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安全防护.ppt
《化学品安全防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品安全防护.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化学试剂安全培训,2012.12,化学试剂安全防护,基本框架,二.化学试剂防护重要性,三.化学试剂防护的基本知识,四.工业毒物危害与防护,五.我公司正在使用的化学溶剂与相关防护,六.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一.基本概念,化学试剂安全防护,1.何谓危险化学品 化学品是指各种化学元素、由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及其混合物,包括天然的或人造的。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蚀性,对人员、设施、环境易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属于危险化学品。2.危险化学品的特性 具有易燃、易爆、有毒及有腐蚀性的特点。3.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害 主要危害包括燃爆危害、健康危害和环境危害。燃爆危害是指化学品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程度。健
2、康危害是指接触后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大小。环境危害是指化学品对环境影响的危害程度。4.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国家标准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危险化学品分为8类:第一类:爆炸品第二类:压缩空气和液化气体。第一项:易燃气体;第二项:不燃气体;第三项:有毒气体。第三类:易燃液体。第一项:低闪点液体;第二项:中闪点液体;第三项:高闪点液体。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一项:易燃固体;第二项:自燃物品;第三项:遇湿易燃物品。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一项:氧化剂;第二项有机过氧化物。第六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第一项:有毒品;第二项:感染性物品。第七类:放射性物
3、品。第八类:腐蚀品。第一项:酸性腐蚀品;第二项:碱性腐蚀品;第三项:其他腐蚀品。,化学试剂安全防护,一.化学试剂防护重要性化学试剂安全防护1.重要性 为了加强对化学试剂、化学危险品的管理,保障公司员工人身防护与生命安全,保护公司周围环境.2.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安全第一,防治结合;以人为本,健康和谐;遵守法规,持续改进。同时公司还确定了环境方针:遵守法律法规,强化环境意识;保持清洁生产,防治环境污染;节约能源资源,实现持续发展。3.化学品泄露事故 云南发生运漂白粉货车爆炸事故 36人中毒 2001年5月23日下午15时许,一辆弥勒县私营货车主从四川宜宾拉工业用漂白粉到个旧途经弥勒县朋普镇时
4、,车辆发生故障,驾驶员将车开到江边林业局车队修理所修理发生爆炸火灾事故,漂白粉发生化学反应,造成36人中毒。江苏石油学院实验大楼失火 2001年5月21日零时10分,位于常州市的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实验大楼发生火灾。据有关方面人士指出:江苏石化学院火灾地点为实验大楼四楼的两间化工研究室,室内堆放的主要是化工产品和试验品。火势燃烧猛烈并向五楼蔓延。广东发生撞车事故火车出轨40吨甲醛外泄 2002年8日凌晨1时25分,一辆满载40吨甲醛(有毒气体)的大型槽车,在黎湛铁路石角段与一列火车严重相撞,造成一人死亡两人受伤,列车九节车厢出轨,铁路中断7个多小时。出事的23009次列车是由广西黎塘开往广东廉江方
5、向,行经廉江市石角镇丹兜村丹兜道口时,与一辆运载40吨甲醛、由湛江开往广西方向的槽车相撞,坐在槽车上的车主(遂溪县岭北镇人)当场死亡,槽车司机和火车司机受伤。,化学试剂安全防护,二.化学试剂防护的基本知识1.基本名词定义闪 点 易燃、可燃液体(包括具有升华性的可燃固体)表面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当火源接近时会产生瞬间燃烧。这种现象称为闪燃。引起闪燃的最低温度称闪点。当可燃液体温度高于其闪点时则随时都有被火焰点燃的危险。闪点是评定可燃液体火灾爆炸危险性的主要标志。就火灾和爆炸来说,化学物质的闪点越低,危险性越大。燃 点 可燃物质在空气充足条件下,达到某一温度与火焰接触即行着火(出现火焰或
6、灼热发光),并在移去火焰之后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易燃液体的燃点,约高于其闪点15。自燃点 指可燃物质在没有火焰、电火花等明火源的作用下,由于本身受空气氧化而放出热量,或受外界温度、湿度影响使其温度升高而引起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或引燃温度)。自燃有两种情况:受热自燃:可燃物质在外部热源作用下温度升高,达到自燃点而自行燃烧。自热自燃:可燃物在无外部热源影响下,其内部发生物理的、化学的或生化过程而产生热量,并经长时间积累达到该物质的自燃点而自行燃烧的现象。自热自燃是化工产品贮存运输中较常见的现象,危害性极大。自燃点越低,自燃的危险性越大,化学试剂安全防护,二.化学试
7、剂防护的基本知识化学试剂安全防护1.基本名词定义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并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源就会燃烧或爆炸。这个遇火源能够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通常用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表示。说 明: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混合比例下都发生燃烧或爆炸的,而是有一个浓度范围,即有一个最低浓度爆炸下限,和一个最高浓度爆炸上限。只有在这两个浓度之间,才有爆炸危险。爆炸极限是在常温、常压等标准条件下测定出来的,这一范围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而有变化。爆炸极限范围越宽,下限越低,爆炸危险性也就越大。爆炸压力 可燃气体、可燃液
