残留下的;另一类是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洋脊拉斑玄武岩成因:在小于30km深度内,由部分亏损地幔橄榄岩经2030%的部分熔融形成的。辉长岩和橄
15、榄岩:原始熔体的分离结晶有关,洋中脊缺乏安山岩的原因-缺水,(1)没有俯冲作用发生,因此也没有水份带入上地幔。(2)由于地壳较薄,沿中脊的一些扩张裂隙不能阻止水份的散失,因而水压很低,不足以产生安山质岩浆。Nicholls和Ringwood认为大洋拉斑玄武岩相当于岛弧拉斑玄武岩的无水等效物。,洋岛的岩浆活动,岩性:橄榄玄武岩、碱性玄武岩、粗面岩、碱性流纹岩、霞石岩、碧玄岩等。与洋脊拉斑玄武岩系列相比较,富碱性(尤其富K),Cr、Ni低;Ba、Sr、Rb和Zr高。大洋岛玄武岩的Sr87/Sr86多为0.7030.704,钾高者可达0.7050.706,Pb206/Pb204为18.519.5,均
16、比洋脊要高。,四、板块俯冲带的岩浆活动,俯冲带岩浆活动 特点岩浆分布:在岩浆弧的范围内,距海沟轴约150300km,平行于海沟成弧形展布;岛弧与陆缘火山弧是强烈的火山活动区主要岩石系列有:a.岛弧拉斑玄武岩系列;b.钙碱系列;c.岛弧碱性系列(或钾玄岩系列)以及它们之间的过渡类型。,岩石特征:以中酸性,特别是安山岩为主,因富含气体,常表现出强烈喷发性质,火山喷发物中常以火山碎屑物质占优势,俯冲带的岩浆作用,岩石类型及地球化学特征,岛弧火山岩总体以高K2O、Al2O3,低TiO2为特征,不同于其它环境下形成的火山岩。(1)岛弧拉斑系列火山岩:主要有拉斑玄武岩、安山岩和少量英安岩,与洋脊拉斑系列的
17、主要区别是:氧化物成分变化范围较宽,Mg/Fe比较高,SiO2较高(53%),K、Rb、Sr、Ba较高,Ni、Cr低,稀土丰度偏低,Sr87/Sr86较高(0.7035-0.7060);(2)钙碱系列:主要有安山岩、英安岩、高铝玄武岩、流纹岩等,与岛弧拉斑系列相比,很少有铁的富集,SiO2较多(59%),明显地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略为富集轻稀土元素,Sr87/Sr86略高(低钾组0.703-0.707,高钾组0.704-0.710);(3)岛弧碱性系列:钾玄岩(shoshonite)为代表,是成熟岛弧的代表性岩石组合,主要特征为:全碱量高(Na2O+K2O5%);K2O/Na2O高;富集P、R
18、b、Sr、Ba、Pb和轻稀土(与K的富集吻合),低TiO2(0.5)。,岩浆弧火山岩的特征(1),1)岩浆弧的火山活动以爆裂喷发为主(和大洋中脊喷溢为主不同),火山碎屑物质体积占整个火山岩体积的80%以上,以此和其它构造环境火山岩的主要区别。2)厚层杂砂岩、泥岩经常与火山岩互层,这种关系是识别岩浆弧火山岩系的重要标志之一。3)在岩浆弧区,与火山岩共生的还有大量中酸性深成岩,侵入到火山岩和沉积岩中。,岛弧火山岩的特征(2),俯冲带的岩浆岩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性-成分极性一般均随与海沟轴距离的增加,依次分布为:拉斑系列、钙碱系列和碱性系列。这种随着与海沟轴的距离和俯冲带深度的增加,火山岩成分有规律的
19、变化叫做成分的极性,它可指示俯冲带倾斜的方向。,俯冲闭合速率与火山岩成分变化关系:闭合速率越慢,火山岩愈偏碱性。一般情况下:闭合速率为89cm/a的高速组,主要为拉斑或拉斑+钙碱系列;闭合速率为36cm/a的中速组,主要为钙碱或拉斑+钙碱系列;闭合速率2cm/a的低速组,则以出现更多的碱性系列或以碱性系列为主要特征。,岛弧火山岩的特征(3),岛弧火山岩成分变化与地壳厚度的变化对应关系当SiO2量固定时,安山岩的K2O百分含量与地壳厚度(C)成正比。,岛弧火山岩的特征(4),对于SiO2为60%时,KC关系可表示为(Condie,1973):C=18.2(K2O)+0.45 K2O为百分含量,C
20、单位为公里,据此得出各系列对应的地壳厚度是:拉斑系列25公里,火山岩成分变化与俯冲带深度的关系当SiO2含量一定时,K2O随俯冲带深度h的增大而增加,当SiO2为60%时,这种关系可表示火山岩对应的俯冲带深度,计算结果:TH俯冲带深度150km;CA 100-200km;A 200km;,岛弧火山岩的特征(5),岩浆来源深度,岩浆弧火山岩中CA比例与岩浆弧地壳厚度关系 由洋壳到陆壳,弧体积由小到大的演化方向相一致,CA的比例反映了岩浆弧演化的成熟度,按演化序列,分为四类岩浆弧:,俯冲带的岩浆起源,岩浆的起源与大洋岩石圈板块的俯冲消亡作用密切相关俯冲带和洋中脊岩浆活动的重要区别:在于CA岩浆的存
