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生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胆生化.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二章 肝的生化,第一节 概述,(1)具有两条入肝的血管:肝动脉和门静脉;(2)具有两条输出道路:肝静脉和胆道系统;(3)肝内有丰富肝血窦;(4)肝细胞内含有丰富细胞器。,肝脏的结构特点,肝门静脉系肝动脉系肝静脉系肝内胆道系,肝脏的化学组成特点,蛋白质含量高:1.丰富的结构蛋白;2.丰富完备的酶体系。,第二节 肝脏在代谢中的作用,一、肝脏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 进食:糖原合成 空腹:肝糖原分解 饥饿:糖原分解、糖异生 脂肪动员FA酮体大脑供能,二、肝脏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 1、胆盐:帮助消化 2、脂肪酸分解、合成、改造 3、生酮:第二能源 4、胆固醇代谢 5、合成磷脂:将脂肪以脂
2、蛋白形式运 出肝,防止脂肪肝,三、肝脏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 1、合成血浆蛋白(血浆清蛋白等)(-球蛋白由浆细胞合成)正常人:血清总蛋白:55-75 g/L 清(白)蛋白(A):35-55 g/L 球蛋白(G):20-30 g/L A/G比值:1.5-2.5肝病变:清蛋白合成 A/G比值倒置:A/G 1,2、氨基酸分解主要场所:转氨酶活性:高 ALT:丙氨酸转氨酶,3、合成尿素:氨 尿素肝受损:尿素合成 血氨 肝昏迷(肝性脑病),鸟氨酸循环,四、肝脏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 1、脂溶性Vit的吸收:胆汁酸盐 2、脂溶性Vit的储存:A、D、K、3、参与维生素的代谢:Vit的转变:VitD的活化(-O
3、H):1,25-(OH)2-D3 参与辅酶的生成:VitPP NAD(P)+,五、肝脏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 激素的灭活(活性降低或丧失)肝受损:灭活能力 钠与水潴留:醛固酮 蜘蛛痣或肝掌:雌激素,蜘蛛痣,定义:胆汁中有色化合物的总称。内容:胆绿素、胆红素、胆素原、胆素来源:铁卟啉化合物 血红蛋白(Hb)、肌红蛋白(Mb)、Cyt、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80%来自衰老红细胞Hb,少量来自造血过程中红细胞的破坏和非血红蛋白血红素的降解 结构:含Fe2+、4个吡咯环(环状、线状),六、肝的胆色素代谢,一、胆色素的正常代谢(一)胆红素的生成 来源:70%以上来源于衰老红细胞中的Hb分解 部位:肝、脾
4、、骨髓等网状内皮细胞 酶:微粒体血红素加氧酶(限速酶)催化 产物:胆红素 特点:环打开,CO,Fe3+释出,胆绿素还原 为胆红素(辅酶NADP+),(二)胆红素的转运 1、有毒,脂溶性(极性基团在分子内部)2、在血液中与血浆清蛋白结合运输,既防止透过生物膜产生毒性,又增加溶解度便于运输 3、未入肝,未与葡萄糖醛酸(GA)结合,称未结合胆红素或游离胆红素,不能透过肾,在尿中不出现 3、磺胺类、FA、胆汁酸、水杨酸可与胆红素竞争结合清蛋白,使胆红素部分游离,与脑基底核脂类结合核黄疸,(三)胆红素在肝细胞内的代谢 1、摄取和转运:Y、Z蛋白(载体蛋白)能结合胆红素 Y蛋白,新生儿7周后产生,新生儿黄
5、疸,可由苯巴比妥诱导产生/治疗Y蛋白-胆红素耗能转运至内质网,肝细胞处理能力下降或胆红素生成过多,可返流入血,2、结合:未结合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结合:肝细胞内位置:滑面内质网 结合反应:葡萄糖醛酸(GA)供体:UDPGA 特点:a、水溶性大大增加,不易透过细胞膜 b、解毒,3、排泄:胆道,由肝细胞排至毛细胆管。,(四)胆红素在肝外的代谢结合胆红素 胆素原 胆素(无色)(黄褐色),GA,O,胆色素肠肝循环:胆素原:肠道 肝 体循环,重吸收,分泌,尿,1020%,10%,90%,总结图,未结合胆红素与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未经肝细胞转化,没有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
