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相机发展史.ppt
《世界相机发展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相机发展史.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相机发展史,名词解释,我们都知道相机的英文叫做Camera,此字其实是源自希腊语Camera Obscura,为黑暗房屋之意。而早在11 世纪人们就瞭解针孔成像原理摄影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针孔成像原理之上的。,照相机简称相机,是一种利用光学成像原理形成影像并使用底片记录影像的设备。很多可以记录影像设备都具备照相机的特征。医学成像设备、天文观测设备等等。照相机是用于摄影的光学器械。被摄景物反射出的光线通过照相镜头(摄景物镜)和控制曝光量的快门聚焦后,被摄景物在暗箱内的感光材料上形成潜像,经冲洗处理(即显影、定影)构成永久性的影像,这种技术称为摄影术。,基本组成:,镜头镜头使景物成倒象聚焦在胶片上。
2、为使不同位置的被摄物体成象清晰,除镜头本身需要校正 照相机 好象差外,还应使物距、象距保持共轭关系。为此,镜头应该能前后移动进行调焦,因此较好的照相机一般都应该具有调焦机构。取景器为了确定被摄景物的范围和便于进行拍摄构图,照相机都应装有取景器。现代照相机的取景器还带有测距、对焦功能。快门和光圈控制曝光的机构快门和光圈 为了适应亮暗不同的拍摄对象,以期在胶片上获得正确的感光量,必须控制曝光时间的长短和进入镜头光线的强弱。于是照相机必须设置快门以控制曝光时间的长短,并设置光圈通过光孔大小的调节来控制光量。,输片计数机构为了准备第二次拍摄,曝光后的胶片需要拉走,未曝光的胶片要拉过来,因此现代照相机需
3、要有输片机构。为了指示胶片已拍摄的张数,就需要有计数机构。机身它既是照相机的暗箱,又是照相机各组成部分的结合体。可用框图表示照相机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其实,就照相机这个基本功能而言,无论是早期的“银版照相机”,还是已经高度电子化、自动化、电脑化的照相机,其基本原理都没有多大区别。,相机的发展:,最早的照相机结构十分简单,仅包括暗箱、镜头和感光材料。现代照相机比较复杂,具有镜头、光圈、快门、测距、取景、测光、输片、计数、自拍等系统,是一种结合光学、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和化学等技术的复杂产品。,在公元前400年前,墨子所著墨经中已有针孔成像的记载;13世纪,在欧洲出现了利用针孔成像原理制成的映像暗箱,
4、人走进暗箱观赏映像或描画景物;1550年,意大利的卡尔达诺将双凸透镜置于原来的针孔位置上,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更为明亮清晰;1558年,意大利的巴尔巴罗又在卡尔达诺的装置上加上光圈,使成像清晰度大为提高;1665年,德国僧侣约翰章设计制作了一种小型的可携带的单镜头反光映像暗箱,因为当时没有感光材料,这种暗箱只能用于绘画。,1822年,法国的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但成像不太清晰,而且需要 八个小时的曝光。1826年,他又在涂有感光性沥青的锡基底版上,通过暗箱拍摄了一张照片。,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它是由两个木箱组成,把一个木箱插入另一个木箱中进行调
5、焦,用镜头盖作为快门,来控制长达三十分钟的曝光时间,能拍摄出清晰的图像。,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该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 1:3.4的摄影镜头。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1860年,英国的萨顿设计出带有可转动的反光镜取景器的原始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1862年,法国的德特里把两只照相机叠在一起,一只取景,一只照相,构成了双镜头照相机的原始形式;1880年,英国的贝克制成了双镜头的
6、反光照相机。,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使摄影镜头的设计制造,得到迅速发展。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这是感光材料的一个飞跃。同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随着感光材料的发展,1871年,出现了用溴化银感光材料涂制的干版,1884年,又出现了用硝酸纤维(赛璐珞)做基片的胶卷。,1906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闪光灯。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从1839年至1924年这个照相机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钮扣形、手枪
7、形等照相机。1899年,法国人迪奥隆和勒旭额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彩色照相机,1905年,柯达推出折叠便携式(N.1A Folding Pocket)相机柯达1916年生产的NO.3A的连动测距型折叠皮腔相机。这类相机由于其皮腔呈风琴状,也被称为风琴相机。,1928年世界第一台双镜头反光120相机“禄来”。由德国“弗兰克和海德克”公司推出1934年日本第一代高级布帘快门35mm相机“KWANON”。由佳能公司前身“精机光学研究所”研制成功,从1925年至1938年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二阶段。这段时间内,德国的莱兹、罗莱、蔡司等公司研制生产出了小体积、铝合金机身等双镜头及单镜头反光照相机。随着放大技术
