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PPT电子教案第1章冲压成形的基本理论.ppt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PPT电子教案第1章冲压成形的基本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PPT电子教案第1章冲压成形的基本理论.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Stamping Technology and Mould Design,第1章 冲压成形的基本理论,2,【主要内容】1.1 塑性变形与应力应变1.2 加工硬化与硬化曲线1.3 板料的力学性能与冲压性能的关系1.4 冲压用材料【重点】塑性条件塑性变形时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板料的机械性能与冲压性能的关系,第1章 冲压成形的基本理论,3,1.1 塑性变形与应力应变,一、应力应变状态1.概念 单元体的应力状态可用相互垂直表面上的应力来表示:,(回第5页),4,1.1 塑性变形与应力应变,沿坐标方向可将这些应力分解为九个应力分量,包括三个正应力和六个剪应力。根据互相垂直平面上切应力互
2、等定律,有。因此,若已知三个正应力和三个剪应力,那么该点的应力状态就可以确定了。主轴各表面上只有正应力而无剪应力时的坐标轴 主方向主轴所在的方向主应力主轴坐标系下的正应力主平面主应力作用面(转3页看图),5,2.主剪应力在与主平面成45截面上的剪应力达到极值时称为主剪应力。如果 则最大剪应力与材料的塑性变形关系很大。3.应力状态的分类三向应力状态三个主方向上都有应力的状态平面应力状态三个主应力中有一个为零单向应力状态三个主应力中有两个为零,1.1 塑性变形与应力应变,6,4.应变状态 当采用主轴坐标系时,单元体六个面上只有三个主应变分量,而没有剪应变分量。实践证明:塑性变形时,单元体主要是发生
3、形状的改变,而体积的变化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即认为:体积不变定律,反映了三个主应变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体积不变定律,塑性变形时只可能有三向应变状态和平面应变状态,而不可能有单向应变状态。,1.1 塑性变形与应力应变,7,1.1 塑性变形与应力应变,二、塑性条件 P15 塑性条件又称为屈服准则或屈服条件,是描述不同应力状态下变形体内质点开始产生塑性变形并使塑性变形继续进行所必须遵循的条件。当材料中某点处于单向应力状态时,只要该点的应力达到材料的屈服极限,该点就进入塑性状态。可是对于复杂的多向应力状态,就不能仅根据某一个应力分量来判断该点是否达到塑性状态,而要同时考虑其他应力分量的作用。只有当各个
4、应力分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时,该点才开始屈服,这种关系就是塑性条件。目前所公认的塑性条件有下面两种:屈雷斯卡(HTresca)塑性条件(最大剪应力理论)密塞斯(von Mises)塑性条件,8,1.屈雷斯卡塑性条件(最大剪应力理论)屈雷斯卡提出:任意应力状态下,只要最大剪应力达到某临界值(与应力状态无关)后,材料就开始屈服。通过单向拉伸试验可得出,此临界值等于材料屈服极限的一半。设,则最大剪应力理论可表示为:或 这一理论形式简单,与试验结果基本相符,用于分析板料成形问题有足够的精度。但其忽略了中间应力的作用,因此不够完善。,1.1 塑性变形与应力应变,9,2.密塞斯塑性条件密塞斯提出:任意应力
5、状态下,当某点的等效应力 达到某一临界值(与应力状态无关)时,材料就开始屈服。通过单向拉伸试验可得出,此临界值等于材料的屈服极限。等效应力:则密塞斯塑性条件可表达为:,1.1 塑性变形与应力应变,10,经过计算可知,两个条件之间差别很小。若把上式进行简化,消去,可得下式:是与应力状态有关的参数,它反映了中间主应力的影响,其取值范围为。在应力分量未知的情况下,可取近似平均值1.1。,1.1 塑性变形与应力应变,11,1.1 塑性变形与应力应变,三、塑性变形时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物体受力产生变形,所以应力与应变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关系。图示为材料单向拉伸加载曲线:,12,由该曲线可以发现:材料屈服后
