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ppt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ppt(1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七、医学影像管理与持续改进,4.17.1 医学影像(放射、超声、CT 等)部门设臵、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提供 24 小时急诊影像服务。4.17.1.1医学影像科通过医疗机构执业诊疗科目许可登记,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提供诊疗服务满足临床需要。【C】1.医学影像科通过医疗机构执业诊疗科目许可登记,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2.提供医学影像服务项目与医院功能任务一致,能满足临床需要。3.X 线摄影、超声检查提供24小时7天的急诊(包括床边急诊)检查服务。【B】符合“C”,并1.有明确
2、的服务项目、时限规定并公示,普通项目当日完成检查并出具报告,能遵循执行。2.CT 提供247天的急诊检查服务。【A】符合“B”,并1.各类影像检查统一编码,实现患者一人一个唯一编码管理。2.医院设有PACS系统,运行良好,图像清晰,3年以上离线存储功能。3.医生工作站调阅,至少具备3年在线查询。,4.17.1 医学影像(放射、超声、CT 等)部门设臵、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提供 24 小时急诊影像服务。,4.17.1.2根据医院规模和任务配备医疗技术人员,人员梯队结构合理。【C】1.医师、技术人员和护士配备符合相关规范,满足工作需要。2.各级各类人员具有
3、相应资质和执业资格。【B】符合“C”,并根据医院功能任务与设备的种类设若干专业组,人员梯队结构合理。【A】符合“B”,并科主任为副主任医师或以上人员。,4.17.1 医学影像(放射、超声、CT 等)部门设臵、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提供 24 小时急诊影像服务。,4.17.1.3科室有必要的紧急意外抢救用的药品器材,相关人员具备紧急抢救能力,有与临床科室紧急呼救与支援的机制与流程。【C】科室有紧急意外抢救预案,有必要的紧急意外抢救用的药品器材。【B】符合“C”,并1.科室人员熟悉紧急意外抢救预案流程,相关人员经过培训,具备紧急抢救的能力。2.有与临床科室紧
4、急呼救与支援的机制与流程。【A】符合“B”,并1.科室指定专人负责应急管理,有演练,急救药品器材具有可及性和质量保证。2.患者发生紧急意外事件时能够迅速开展紧急抢救,并对抢救过程有记录和讨论。,4.17.2 建立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执行技术操作规范,提供规范服务,保护患者隐私,实行质量控制,定期进行图像质量评价。,4.17.2.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落实岗位职责,开展质量控制。【C】1.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2.有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3.有质量控制指标。【B】符合“C”,并员工知晓各项规章制度和本人岗位职责,掌握岗位相关的技术操作规范,并能够认真遵守和执行。【A
5、】符合“B”,并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和工作需要,及时对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完善和修订。,4.17.2 建立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执行技术操作规范,提供规范服务,保护患者隐私,实行质量控制,定期进行图像质量评价。,4.17.2.2定期校正放射诊疗设备及其相关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并符合有关标准与要求。【C】定期对放射诊疗设备及其相关设备进行校正和维护,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符合有关标准与要求。【B】符合“C”,并1.有专职人员负责对设备进行定期校正和维护,并有记录。2.每件设备的定期校正和维护均落实到人。【A】符合“B”,并设备运行完好率在95%以上。,4.17.2
6、 建立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执行技术操作规范,提供规范服务,保护患者隐私,实行质量控制,定期进行图像质量评价。,4.17.2.3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图像质量评价活动。【C】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图像质量评价活动。【B】符合“C”,并1.有图像质量评价小组,定期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2.将图像质量评价的结果纳入对部门服务质量与相关人员技术能力评价的内容。【A】符合“B”,并有评价结果分析与持续改进措施,提高影像图像质量。,4.17.3 及时提供规范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严格审核制度,有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制度。,4.17.3.1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及时、规范,有审核制度与流程。【C】1.科室有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7、、审核制度与流程。2.影像报告由具备资质的医学影像诊断专业医师出具。3.有提供影像报告时限要求。4.每份报告书有精确的报告时间,普通报告精确到“时”,急诊报告精确到“分”。