8、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爆炸物品在密闭容器中着火爆炸时所产生的压力称爆炸压力。爆炸压力的最大值称最大爆炸压力。爆炸压力通常是测量出来的,但也可以根据燃烧反应方程式或气体的内能进行计算物质不同,爆炸压力也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因周围环境、原始压力、温度等不同,其爆炸压力也不同。最大爆炸压力愈高,最大爆炸压力时间愈短,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度愈高,说明爆炸威力愈大,该混合物或化学品愈危险。,化学试剂安全防护,三.工业毒物危害与防护1.工业毒物 物体进入机体,蓄积达一定的量后,与机体组织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变化,干扰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称该物
9、质为毒物,工业生产过程中接触到的毒物,主要指化学物质,称为工业毒物。毒性及其表示方法 毒性是用来表示毒物的剂量与引起毒作用之间关系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一种物质引起人体的病理变化,造成损伤的能力。我们通常采用下列指标:a.半数致死量或浓度(LD50或LC50)引起一组受试动物中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b.绝对致死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引起一组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c.最小致死量或浓度(MLD或MLC)引起一组动物中个别死亡的剂量或浓度。d.最大耐受量或浓度(LD0或LC0)引起一组动物全部存活的最高剂量或浓度。,化学试剂安全防护,三.工业毒物危害与防护2.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10、毒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体内。在工业生产中,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亦可经消化道进入,但比较次要。呼吸道:呼吸道是工业生产中毒物进入体内的最重要的途径。凡是以气体、蒸气、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侵入体内。人的肺脏由亿万个肺泡组成,肺泡壁很薄,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会通过肺泡壁进入血循环而被运送到全身。通过呼吸道吸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其在空气中的浓度,浓度越高,吸收越快。皮 肤:皮肤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亦比较常见。脂溶性毒物经表皮吸收后,还需有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水、脂皆溶的物质(如苯胺)易被皮肤吸收 消化道:
11、消化道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消化道吸收多半是由于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手沾染的毒物随进食、饮水或吸烟等而进入消化道。进入呼吸道的难溶性毒物被清除后,可经由咽部被咽下而进入消化道。预防这类中毒,应注意不在车间等作业饮水、进食、吸烟;工作完毕应及时洗手,除去手上的污染。,化学试剂安全防护,三.工业毒物危害与防护3.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为引起中毒。中毒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毒物一次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后可引起急性中毒;小量毒物长期进入人体所引起的中毒称为慢性中毒;介于两者之间者,称之为亚急性中毒。接触毒物不同,中毒后出现的病状亦不一样,现按人体的系统或器官将毒物中毒后的主要病状分述
12、如下。呼 吸 系 统:在工业生产中,呼吸道最易接触毒物,特别是刺激性毒物,一旦吸入,轻者引起呼吸道炎症,重者发生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常见引起呼吸系统损害的毒物有氯气、氨、二氧化硫、光气、氮氧化物,以及某些酸类、酯类、磷化物等。,化学试剂安全防护,三.工业毒物危害与防护 神 经 系 统: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由脑和脊髓发出,分布于全身皮肤、肌肉、内脏等处)组成。有毒物质可损害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主要侵犯神经系统的毒物称为“亲神经性毒物”。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周围神经病、中毒性脑病等。血 液 系 统:在工业生产中,有许多毒物能引起血液系统损害。如:苯、砷、铅等,能引起贫血
13、;苯、巯基乙酸等能引起粒细胞减少症;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苯)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患者突出的表现为皮肤、粘膜青紫;氧化砷可破坏红细胞,引起溶血;苯、三硝基甲苯、砷化合物、四氯化碳等可抑制造血机能,引起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苯可致白血症已得到公认,其发病率为14/10万。,化学试剂安全防护,三.工业毒物危害与防护 循 环 系 统 常见的有:有机溶剂中的苯、有机磷农药以及某些刺激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对心肌的损害,其表现为心慌、胸闷、心前区不适、心率快等;急性中毒可出现的休克;长期接触一氧化碳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等等。泌 尿 系 统 经肾随尿排出是有毒物质