8、和微粒胶卷的出现,镜头的质量也相应地提高了。,1902年,德国的鲁道夫利用赛得尔于1855年建立的三级像差理论,和1881年阿贝研究成功的高折射率低色散光学玻璃,制成了著名的“天塞”镜头,由于各种像差的降低,使得成像质量大为提高。在此基础上,1913年德国的巴纳克设计制作了使用底片上打有小孔的、35毫米胶卷的小型莱卡照相机。,不过这一时期的35毫米照相机均采用不带测距器的透视式取景器。1930年制成彩色胶卷;1931年,德国的康泰克斯照相机已装有运用三角测距原理的双像重合测距器,提高了调焦准确度,并首先采用了铝合金压铸的机身和金属幕帘快门。,二战之后的又一次发展,1939年之后黑白、彩色胶片的
9、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出现了变焦、微距、折反射式、广角等多角摄影镜头照相机出现了计算器自动复零、反光镜自动复位、半自动和全自动收缩光圈等结构。照相机的质量、产量开始飞速发展。,1947年,美国兰德博士发明了黑白即显摄影法,宝丽来兰德相机问世1948年,成立于1841年德瑞典哈苏公司生产出“哈苏1600F型”照相机,标志着该军用品牌进入民用领域,相机发展的第三阶段,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今,日本的小西六摄影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自支调焦照相机柯尼卡C35A型135照相机。接着日本又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双优先式自动曝光照相机-美能达XDG型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开创了一台相机具有多种曝光功能的先例。,1
10、959年,日本尼康公司推出第一架单镜头反光照相机135NikonF,这是现在广为流行的单反相机的鼻祖,1960年,日本旭光学公司发明世界上第一架通过镜头内测光的TTL测光式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宾得SPOtmatic型照相机,使得35mm相机开始了自动化发展阶段,1962年,装有程序自动曝光系统的“美能达Hi-matic型”照相机上市,1975年,柯达公司用CCD制造了可操作的电子相机。相机从此进入电子数码时代,1973年11月,索尼公司正式开始了“电子眼”CCD的研究工作,在不断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它于1981年推出了全球第一台不用感光胶片的电子相机静态视频“马维卡(MABIKA)”。该相机使用了10
11、mm12mm的CCD薄片,分辨率仅为570490(27.9万)像素,首次将光信号改为电子信号传输。,相机的分类:,照相机品种繁多,按用途可分为风光摄影照相机、印刷制版照相机、文献缩微照相机、显微照相机、水下照相机、航空照相机、高速照相机等;按照相胶片尺寸,可分为110照相机(画面1317 毫米)、126照相机(画面2828毫米)、135照相机(画面2418,2436毫米)、127照相机(画面45x45毫米)、120照相机(包括220照相机,画面6045,6060,6090毫米)、圆盘照相机(画面8.2x10.6毫米);按取景方式分为透视取景照相机、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工作原理
12、:,任何一种分类方法都不能包括所有的照相机,对某一照相机又可分为若干类别,例如135照相机按其取景、快门、测光、输片、曝光、闪光灯、调焦、自拍等方式的不同,就构成一个复杂的型谱。照相机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性质和光的折射与反射规律,以光子为载体,把某一瞬间的被摄景物的光信息量,以能量方式经照相镜头传递给感光材料,最终成为可视的影像。照相机的光学成像系统是按照几何光学原理设计的,并通过镜头,把景物影像通过光线的直线传播、折射或反射准确地聚焦在像平面上。摄影时,必须控制合适的曝光量,也就是控制到达感光材料上的合适的光子量。因为银盐感光材料接收光子量的多少有一限定范围,光子量过少形不成潜影核,光子量过多形
13、成过曝,图像又不能分辨。照相机是用光圈改变镜头通光口径大小,来控制单位时间到达感光材料的光子量,同时用改变快门的开闭时间来控制曝光时间的长短。从完成摄影的功能来说,照相机大致要具备成像、曝光和辅助三大结构系统。成像系统包括成像镜头、测距调焦、取景系统、附加透镜、滤光镜、效果镜等;曝光系统包括快门机构、光圈机构、测光系统、闪光系统、自拍机构等;辅助系统包括卷片机构、计数机构、倒片机构等。,数码相机成像过程:,1经过镜头光聚焦在CCD或CMOS上 2CCD或CMOS将光转换成电信号 3经处理器加工,记录在相机的内存上 4通过电脑处理和显示器的电光转换,或经打印机打印便形成影象。具体过程:照相机的工
14、作原理(4张)对胶片相机而言,景物的反射光线经过镜头的会聚,在胶片上形成潜应影,这个潜影是光和胶片上的乳剂产生化学反应的结果。再经过显影和定影处理就形成了影像。数码相机是通过光学系统将影像聚焦在成像元件CCD/CMOS 上,通过A/D转换器将每个像素上光电信号转变成数码信号,再经DSP处理成数码图像,存储到存储介质当中。光线从镜头进入相机,CCD进行滤色、感光(光电转化),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将拍摄物体“分解”成了一个一个的像素点,这些像素点以模拟图像信号的形式转移到“模数转换器”上,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送到图像处理器上,处理成真正的图像,之后压缩存储到存储介质中。,镜头的改进,光学理论进入了光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界 相机 发展史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67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