5.诊断报告按照流程经过审核,有审核医师签名。【B】符合“C”,并科室每月对诊断报告质量进行检查,总结分析,落实改进措施。【A】符合“B”,并职能部门有监督检查,追踪评价,评价结果纳入对科室服务质量与诊断医师技术能力评价内容。,4.17.3 及时提供规范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严格审核制度,有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制度。,4.17.3.2有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有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C】1.有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相关制度。2.有
8、专人负责并定期召开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3.有临床医师参加的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由放射科主任主持,有记录。【B】符合“C”,并有重点病历随访与反馈、疑难病例分析读片会的完整资料。【A】符合“B”,并1.通过重点病例随访分析评价,改进诊断工作,提高诊断质量。2.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参加人员覆盖科室80%人员。,4.17.4 有医学影像设备定期检测制度、环境保护、受检者防护及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防护等相关制度,遵照实施并记录。,4.17.4.1有医学影像设备定期检测、放射安全管理等相关制度,医学影像科通过环境评估。【C】1.有放射安全管理相关制度与落实措施。2.有医学影像设备、场所定期检测制度与落实措
9、施。3.有放射废物处理的相关规定并按规定执行。4.在影像检查室门口设臵电离辐射警告标志。5.医学影像科通过环境评估。【B】符合“C”,并1.有定期放射设备、场所检测报告并对超过标准的设备或场所及时处理的完整资料。2.有放射废物处理登记和监管记录。3.有医学影像科通过环境评估的环评报告。4.有专人负责安全管理工作。5.有落实相关制度的具体措施。【A】符合“B”,并有专人负责安全管理工作,至少每季度有一次常规安全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持续改进安全管理。,4.17.4 有医学影像设备定期检测制度、环境保护、受检者防护及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防护等相关制度,遵照实施并记录。,4.17.4.2有受检者和工作人
10、员防护措施。【C】1.有完整的放射防护器材与个人防护用品,保障医患防护需要。2.有受检者的防护措施,对受检者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3.影像科人员按照规定佩戴个人放射剂量计。4.影像科人员按照规定每年进行健康检查。【B】符合“C”,并1.影像检查前医务人员主动告知辐射对健康的影响,指导受检者进行防护。2.有对新员工进行放射防护器材及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方法培训。3.有专人负责对放射剂量计进行收集、发放和监测结果反馈、登记工作。4.有员工放射剂量监测数据分析和针对超标原因的改进措施。【A】符合“B”,并1.有员工定期进行放射安全防护培训证书或资料。2.有完整的放射人员放射防护档案与健康档案。3.
11、无放射安全(不良)事件。,4.17.4 有医学影像设备定期检测制度、环境保护、受检者防护及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防护等相关制度,遵照实施并记录。,4.17.4.3制定放射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C】1.有放射安全事件应急预案。2.有辐射损伤的具体处臵流程和规范。3.各相关科室和人员熟悉应急预案、相关流程以及本部门、本科室和本人职责。【B】符合“C”,并对于放射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进行综合演练。【A】符合“B”,并有演练或安全事件的总结分析,有整改措施并组织落实。,4.17.5 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与质量安全指标,落实全面质量管理
12、与改进制度,按规定开展质量控制活动,并有记录。,4.17.5.1有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能够用质量管理工具,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科室医疗质量。【C】1.有科主任、护士长及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2.有科室质量管理员,负责本科室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具体工作。3.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教育、培训计划、质量与安全指标。4.有质量控制相关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技术规范、操作常规。5.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6.有医疗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与报告、检查、处置规范和流程。【B】符合“C”,并1.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落实相关措施,有完整工作资料。2.大型X线设备检查阳性率