6、)经肝细胞转化,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二、胆红素的异常代谢 黄疸 黄疸:巩膜、粘膜、皮肤黄染现象。正常血清胆红素总量:2mg/100ml(34.2umol/L)显性黄疸 2mg/100ml(34.2umol/L)隐性黄疸,1.溶血性黄疸原因:大量溶血,超出肝处理能力。特征:a、血中未结合胆红素(+)b、尿中不出现 c、粪、尿胆素原,胆素,2.阻塞性黄疸原因:胆道阻塞,肝内结合胆红素不能从胆道排出,返流入血,出现黄疸。特征:a、血中结合胆红素(返流)b、尿中直接胆红素(+)c、粪:颜色浅,或陶土色 胆素原,胆素(-),3.肝细胞性黄疸原因:肝细胞受损。胆红素的结合能力血中未结合胆红素 病变区压迫毛细
7、血管结合胆红素返流入血特征:a、血中直接、间接胆红素均,双相(+)b、尿:直接胆红素(+)c、粪:颜色变浅(直接胆红素应少了),一、生物转化的概念生物转化:机体通过化学反应使非营养物质的极性增加,有利于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或改变其毒性、生物活性或药理作用的转变过程。部位:主要在肝,第五节 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非营养性物质:既不构成细胞的原料,也不能氧化供能的物质。来源:内源性:激素、神经递质、代谢产物 外源性:药物、胃肠道腐败产物,生理意义 使非营养性物质极性增强,易于随胆汁或尿排出体外生物活性或毒性降低或消失 不一定是解毒作用,例,黄曲霉素B1,2,3-环氧黄曲霉素B1(致癌物),生物转化,
8、黄曲霉素B1醇,结合解毒产物,UDPGA,PAPS,(活化),(解毒),二、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 第一相反应 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 第二相反应 结合反应目的:增加极性,(一)第一相反应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1、氧化反应(1)加单氧酶系:微粒体RH+O2+NADPH+H+ROH+NADP+H2O,作用物,氧化产物,(2)单胺氧化酶系:线粒体RCH2NH2+O2+H2O RCHO+NH3+H2O2(3)脱氢酶系:细胞液、微粒体RCH2OH RCHO RCOOH,胺,醛,2、还原反应 位置:微粒体 酶类:硝基还原酶、偶氮还原酶,硝基苯 亚硝基苯 羟氨基苯 苯胺,+2H-H2O,+2H-2H,+2H-H2
9、O,3、水解反应 位置:胞液 酶类:酯酶、酰胺酶,水解酯酶,+CH3COOH,乙酰水杨酸 水杨酸 乙酸,(二)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1、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UDPGA+UDP,葡萄糖醛酸 转移酶,苯酚 苯-葡萄糖醛酸 UDPGA: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苯甲酸 苯甲酰-葡萄糖醛酸 UDPGA: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UDPGA+UDP,(1)硫酸结合反应,+PAPS,硫酸转移酶,+PAP,3-磷酸酰苷-5磷酸硫酸,2、其他物质的结合反应,(2)乙酰基结合反应,+CH3COSCoA+HSCoA,乙酰转移酶,对氨基苯磺酰胺 对乙酰氨基苯磺酰胺,(3)甲基结合反应,三、生物转化的特点(一)反应的连续性和多样性(二)解毒致毒两重性,四、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 年龄、性别、疾病、诱导物及抑制物,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的意义,1.蛋白质代谢功能试验2.血清酶活性的检查3.胆色素代谢试验4.生物转化及排泄试验5.其它相关试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62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