21、在和岩石成分的水平分带,一切岩浆起源假说都必须解释这特有的现象。林伍德(Ringwood,1974,1981)提出俯冲带岩浆演化的两阶段模式,用以解释拉斑玄武岩系列和钙碱性系列岩浆的形成。,俯冲带的岩浆起源两阶段模式(Ringwood,1974,1981),第一阶段:当大洋板块俯冲到80-100km深处(T:650 C,P:30-40kb);1)洋壳中玄武岩、钾长岩、角闪岩脱水,转变为石英榴辉岩。2)释放出的水导致上覆板块的上地幔岩石局部熔融,分熔出的岩浆上涌,橄榄石结晶出来,随着岩浆分异,可生成TH岩浆,在岛弧的前锋附近喷出地表。,俯冲带的岩浆起源两阶段模式(Ringwood,1974,19
22、81),第二阶段:当大洋板块俯冲至更深处100-150km(或200km)T为700-900;洋壳中滑石、蛇纹石、水镁石不稳定而脱水,使已成为石英榴辉岩的洋壳发生带水的部分熔融,生成含水富碱金属和硅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的熔浆,在上升过程中发生结晶,析出石榴石和辉石,最终形成了以安山岩为主的包括玄武岩到流纹岩的钙碱性系列岩浆。,五、花岗质岩与板块构造,花岗质岩石(granitoids)的定义花岗质岩石(或称花岗岩类)是广义的花岗岩术语,指SiO2含量56%的火成岩,强调石英含量为5%-20%的中酸性岩与石英含量20%的典型酸性岩的共生关系(肖庆辉等,2009;徐夕生和邱检生,2010;Gill,20
23、10)。包括: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岩、正长岩、二长岩、石英二长岩、碱质花岗花岗岩。,花岗岩类型和构造环境,皮切尔将花岗岩分为五个成因类型,即:M 型(幔源型):主要为斜长,形成于大洋岛弧;型(科迪勒拉型):以大量辉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组合为代表,形成于安第斯型大陆边缘弧内,属活动板块边缘;型(加里东型):以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为代表,为造山作用隆起后生成;S型:主要为过铝质组合,形成于大陆碰撞带或克拉通之上的韧性剪切带;A型(碱性花岗岩):形成于克拉通隆起带和裂谷带。,花岗岩类型和构造环境J.A.Pearce(1984),J.A.Pearce(1984)收
24、集600多个已知构造位置的微量元素资料,发现4种表现出不同的微量元素特征,可以划分出不同区域,反过来可用其判断未知花岗岩的构造环境;将花岗岩按其侵入的构造位置划分为4种类型:洋中脊花岗岩(OKG)火山弧花岗岩(VAG)板块内花岗岩(WPG)碰撞带花岗岩(COLG),(据Mnaiar&Piccoli,1989),据巴尔巴林(Barbarin,1990,1999),增生型造山带中花岗质岩石的特征,形成与俯冲同期的、平行俯冲带条带状分布的低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为主的岩浆岩带。例如:安第斯陆弧(Hildreth and Moorbath,1988)西太平洋岛弧(Clift and Vannucchi,2
25、004)华北北缘晚古生代陆弧(Zhang et al.,2009)西准噶尔北缘晚古生代岛弧(Chen et al.,2010),Pitcher,1983,1993;Barbarin,1990,碰撞型造山带中花岗质岩石的特征,主碰撞和后碰撞两个时期主碰撞:主洋盆闭合,两个块体发生主体碰撞,地壳迅速增厚,出现大型逆冲断层,岩石发生高级变质、变形阶段发育强烈变形的S型花岗岩。后碰撞:主洋盆闭合,连续的板块汇聚导致产生陆内的逆冲,包括岩石圈拆沉或俯冲板片断离等作用,属于持续挤压之后的伸展阶段,经常有地幔参与岩浆的形成。以发育大量未变形的A型和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为主,岩体跨越不同的构造单元,具有面状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板块 构造 岩浆 活动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67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