13、50%,CT检查阳性率60%。3.有医学影像诊断与手术后符合率统计与分析,符合率90%。【A】符合“B”,并1.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能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现持续改进。2.质量与安全管理考核结果应用于科室和个人考核。,十八、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4.18.1 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规范,完善临床用血的组织管理。4.18.1.1依据输血管理的法律、法规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输血管理文件。【C】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设输血科或
14、血库。2.有临床输血管理组织和职能管理部门,履行对全院临床输血监管指导工作职能并有活动记录。3.有组织全院性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制度的培训记录。4.有“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B】符合“C”,并1.科室按照输血工作的相关管理要求,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并得到落实。2.职能部门进行督导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追踪与改进成效评价,有记录。【A】符合“B”,并1.输血科和临床医护人员对输血相关制度知晓率95%,并严格履职。2.有全院输血管理工作的定期总结、分析、反馈和持续改进输血工作的机制。,4.18.1 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
15、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规范,完善临床用血的组织管理。,4.18.1.2医院有临床输血反应处理规范和应急用血预案、采集血标本等制度与流程,并遵循。【C】1.有临床输血相关具体制度与规范:(1)有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规范。(2)有应急用血预案。(3)有用血申请流程,用血流程和输血管理流程。(4)有采集血标本的流程。2.有相关制度、流程的培训与教育,并有记录。【B】符合“C”,并输血科和各临床科室(如各手术科室、急诊科等主要用血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共同落实输血管理相关制度。【A】符合“B”,并职能部门督导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追踪,持续改进有成效。,4.18.2.1输血科(血库)人员结构、房屋设施
16、和仪器设备均符合规定要求。【C】1.根据医院的功能任务设臵输血科(血库),与临床科室诊疗需求相称。2.工作人员具备输血、检验、医疗、护理等专业知识,并接受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和考核。3.工作人员无影响履行输血专业职责的疾病或者功能障碍。4.房屋设臵远离污染源,靠近手术室和病区,采光明亮、空气流通,布局应符合卫生学要求,污染区与非污染区分开,至少设臵入库前血液处置室、血液标本处理区、储血室、发血室、相容性检测实验室,有必要的消毒设施。5.必备基本设备:26储血专用冰箱、-20以下储血浆专用低温冰箱、28试剂储存专用冰箱、28标本储存专用冰箱、血小板保存箱、专用血浆解冻箱(溶浆机)、血型血清学
17、离心机、专用取血箱、恒温水浴箱、标本离心机、显微镜、计算机及信息管理系统等。6.血液保存环境条件符合规定。,4.18.2 具备为临床提供 24 小时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工作需要,无非法自采、自供血液行为。,4.18.2 具备为临床提供 24 小时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工作需要,无非法自采、自供血液行为。,4.18.2.1输血科(血库)人员结构、房屋设施和仪器设备均符合规定要求。【B】符合“C”,并1.输血科(血库)负责人具有副主任职称以上资格,从事临床输血治疗工作五年以上,有丰富的输血相关临床专业知识及管理能力。2.建筑与设施符合GB19489-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业务区域与行政区域
18、分开,用房面积达到相关要求。【A】符合“B”,并输血科独立设臵,人员数量符合规定要求(人床比例为1:80120或人与年发血量比1:1000U)。,4.18.2 具备为临床提供 24 小时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工作需要,无非法自采、自供血液行为。,4.18.2.2具备为临床提供 24 小时供血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工作需要。【C】1.与指定供血单位签订供血协议。2.有血液库存量的管理要求,能24小时为临床提供供血服务。3.有应急保障(通信、人员、交通)。4.无非法定渠道用血和自采、自供血的行为。5.有输血信息管理系统。【B】符合“C”,并有急救用血的应急协调机制。【A】符合“B”,并定期(至少每半年
19、一次)评价临床医师对供血管理工作满意程度。,4.18.3 加强临床用血过程管理,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科学用血。,4.18.3.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用血合理。【C】1.医院对输血适应证有严格管理规定,定期评价与分析用血趋势。2.医务人员掌握输血适应证相关规定,用血合理。【B】符合“C”,并职能部门会同输血科(血库)对各临床科室(如各手术科室、急诊科、血液科等主要用血部门)合理用血,落实输血适应证的规范要求进行督导检查,对存在问题督促整改。【A】符合“B”,并合理用血相关评价指标(如输血申请、用血适应证合格率、成分输血比例、自体输血率等)均达到相关标准。,4.18.3 加强临