6、,应力应变不再是线性关系;变形过程是不可逆的;在同一个应力下,加载历史不同,应变也不同。即在塑性变形时,应变不仅与应力大小有关,而且与加载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在发生塑性变形时应力与应变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目前,用来解决塑性变形时应力与应变之间关系的理论有两种增量理论和全量理论。,1.1 塑性变形与应力应变,13,1.增量理论 撇开整个变形过程,取加载过程中某个微量时间间隔 来研究,得出了应力与应变增量之间的关系,称为增量理论:(等效应变)若引入平均应力,可得:,1.1 塑性变形与应力应变,14,2.全量理论 加载过程中所有的应力分量均按同一比例增加简单加载。在简单加载情况下应力应变关系
7、得到简化,得出了全量理论:若引入平均应力,可得:在板料成形中要严格满足简单加载条件是不现实的。实践证明:工程问题的分析计算,只要近似满足简单加载条件,使用全量理论是允许的,这样便大大简化了分析计算过程。,1.1 塑性变形与应力应变,15,3.应力应变关系分析 利用全量理论可得出以下结论:(1)应力分量与应变分量的性质不一定一致,即拉应力不一定对应拉应变,压应力不一定对应压应变:当 时,可得在最大拉应力方向上一定是拉应变,而在最小拉应力方向上一定是压应变;当 时,可得最小压应力(绝对值最大的压应力)方向上一定是压应变,而在最大压应力(绝对值最小的压应力)方向上一定是拉应变。,1.1 塑性变形与应
8、力应变,16,(2)某方向应力为零,其应变不一定为零。(3)在任何一种应力状态下,应力分量与应变分量的大小次序是相对应的,即若,则。(4)若有两个应力分量相等,则对应的应变分量也相等。,1.1 塑性变形与应力应变,17,由此可见,在多向应力状态下,应变状态不能只看该方向上的应力性质,还要看其大小关系。由全量理论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多向应力状态下,应变状态(变形性质)可通过比较该方向的应力与平均应力的大小关系(代数值)来确定大于平均应力时一定产生拉应变(伸长变形),小于平均应力时一定产生压应变(压缩变形),等于平均应力时一定没有变形。,1.1 塑性变形与应力应变,18,1.1 塑性变形与应力应变
9、,生产中把板料成形的受力与变形状况概括为两大类:伸长类变形变形区的拉应力绝对值最大,主要变形为沿该方向的伸长变形;压缩类变形变形区的压应力绝对值最大,主要变形为沿该方向的压缩变形。,19,1.2 加工硬化与硬化曲线,一.加工硬化现象 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其变形抗力和硬度提高而塑性下降。加工硬化对塑性变形的影响:不利的一面使所需的变形力增加,而且限制了材料进一步的变形。有利的一面板料硬化能够减小过大的局部变形,使变形趋于均匀,从而增大成形极限,同时也提高了材料的强度。,20,1.2 加工硬化与硬化曲线,二.硬化曲线 材料的变形抗力随变形程度变化的情况可用硬化曲线来表示。低碳
10、钢拉伸的应力-应变曲线:,21,1.2 加工硬化与硬化曲线,但该曲线并未反映出材料加工硬化的真实情况:图中表示的应力都是以变形前试样的原始截面积计算的名义应力,而没有考虑变形过程中试样截面积的减小。横坐标的应变值是名义应变,只考虑了变形前、后两个状态试样的尺寸,而未考虑材料变形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即应变与材料变形的全过程有关。为了真实地反映出硬化规律,必须采用真实应力与真实应变来表示:真实应力真实应变,22,1.2 加工硬化与硬化曲线,按照真实应力和真实应变即可做出真实应力应变曲线:,23,1.2 加工硬化与硬化曲线,比较:两者在屈服点以前的直线段几乎没有区别,但在缩颈处的真实应力并不是最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冲压 工艺 模具设计 PPT 电子 教案 成形 基本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65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