14、排出体外的最重要的途径,加之肾血流量丰富,易受损害。泌尿系统各部位都可能受到有毒物质损害,如慢性铍中毒常伴有尿路结石,杀虫脒中毒可出现出血性膀胱炎等,但常见的还是肾损害。不少生产性毒物对肾有毒性,尤以重金属和卤代烃最为突出。骨 骼 损 害 长期接触氟可引起氟骨症。磷中毒下颌改变首先表现为牙槽嵴的吸收,随着吸收的加重发生感染,严重者发生下颌骨坏死。长期接触氯乙烯可致肢端溶骨症,即指骨末端发生骨缺损。镉中毒可发生骨软化。眼 损 害 生产性毒物引起的眼损害分为接触性和中毒性两类。前者是毒物直接作用于眼部所致;后者则是全身中毒在眼部的改变。接触性眼损害主要为酸、碱及其他腐蚀性毒物引起的眼灼伤。眼部的化
15、学灼伤重者可造成终生失明,必须及时救治。引起中毒性眼病最典型的毒物为甲醇和三硝基甲苯。,化学试剂安全防护,三.工业毒物危害与防护化学试剂安全防护 皮 肤 损 害 职业性皮肤病是职业性疾病中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职业性伤害,其中化学性因素引起者占多数。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引起皮肤损害的化学性物质分为:原发性刺激物、致敏物和光敏感物。常见原发性刺激物为酸类、碱类、金属盐、溶剂等;常见皮肤致敏物有 金属盐类(如铬盐、镍盐)、合成树脂类、染料、橡胶添加剂等;光敏感物有沥青、焦油、吡啶、蒽、菲等。常见的疾病有接触性皮炎、油疹及氯痤疮、皮肤黑变病、皮肤溃疡、角化过度及皲裂等。化学灼伤 化学灼伤是化工生产中的常见
16、急症。是化学物质对皮肤、粘膜刺激、腐蚀及化学反应热引起的急性损害。按临床分类有体表(皮肤)化学灼伤、呼吸道化学灼伤、消化道化学灼伤、眼化学灼伤。常见的致伤物有酸、碱、酚类、黄磷等。某些化学物质在致伤的同时可经皮肤、粘膜吸收引起中毒,如黄磷灼伤、酚灼伤、氯乙酸灼伤,甚至引起死亡。职业性肿瘤 接触职业性致癌性因素而引起的肿瘤,称为职业性肿瘤。我国1987年颁布的职业病名单中规定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苯所致白血病,氯甲醚所致肺癌,砷所致肺癌、皮癌,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焦炉工人肺癌和铬酸盐制造工人肺癌为法定的职业性肿瘤。总之,机体与有毒化学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中毒后
17、的表现千变万化,了解和掌握这些过程和表现,无疑将有助于我们对有毒化学物质中毒的了解和防治管理。,化学试剂安全防护,四.化学溶剂与相关防护 1.甲 苯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皮肤干燥、皲裂、皮炎。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空气、水环境及水源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闪点():4,爆炸上限%(V/V):7.1,爆
18、炸下限%(V/V):1.1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苯、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急性毒性:LD50:5000 mg/kg(大鼠经口);12124 mg/kg(兔经皮),LC50:20003mg/m3,8小时(小鼠吸入).刺激性:人经眼:300ppm,引起刺激。家兔经皮:500mg,中度刺激。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空气、水环境及水源可造成污染,对鱼类和哺乳动物应给予特别注意。可被生物和微生物氧化降解。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食 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化学试剂安全防护,四.化学溶剂与
19、相关防护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
20、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化学试剂安全防护,四.化学溶剂与相关防护 接触
21、控制/个体防护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化学试剂安全防护,四.化学溶剂与相关防护 2.乙酸乙酯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对 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进行性麻醉作用,急性肺水肿,肝、肾损害。持续大量吸入,可致呼吸麻痹。误服者可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致敏作用,因血管神经障碍而致牙龈出血;可致湿疹样皮炎。慢性影响:长期接触
22、本品有时可致角膜混浊、继发性贫血、白细胞增多等。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具致敏性。闪点():-4,爆炸上限%(V/V):11.5,爆炸下限%(V/V):2.0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酮、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急性毒性:LD50:5620 mg/kg(大鼠经口);4940 mg/kg(兔经口),LC50:5760mg/m3,8小时(大鼠吸入).刺激性:人经眼:400ppm,引起刺激。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食 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品 安全 防护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62841.html