20、床用血过程管理,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科学用血。,4.18.3.2开展对临床医师输血知识的教育与培训,促进临床合理用血。【C】1.为临床医师、护士提供输血知识的教育与培训,每年至少一次。2.医院有规定将临床医师合理用血的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认定。【B】符合“C”,并1.各临床科室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2.临床科室将医师合理用血的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3.输血科(血库)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A】符合“B”,并职能部门每季度对各临床科室及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并用于科室质量管理评定和医师个人用血权限的认定。,4.18.4 开展血液全程管
21、理,落实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核对制度,做好血液入库、贮存和发放管理。,4.18.4.1有用血申报登记、血液入出库管理、血液核对、血液贮存的制度。【C】1.有用血申报登记、血液入出库管理、血液核对、血液贮存及相容性检测的制度,服务项目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准。(1)血液的出入库记录完整率为100%。(2)供、受血者血型复查率为100%。(3)血液有效期内使用率为100%。(4)用血的申请单、发血单、输血记录格式规范、书写规范、信息记录完整。(5)临床用全血或红细胞超过10U履行报批手续,需经输血科(血库)医师会诊,由科主任签名后报医务科批准(急诊用血除外)。2.使用检测技
22、术为核准可适用的检测技术。【B】符合“C”,并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并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与缺陷追踪评价,有改进成效。,4.18.4 开展血液全程管理,落实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核对制度,做好血液入库、贮存和发放管理。,4.18.4.2有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实施记录及时、规范,并保存。【C】1.有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实施记录及时、规范,且保存。(1)凡遇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的患者,应告知患者,并建议筛选不规则抗体
23、。(2)按照要求规范开展输血前检验项目:血型(包括 RhD)交叉配血、输血感染性疾病免疫标志物等指标。(3)交叉配血必须采用能检查不完全抗体的介质或实验方法。(4)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献血血标本于26保存至少7天。(5)输血前,两名医护人员再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各项内容,执行双人、双核对、签字制度。2.临床输血记录合格率和保存完整率为100%。【B】符合“C”,并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A】符合“B”,并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与缺陷追踪评价,有改进成效。,4.18.4 开展血液全程管理,落实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
24、执行输血前核对制度,做好血液入库、贮存和发放管理。,4.18.4.3医院有紧急用血预案,并能得到落实。【C】1.医院有紧急用血预案,有具体保障措施。(1)有紧急用血的应对预案文件。(2)有关键设备故障的应急措施。2.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履职要求。【B】符合“C”,并输血科(血库)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并有持续改进措施。【A】符合“B”,并通过访谈(急诊科、手术室、产房等部门),证实紧急用血的执行情况(重点夜间、节假日),与医院规定的要求保持一致。,4.18.5 开展血液质量管理监控,制订、实施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输血传染疾病、输血不良反应、输注无效)的方案,严格执
25、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4.18.5.1有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与信息反馈的制度。()【C】1.有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与信息反馈的制度。(1)有计算机管理设施用于血液管理。(2)有血液出入库的核对领发的登记制度,工作记录等资料保存完整(电子文档有安全备份)。2.使用血液存放环境符合规定,有监测记录。(1)不同血型的全血、成分血分型分层存放或在不同冰箱存放,标识明显。(2)储血冰箱有不间断的温度监测与记录。(3)血液保存温度和保存期符合要求。(4)贮血冰箱定期消毒,记录保存完整。(5)贮血冰箱定期进行细菌监测,记录保存完整。3.输血器械符合国家标准,“三证”齐全。4.血袋按规定保存、销毁,有记录。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院 医疗 质量 安全管理 持续 改进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63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